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采用腹腔镜经腹腔或后腹腔途径对15例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2岁(29~70岁)。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12例,平均肿瘤直径3.0cm(2.0~4,0cm);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平均肿瘤直径4.5cm(3.5~6.0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15例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0min(80~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ml(100~220ml),无输血、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8d(7~9d)。随访2~1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但需长期随访以确定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保留肾单位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估保留肾单位手术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9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资料 ,观察术前及术后肾功能、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等。肿瘤剜除术 3 1例 ,肾部分切除 15例 ,原位灌注肾部分切除术 3例 ;其中 3例患者术前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结果 切除肿瘤平均直径 6.0cm (2 .5~ 16.0cm) ,3例原位灌注肾部分切除术肿块直径分别为 10 .5cm、12 .0cm和 15.0cm。 49例术中平均失血量 3 10ml (50~ 10 0 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术后 10d血肌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89± 2 6)mmol/Lvs (98± 3 4 )mmol/L ,P>0 .0 5]。 45例平均随访 3 6个月 (1~ 76个月 ) ,无肿瘤复发或需血液透析治疗者。 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外科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6年11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使用超声刀、双极电凝对26例肾肿瘤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局限性肾癌17例,肿瘤平均直径2.5cm(1.5~4.0cm);肾错构瘤9例.肿瘤平均直径2.6cm(1.5~4.0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26例均完成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min,平均出血量95m1.2例患者需要输血,1例术中输血200ml,另1例术后第3天输血800ml,无尿漏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天,平均随访9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行,肿瘤切除彻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肾癌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肾癌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31~72岁,平均49岁.均经B超、CT或MRI检查确诊为T1N0M0肾癌.肿瘤位于左肾21例,右肾11例;肾上极10例,下极13例,肾脏中部5例,近肾盂部位4例;偏背侧18例,腹侧14例.肿瘤平均直径(2.8±0.8)cm.25例行后腹腔途经,肿瘤位于偏腹侧者7例行经腹途径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均沿瘤体边缘外0.5 cm处分离切除肿瘤.手术前后行肾核素扫描(ECT)检测分肾功能. 结果 31例完成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1例因缝合后肾脏渗血明显,中转开放手术.32例阻断肾蒂时间平均(24±4)min.3例开放血流后有明显渗血,均有2次阻断肾蒂史,阻断血管时间>30 min.31例平均手术时间(105±15)min,平均出血量(120±22)ml,6例术中输血400 ml.5例肿瘤位于肾脏中部者术前放置双J管.3例切除肿瘤后暴露肾盏,于术后当日通过膀胱镜放置双J管引流,其中2例于术后2~3 d发生漏尿,引流量200~300 ml,分别于术后15、21 d引流液<20 ml后拔出负压引流管后愈合.术后复查SCr、BUN均正常.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2)d.术后病理报告切缘均未见肿瘤残留.平均随访(23±5)个月,肿瘤无复发.术后1个月B超和CT复查发现患侧肾手术部位局部血肿3例,术后3个月血肿吸收.术后15 d复查双肾ECT,9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3例下降20%;术后1个月复查,7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术后(23±5)个月复查.仍有3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 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切口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第12肋尖部向前下方5—6cm切口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及肾盂输尿管肿瘤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56岁。5例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余12例为B超体检发现,腹部均未扪及肿块。左侧5例,右侧12例。肾肿瘤13例直径3~10cm,平均5cm。UICC临床分期;T1N0M0 10例,T2N0M0 2例,T3aN0M0 1例;分级:G1 1例、G3 12例。肾盂输尿管肿瘤4例:T1N0M0和T2N0M0各2例,G2 3例、G3 1例.结果17例手术均顺利,其中1例肿瘤直径10cm者扩大手术切口取出标本。手术时间平均111min,平均出血90ml。未出现并发症。