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本文观察94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切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与卵巢恶性肿瘤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细胞分级和组织类型密切相关。α-醋酸萘酯酶染色显示T淋巴细胞是肿瘤间质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在电镜水平上分析TIL与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进一步证实肿瘤细胞退化溶解与TIL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葡萄球菌肠毒素 A(SEA)脂质体 (L- SEA)体外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抗肿瘤的活性。方法 从 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分离培养 TIL,分别以 L- SEA、SEA和 IL- 2刺激后 ,观察 TIL 的增殖曲线 ,EL 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亚群的变化 ,MTT法检测 TIL 的肿瘤杀伤活性。结果 L- SEA、SEA及 IL- 2均能有效刺激 TIL 的增殖 ,最高增殖倍数分别为 4 2 .5、5 1、12 .5倍。除第 4 d L- SEA组 TIL 的IFN- γ水平低于游离 SEA组外 ,此两组的细胞因子分泌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且都高于 IL- 2组。 L- SEA刺激后 ,TIL 的 CD8+细胞亚群增殖更快 ,CD4 +细胞 / CD8+细胞出现倒置。经过 L- SEA培养后的 TIL 能有效杀伤Hep G- 2肿瘤细胞。结论  L- SEA仍然具有游离 SEA的刺激 TIL 增殖、分泌细胞因子、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小鼠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jng lymphocyte,TIL)的分离和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运用酶消化加Ficoll或Percoll不连续密度离心法均能有效地获得TIL,两者相比,后者分得的TIL纯度更高(P<0.01)。TIL在含2000u/ml重组白细胞介素2(recombinant IL-2,rIL-2)RPMI 1640培养基中被激活,5~7 d后开始扩增,呈集落样生长,同时肿瘤细胞逐渐减少,至14d左右基本消失。培养40d时TIL扩增到原来的10~5倍,致分裂素PHA刺激的脾细胞上清液或LAK细胞上清液(称条件培养基)可促进TIL的扩增。  相似文献   

4.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杀伤肿瘤细胞效应比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更为有效低毒。作者用手术与活检的方法从骨转移瘤标本中分离TIL,经体外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激活并扩增,过继转输10例骨转移瘤病例,完全应答1例,部分应答2例,弱应答3例,无应答4例。有效应答30%。  相似文献   

5.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过继性T细胞疗法(ACT)是一种新兴的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过继转移后的细胞可针对肿瘤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杀伤肿瘤细胞,达到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目前,该疗法在宫颈癌中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已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目前完成的临床试验样本总量较少,疗效和预后个体差异较大,未来可能需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体外诱导和扩增E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方法,探讨其应用于鼻咽癌(NPC)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用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为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刺激剂,经照射灭活后刺激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EBV特异性CTL,以抗人CD3抗体OKT-3/同种异体PBMC法扩增.并检测其对NPC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结果 在体外有效诱导和扩增了EBV特异性的CTL.扩增前CTL对自体BLCL的杀伤率为76%,对同种异体BLCL的杀伤率为13%,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为51%,对CNE鼻咽癌细胞的杀伤率为27%.扩增后的杀伤率分别为63%、25%、49%、33%.扩增后CTL对肿瘤杀伤力没有明显下降.结论 EBV特异性CTL能在体外有效地诱导,对NPC细胞有特异性的杀伤力,能在体外大量地扩增,且扩增后对肿瘤的杀伤力没有明显下降,有望成为NPC患者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LAK细胞与rIL-2腹腔内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卵巢癌癌性腹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LAK细胞治疗肿瘤患者国外多采用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LAK效应细胞的前体细胞。为获得大量LAK前体细胞,必须对患者进行反复全血白细胞分离。这既加重患者负担,又常引起许多副作用。虽然TIL可作为LAK样前体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但从实体瘤分离TIL操作复杂,又消耗多种酶制剂。