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合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实验决策树在评估肝癌切除手术安全性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共收治肝癌患者40例,其中肝脏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28例,评估以吲哚氰绿15 min储留率(ICGR-15)为主的决策树评估肝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结果本次临床实验严格遵守日本东京大学肝胆胰外科临床治疗研究所提出的吲哚氰绿清除实验决策树原理,本组病例通过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癌共28例患者,28名肝癌患者所测ICGR-15等级呈递增趋势,其中Child-Pugh A级测量值为(6.5±1.8)%、B级测量值为(14.8±3.2)%、C级测量值为(23.1±4.1)%,3级测量值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且合并肝硬化患者的ICGR-15测量值明显高于无肝硬化患者。此外,患者术后并无重大并发症与二次手术,患者手术后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致死现象,均安全出院。结论以吲哚氰绿为基础所建立的肝胆癌患者清除决策树,在患者临床手术后,能辅助临床医生准确评估肝脏部分切除患者的肝功能现状,有效降低肝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肝功衰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术前检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肝脏功能储备,评估肝切除术的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因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病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式分为吲哚氰绿组(ICG组)和Child-Pugh评分组(CP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CG组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0.16%,1/64)明显低于CP组(12.85%,9/70;P<0.05)。ICG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P组(18.75%vs37.14%,P<0.05)。结论:吲哚氰绿排泄试验比Child-Pugh评分系统能更有效地评估患者肝储备功能,利于筛选手术患者,减少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作为一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肝硬化、肝衰竭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生存期判断以及准确评估术前肝脏储备功能、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及降低手术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指导肝硬化、肝衰竭的内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4.
SPECT肝脏模拟切除术后残留肝的功能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PECT肝脏模拟切除术后残留肝的功能价值。方法 :用SPECT肝脏断层图像测定 11例肝癌及 9例肝血管瘤的肝功能容积 ,对肝癌患者模拟肝预切除术 ,将残留肝的功能容积与全肝吲哚氰绿 15min滞留率 (ICGR1 5)结合 ,预测残留肝的储备功能。结果 :肝血管瘤患者的肝平均功能容积明显大于肝癌患者的肝平均功能容积 (P <0 0 5 )。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容积明显大于原发性肝癌患者 (P<0 0 5 )。肝脏模拟切除术后残留肝的功能容积 >70 0mL ,预后良好 ;<4 0 0mL较差。结论 :肝脏肿瘤患者术后残留肝的功能容积与患者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 ,此研究为肝肿瘤术前评估和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肝储备功能评估对原发性肝癌术式选择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82例术前行常规肝功能及吲哚青绿15min潴留率(ICGR_(15))检测的肝癌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术前ICGR_(15)越高,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越易发生,而常规肝功能检查项目及Pugh评分值难以正确反映肝储备功能。提示ICGR_(15)可作为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的可靠指标,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判断手术耐受性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的确诊方法、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法 报告1例B超发现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结合文献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确诊方法、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法.结果 该患者甲胎蛋白并无明显增高,肝胆胰MRI平扫、增强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提示肝右叶至肝门区胆管细胞癌,肝脏储备功能检测结果提示吲哚氰绿15 min滞留率为48%(正常<10%),不宜进行肝脏的手术切除治疗,给予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胆管癌栓取出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胆管癌栓)低分化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CK7(-),CK19(-),CK20(-),Villin(+),hepa(+),牛胎蛋白(-).诊断为肝右叶并右肝管内肝癌.结论 对于B超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应该尽快通过其他影像学、免疫组织化学等相关检查方法,以明确该占位病变的性质.吲哚氰绿检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肝脏的潜在功能,协助肝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及在分流加断流术(联合术)适应证的选择,确定手术时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吲哚氰绿排泄试验与常规方法比较,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分析,确定这一方法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作用。结果:当血浆吲哚氰绿15min潴留率(ICGR15)小于20%,可实施联合术;而当ICGR15大于25%,特别是病肝明显缩小者,不宜施行联合术。结论: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能够更为客观的反映病肝储备功能,对外科术式的选择、手术时机的确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联合应用吲哚氰绿15 min储留率(ICGR15)及保留肝容积率(RLVR)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均进行Child-Pugh评分,应用脉动色素浓度(PDD)法检测ICGR15,应用CT测量保留肝容积率(保留肝容积率=保留肝容积/预计肝容积×100%,预计肝容积=121.75+16.49×体重).根据ICGR15水平将患者分为A(<10%)、B(10%~20%)、C(>20%)三组,依据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肝功能恢复良好组(G组)、肝功能代偿轻度不全组(M组)、肝功能代偿重度不全组(S组).分析术后各肝功能恢复组的ICGR15、Child-Pugh评分之间的关系,不同ICGR15水平组内术后不同肝功恢复情况组的RLVR之间关系.结果 不同肝功恢复情况组的ICGR15之间有差异(P<0.05),Child-Pugh评分之间无差异(P>0.05),A(<10%)、B(10% ~ 20%)两组组内术后不同肝功恢复情况组的RLVR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 联合应用ICGR15及RLVR对肝储备功能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并可以指导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MSCT)是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的综合应用,医学界广泛认可其对肝脏体积的测量,并广泛的运用于临床实践,甚至被认为是测量肝脏体积的金标准.