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戴维 《电信科学》2021,37(11):115-127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现全国携号转网服务”。在实施携号转网过程中,现网改造、业务规则、行业监管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挑战。首先,结合用户需求和行业规范,分别从业务交互和系统支撑两个层面提供了一整套服务实施方案,包括携号转网服务流程、发端查询机制等。其次,对携号转网政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包括监管政策、携号转网用户画像、企业运营策略等,并提出优化建议。最后,对携号转网在未来通信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进行了展望。目前,中国电信持续保持净携入,且携号转网投申诉率、系统故障率均保持行业最低,有关监管建议得到行业主管部门的初步采纳。  相似文献   

2.
携号转网     
《黑龙江通信技术》2010,(6):I0021-I0021
携号转网(number portability)服务是全球电信运营商普遍提供的一种服务,包括固定电话携号转网、移动电话携号转网。对于固定电话携号转网主要体现在移机不改号。  相似文献   

3.
携号转网是移动电话用户变更签约的电信企业而用户号码保持不变的一项服务,目前已在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我国于2019年11月27日正式在全国提供携号转网服务。携号转网管理政策体系的建立确保了携号转网服务的有序提供,在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提供监管政策依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国际、国内政策分析,充分论证了我国出台携号转网管理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携号转网服务后续监管提出启动技术监测、丰富监管案例、建立通报机制、强化落地执行四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4.
携号转网服务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大部分国家将携号转网作为一项用户的基本服务。但实现携号转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技术的实施、更涉及业务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我国携号转网服务从试点试验到2019年全国开展已历经10年,分多个阶段逐步开展,并从系统建设、政策标准、技术方案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和试验,探索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和管理解决方案。随着携号转网的全国开展,携号转网整体服务将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尚斌 《移动通信》2009,33(19):42-43
携号转网又称号码携带,是指用户从一家运营商转到另外一家运营商时,不更换号码就能享受各种业务和服务。携号转网被视为实现移动通信领域有效竞争、优化市场结构的杀手锏,能使消费者、国家和电信行业三者都受益。对消费者来说,携号转网大大减少了转网成本,便于客户选择中意的运营商。单向的携号转网还可削弱主导运营商的优势地位,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实现有效竞争。同时,实施携号转网后,号码资源通常由第三方集中管理,这对节约码号资源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文玉  窦晓燕 《电信科学》2019,35(9):124-134
以我国移动用户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通过电话外呼的调查方式,对我国移动业务携号转网后移动通信市场格局及影响进行研究,运用“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对实施携号转网后全国及南北方移动电话市场份额进行了预测,并创新地提出“携号转网流向路径模型”。此外,重点围绕“区域特征、在网时长、ARPU值和携号转网人数”等对3家通信运营商携号转网用户的关注点及转出和转入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网龄越长、ARPU值越高,携号转网意愿越强;北方用户携号转网意愿高于南方。本文结论将为通信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9年5G商用启动和携号转网全国正式服务启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当前的携号转网技术方案能够支持5G NSA业务,但不能支持5G SA业务。随着5G SA标准和产业链的成熟,为确保携号转入用户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同等权利,运营商在制定5G SA的商用计划时,有必要对5G SA的携号转网组网和实施方案进行同步研究,以推进5G SA设备对携号转网功能的研发和成熟。  相似文献   

8.
万众关注的手机携号转网试点工作,经过6个月的实施,已告一段落。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一曾被主管部门借以扶弱削强的举措,完全未达政策的预期效果;广大手机用户自由转网,自主选择运营商服务的诉求也基本上成了"水中捞月";三大运营商欲借携号转网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经营水平的愿望更未达成。这种"三输"的结果,值得我们深入反思。自去年11月22日开始,天津、海南两地启动了手机携号转网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为期半年,当时,工信部相关人员曾表示,根据试点情况,将携号转网业务适时地  相似文献   

