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为了打破现有氰化生产中传统磨矿、分级及浸出工艺,达到提高磨矿效率、氰化回收率和降低生产能耗的目标,金翅岭金矿进行氰化磨矿浸出工艺的优化试验研究,通过对矿物进行一次性磨矿浸出试验与分段磨矿浸出试验对比发现,矿物一次性磨矿至合格细度-400目细度达到90%,浸出12 h时,氰化回收率可达到99.5%;分段磨矿分段浸出一次磨矿细度为-400目占75%,一次浸出时间为16 h,分级后+400目再磨细度为91%,浸出时间为12 h时,总回收率可达99.64%。分段磨矿浸出磨机节约能耗约15%,氰化回收率提高0.14%。  相似文献   

2.
针对贵州某低硫氧化型金矿石现场金浸出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全泥氰化浸出和柱浸试验研究,考察了全泥氰化石灰用量、氰化钠质量分数、磨矿细度及助浸剂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采用新型助浸剂ZW-1,全泥氰化金浸出率达到92. 83%,比现场金浸出率80%左右显著提高;柱浸适宜粒级为-30 mm,金浸出率为89. 24%;全泥氰化浸出工艺适宜处理该矿石,其金浸出率比柱浸金浸出率高3. 59百分点,浸渣金品位较低,为0. 07 g/t,且浸出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3.
薛光  于永江 《黄金》2010,31(4):42-43
采用边磨边浸氰化工艺对山东某矿山的金精矿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pH≈11(NaOH用量10kg/t),浸出液氰化钠质量分数为0.3%条件下,对金精矿进行边磨边浸4h(矿样细度-325目90%),可有效地提高金的氰化浸出率。与常规氰化法相比,金的氰化浸出率提高4.8%,达到97.8%。  相似文献   

4.
对含金8.75 g/t的氰化尾渣进行压力氧化—氰化浸出试验研究。经工艺矿物学研究可知:氰化尾渣中金矿物粒度微细且主要被硫化矿物包裹,常规氰化浸出难以获得理想指标。压力氧化预处理可解决上述问题,使金得到有效回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压力氧化过程中矿浆浓度、反应压力、反应温度、氧化时间及磨矿细度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浆浓度12%、反应压力3.2 MPa、反应温度220℃、氧化时间2.0 h、磨矿细度-0.045 mm占95%的最佳条件下,平均金浸出率达到90.75%。  相似文献   

5.
为了回收河北某矿石中的元素金,对该矿矿石进行了氰化浸金及混汞试验研究。在原矿金品位23.6 g/t,磨矿细度-200目含量为91.2%,NaCN用量为2.5 kg/t,浸出时间24h条件下,获得了浸渣金品位0.403 g/t,金浸出率为98.29%的氰化浸出指标。混汞金回收率为48.86%。  相似文献   

6.
在氰化生产过程中,进入氰化系统的金精矿细度对浸出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氰化浸出率,在选矿厂生产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通过采集和分析再磨及磨矿分级系统的相关数据,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优化调整球磨机转速、磨矿介质、旋流器参数和给矿排矿等一系列参数,分阶段提高入浸金精矿细度,最终使精矿细度-400目含量提高至90%以上,浸出回收率提高0.17%,达到了降低磨矿分级系统电力消耗、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吉林大线沟含金尾矿中金的浸出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寿  孟宇群  宿少玲 《黄金》2008,29(3):43-45
塔式磨浸机的细磨和边磨边浸氰化浸出工艺对吉林大线沟含金尾矿的浸出回收金实验结果表明,在90%通过200目的磨矿细度下,氰化浸出12h,金的浸出率93.3%;在同样磨矿细度下,金的边磨边浸浸出率95%。处理1 t含金尾矿生产成本为40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辉绿岩硫化矿进行全泥氰化浸出、浮选、柱浸浸出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矿磨矿细度为-0.074mm占90%的条件下进行全泥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为83.5%;在原矿磨矿细度为-0.074mm占98%的条件下进行浮选,金的回收率为56.21%;经预氧化处理后进行柱浸浸出,金的浸出率为67.5%。经工艺方案比较表明,在黄金价格240元/克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堆浸工艺来处理该辉绿岩硫化矿。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品位高硫高粘土含砷含碳卡林型金精矿矿石性质特殊,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为10.01%,且常规生物预氧化方法无法有效脱除金精矿中的硫、砷等有害杂质,开展了分步生物预氧化试验研究。通过充气搅拌浸出条件试验,考察了磨矿细度、接种量和矿浆浓度对预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者均对预氧化效果影响很大。当工艺参数为:浸矿温度45℃,磨矿细度-37μm占90%,矿浆浓度10%,接种量10%,搅拌速度120 r·min-1,浸矿体系2 L,采用分步预氧化方法,共氧化9 d,金精矿中硫、砷脱除率分别可达82.96%和92.01%,后续金的氰化浸出率为79.91%。预氧化渣XRD图谱,SEM分析以及氰化试验表明,金精矿中有机碳物质具有严重劫金作用,同时预氧化5~9 d期间黄铁矿表面形成的大量黄钾铁矾膜对后续金的氰化浸出也具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某金矿石浸渣浮选精矿预氧化及氰化提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金矿石氰化尾渣浮选精矿难浸,在<37μm占99.5%的磨矿细度下氰化浸出24h,金的浸出率仅有3.95%。采用常温常压碱性强化预氧化工艺处理后,金的浸出回收率提高到85.85%,炭吸附率99.62%。  相似文献   