肝脏体积可以反应肝脏的大小、容量、肝细胞的数量以及肝脏的血流灌注和代谢能力,视作与肝功能和Child-Pugh分级同等重要的肝储备功能评估指标[1~3].因目前根治性肝切除术仍是治疗肝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4],故肝脏体积和术后残肝功能的研究也就成了肝脏外科的研究热点,对肝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测及整体预后的判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伽玛刀在肝癌治疗,尤其是局限性大肝癌的治疗中崭露头角,并且显示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肝体积的研究在伽玛刀治疗局限性大肝癌方面的潜在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肝功能衰竭依然是肝脏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因素,术前准确全面的评估肝脏功能储备尤为重要。术前肝脏功能以及术后残留肝脏体积是肝脏手术后肝脏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术前准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以及预测残留肝脏体积对于预测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衰竭、死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肝脏储备功能是指肝脏在生理负荷增加时可以动用的额外代偿潜能。目前评价肝功能的检查很多,但是还没有哪一种能够全面有效的评价肝脏功能,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价肝脏功能。本文针对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检查新近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一种肝储备功能与肝脏有效血流量(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EHBF)的检测方法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pulse dye densitometry,PDD)和传统的分光光度仪比色法同时检测92例患者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15 min滞留率(ICGR_(15)),分析榆测结果 的相关性;采用PDD法检测1 181例肝癌、85例门脉高压和120例肝血管瘤患者ICGR_(15)、ICG清除率(K)、全身血容量(BV)、心输出量(CO)及EHBF.结果 PDD测定法检测的ICGR15与分光光度仪比色法的测定结果 显著相关(Y=0.789x+2.109,r=0.945,P<0.01).肝癌和门脉高压患者EHBb、较肝血管瘤组显著降低,ICGR_(15)和CO显著升高.ICGR15值小于10%的肝癌患者EHBF平均为1.233 L/min,EHBF随着ICGR_(15)的升高显著降低;60岁以上肝癌患者K值、CO和EHBF较60岁以下组均显著降低.结论 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具有无创、实时、便捷等优点,检测的各项数据对评估肝储备功能和EHBF,把握手术方式和范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吲哚氰绿试验15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在评估原发性肝癌(HCC)射频消融术前肝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B级HCC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于术前测定ICGR15。根据术后肝功能损伤程度及凝血功能将患者分为肝功能轻度损伤组(L组)、肝功能中度损伤组(M组)和肝功能重度损伤组(S组)。对术前测定的ICGRl5结果与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分析ICGRl5及Child-Pugh评分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结果:射频消融术前不同的Child-Pugh分级间ICGR15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间ICGR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与S组间Child-Pug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与M组及M组与S组间Child-Pug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R15与ChildPugh分级有明显相关,且能对HCC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血清铁和铁蛋白与肝病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serum iron and ferritin with the indicators for hepatic fibrosis and hepatic iron overload. METHODS: Liver tissue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41 patients with benign (16) or malignant (25) liver diseases by 1 second liver biopsy, and routin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after haematoxylin-eosin (HE) and Perl's Prussian stainin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um, radioimmunoassay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ere respectively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serum levels of iron, ferritin, hyaluronic acid, laminin, human procollagen type , and collagen type . RESULTS: Between patients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diseas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serum ferritin levels (P < 0.05), but not in serum iron levels (P > 0.05). It was also noted that the levels of the indicators for hepatic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and early-stage malignant diseases vari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levels in normal subjects, but these differences were not observed between normal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end-stage hepatic malignancies. Serum iron and ferritin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serum laminin levels (serum iron: r=0.439, P=0.031; serum ferritin: r=0.476, P=0.016), and no iron granules detected in the tissue specimen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NCLUSIONS: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ave elevated serum ferritin levels. The serum levels of iron and ferritin are statistical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laminin level. Obvious reduction of iron content is typical of hepatic malignant tissu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enign tissues, and the reduction in the levels of the indicators for hepatic fibrosis might involve the