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针对当前国内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缺少统一标准、对国产化重视不足等问题,提出面向信创人才的“人工智能+X”培养体系:设立人工智能信创课程,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建立教学实验生态。介绍近3年在本专业的建设实践,说明所提培养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服务器国产化是未来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目前国产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过渡期对现有正在运行的各应用系统、办公系统、自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兼容性.文中采用了华为泰山国产服务器作为实验平台,尝试将现有的部分常用信息系统从X86架构服务器移植到国产软硬件环境下的ARM架构,旨在对相关原理和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直观的认识,为信息系统国产化架构升级转型中可能会遇到的系统迁移问题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基于ARM V8架构的VecOp向量算法库,提出一种基础向量算法在ARM V8平台上实现和优化的方案。从访存对界优化、指令集优化、基本块优化以及向量分支优化4个方面进行精细调优,提升向量算法函数在ARM V8平台上的性能,以实现VecOp算法库在ARM V8平台上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ARM V8计算平台上实现的向量算法库性能提升可达到10%~300%。  相似文献   

4.
模板计算是一类重要的计算核心,广泛存在于图像和视频处理以及大规模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但是,针对ARM64高性能处理器的模板计算性能的优化研究还很少。为了实现典型模板计算核心在ARM64架构多核微处理器上的并行化和性能优化,基于AMCC X-GENE2和飞腾FT-1500A多核微处理器特点,提出了基于两维度绑定的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线程与CPU绑定以及线程与数据块绑定,减少了线程调度的并行开销,增加了Cache的命中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升了模板计算在ARM64架构多核微处理器上的性能,且在两种ARM64架构多核微处理器平台上都表现出较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5.
柏舟 《互联网周刊》2021,(20):52-53
信创云来了 2020年9月30日,全国首个基于信创云架构的云平台项目正式交付上线,开创了中国信创云部署先河.首个信创云项目通过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安超OS、安超云管套件CloudSuite等信创云计算软件的部署,帮助政府实现了全领域、全流程的数字化高效运营管理,成为推动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可靠的一次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比较流行的ARM7平台上实现了JPEG编码算法,重点介绍了如何针对ARM体系架构进行各种优化,以及利用ADS环境中的性能分析功能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估,最终在S3C44B0X平台上达到每秒编码5幅QVGA大小彩色位图或13幅灰度位图的水平.其中用到的一些优化方法同样适用于ARM平台上的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7.
ARM推出新款ARMv8架构ARM Cortex~A50处理器系列产品。该系列率先推出的是Cortex—A53与Cortex—A57处理器以及最新节能64位处理技术与现有32位处理技术的扩展升级。该处理器系列的可扩展性使ARM的合作伙伴能够针对智能手机、高性能服务器等各类不同市场需求开发系统级芯片(SoC)。Cortex~A57是ARM最先进、性能最高的应用处理器,Cortex—A53不仅是功耗效率最高的ARM应用处理器,也是最小的64位ARM处理器。  相似文献   

8.
日前,全新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2600产品家族与Intel Data PlaneDevelopment Kit(Intel DPDK)一起登场,它们将能够支持电信设备制造商将三种通信工作负载整合到单一的英特尔架构平台之上。这一能力使服务提供  相似文献   

