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肝段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在肝胆管结石术中选择性应用肝切除术的疗效.方法:135例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研究组),根据是否存在胆管狭窄,肝叶、肝段纤维化或萎缩等临床病理表现,其中61例(45.2%)选择了应用肝切除术.同时回顾性分析了此前未采用肝切除术的10年中手术治疗的19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对照组) 的资料, 并比较了两组的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 (91.1%) 高于对照组 (79.8%), 残石率 (21.7%)低于对照组(49.7%),而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研究组术后两年和5年随访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3.8%和89.6%)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8.8%和72.8%).结论: 选择性应用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优于不采用肝切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第二肝门区域肝实质切开取石处理第二肝门附近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8例第二肝门附近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与手术资料。结果:患者结石主要集中于II、IV、VIII段;手术方法以第二肝门区域肝实质切开取石术为主,结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或肝部分切除术;住院期间患者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8%。25例患者随访1~4年,术后结石清除率81.5%,术后再次经胆道镜取石后,最终结石清除率92.6%;结石复发率为11.1%。结论:经第二肝门区域肝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第二肝门附近复杂性肝胆管结石,尤其是无法耐受多肝段切除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特征(附18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胆管结石病理复杂,手术取石往往难以彻底,属外科难治性胆道疾患。我院外科1980~1985年经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182例,现针对其临床特征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我院外科手术治疗胆石症663例中,肝胆管结石182例,单纯胆总管结石224例,单纯胆囊结石192例胆总管胆囊均有结石者65例。在182例肝胆管结石中,同时合并胆囊结石者52例,占28.6%。本文将182例肝胆管结石与同期单纯胆总管结石和单纯胆囊结石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就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特征问题加以讨论。资料与讨论一、发生率日本肝胆管结石占所有胆石症4~15%,国内报告为8~30%。一般认为东南亚地区尤其农村发生率较高。肝胆管结石手术取石难以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肝胆道镜两种不同路径手术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5例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肝胆道镜手术,根据术中不同路径将其分为A组(一步造瘘取石)与B组(二步造瘘取石),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对两组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结果 A组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2.00%、80.00%、28.00%,较B组的97.50%、82.50%、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3.48±20.34)m L、(19.29±5.48)d,较B组的(39.15±16.87)m L、(22.58±5.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肝胆道镜一步造瘘法、二步造瘘法在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结石取净、并发症方面上效果类似,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但一步造瘘法术中出血量相对明显多,而住院时间显著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c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鼻胆管置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以下简称为三镜联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10例,其中A组130例,行LTCBDE术;B组280例,行三镜联合术;比较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 A、B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5.32±29.60)分钟和(124.47±44.88)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26±14.33)ml和(68.12±16.47)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38±1.08)天和(7.35±1.36)天,住院费用分别为(25182.16±3190.35)元和(47389.87±2608.01)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两组患者中均无死亡及需二次手术病例。A组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1.5%),B组11例(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镜联合术比较,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恢复快、费用低,适合较小的胆总管结石。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经皮肝胆道镜碎石(PTCSL)两种不同路径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一步造瘘取石法)和观察组(采取二步造瘘取石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结石取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TCSL技术是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两种路径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相对而言二步造瘘取石法的效果优于一步造瘘取石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PTCSL)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6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TCSL组(n=49)与开腹组(n=47),术后两组患者均随访1~3年。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优良率、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免疫反应、肝功能恢复情况及结石复发率。结果:PTCSL组结石取净率、优良率优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疼痛程度及结石复发率低于开腹组(P<0.05),且PTCSL组患者免疫力高于开腹组,肝功能恢复较好(P<0.05)。结论:PTCSL可有效清除结石,术后康复快,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预防结石复发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90例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后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45例。TUDCA组口服TUDCA(500 mg,每天1次,每月连续服用5天后停药25天,治疗期为2年),对照组不服药。2组随访方法相同,比较术后2年肝胆管结石复发率和因结石复发的再手术率。结果术后2年TUDCA组胆管结石复发率为6.7%(3/45),对照组为26.7%(12/45)(χ2=6.480,P=0.011);TUDCA组再手术率为2.2%(1/45),对照组为20.0%(9/45)(χ2=7.200,P=0.007)。结论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能够有效预防胆管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L)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125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URL治疗60例,PCNL治疗65例。