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子宫内膜息肉诊治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组(治疗组)55例,行宫腔镜电切手术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对照组55例,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月经正常率、子宫内膜厚度、并发症情况及息肉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月经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0.05),治疗组头痛恶心率、情绪波动率、月经间期出血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治疗组息肉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内膜息肉电切术后结合并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效果良好,能明显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采用地屈孕酮以及少腹逐瘀汤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预防息肉复发的效果。方法 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妇科2019年1月—2020年7月间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随机选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屈孕酮组和少腹逐瘀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TCRP治疗,地屈孕酮组实施TCRP+地屈孕酮治疗,少腹逐瘀汤组实施TCRP+地屈孕酮+少腹逐瘀汤治疗,术后对3组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3组患者干预3、6、12个月息肉复发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不良情况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第6、12个月时,地屈孕酮组及少腹逐瘀汤组复发率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地屈孕酮组及少腹逐瘀汤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腹逐瘀汤组及地屈孕酮组3次复查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少腹逐瘀汤组治疗12个月时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地屈孕酮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加服少腹逐瘀汤与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5月行宫腔镜息肉电切术(TCRP)的育龄期妇女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术后当日即开始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3个月,对照组51例,术后不予其他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EP复发、月经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45例(97.8%)月经恢复正常,EP复发2例(4.3%),对照组41例(80.4%)月经恢复正常,EP复发9例(1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P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EP可有效改善月经,减少EP复发,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2月我院接收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宫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术后另加用屈螺酮炔雌醇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后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及阴道出血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息肉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阴道出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82.6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7%,对照组为13.0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单发性息肉复发率及多发性息肉复发率分别为4.35%、0.00%,对照组分别为19.57%、4.35%,研究组息肉复发率(4.35%)低于对照组(23.91%)(P<0.05)。结论将屈螺酮炔雌醇与宫腔镜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在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前提下,降低息肉复发风险,提升总体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林怡生  杨美  杨纪霞 《吉林医学》2013,34(22):4479-4480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产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3月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TCRP)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组46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后半周期口服地屈孕酮3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月经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44例(95.6%)月经恢复正常,EP复发2例(4.3%);对照组34例(80.9%)月经恢复正常,EP复发7例(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P联合地屈孕酮治疗EP可以有效改善月经及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术后采用屈螺酮炔雌醇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月经量、经期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较试验组低,疾病复发率较试验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经期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均较试验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月经量及经期时间,预防疾病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屈螺酮炔雌醇片对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的6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屈螺酮炔雌醇片,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的复发情况、月经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月经正常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促进患者月经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和预防子宫内膜息肉(EP)复发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合肥市妇幼保健院诊断EP的育龄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4例),研究组术后第2 d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3个月,对照组术后不予任何治疗。随访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复发、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改善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妊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EP可明显减少复发,抑制内膜增生,有效改善月经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治疗的11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一次性去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后随机分为2组:单纯TCRP组54例(对照组),术后无任何治疗;TCRP术+甲羟孕酮组59例,术后月经后半周期口服甲羟孕酮10mg 1次,d,共3个月。2组随访时间为3-6mo,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单纯TCRP组术后EP复发15例,TCRP术后口服甲羟孕酮组EP复发1例。单纯TCRP术组与TCRP术后口服甲羟孕酮组相比,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概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口服孕激素可抑制子宫内膜及残存的子宫内膜息肉,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辅助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南昌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宫腔镜术后口服地屈孕酮片,连续治疗6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月经失血图评分法(PBAC)],术后6、12个月的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时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PBA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内总复发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辅助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减轻月经过多症状,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前药物与机械性内膜预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2例,拟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药物预处理组60例,月经来潮的第1d开始口服孕三烯酮胶囊,2.5mg,每周2次口服,4w后入院手术。机械性预处理组32例:没有行药物预处理的患者入院手术前先行负压吸宫术,再行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不采取任何预处理的方法,直接入院手术。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药物预处理组子宫内膜较薄(P<0.05);药物预处理组与机械性预处理组比较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药物预处理组内膜单位面积的腺体数目较少(P<0.05),而机械性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药物预处理组(+~++)内膜间质较致密(P<0.05),而机械性预处理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预处理组手术需要时间较短(P=0.000);术后3个月3组月经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预处理组的无月经率(23.3%)高于对照组(13.3%)及机械性预处理组(21.87%)。结论宫腔镜术前进行内膜预处理可提高手术效果及术后无月经率。宫腔镜术前内膜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息肉应用宫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60例我院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8min,平均出血量为30ml,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腔镜在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德国STORZ的宫腔镜对15例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治疗。结果:15例子宫内膜息肉均成功施行宫腔镜治疗,无1例发生子宫穿孔、过度水化综合征(TURP)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成功率高,诊断明确,可作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4.