我们曾报道,从癌性腹水中分离淋巴细胞不但方法简便,且体外可以扩增并诱导出具有杀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恶性胸水中的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T lymphocyte,TIL)的细胞成分,探究其对 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收集17例肺腺癌患者的胸水,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恶性胸水中的单个 核细胞,流式细胞检测仪分析TIL细胞成分,贴壁培养法分离肿瘤细胞和TIL,裸鼠成瘤实验明确贴壁细胞为肿瘤 细胞,MTT法检测培养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恶性胸水TIL中T细胞占60.6%~79.3%,辅助性T细 胞占比显著高于细胞毒性T细胞(36.63%±1.90% vs 24.64%±2.32%,P<0.001),同时还含有少量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和NK T细胞;采用贴壁培养法成功分离培养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增殖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杀伤活性为 39.14%±12.04%,且体外高增殖组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低增殖组(50.51%±3.80% vs 29.04%±5.77%, P<0.001)。结论:肺腺癌恶性胸水中TIL主要以T细胞为主,辅助性T细胞多于细胞毒性T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强的TIL 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增殖能力弱者,恶性胸水可能为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
丹参注射液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体外扩增及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体外扩增及抗肿瘤免疫作用,为扩大该药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依据.方法从癌症患者恶性胸水中分离获取TIL和自体瘤细胞,观察丹参注射液对TIL体外长期存活、扩增及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结果(1)丹参注射液可使TIL体外长期存活(>17d).(2)丹参注射液可使TIL在10d内持续扩增并在11~15d保持较高水平.TIL在完全培养剂内则在1周内死亡.(3)扩增后的TIL在体内外的抗肿瘤活性均明显增强,作用类似IL2.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明显促进TIL的体外扩增及抗肿瘤作用,可作为TIL的中药促进剂来替代IL2.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骨肉瘤患者进行临床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做准备,我们测定比较了10例骨肉瘤患者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及其外周血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体外抗瘤活性及特异性,并对培养不同时间的TIL表型进行了分析。1 材料和方法 从10例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的实体瘤中,用酶消化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TIL,从患者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以 4 h~(51)Cr释放  相似文献   

11.
骨肉瘤特异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体外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骨肉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扩增培养的方法,并进行细胞毒检测。方法 抽取骨肉瘤患自身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用IL-2体外短期刺激方法提高对骨肉瘤细胞的免疫性,再按一定比例体外与多西紫杉醇处理的骨肉瘤细胞及巨噬细胞混合培养(MTLC)可获得骨肉瘤的特异性CTL细胞,进行鉴定并观察其杀伤特性。结果 混合培养4d后,即可扩增出大量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证实主要是CD8^ 细胞,这些具有杀伤活性的CTL细胞体外对自身肿瘤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在IL-2作用下,应用巨噬细胞、自体肿瘤细胞及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是体外扩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较好方法,CTL作为新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有望提高骨肉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经白细胞介素2(IL-2)体外培养后具有很强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且有一定的靶细胞特异性,其抗肿瘤效果强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即LAK细胞(P<0.01)。从瘤体中新鲜分离到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极低,经IL-2体外培养后,其杀伤活性逐渐增高,以培养至7~25d的杀伤活性最强,这与IL-2使TIL分泌3种抗癌淋巴因子包括IL-2、IFN-γ、淋巴毒素(LT)增加有关。体外培养25d后,TIL的抗肿瘤活性下降,实验表明这与培养过程中TIL的Lyt-2~+细胞(Tc)减少而L3T4~+细胞(T_H)增多有关。TIL经冻存复苏和IL-2体外培养后仍保持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冻存前后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这为间断地运用TIL治疗复发性、晚期肿瘤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苦参碱对肝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皇甫超申  刘彬  耿旭  房娜  谷敬丽 《医学争鸣》2007,28(15):1383-138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苦参碱对肝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增殖、体外杀瘤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苦参碱分为0.1,0.2,0.4,0.6,0.8 g/L 5个浓度组,分别加入含有IL-2的DMEM培养基,体外诱导扩增TIL,通过MTT法检测TIL增殖、体外杀瘤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苦参碱体外对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苦参碱低浓度组(终浓度分别为0.1,0.2 g/L)对TIL作用不明显, 高浓度组(终浓度为0.8 g/L)能抑制TIL增殖和体外杀瘤活性(P<0.01),中浓度组(终浓度分别为0.4, 0.6 g/L)能促进TIL增殖和体外杀瘤活性(P<0.01),CD8 数量有所增加,CD4 /CD8 比值有所下降(P<0.01).