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10例,嗜色细胞癌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3例,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17例随访2—21个月,平均12.8个月,均健在,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该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可靠,患者恢复快,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入超声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超声辅助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肾肿瘤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73岁,平均53岁.肾癌12例,肿瘤平均直径2.9(1.4~4.6)cm,临床分期均为T1 N0M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肿瘤平均直径4.5(1.8~8.0)cm;肾嗜酸细胞瘤1例,直径3.1 cm.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以腹腔镜超声探头定位肿瘤,观察肿瘤血流及其周围是否存有小的肿瘤病灶.记录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疗效.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5(85~270)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8(22~50)min.12例肾癌患者平均随访16(4~30)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介入超声有助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中肿瘤定位、判断血管阻断是否完全及彻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小肾癌患者18例,肿瘤直径1.5~3.0cm,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肿瘤切除11例,经腹腔途径手术7例。术中距瘤体0.5~1cm用超声刀切除肿瘤,肿瘤床多处活检送快速病理。结果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85—140ra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50~600ml,平均145ml;术后住院时间8~13天,平均9.6天。术后随访8~30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未见转移,切口未见种植。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创伤小、临床效果肯定,可作为小肾癌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简易手助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切除术(附3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简易手助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方法和特点。 方法  1999年 6月至 2 0 0 4年 4月采用简易手助装置实施手助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共 37例。男 2 2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5 2岁。肾切除组 2 9例 ,其中肾癌 13例 ,肾盂癌 2例 ,肿瘤分期均为T1N0 M0 ,肿瘤大小平均 3cm× 3cm× 2cm ,巨大肾积水 (肾无功能 ) 8例 ,肾结核肾自截 2例 ,肾性高血压肾萎缩 4例 ;肾上腺肿瘤切除组 8例 ,肿瘤大小平均 4cm× 5cm× 6cm。 结果 除 1例肾癌患者改行开放手术外 ,36例患者手术成功 ,无损伤肠管及其他腹内重要脏器等并发症。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 14 5min ,平均出血量 115ml;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平均 12 5min ,平均出血量 10 5ml。术后恢复好 ,7~ 8d出院。术后随访 3个月~ 5年 ,健康存活 35例 ;死亡 2例 ,均为肾癌患者 ,其中 1例术后 2年死于脑血管意外 ,1例术后 3年死于肺及脑部转移。 结论 简易手助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简便易行、节省费用、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早期肾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技术,术中使用超声刀、电凝钩对32早期。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年龄31~72岁,平均49±1.8岁。肿瘤平均直径1.5±4.5cm,平均(2.8±0.8)cm。25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7例行经腹途径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影像学检查示32例肿瘤突出于肾脏表面,肾上极10例,肾下极13例,肾脏中部5例,近肾盂部位4例;偏背侧18例,腹侧14例。结果32例除1例转开放手术外,余31例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05±15.4)min,平均出血量(120±21.6)ml,6例术中输血400ml。2例术后发生尿漏,予负压吸引15d后引流量小于20ml后拔出肾周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17d,平均(9±2)d。术后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28例,肾颗粒细胞癌3例,嗜酸性细胞癌1例。随访时间3-53个月,平均(21±4)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2004年4月,我们应用手助腹腔镜技术行肾切除手术16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28~75岁,平均46岁.2例有腹腔手术史.左侧10例,右侧6例.因肾肿瘤行根治性肾切除术6例,肿瘤直径2.6 cm×2.5 cm×2.8 cm~5.8 cm×5.0 cm×5.3 cm.10例因肾结核或肾、输尿管结石伴重度肾积水行单纯性肾切除,肾脏体积8.0 cm×4.1 cm×3.0 cm~22 cm×15 cm×10 cm.  相似文献   

11.