曾静 《中外医疗》2016,(4):84-85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对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周期的正常率及月经量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中无子宫穿孔、TURP综合征、周围脏器损伤、宫腔粘连、空气栓塞、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无感染、腹痛等不适。手术后6个月经量评分和月经期均显著少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所有患者至随访结束时,均未复发。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式,可有效地缓解子宫内膜息肉所产生的症状,可以明显改善月经紊乱、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功能性息肉及非功能性息肉经宫腔镜下刮除术后应用妈富隆及米非司酮对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经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息肉患者,行刮除术后按照特征分组,将功能性息肉组及非功能性息肉组随机分为妈富隆口服组、米非司酮口服组及对照组,随访术后6个月经改善情况、内膜厚度变化以及有无复发。结果非功能性息肉的复发率(25.8%)明显高于功能性息肉组(9.1%);两种类型的息肉在刮除术后口服妈富隆及米非司酮都可以降低复发率,在月经天数及术后阴式B超监测的内膜厚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药观察的3个月,妈富隆组显示了远期优势(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去除术后联合服用妈富隆或米非司酮均可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组织形态学改变,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临床初诊提示子宫内膜息肉、超声检查及病理资料完整的患者172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病变的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检测供养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以边界清楚伴有较粗大穿入血流信号为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标准。病理检查:观察病变组织结构及供养血管;对比分析其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172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单纯子宫内膜息肉者68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癌者3例,其中2例患者息肉癌变;诊断为子宫内膜局灶性增生过长者63例,分泌期子宫内膜者27例,增生期子宫内膜者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者3例,子宫内膜炎者1例。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为85.91%(61/71),排除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81.19%(82/101),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3.14%。结论宫腔内隆起样病变伴有较粗大穿入性血流信号是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指征,宫腔镜下的定位活检是判断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及图像特征。方法: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48例超声图像与宫腔镜及病理学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5.8%(46/48)。结论: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二维图像呈颗粒状或滴水状高回声团块,小息肉(<5mm)内部多无血流信号,较大息肉内部可显示点状、粗大条状甚至具有分支的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断和治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官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行宫腔镜检查的1676例患者中360例子宫内膜息肉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中的56例行经宫颈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术后3个月常规复查。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的患病率为21.5%(360/1676),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阳性病例为186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43例(23.1%)。结论:(1)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征以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绝经期则以绝经后出血为主;(2)绝经后妇女体内仍有雌激素持续作用;(3)宫腔镜是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Endometrial polyps (EPs) occur in approximately 34.9% of infertile women. Transvaginal sonography (TVS) is a routine, non-invasive component of fertility evaluation. Most ultrasonographic studies of EPs have focused on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few have assessed EPs in infertile women. Furthermore, no studies have explored endometrial thicknes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EPs in infertile women.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ransvaginal sonographic assessment of endometrial thickness and its value in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EPs in infertile wome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314 infertile women was conducted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0. After TVS, endometrial biopsies were obtained by hysteroscopy.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EPs were taken as the gold standard.
Results  Based on recognized criteria, TVS had a sensitivity of 37.04%, specificity of 98.71%,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90.91%,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81.85%, and accuracy of 82.80% for diagnosing EPs. Mean endometrial thicknes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EPs (P=0.0001). In women in the mid and late-proliferative phase, 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ose with EPs than in those without them (P=0.0001 and 0.024).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endometrial thickness had a sensitivity of 85.2% and specificity of 38% in the diagnosis of EPs,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being 0.64. In the mid-proliferative phase, sensitivity was up to 90.9%,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being 0.70.
Conclusions  TVS is poor at detecting EPs in infertile women; however, transvaginal sonographic measurement of endometrial thickness is helpful.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VS for EPs in infertile women could be improved by adding the measurement of endometrial thickness to the variables that are routinely assess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对 IGF-1的影响及预防盆腔炎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30例,根据术后治疗药物随机分为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组(观察组)和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 IGF-1表达、以及盆腔炎发生率的差异。分析盆腔炎发生与子宫内膜 IGF-1表达的关系,分析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 IGF-1表达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月经量(33.57±15.62)ml、子宫内膜厚度(6.12±0.85)mm均低于对照组(52.85±15.39)ml 和(8.52±0.91)mm,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腺皮质和间质IGF-1表达(1.41±0.74)和(1.36±0.72)均低于对照组(1.75±0.82)和(1.72±0.83),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盆腔炎的发生率(6例,9.23%)低于对照组(17例,26.1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发生盆腔炎的患者腺皮质和间质 IGF-1表达(1.58±0.81)和(1.62±0.75)均高于未发生盆腔炎者(1.22±0.71)和(1.32±0.7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子宫内膜厚度与腺皮质 IGF-1表达呈正相关,与间质 IGF-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能明显减少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盆腔炎的发生率好改善其临床症状,可能因为药物抑制了子宫内膜增生和 IGF-1表达从而减少盆腔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