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研究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北京四季青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对23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靶器官损害数目进行分组和统计分析。结果靶器官损害数量与24 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夜间平均舒张压增高及血压夜间异常节律密切相关,靶器官损害严重的患者,常伴有颈动脉内膜厚度异常、心肌肥厚和心脑血管事件(P0.01),血压夜间节律异常和晨峰血压发生率高(P0.01)。结论靶器官损害与24 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密切相关;血压夜间异常节律和晨峰血压危害更大,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发现夜间血压异常和晨峰血压,以指导临床治疗来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2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莉玲 《内科》2007,2(4):491-493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价值。方法对24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单纯血压升高118例为原发性高血压组,伴靶器官损害128例为伴靶器官损害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靶器官损害数目累及3个器官组与累及1个器官组相比,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和血压负荷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血压负荷越高,靶器官损害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方法 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测、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2组:勺形组40例及非勺形组30例,并对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左室肥厚(LVH)及动态血压各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CAS及LVH检出率非勺形组均高于勺形组(P<0.01);2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24hSBPL、24hDB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勺形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及舒张压(dDBP)、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dSBPL、dDBPL)高于非勺形组(P<0.05).勺形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nSBPL、nDBPL)明显低于非勺形组(P<0.01).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的消失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状况,为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7年7月至1999年10月在我院诊断的、偶测血压不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43例和4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取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P)、24 h收缩压负荷值(24 h SPL)、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P)、24 h舒张压负荷值(24 h DPL)、白天平均收缩压(dMSP)、白天收缩压负荷值(dSPL)、白天平均舒张压(dMDP)、向天舒张压负荷值(dDPL)、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PL)、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和夜间舒张压负荷值(nDPL),对受检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波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24 h MSP、dMSP、nMSP、24 h SPL、dSPL及nS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非杓型血压及血压波动检出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4 h MDP、dMDP、nMDP、24 h DPL、dDPL、nD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出现高血压之前已经出现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血压波动,故控制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应首先控制高血压,调整其异常的血压节律.动态血压监测能早期发现血压节律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方法对我院老年病科2008年2月~7月住院的100例老年人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将血压正常的定为对照组(42例),将高血压病患者定为观察组(58例)。分析观察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发生率、血压昼夜节律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昼夜下降比和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更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血压节律正常(勺型组)和异常(非勺型组)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 非勺型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较勺型组升高(P<0.01);左心室重量和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0.01),24小时平均动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0.55,P<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组间在偶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将12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2例存在靶器官损害患者作为A组,无靶器官损害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B组.结果 两组24h平均收缩压、脉压、血压昼夜节律、夜间平均舒张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h平均收缩压、脉压、血压昼夜节律、夜间平均舒张压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平稳降压有利于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应用美国产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40例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并与96例血压正常进行比较。结果:单纯高血压患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24小时血压负荷值均比血压正常组高(P<0.01),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又比单纯高压患高(P<0.01),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关,血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多,多脏器损害血压最高,脑,肾损害血压次之。  相似文献   

9.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价值.方法对232例已经接受服药治疗并且至少伴有一个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累及靶器官损害数目和并存心脏、脑和肾脏临床状况分为3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靶器官损害数目与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和血压负荷增高密切相关,靶器官损害累及3个器官与累及1个器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存脑血管疾病组夜间平均舒张压增高显著,并存心血管疾病组和肾脏病变组的患者以24 h平均收缩压增高和血压负荷增加显著,并存临床状况的患者,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多见,并存心、脑和肾临床状况组分别与靶器官损害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血压负荷越高,靶器官损害数目越多;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多见于并存临床状况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老年痴呆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方法选取56例老年痴呆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5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监测动态血压,对两组患者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24h均值以及血压节律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收缩压、舒张压的日间均值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夜间均值以及24h均值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节律性相比,无论在正常节律还是节律紊乱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痴呆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对于药物的选择更应侧重于夜间血压的调整,以避免或减轻高血压对脑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年龄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96例观察对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血压正常组92例,单纯血压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8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为伴靶器官损害组118例。