结论:合理利用苦参碱可增强患者肿瘤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对TIL细胞是否具有反杀伤作用及意义。方法用MTT法检测8例人原发性肺癌的原代培养肿瘤细胞被Fas配体(Fasligand.FasL)抗体封闭前后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的杀伤活性。结果发现原代培养的肺癌细胞被FasL抗体封闭前后对T1L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但经FasL抗体封闭后的肿瘤细胞对TIL的杀伤活性均有所下降,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肺癌细胞对TIL细胞的反杀伤作用可能是其逃避免疫攻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更多的效应细胞作为癌肿特异性过继免疫治疗的初始淋巴细胞来源,研究比较了原发性乳腺癌17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及腋窝引流淋巴结(DLN)T淋巴细胞在小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和自体灭活肿瘤细胞联合体外培养下的扩增情况、T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及特异性抗肿瘤细胞毒活性作用。结果表明,DLN可获得较TIL更多的初始T淋巴细胞亚群,其T淋巴细胞表型和特异性细胞毒活性作用与TIL基本相同。DLN可作为一种新的效应细胞为癌肿特异性过继免疫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杀伤活性.方法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抗原激活DC,然后用DC来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DC激活的TIL具有很高的对自体肝癌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为(89.39±3.05)%,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D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从人脐血中定向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方法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无菌采集新鲜脐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ord b lood mononuc learcells,CBMCs),加入细胞因子(GM-CSF IL-4 TNF-α)定向诱导培养并进行相应的表型鉴定.观察肿瘤抗原负载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生成和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结果从人脐血分离到的CBMCs经GM-CSF IL-4 TNF-α共同培养后,第7天镜下即可见典型形态的DCs,细胞表型检测见CD1 a 细胞比例增加到(20.8±1.62)%.DCs负载肿瘤抗原后能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并可特异性抑制YTMLC肿瘤细胞.结论经细胞因子组合可以从脐血中诱导出DCs,并可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s)的产生,为进一步开展DCs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体外抗小鼠乳腺癌活性.方法:从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小鼠C127乳腺癌细胞、小鼠MA782乳腺癌细胞和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C127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具有很强的对C127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活性为(70.21±2.86)%],明显高于其对MA782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活性分别为(51.31±3.25)%,(31.41±2.65)%],也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127-DC-小鼠脾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C127细胞杀伤活性[杀伤活性分别为(48.30±2.97)%,(47.76±3.43)%和(17.23±2.56)%]和对MA78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活性分别为(38.52±2.87)%,(36.62±2.75)%和(18.07±2.40)%]以及对B1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活性分别为(25.38±2.63)%,(24.82±2.81)%和(17.34±2.81)%],同时B16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TIL来源于C127瘤体)也可诱导相对较低的对B16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结论:经C127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体外抗小鼠乳腺癌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杀伤活性.方法: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抗原激活DC,然后用DC来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DC激活的TIL具有很高的对自体肝癌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为(89.39±3.05)%,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D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  相似文献   

20.
从津白Ⅱ号小鼠自发性乳腺癌TA2MA891建立了体外长期传代细胞系MA891。MA891细胞保持了TA2MA891的高转移特性,皮下接种后肿瘤进行生长,并无一例外地发生肿瘤肺转移。MA891细胞的免疫原性极弱,表现为:(1)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混合培养(MLTC)只能诱导出低水平的细胞毒T细胞(CTL);(2)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含量少,体外经IL-2扩增后只表现出微弱的细胞毒活性;(3)在小鼠体内不能诱导特异性肿瘤排斥反应。MA891可作为研究人类肿瘤生物治疗的有用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