保留肾单位的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手术方法及技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介绍腹腔镜下钳夹法肾蒂阻断、锐性切除肿瘤以及创面直接缝合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 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肾外生性实性肿瘤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29~56岁,平均46岁.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7例.肾细胞癌5例,肿瘤直径2.0~3.5 cm;肾错构瘤11例,肿瘤直径3.0~5.5 cm,其中1例肾错构瘤继发出血.经腹腔路径行保留肾单位的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手术在无损伤钳钳夹肾蒂控制血管后距肿瘤0.5~1.0 cm正常实质处锐性切除,创面缝合止血.结果 1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70~150 min,平均104min.肾蒂阻断时间14~32 min,平均21 min.术中出血量50~700 ml,平均158 ml.5例肾细胞癌患者病理检查示切缘阴性.16例术后无尿瘘、无继发出血,肾功能未见异常.2~4 d肛门排气,平卧1周出院.随访1~24个月,16例B超复查、11例CT检查肿瘤无复发,IVU复查肾显影良好.结论 可靠的肾血管控制是腹腔镜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的基本保证,无烟雾锐性切除肿瘤和创面的缝合处理能有效减少肾缺血时间,是保留、保护肾单位的有效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本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并发症少、恢复快,能有效切除肿瘤和保留或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肾癌保肾手术切除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直径 4cm以下肾癌保肾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 方法 直径≤ 4cm肾癌根治术标本 82例 ,标本分层切开 ,确定多中心病灶 ,假包膜外 15mm范围连续取材确定假包膜完整性及可能存在的假包膜外癌性浸润灶 ,并测量包膜外癌灶与原发灶的最大距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41例直径≤ 4cm肾癌的增值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表达 ,其中假包膜外癌灶阳性组 8例 ,阴性组 3 3例。 结果  82例肾癌平均直径 (3 4± 0 8)cm (1 5~ 4 0cm)。其中 3 1 7% (2 6/82 )缺乏完整假包膜 ,17 1% (14/82 )存在 1种以上假包膜外癌灶 ,其中肾实质浸润 8例 ,小静脉癌栓 2例 ,多中心病灶 4例。假包膜外癌灶与原发灶距离平均 (0 5± 1 3 )mm ,95 %可信区间 (0 11,0 94)。取单侧百分位数P95为 4 9mm ,P97 5、P10 0 均为 5 0mm。 41例肾癌平均PCNA指数为 (2 9 5± 17 6) % (5 5 %~85 6% ) ,其中阳性组为 (49 6± 2 1 5 ) % ,明显高于阴性组 (2 4 6± 12 7) % (t=3 162 ,P =0 0 13 )。阳性组 8例中 ,PCNA高表达 5例 ,而阴性组 3 3例中 ,高表达率仅 18 2 % (6/3 3 ) ,(χ2 =6 44 2 ,P =0 0 11)。结论 直径≤ 4cm肾癌保肾手术安全切缘须包括假包膜外 5mm以上的正常肾实质。单纯肿瘤剜除术易造成肿瘤残留及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腹腔途径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行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应用4通道单孔腹腔镜行肾切除术患者6例.年龄34~ 77岁,平均57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1 ~30.3 kg/m2,平均24.2kg/m2.术前诊断肾肿瘤4例,左肾盂肿瘤1例,无功能肾1例.其中肾肿瘤1例为右侧中央型4.2 cm肾肿瘤,另3例分别为左肾下极7.4 cm肿瘤、左肾中部4.5 cm肿瘤和左肾中部4.3 cm肿瘤.全麻下健侧60°卧位,经患侧脐缘切口将单孔腹腔镜通道Quadport置人腹腔,采用5 mm头部可弯腹腔镜、标准腹腔镜直器械及预弯器械实施手术.记录手术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第1天疼痛指数(visual analog pain scale,VAPS)、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为标准腹腔镜或开放手术者,无另加操作通道者.手术时间145.0 ~ 235.0 min,平均181.7 min;估计术中出血量20.0~150.0 ml,平均78.3 ml;VAPS1.0 ~2.0分,平均1.7分;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1.0~4.0 d,平均2.8d;术后住院时间1.0 ~10.0d,平均6.8d.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无继发性出血和切口感染.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3例,肾嫌色细胞癌1例,肾盂尿路上皮癌1例,萎缩肾1例.肿瘤患者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结论 经腹腔途径单孔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10例.年龄27 ~ 85岁,平均52岁.11例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8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开放肾癌根治术.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N0M0 13例,pT2N0M0 5例,pT3aN1 M0 2例,pT4N0M0 1例.Fuhrman病理分级:G1 6例,G2 14例,G31例.术后随访19例,时间3~36个月,平均17个月,1例死于心脏病,1例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给予索拉非尼治疗2个月后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后12个月后出现肺转移,给予索拉非尼治疗1个月后死亡,16例无瘤生存.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肾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与同期、同级的其他类型肾癌相比,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肾肿瘤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技术使用超声刀对13例肾良性肿瘤和5例肾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行肿瘤剜除术和肾楔形切除术。男7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岁。