296例根据动态平均脉压水平分为3个亚组(脉压〈40mmHg组、40mmHg≤脉压〈50mmHg组、脉压≥50mmHg组),对比分析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将伴靶器官损害组按年龄分为〈60岁、≥60岁2个亚组,观察对比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随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的加重,脉压也随之增大(P〈0.01),依次为伴靶器官损害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3)伴靶器官损害组两年龄间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脉压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舒张压低及动态脉压增大是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晓婕  黄颖  唐文红  田晓芬 《内科》2013,8(3):274-275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2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及139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非杓型比例、晨峰出现频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有效监测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及其变化规律和波动情况,通过对其血压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治疗方案的调整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其与动态血压参数特点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将205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为非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IMT<1.0 mm),硬化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1.0 mm<IMT<1.2 mm),斑块组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合并斑块(IMT≥1.2 mm),应用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脉压及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值,记录其中杓型高血压和非杓型高血压的比例和合并冠心病比例.用各组IMT均值与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及冠心病发生率作相关分析.结果 斑块组和硬化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及夜间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非杓型高血压在对照组中占54.3%,在硬化组占62.9%,斑块组占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冠心病发生率对照组为42.1%,硬化组为53.1%,斑块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MT均值与冠心病发生率及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和夜间脉压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r=0.878,r=0.487,r=0.514,r=0.469,=0.448,r=0.492,r=0.435,P<0.05).结论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升高、平均脉压增大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造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及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冠心病的发生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血压急症的相关因素及其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5年3月湖南旺旺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 111例,其中高血压急症680例(研究组),非高血压急症4 43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及高血压类型)和动态血压,并分析高血压并发靶器官损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程长于对照组,年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MSBP)和白天M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24 h平均舒张压(MDBP)、白天MDBP、夜间MDBP及昼夜血压差值低于对照组,夜间MSBP和非杓型血压节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680例患者靶器官损害主要为颅内出血(占30.15%)、急性左心衰竭(占25.88%)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占12.94%)。其中60岁患者靶器官损害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占32.19%)和颅内出血(占22.75%),40~60岁患者靶器官损害主要为颅内出血(占48.09%),40岁患者靶器官损害主要为颅内出血(占35.48%)。结论高龄、高血压病程较长、24 h和白天及夜间MDBP低、夜间MSBP高、昼夜血压差缩小及为非杓型节律的高血压患者易发生高血压急症,高血压急症并发靶器官损害以颅内出血、急性左心衰竭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且与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肌、颈动脉结构改变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78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 左室肥厚组与左室正常构型组比较,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与非颈动脉内膜冲层增厚组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甲均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差异显著(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与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的幅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动态血压特征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中有脑微出血的42例患者列为观察组,未合并有脑微出血的38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值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随测血压值均比24动态血压监测(ABMP)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夜间下降率、舒张压夜间下降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夜间降低是引发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期间,需对血压的动态节律变化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52例门诊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血压测量,根据血压变化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非体位性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并比较两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以及24h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体位性低血压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用药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存在夜间高血压、卧位高血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上述特征均可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24h动态血压、24h脉压与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将92例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单纯老年MS患者和117例伴靶器官损害的老年MS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MS组与单纯老年高血压组比较:MS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24h平均脉压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或P0.05),昼夜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值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伴靶器官损害MS组与单纯MS组比较:伴靶器官损害MS组白昼平均收缩压(dMSP)、nMSP、24h平均脉压较单纯MS组增高(P0.05或P0.01),24hMDP、dMDP、nMDP较单纯MS组降低(P0.05)。结论血压的昼夜差值与MS,脉压与MS及靶器官损害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60~80岁老年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分为靶器官损害组(n=75)和单纯高血压组(n=75),对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两组的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分析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的因素。结果靶器官损伤组的血压负荷值(BPL)尤其是夜间的血压负荷值(63.31±13.26)%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52.32±11.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器官损伤组的昼夜节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血脂、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质量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合并心血管疾病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重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重视夜间血压负荷值,以最大限度降低对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至2014-01我院就诊患者173例,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组,n=88),持续性房颤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房颤合并高血压组,n=85例)。分析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持续性房颤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高血压组比较,房颤合并高血压组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最小收缩压、白天最小舒张压、24 h平均舒张压均显著降低,夜间最大收缩压显著升高及舒张压反杓型比例显著升高(P均0.05);两组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最大收缩压、白天最大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最大舒张压、夜间最小收缩压、夜间最小舒张压及收缩压反杓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最大收缩压与持续性房颤合并高血压显著相关(比值比=1.038,95%可信区间:1.014~1.062,P0.01)。结论:持续性房颤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白天血压显著下降,而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