11.
细磨氰化浸金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搅拌磨细磨氰化的浸金工艺,考察磨矿细度、液固比、氰化钠用量和助浸剂对金浸出率的影响。与常规氰化浸金工艺相比,细磨氰化法浸金大大缩短了浸出时间,降低氰化钠用量60%,金浸出率提高10%,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利用铁帽型金银矿产资源,对青海某铁帽型金银矿石进行了氰化法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浸出时间、矿浆浓度、NaCN用量、石灰用量和醋酸铅用量等因素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进而确定了最佳浸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98.23%,矿浆浓度33.33%,石灰用量10 kg/t,氰化钠用量2.5 kg/t,醋酸铅用量100 g/t以及浸出时间24 h条件下,该矿石中金、银浸出率分别达到93%和83%以上。该研究成果为青海某铁帽型金银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对同类型矿石资源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某炼锌厂堆放的浸锌渣为对象,采用硫酸酸浸的方法,对影响Zn、Ge浸出的因素进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mm占78.68%、氟化铵用量50mL(浓度5%)、硫酸用量120mL(浓度30%)、液固比4∶1、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3h的条件下,可获得93%以上的Zn浸出率和90%以上的Ge浸出率。  相似文献   

14.
某金矿石金矿物粒度细小且大部分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存在,属于高砷硫化矿难选金矿石。由于浮选金精矿含砷,常规氰化浸出率仅为11.84%。经细菌氧化—氰化提金连续扩大试验研究,磨矿细度-0.071 mm占96%,矿浆浓度20%,矿浆温度45 ℃,矿浆pH值1.5~1.8,细菌氧化采用二级氧化,氧化时间9 d,金浸出率达到93.24%,比常规氰化浸出率提高了81.40%,各项指标大幅提高,解决了销售难题,达产后年利润提高了5 000万元,为含砷硫化矿难选金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选冶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付玉平  巩佃涛  郭兆松 《黄金》2022,43(2):90-93
对山东某含碲难浸金矿石进行了强碱预处理-氰化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初始NaOH质量浓度、预处理时间及通风量等因素对浸出指标的影响,并进行了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强碱预处理-氰化浸出联合工艺,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96%、矿浆浓度33%、初始NaOH质量浓度50 g/L、搅拌转速700 r/min、预处理时间16 h等最佳条件下,小型试验及生产实践均可将该含碲难浸金矿石金浸出率由40%左右提高至80%左右。研究结果对提高此类含碲金矿石回收利用价值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浸氰渣再磨提高金浸出率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兆才  刘新刚 《黄金》2000,21(4):36-39
介绍了罗山选冶厂对原流程一浸氰渣进行再磨的技术改造实践。改造后的二磨二浸流程 ,金的浸出率比原流程提高了 1 0 % ,达到 98 4 %以上 ,年多创效益超过 3 0 0万元。  相似文献   

17.
紫金山低品位铜矿生物堆浸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紫金山低品位铜矿进行生物堆浸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起始喷淋液全铁浓度4.0g/L、矿石粒度-10mm,浸出周期为181天时,铜浸出率达到80%以上。片碱调节喷淋液pH沉矾除铁,采用不同喷淋制度抑制酸铁浸出是低品位铜矿生物堆浸未来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某难选金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金品位为3.51×10-6 ,SiO2 含量高达71.88%,有害元素为碳和硫。其中,有机碳含量高达2.51%,严重阻碍了后续浸出过程的进行。XRD和金物相分析可知,矿石中主要矿物为石英、方解石及硫化矿,硫化矿以黄铁矿为主。金主要以微细粒浸染或包裹于石英、硅酸盐、硫化矿及碳酸盐矿物中。针对该难选金矿石的性质,采用非氰化药剂TL直接浸出时,浸出率较低。采用了微波预处理边磨边浸非氰化工艺,研究了微波焙烧时间、微波焙烧温度、浸出剂TL的用量、液固比及磨浸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微波焙烧温度为650 ℃、微波焙烧时间为45 min的条件下,当非氰化浸出剂用量为6 kg/t、液固比为4∶1、磨浸时间为6 h时,可获得71.64%的金浸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