结果:URL组有5例转开放手术取石,余5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9.45±16.30)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13/60),3个月后结石清除率为90%(54/60)。PCNL组无中转,平均手术时间(61.38±12.90)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3%(6/65),3个月后结石清除率为100%。PCNL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URL组无明显差异;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URL组。结论: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 PCNL)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32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60例,分别采用m PCNL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石清除率、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A组结石的清除率为92.5%,显著高于B组80.6%(P0.05);A组患者术后的Ⅱ、Ⅲ级疼痛程度占20.6%,显著低于B组38.1%(P0.05);A组出血、切口感染、尿瘘及肾绞痛的发生率显著均低于B组(P0.05)。结论 MPCNL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O2激光打孔抽吸冲洗联合红蓝光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36例,作囊肿CO2激光打孔及注射器抽吸冲洗,每2周1次,共1~2次。联合红蓝光贯序治疗每周2次,共8次;B组:33例,作囊肿注射器穿刺抽吸冲洗,每周1次,共1~4次。联合红蓝光贯序治疗每周2次,共8次;C组:38例,作囊肿CO2激光打孔并注射器抽吸冲洗治疗,每2周1次,共1~2次。结果.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54.55%,44.74%;治愈率分别为61.11%,24.24%,23.68%。A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P〈0.05),A组的治愈率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随访期内,三组总复发率分别为22%,33%及39%。结论:CO2激光打孔抽吸联合红蓝光治疗重度痤疮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且没有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多发性肾结石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84例多发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6例)与对照组(n=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术后感染率、其他并发症及随访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6.4±16.7)min vs.(96.8±14.1)min],术中出血量为[(74.3±24.1)ml vs.(65.8±11.9)ml]、住院时间[(7.4±2.2)d vs.(10.3±2.6)d)],一次性结石清除率(94.4%vs.77.1%),两两比较,均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2.8%,对照组复发率为18.8%,两者比较χ2=5.004,P=0.025,观察组1例患者于术后第13个月复发;对照组9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9、16、26、27、30、33、41、46、52个月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多发性肾结石具有一次性取石成功率高、术后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及手术操作简便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与血沉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与血沉的关系。方法:采用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20~71岁,平均38.2岁。以术前血沉40mm/h为界线分组:A组42例,手术前血沉≥40mm/h;B组38例,手术前血沉〈40mm/h。2组患者手术前后抗结核治疗程序一致,对2组患者手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0例均获随访,A组平均随访36个月,5例术后局部复发;B组平均随访32个月,4例术后局部复发。两组间的复发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血沉不是脊柱结核手术时机选择的主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68例确诊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4组(A、B组为C、D组的对照组):结石≤5 mm,未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组(A组,对照组),使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组(C组,治疗组);结石510 mm,未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组(B组,对照组),使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组(D组,治疗组)。随访1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疼痛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和其它方法介入率情况。结果(1)结石≤5 mm,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结石排出时间和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20±1.32)d和2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0±1.82)d和58.3%(P均<0.05)。(2)结石510 mm,未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组(B组,对照组),使用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组(D组,治疗组)。随访1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疼痛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和其它方法介入率情况。结果(1)结石≤5 mm,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结石排出时间和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20±1.32)d和2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0±1.82)d和58.3%(P均<0.05)。(2)结石510 mm,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为38.3%,高于对照组的20.2%(P均<0.05)。结石排出时间和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10±1.57)d和38.4%,均低于对照组的(11.20±1.72)d和65.7%(P均<0.05)。(3)4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P均>0.05)。结论甘露醇联合坦索罗辛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有效缓解肾绞痛的发作,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输尿管镜拦截网篮或封堵器固定和不用任何封堵装置的情况下,用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前瞻.胜研究应用拦截网篮或封堵器和不用任何封堵装置进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240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80例。A组使用N—trap网篮,B组使用封堵器,C组不用任何封堵装置。结果A组:77例成功完成拦截网篮固定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成功率96.3%(77/80)。2例在进镜时结石上漂,术中未发现结石;1例输尿管近端扩张明显,拦截网篮未固定住结石,上移至肾盂。B组:72例成功完成封堵器固定下钬激光碎石,成功率90.0%(72/80)。2例在进镜时结石上移,术中未发现结石;3例息肉包裹的结石在放置封堵器前出现结石漂移至肾盂;3例在放置封堵器时出现结石移至肾盂。C组:60例成功完成单纯钬激光碎石,成功率75.0%(60/80)。4例在进镜时结石上移,术中未发现结石;16例边碎石边上移,最终较大碎块进入肾盂。三组均未发生输尿管撕裂、黏膜袖状剥脱、菌血症等并发症。