9.
2019年11月携号转网服务全面开展以来,全国携转用户已达千万量级,通信运营企业之间也因此竞合频繁,且有竞争加剧的趋势。此文基于商业战略理论博弈论,结合携号转网的博弈特性、发展轨迹,分析适用的竞合策略以及实施方法,以期为运营企业携号转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携号转网试点已两月有余,从试点的情况看,在天津和海南两地开展的携号转网业务并没有引来用户的转网热潮,总体来说还稍显冷清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口令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串空间理论模型引入了描述DH问题的方法以及分析猜测攻击的攻击者能力,对基于口令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形式化分析。提出一个对DH-EKE协议的简化,并证明了该协议的安全性:口令的秘密性,认证性,以及会话密钥的秘密性.根据分析给出基于口令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抵抗猜测攻击的基本条件.将分析方法应用到基于口令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上,给出单纯基于口令进行密钥交换协议的安全性需要满足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在模板匹配中精度和速度之间的矛盾,本文结合了DSP便于实现算法和FPGA高速并行运算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DSP和FPGA协同作用的快速目标跟踪系统,主要在DSP上完成跟踪算法流程控制,在FPGA上实现耗时模块MAD的计算工作,建立两方通信,使该跟踪系统正常工作。将传统的模板匹配算法扩展成为多级模板匹配,并在跟踪算法中加入了抗旋转模板。最后,在Blackfin561系列Visual DSP 和EP3C25系列FPGA组成的系统平台上实现了该算法,并进行了相关的性能测试。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实时地跟踪运动目标,并能够有效地抗目标旋转和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3.
桌面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可简化管理,但需要正确规划才能消除存储设备的瓶颈,确保用户感受和满足增长需求。本文结合桌面虚拟化项目的部署经验,探讨桌面虚拟化部署过程中存储、备份的需求、面临的挑战及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EDGE技术原理的分析,通过调研中国联通EDGE业务在现网中的覆盖情况,从业务启动条件、系统升级需求、覆盖区域设计、频率规划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网络建设中的典型问题。此外,还分析了业务启动后对网络的影响,最后进一步阐述了EDGE业务的开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孔静  冯美鑫  蔡金  王辉  王怀兵  杨辉 《半导体学报》2015,36(4):043003-4
利用两步生长法在蓝宝石纳米图形衬底(NPSS)上生长得到高质量的氮化镓薄膜。通过XRD和SEM对薄膜质量的表征和研究发现,为得到高质量的氮化镓(GaN)薄膜,在NPSS上生长时得到的最优缓冲层厚度为15nm,而在微米级尺寸的图形衬底(MPSS)上得到的最优缓冲层厚度远大于15nm。同时,在NPSS上生长氮化镓薄膜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GaN在NPSS上生长的初始阶段,氮化镓晶粒主要在图形之间的平面区域生长,极少量的GaN在衬底图形的侧面上聚集生长。这一有趣的现象明显不同于GaN在MPSS上的生长过程。接着,又在NPSS上生长了GaN基LED结构,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3G手机时代的来临给PCB的制造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介绍了3G手机对PCB行业的影响、PCB高密度化的要求、CCL高性能化的要求、PCB加工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从计量角度阐述电磁兼容辐射骚扰测试标准的可比对性和经济性,依照可比对性原则,分析CISPR22:2008关于1GHz频段以上辐射骚扰测试对于场地布置中存在的受试设备离地高度、地面所铺设的吸波材料的高度,以及辐射发射限值适用条件等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认为只要场地满足了S-VSWR的测试要求,则地面铺设的吸波材料的高度等并不需要做出统一规定;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要确保接收天线的主瓣能够覆盖EUT,并且详细记录测试现场条件。  相似文献   

18.
单站无源定位技术具有隐蔽性强、设备量小及系统相对独立等优点,有着较强的实用价值.以往人们对运动单站无源定位技术研究较多,而对固定单站无源定位技术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此种情况,文章对固定单站对运动目标的无源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多普勒变化率、到达角变化率等定位参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利用GaAs作为衬底的HgCdTe MBE薄膜的表面缺陷,发现其中一类缺陷与Hg源中杂质有关。采用SEM对这类缺陷进行正面和横截面的观察,并采用EDX对其正面和横截面进行成分分析。并设计了两个实验:其一,在CdTe/GaAs衬底上,低温下用Hg源照射20min,再在其上继续高温生长CdTe;其二,在CdTe/GaAs衬底上,一直用Hg源照射下高温生长CdTe。两个实验后CdTe表面都出现与HgCdTe表面相比在形状和分布上类似的表面缺陷,采用光学显微镜和SEM对CdTe表面缺陷进行了观察,通过CdTe表面缺陷和HgCdTe表面缺陷的比较,我们证实了这类表面缺陷的成核起源于Hg源中杂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聚类的图像分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涛  张肖  加小红  刘侍刚  张艳宁 《电子学报》2019,47(8):1776-1791
模糊聚类算法(Fuzzy C-Means,FCM)是一种基于软划分的聚类过程,已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虽然当前已涌现出大量关于FCM的图像分割算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基于FCM的图像分割算法归纳为三类:基于空间邻域信息的FCM算法、基于直方图信息的快速FCM算法及基于维度加权的FCM算法.首先系统分析和阐述了各类FCM算法的研究现状,然后通过实验分析各类算法的性能,最后总结了FCM算法在图像分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