肿瘤直径1.5~4.0cm,平均2.8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1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7min,平均出血量55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8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病理检查5例恶性肿瘤切缘阴性,平均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行,切除肿瘤精确彻底,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有选择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肾癌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至2012年1月11例早期肾癌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结果11例手术全部成功,肿瘤直径为1.7~5.2cm,平均3.3cm;手术时间73~189rain,平均(135±27)rain;术中出血80~740ml,平均(260±50)ml;热缺血时间16~57min,平均(29±9)min;术后住院7~12d,平均(9.3±2.1)d。随访9~51个月,均无瘤生存,肾功能良好。结论早期‘肾癌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创伤小、疗效确切,可以有效保留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A组)及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26~75岁,平均53岁。肾肿瘤位于左侧42例,右侧34例;肾上极36例,中极23例,下极17例。肿瘤平均直径5.4(2.0~10.2)cm,肿瘤分期T1 65例,T2 11例。病程5 d~17个月。B组73例,男45例,女28例。年龄18~79岁,平均56岁。肾肿瘤位于左侧35例,右侧38例;肾上极28例,中极21例,下极24例。肿瘤平均直径5.9(2.4~11.7)cm,肿瘤分期T1 54例,T2 19例。病程2 d~24个月。患者均行B超、IVU、逆行造影以及CT和(或)MRI检查确定肿瘤大小、位置、分期、是否有瘤栓和淋巴结转移等。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ASA评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大小、患侧、Fuhrman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计算)、止痛药物(双氯芬酸钠)用量、并发症、住院总天数、随访时间、局部复发、切口种植转移等指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69(50~1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7(15~500)ml。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1~2)d,术后切口感染者5例,出现切口侧下腹部皮肤感觉过敏者6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平均术后止痛药物用量50(50~100)mg。平均术后住院6(5~10)d。B组平均手术时间121(80~2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73(120~800)ml。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1~3)d,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者9例,出现切口侧下腹部皮肤感觉过敏者45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平均术后止痛药物用量125(100~150)mg。平均术后住院11(7~15)d。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药物用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总天数方面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P值均〈0.01)。A组平均随访36.3(12~70)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者;B组平均随访39.8(12~75)个月,术后15个月失访1例,余均无局部复发,2例T2患者因肾癌肝转移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22个月死亡。2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1%和96.9%(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对于T1~T2 N0M0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8.
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合适的手术切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肾癌肾部分切除术(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价值及合适的手术切缘。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双侧异时性肾癌且一侧为多发肿瘤2例,单发肿瘤13例。肿瘤直径2~6cm.均为T1期(1997年TNM分期标准)。对15例肾癌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手术切缘位于肿瘤外1cm。另取肾癌根治性手术标本21例.于体外沿假包膜行肾肿瘤剜除术.并随机切取肿瘤边缘0.3cm、0.5cm及1cm处肾实质及肾蒂处淋巴脂肪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15冽患者随访12~72个月.平均41个月.未见并发症及残肾内肿瘤复发。21例标本于体外行肿瘤剜除后肉眼下均无肿瘤组织残留,送检组织均无肿瘤细胞浸润。结论:肾部分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局限的早期肾癌患者.而手术切缘为肿瘤边缘1cm处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技巧。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技术对9例肾错构瘤和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分别行肿瘤剜除术和肾楔形切除术。肿瘤直径1.5~3.0cm,平均2.5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1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出血量7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天。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病理检查2例恶性肿瘤切缘阴性,平均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肿瘤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切除肿瘤和保留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2例,平均年龄51岁(41~65岁);对侧肾脏正常的患者85例,对侧肾脏存在疾患的患者13例;肿瘤平均直径2.4cm(1.3~6.5cm);病理分期均为T1N0M0期;98例中9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5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观察是否出现局部肾创面出血、漏尿等并发症,每3个月行腹部CT、肾脏ECT、超声及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结果:9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继发性出血3例、漏尿5例。随访10~12个月,平均10.3个月,2例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行根治性手术,其余96例无局部复发,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T1期肾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