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经过长时间注水开发后容易出现注入压力升高以及注水量减少的现象。通过表面活性剂、防膨剂以及防垢剂的优选评价实验,研制了一套适合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的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体系,室内评价了其降低界面张力性能、润湿性能以及降压增注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与储层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20 min后即可稳定在10~(-2) mN·m~(-1)数量级,具有良好的降低界面张力性能;亲油岩心切片在该体系中浸泡10 h后的表面接触角可以减小到60°以下,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岩心水驱压力稳定后注入该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后续水驱压力,注入0.5 PV后的降压率可以达到26.18%,具有良好的降压增注性能。该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体系能够满足低渗透油藏注水井降压增注现场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仍有大量原油残留在地层孔隙中,注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采收率。以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SK-1为主要处理剂,并结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研究出了一套适合低渗透油藏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室内评价了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该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乳状液放置120min后析水率仍低于30%,稳定性较好;驱油体系还具有良好的润湿反转性能,储层岩心经过浸泡48h后,其表面接触角可以由110.3°降低至50.4°;在天然岩心水驱后继续注入0.5PV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能使采收率继续提高15%以上,驱油效果较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区块内5口采油井采取表面活性剂驱油措施后,日产油量显著提升,平均提升幅度均在2倍以上,达到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啸  宋昭峥 《陕西化工》2012,(10):1796-1798
低渗透油藏是我国重要石油资源组成部分,大多数的低渗透油田以注水开发方式为主,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着孔喉细小、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等特征,从而导致注水驱替压力较高、注入速率低、采收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压裂技术对低渗透储层改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时间和范围非常有限。因此,对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替及降压增注机理的研究,在低渗油藏开发中意义重大。主要对低渗油藏降压增注用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方面做了综述,对低渗透油藏化学驱的现场应用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姚峰  韩利娟 《应用化工》2013,(4):626-629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水界面张力、乳化作用以及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开展了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提高低渗透油藏石油采收率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低界面张力是影响石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具有良好乳化性能的驱油体系能起到更好的驱油效果,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体系具有更高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一低渗透M区块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乳化能力的测试,并在室内通过物理模拟实验,主要是针对M区岩心基本特征,研制模拟岩心进行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和渗吸实验。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溶液可以提高低渗岩心的微观驱油效率,且渗透率越低其提高的程度越大,渗吸实验结果说明了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渗吸对于注入水的渗吸是有提高的作用,其主要机理是降低了油滴的流动阻力。并通过M区柳90-38和96-32井组注表面活性剂矿场试验,进一步说明了表面活性剂溶液对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次采油是油藏水驱开发之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途径,表面活性剂驱是三次采油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温高盐油藏采收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或改变储层岩石润湿性来提高洗油效率,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注入倍数、注入时机直接影响原油最终采收率,结合实际区块岩石,通过室内表面活性剂驱替实验优选出表面活性剂以及相应的注入参数,应用于该油田区块,原油递减趋势明显变缓,增油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压力高的问题,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机理研究。通过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测试及岩心驱替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与降压效果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降压和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求一种适合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采收率的泡沫驱油方法,对模拟大庆油田某化学驱实验区油藏条件下进行了室内驱油实验。因此,通过筛选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及稳泡剂,从降低界面张力程度、抗温性、稳定性以及泡沫尺寸等方面考察了复合泡沫体系在不同配制条件下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适应性,得到复合泡沫体系配方为0.4%石油磺酸盐+0.8%羧甲基纤维素钠+0.6%FZC-6330。同时利用柱状岩心进行了驱油效率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与原油形成10-3m N·m~(-1)的低界面张力,进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原油洗油效率。所形成的稳定泡沫体系,使原油的采收率能够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20%~22%,说明复合泡沫体系驱油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更适应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采。  相似文献   

9.