inhibition of collagen synthesis in the tumor tissues from patients with end-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st of the cases of alcoholic fatty liver are complicated by liver iron overload, often marked by serum iron and ferritin leve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2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手术,14例)和缺血预处理(IPC)组(切肝前对第1肝门实施10 min缺血及10 min再灌注,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第1、3、7天的ICG清除率(ICGK),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结果 IPC组在术后第1、3、7天的血清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IPC组在术后第1天的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同一时间点ICGK、TBIL、TBA、AL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ICG清除试验作为一种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指标并不能很好的评价HI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预置鼻胆管引流在肝门部小肝癌射频消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7例肝门部小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在肝门部小肝癌中射频电极针穿刺进入肝癌时容易误损伤肝门部胆管的病例,术前预置鼻胆管,术中行鼻胆管注水可扩张胆管便于术中辨识及避免误穿刺,部分病例术中损伤胆管后,通过术后鼻胆管引流避免阻塞性黄疸或肝门部胆汁瘤的发生。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7/7),术后1 d复查血生化、血常规、肝功能等,术后30~60 d复查肝脏CT或者MRI,其中发生预置鼻胆管后轻型胰腺炎l例,并发症发病率为14.3%,远期治疗效果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肝门部小肝癌,采用术前预置鼻胆管引流技术,可在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明显观察到胆管走向,有效避免胆管误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的检出和鉴别效能。方法 2012年1月至2月进行SWI序列检查的肝细胞癌患者41例共51个病灶;血管瘤患者13例共23个病灶纳入本次研究。2位资深读片者分别阅读SWI图像并测量病灶和邻近肝实质在SWI上的信号强度和标准差,根据公式计算病灶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病灶信号相对肝脏信号的对噪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比较SWI序列对两种病灶之间检出率及SNR、CNR值的差异。结果 SWI序列对肝细胞癌和血管瘤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血管瘤的SNR、CNR值在SWI序列高于肝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对肝细胞癌和血管瘤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抗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进行肿瘤放免显像及治疗是近年来肿瘤导向研究的热点。自80年代起,国内外众多学者利用多种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进行肿瘤的放免诊治,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我们曾利用抗人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甲胎蛋白异质体单克隆抗体(AFP-R-LCAMCAb)进行了荷人肝癌裸鼠的放免显像和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I标记的AFP-R-LCAMCAb对17例原发性肝癌及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肝癌放免显像研究,现报告如下。l材料和方法l.1病例和分组(1)肝癌组:选择1995年3月1日至1995年9月1日收住本院的AFP阳性原发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人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甲胎蛋白异质体单克隆抗体(AFP-R-LCAMcAb)对原发性肝癌细胞的特异性亲和力及放射免疫显像。方法:应用(131)Ⅰ标记的AFP-R-LCAMcAb对11例AFP阳性肝癌、6例AFP阴性肝癌及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放免显像,观察不同时间肝癌显像情况。结果:11例AFP阳性肝癌患者中有9例肿瘤区显像,而6例AFP阴性肝癌及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无1例出现肝肿瘤区及肝内局部显像。且小剂量(131)I-AFP-R-LCAMcAb对人体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AFP-R-LCAMcAb对人AFP阳性肝癌细胞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有希望成为肝癌放免检测及治疗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病理类型与乙肝病毒感染模式和血清AF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2月广东省省内的三家医院的肝胆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类型将肝癌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胆管癌组、其他类型肝癌组3种病理类型并与乙肝病毒感染模式和血清AFP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类型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的相关性(X2=1.034,P=0.596;X2=1.360,P=0.507);但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且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的肝癌患者,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65,P =0.000);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与乙肝病毒感染模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小三阳(HBsAg+HBcAb+HBeAb阳性)与肝细胞癌高度关联,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与肝细胞癌也有一定的关联,HBsAb阳性和胆管癌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P=0.000).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组织病理类型与乙肝病毒感染模式及血清AFP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医疗工作者及患者应重视血清AFP水平的检测以及乙肝病毒感染防治,特别是对于小三阳和大三阳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科Apgar评分系统对肝癌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记录110例肝癌切除患者术中出血量、最低动脉压、最慢心率3项参数,按照外科Apgar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记录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患者评分情况及其他可能因素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Apgar评分和肝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评分越低,其术后出现并发症可能性越大。患者术中有无阻断肝门、术前肝功能分级与术后并发症有关(P<0.05),患者的年龄、性别、伴发基础疾病、有无附加手术等与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无关(P>0.05)。结论外科Apgar评分系统可以客观、有效地初步预测肝癌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