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梳理先秦至明清时期关于头痛的中医古文献,理清头痛疾病的源流发展;参酌历代医家的真知灼见,分析头痛的中医理论框架结构。在疾病病名方面,头痛有"首风"、"头风"、"偏头痛"、"气虚头痛"等之称,且其命名规律与病变部位、发病因素等密切相关;在证候分析方面,辨证头痛应首分外感、内伤,次辨虚实、阴阳;在临床治疗方面,先"审是病因,更察兼症",在表里、虚实辨证的引导下,根据头痛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在治疗途径方面,融合了针刺、艾灸、方药内服、中药外洗、按摩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高血压病是当今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症状多以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为主,故本病当属中医"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导师刘永家教授,四川省名老中医,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治疗心血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头风"、"头痛"、"厥头痛"等范畴,表现为周期性、发作性偏侧或双侧头痛,伴恶心、呕吐或羞明,多在青春期起病,以女性多见,可有家族史。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可自行缓解。国外资料显示,偏头痛的发病率男性为  相似文献   

4.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性、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疾病,具有广泛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单侧和(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发作,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中医学中将偏头痛归属于"头风""脑风""偏头风"等范畴。王乐亭老前辈为针灸名家,其治疗头痛采用经验方"头痛八针"及透刺穴,"头痛八针"由督脉之百  相似文献   

5.
<正>血管性头痛指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或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性改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多见,属于神经系统疾病范畴。临床表现为一侧、双侧或全头痛,发作与睡眠质量、情志变化等因素相关,多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古代又称为"头痛"、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名中医杨志宏教授认为头痛病主要由肝阳上亢、风痰、气滞所致;但应重视"虚实夹杂"的阴虚血瘀引起的头痛;治疗应遵循"疏上、清散、益下、活血"治则;对使用祛风、清热、补益、活血类药物治疗头痛有独特见解,对痰饮患者处方用药时擅加桂枝、细辛等辛温药以助痰饮得化。  相似文献   

7.
<正>头痛一病在《吴鞠通医案》中已有1篇,亦可散见于他篇中,吴瑭言头痛病共有16则医案,并将此病辨为阳虚头痛、少阳头痛、肝风头痛、胆络头痛、寒湿头痛等,施以辛甘化阳法、清胆络法、辛甘化风法、滋阴息风法等。在《医案》中,吴瑭常常以少阳胆络合称,故笔者认为,少阳头痛即胆络头痛,二者病机相似,皆治以清胆络之法。兹介绍于下。1少阳与肝胆浅论"阳气未大,故曰少阳"。王冰认为少阳即是阳气初  相似文献   

8.
<正>头痛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连一代枭雄曹操也患有经久不愈的"头风"病,而在中医学现存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中已有"头痛"的记载,如"脑逆故令头痛""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等。现代社会,恐怕不少人不仅经历过头痛,而且还对它挺熟悉。据统计,法国半数以上的人至少每年要患次头痛,英国38%的成年人每两周就要头痛1次,美国大约有600万人每个月中一半的时间都在遭受头痛,我国则有超过3亿人被  相似文献   

9.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有家族发病倾向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搏动性头痛、反复发作、多为偏侧为特征,头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及畏光等症状。本病属中医学"头痛"、"偏头风"范畴。笔者采用自拟偏头痛方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正>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1],属中医"头痛"、"头风"、"偏头风"、"厥阴痛"范畴,从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中发现,头痛主责于肝,病机多为肝火上炎夹瘀。举隅头痛医案二则,验证清肝化瘀方防治偏头痛疗效。吾师李文涛是上海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擅长诊治帕金森病、中风、运动神经元病、眩晕、头痛  相似文献   

11.
严洁教授治疗颈源性头痛时,对于项强、头晕头痛之症善用"枕三针",以改善血液循环,松解后枕部肌肉紧张,缓解颈部及头痛症状;对于除头痛之外的颈椎活动受限、恶心呕吐、眩晕、视物模糊、肩背疼痛、手指麻木等伴随症状多加用远端取穴,辨证论治。严教授在临证中,以"枕三针"为基础,辨证论治,必要时辅以中医外治法,针药结合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颈部及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上引起头痛症状的疾病较多,最常见的为"颈源性头痛"。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headacheCEH)是指由颈部病变包括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椎间盘病变或颈部软组织损伤等所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由于本病无特异的影像学改变,因此常常被忽视或误诊。其特点是:头痛发作无规律,常伴有头晕,视力模糊,心悸,失眠,恶心呕吐以及颈肩疼  相似文献   

13.
辨证分型治疗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三叉神经痛,是属于祖国医学"头痛"的范畴.对于头痛的证治和病因病机前贤论述颇多.《紊问·风论》篇有脑风、首风之名,《伤寒》条文有太阳、少阳、阳明、厥阴头痛之别,《东垣十书》有"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之分.《丹溪心法》有"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之论.更有头风、偏头风、雷头风、正头风等称,而本病由于治疗困难,常给患者工作学习带来了许多不便.故本文将1955年10月至1981年12月的26年期间(住院6例、门诊24例)所治疗30份  相似文献   

14.
平肝化瘀祛痰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2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血液神经性头痛是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引起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头痛。属于中医"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围。笔者以平肝化瘀祛痰汤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特别在减少复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兹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凡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的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均可称之为头痛~([1]),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外感以风邪为主导,兼夹寒热暑湿而致病。内伤头痛分为气郁、肝火、肝阳、痰浊、瘀血、气虚、血虚、肾虚之头痛。《素问·举痛论》曰:"痛而闭不通矣。"叶天士说:"络虚则痛是也。"故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头痛,均可以概括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其中"不通则痛"是由  相似文献   

16.
散偏汤治疗血管性头痛8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住头痛是以一侧或双侧辑部阵发性跳痛、胀痛或钻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喜赢等症状。属祖国医学"偏头风"、"头风"、"脑风"等病症范畴。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我们采用散偏汤治疗该病出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一担资料本组83例病人均经脑电图、副鼻窦拍片、CT扫描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及具窦炎,而具有血管世头痛特点。其中男48冽,女35例;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14岁;病程最长者对年,最短者6个月;单侧头痛者56例,双侧头痛者对例。部分病人伴有头晕、失眠、耳鸣、心悸等症状。2治疗方法激偏汤…  相似文献   

17.
头痛属中医学"头痛"、"头风"、"脑风"范畴,相当于西医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在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特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顾锡镇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江苏省名老中医,从事临床科研30余年,精通医理,临证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获颇丰,现将其治疗内伤头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顽固性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高,难以根治。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脑风"等范畴。中医学对头痛认识最早见于《素问·风论》篇:"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头为诸阳之汇,为髓之  相似文献   

19.
针灸辨证治疗头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9):95+98-95,98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疏调经脉,通络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针灸辨证分四型治疗:阳明头痛,治宜清泻阳明,通经止痛;少阳头痛,治宜行气活血,通经止痛;太阳头痛,治宜宣通太阳,活血行滞;厥阴头痛,治宜散寒疏肝,降逆止痛。  相似文献   

20.
<正>有句俗话说的好: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但很多时候,头痛也能让人"痛不欲生"。笔者特此与大家分享一些应用针灸、按摩治疗不同类型头痛的经验,简便有效。头痛非常常见,绝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会发生不同类型的头痛。从西医的角度看,头痛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病。而从中医的角度看来,头痛可分为外感头痛、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瘀血头痛、痰浊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