结论经输尿管镜拦截网篮或封堵器固定下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不易上漂,原位碎石效率高,均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自拟中药离子导人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11月期间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妇保科门诊收治的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200例,按患者编号的单双号分为2组,中药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中药组患者采用自拟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0.9%的生理盐水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进行治疗。2组患者的1个疗程均为5d,每天2次,每次30min,疗程期间无间断,共3个疗程;治疗的同时普及哺乳期知识。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未愈者继续治疗;最长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仍未愈或化脓者,中止哺乳,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结束之Et起3个月后,对2组患者均进行回访,评价复发情况。结果1个疗程后,中药组的临床疗效为痊愈8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95/100);对照组为治愈71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7%(87/100)。3个疗程后,中药组痊愈97例,无效3例,手术率为3%(3/100);对照组痊愈86例,无效14例,手术率为14%(14/100)。不管是在1个疗程时(χ2=3.96,P〈0.05)还是3个疗程时(χ2=7.78,P〈0.01),中药组的总有效率均较高。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的乳腺炎复发率为5%(5/100),对照组为35%(35/100),中药组的复发率较低(χ2=28.13,P〈0.01)。结论相对于0.9%生理盐水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方法,自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较好,手术率降低,且复发率较低,有利于母乳喂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三种膀胱结石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钬激光及超声波负压吸引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在膀胱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09年8月收治104例膀胱结石患者的治疗方法。A组应用膀胱切开取石23例;B组应用钬激光碎石42例;C组应用超声波负压吸引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碎石39例。分析比较三种方法在膀胱结石治疗中的差异。结果:A、B、C三组碎石清石的操作时间分别为(24.04±3.70)min、(41.88±17.30)min、(34.05±13.03)min,A组显著小于其他两组(P0.01),C组明显小于B组(P0.05),随结石长径增大,微创手术组操作时间明显延长。A、B、C三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13.13±4.79)天、(11.38±3.36)天、(9.51±1.72)天,A组明显大于B组(P0.05)及C组(P0.01);C组明显小于B组(P0.05)。A、B、C三组的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分别为(7.00±2.54)天、(5.05±1.51)天、(4.03±0.99)天,A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1),C组显著小于B组(P0.01)。结论:超声波负压吸引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在膀胱结石治疗中创伤小,安全,高效,患者恢复快;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结石可应用微创方式治疗;结石长径4 cm以上者可考虑行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丝裂霉素C(MMC)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加即刻膀胱灌注对预防术后复发和进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5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初发病例,均接受保留膀胱手术;术中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27例,采用低剂量MMC(0.1g/L)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膀胱即刻灌注;B组(对照组)24例仅术后采取MMC(0.4g/L)定期膀胱内灌注治疗。术后随访12—60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RR)及进展率(PR),并分析其与初发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A组复发3例,平均复发时间15.67个月,RR11.11%(3/27),B组复发9例,平均复发时间11个月,RR为37.50%(9/24),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复发肿瘤细胞病理分级升高共4例,其中A组病理由Gz升高至G2 1例;B组G1升高至G2 1例,由G2升高至G3 2例,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共有9例发生肌层浸润进展,其中B组3例,浸润至膀胱浅肌层的T2期;A组1例,B组5例,浸润至深肌层的T3期,两组间分期P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共有26例发生局部反应,未见膀胱黏膜坏死、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低剂量MMC(0.10g/L)术中肿瘤基底部注射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对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及抑制肿瘤分期进展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MMC术后定期膀胱灌注治疗,且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低中风险的Ta或T1期的膀胱肿瘤患者,为T2或T3期的膀胱肿瘤患者增加了保留膀胱的治疗机会,可作为治疗膀胱肿瘤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清创结合芒硝外敷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损伤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开放骨折的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急诊病例(Gustilo-Anderson,ⅢB)33例。31例保肢成功,分为A、B两组。A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21-55岁。急诊清创缝合后每天换药1~2次,通过两次清创,Ⅱ期植皮或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B组:15例(男11例,女4例),根治性清创(皮肤、肌肉),常规充分筋膜间室减压,修复撕脱的骨膜,I期皮肤回植,包扎加用芒硝外敷,术后1周开始换药。术后评估两组脱套皮肤I期手术的存活率、累计手术次数、是否使用游离皮瓣、术后前2周累计换药次数,术后48h体温和血白细胞计数。结果:A组16例保肢成功,上肢10例,下肢6例,脱套皮肤平均存活率(77.88±4.21)%,其中5例运用游离皮瓣。B组15例,上肢10例,下肢5例,通过两次少量植皮愈合,平均皮肤存活率(97.53±3.09)%,无感染截肢和死亡病例。B组皮肤存活率优于A组(P〈0.01),前2周换药累计次数B组少于A组(P〈0.01),感染率和累计手术次数B组少于A组(氏0.01),所有患者随访大于3个月。结论:根治性清创结合芒硝外敷治疗四肢严重开放骨折,简便易行,适合突发事件(如地震)同时出现大量患者时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肋上入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儿童。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CNI,治疗儿童肾结石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54例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A、B两组,A组29例接受12肋上穿刺入路,B组25例接受12肋下穿刺入路,对比A、B两组PCNL的手术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4min和128min(P〉0.05),术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1.2%和90.7%(P〉0.05),术后发热例数分别为1例和2例,血气胸分别为2例和1例,两组均无严重出血或尿外渗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肋上入路PCNL治疗儿童。肾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