9.
《信息安全与技术》2020,(4):114-117
基于当前芯片技术封锁及中国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业如火如荼的大环境,文章对目前主流的CPU架构进行了整体概述,描述了X86架构和ARM架构下系列化产品的发展进程,并着重分析了国产化CPU的现状及RISC-V架构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Android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巨大占有率使其成为应用软件开发的热门平台,但现有开发环境多基于X86架构,无法直接测试运行基于ARM架构的Android系统应用软件,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Android SDK实现在X86架构下模拟Android操作系统运行环境以及如何提高模拟环境的兼容性,方便开发者实现在基于X86架构的开发平台上测试Android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1.
郑晓博  陶品 《计算机科学》2008,35(1):246-249
本文分析了ARM处理器的结构特点,介绍了在Freescale公司ARM7平台i. 250处理芯片上实现MPEG-4实时解码的策略,针对解码器的优化特点和芯片的硬件结构,采用了算法级、C语言级、ARM级联合优化的优化方法,对于标准MPEG-4解码过程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该芯片的手机平台中,对于sub-QCIF大小的图像系统达到了平均约15fps的解码速度,成功实现了ARM7平台下的实时MPEG-4解码.该项目正与公司合作,具有优化后实时MPEG-4解码系统的低成本手机有望实现商业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简述ARM架构的嵌入式Linux系统的基本理论,解释了什么是嵌入式系统、Linux系统简介、嵌入式Linux系统、ARM架构的嵌入式Linux系统:从最基本理论入手,能引起初学者兴趣,培养基础知识;同时还简洁的阐述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利用虚拟机技术,来建立一个Linux开发环境以及搭建ARM架构的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环境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印发和《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颁布,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系统研发已逐步深入至我国各行业领域,与信息化同为网信事业的“两翼”和“双轮”的网络安全工作也需适应信创产业发展。本文从测评依据、测评内容及测评实施过程三个方面,就信创环境与X86架构在“等保2.0”框架下的网络信息系统测评异同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更多信创环境下系统等保测评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17日,ARM公司宣布:经流片验证的ARM Artisan Velocity串行连接200PHY(物理层)系列现已可以用于90纳米工艺技术。作为新的200PHY系列的一部分,ARM共提供4种全新产品来满足大量的1~6.4 Gbps高速串行互连标准.包括有PCI Express、Serial ATA.XAUI、Double XAUI以及底板应用,随着这一特意为当今90纳米工艺技木设计的先进新架构的诞生,ARM成为第一家能够提供一套完整基于可升级平台的经流片难的90纳米高速串行连接产品的IP供应商。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近日的CES 2011上,微软正式宣布下一代Windows系统将支持来自Intel、AMD和ARM的芯片架构,Windows 8中支持ARM架构意味着Windows系统将面向更多平台,手机、平板机等。微软表示:"支持ARM架构展示了Windows软件的灵活性和弹性,以及世界级的开发理念。我们将继续改进Windows,从而在最广泛的硬件平台和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ARM架构异常处理机制,提出了ARM可重入异常处理设计的方法和异常处理函数设计,并在ARM系统中实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嵌入式处理器运算能力不断增强,影音娱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设计以博创公司 ARM9开发板(UP -TECH2410)为平台,以 Linux 为开发环境,Qt 为开发工具,详细介绍了硬件平台搭建,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Qt Designer 以及视频播放器的设计方法。实现了 Linux 下对 LCD 的显示功能及开发板触摸屏控制的实现。通过测试,系统运行正常,性能稳定。开发过程以 ARM9与 Linux 操作系统结合开发的模式突破了以往的嵌入式开发架构,为嵌入式系统开发开辟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智能手机平台面临着众多的安全威胁.动态信息流追踪是一种能够检测缓冲区溢出等安全威胁的有效技术.文中分析了动态信息流追踪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RM架构的信息流追踪系统.该系统通过在页表项上扩展添加污点标记位来标识来自不可信数据源的数据,扩充ARM架构指令集,在指令层追踪数据的传播过程并相应地完成污点传播.当系统跳转到来自不可信数据源的内存段执行时,CPU将产生异常通知用户,根据系统安全策略决定是否允许该操作继续执行.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实现ARM架构智能平台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9.
并发处理机制在MES平台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目前制造执行系统(MES)平台的性能不能够达到实际应用的标准,通过分析MES平台的架构、关键技术以及影响平台性能的原因,通过多种方案的对比,最终采用并发处理机制,并确定了并发线程数,针对MES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优化.通过测试证明,按照优化方案进行改进后的MES平台,性能已经达到装配生产线实际使用的要求,并能够投入到实际生产应用中.  相似文献   

20.
以基于ARM的嵌入式最小系统为平台,深入研究了不同应用下,ARM处理器与常用外部存储器的接口方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嵌入式系统典型的启动架构及其特点,并给出了嵌入式系统启动架构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