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易沿裂缝突进、含水上升快、水驱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开展了水驱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通过室内凝胶体系成胶特性和稳定性评价,筛选出与实际油藏区块注入水配伍的凝胶体系。选择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用于活性剂驱,开展了双管并联岩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可明显提高注入压力,该体系的采收率平均值为12.03%,低渗岩心的采收率略高于高渗透岩心采收率。与表活剂驱、聚合物与表活剂交替注入相比,驱油效果更好,可以作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文留油田文东油藏属高温、高压、低渗油藏,“注不进、采不出”的矛盾非常突出,通过常规措施难以提高采收率,需要采用表面活性剂进行调驱。表面活性剂渗透能力强,对蕴藏在低渗透地层中的原油具有较强的驱使能力。表面活性剂还可以降低地层压力,研制的适合文东油藏特点的耐温抗盐表活剂,在文16东块应用后,对应油井取得了较好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采收率低的问题,进行了阴非复配表面活性剂的筛选与评价研究。通过对界面张力及乳化性能的测定,确定十二烷基苯基磺酸盐(SDBS)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进行复配,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剂性能。通过阴非复配体系的特点、相渗曲线分析以及岩心驱替实验,发现SDBS/AEO-9阴非复配体系具有降低注入压力、提高最终采收率的能力,能够很好的应用于低渗透油藏。确定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5%时,该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能够降低界面张力至10-3m N·m-1,可提高采收率5.41%。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表面活性剂WLW对特低渗油藏的适用性,研究了WLW的渗吸特性、乳化性能和界面张力及其在特低渗油藏物理模拟岩心驱油实验和现场中的应用。室内实验结果表明,WLW对注入水的渗吸效率有促进作用;注入质量分数0.2%的WLW溶液,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5%左右;WLW在特低渗岩心中提高驱油效率的幅度明显高于中低渗岩心。2011—2013年在长庆靖安油田A1和A2井组开展注WLW现场试验,累计增油4 781 t,WLW对于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舒政  丁思家  韩利娟  王蓓  李碧超 《应用化工》2012,41(6):1032-1036
在83℃下测定了3种表面活性剂DL-S、HL-Y/NNR、GZ-16的油水界面张力、乳化能力以及改变油藏岩石润湿性的能力。利用低渗透岩心驱油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的这3种特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在1 000 mg/L时,DL-S的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3mN/m超低数量级,HL-Y/NNR表现出较为优越的乳化性能,GZ-16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能。在驱油实验中,具有最好乳化性能的HL-Y/NNR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最大为12.91%,其次为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DL-S,相较而言,改变润湿性的能力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杜娟 《当代化工》2022,51(4):766-769
为了进一步提高海上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采收率,将聚合物微球和表面活性剂相结合,研究了一种新型复合调驱技术,并对其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CQ-2具有良好的膨胀性能和封堵性能,推荐其最佳注入质量浓度为3000 mg·L-1,最佳注入量为0.5 PV,其对岩心的封堵率可以达到98%以上.表面活性剂SN-5...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低渗透油藏开采中,采用水驱采收率低和开发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无碱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为验证该表面活性剂性能,对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界面张力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得到SHPC7体系性能最佳,能快速得到界面张力平衡状态。然后,配置不同浓度的SHPC7,并对其界面张力进行观察,从而得到其最佳的实验浓度。最后,通过模拟低渗透油藏环境,就SHPC7表面活性剂在乳化性能、驱油性能等进行评价,并将其与AOS表面活性剂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环境下SHPC7的乳化性能要优于AOS表面活性剂,同时随着SHPC7的加入,其采收率可提高15%。由此说明SHPC7体系在提高低渗透油藏开采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降低低渗透油层启动压力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心流动实验表明,低渗透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针对低渗透油田生产需要,优选、配制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与油藏条件相配伍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降压过程,利用该活性剂体系可以明显降低低渗透岩心的驱替压力,保持后续水驱过程中不回升,且能提高岩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和可流动渗透率,起到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两亲聚合物是针对聚驱后研究的三次采油驱油剂,是一种将多种功能基团在碳氢键上接枝共聚后形成的多元接枝共聚物,突破常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理念,通过分子设计原理和高分子乳化活性机理,具有乳化、增黏、深调原油等多项功能,是新型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聚驱后仍然有近50%原油残留在地下,这些地质储量渗透率超过50 mD以上,相比新勘探的部分低渗透油藏来说仍是较为优质储量。在聚驱之后确定新的高效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继续有效地开发聚驱后油藏,亟须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战略接替技术。该项目的研究在聚驱后注入功能性两亲聚合物可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以上,为二三类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刘磊  甄宝生  高永华  娄超 《当代化工》2021,50(10):2385-2388
针对海上某油田注水井注水压力升高过快以及注水量下降等问题,通过大量室内实验评价,优选出了适合海上油田注水井降压增注用的复配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界面活性、润湿性能和降压增注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2和C-1按1:1进行复配,当其加量为0.6%时,可以使油水界面张力值降低至10-3 mN·m-1范围,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水平;使用复配表面活性剂浸泡处理亲油玻片后,其表面接触角可以由106°降低至51°,由亲油性转变为亲水性,表现出良好的润湿性能;岩心水驱压力稳定后注入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后续驱替压力,当复配表面活性剂注入1.0 PV时,岩心驱替压力降低率可以达到35%左右,起到了良好的降压增注效果,能够满足海上油田注水井降压增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刘磊  甄宝生  高永华  娄超 《当代化工》2021,50(10):2385-2388
针对海上某油田注水井注水压力升高过快以及注水量下降等问题,通过大量室内实验评价,优选出了适合海上油田注水井降压增注用的复配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界面活性、润湿性能和降压增注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2和C-1按1:1进行复配,当其加量为0.6%时,可以使油水界面张力值降低至10-3 mN·m-1范围,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水平;使用复配表面活性剂浸泡处理亲油玻片后,其表面接触角可以由106°降低至51°,由亲油性转变为亲水性,表现出良好的润湿性能;岩心水驱压力稳定后注入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后续驱替压力,当复配表面活性剂注入1.0 PV时,岩心驱替压力降低率可以达到35%左右,起到了良好的降压增注效果,能够满足海上油田注水井降压增注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交联聚合物颗粒深部调驱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交联聚合物颗粒在高含水、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中深部调驱的应用效果,通过粒径分析、岩心驱替等实验对交联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调驱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孤岛污水配制的交联聚合物分散体系在60℃条件下溶涨10 d后粒径中值增大了34倍;其单管岩心封堵率大于92%,双管岩心驱油实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1%,在由6 口水井和17口油井组成的现场试验中平均注入油压上升了1.2 MPa,对应中心油井见效高峰期含水率下降了5.6%,平均增产原油5 t/d.表明了交联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完全能够满足孤岛高渗透油藏深部调驱的要求,交联聚合物颗粒深部调驱技术是改善注水剖面和降低油井含水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