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彭氏眼针疗法已经应用于临床30多年,且效果显著,通过查阅古籍文献,梳理"五轮八廓"学说的发展脉络,探讨彭氏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与"五轮八廓"学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眼针疗法的理论来源进行分析,从而不断完善彭氏眼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探析现代医学的全息理论与中医整体观念及眼针疗法的关系,从全息理论的角度出发,分别比较了中医整体观念,以及组成彭氏眼针疗法理论体系的五轮学说、八廓八卦学说和观眼识病等方面,以求说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全息理论之间存在某些共通性,寻找到某些理论的结合点,并详细阐述了中医眼针观眼识病理论与符合生物全息律的虹膜诊断学之间的联系,为眼针疗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其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治疗。全息理论与中医眼针疗法的很多思想都有不谋而合之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互通有无,这为眼针疗法基础理论的研究打开另一扇窗,也为眼针疗法更加科学的服务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眼科八廓学说两种分位配属法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眼科八廓学说两种分位配属法的探析黄攸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合肥230026)关键词:眼科;八廓学说;轮廓重合分位配属法;八方分位配属法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传统理论之一,也是中医目诊与眼针的重要理论基础。但八廓学说有关脏腑在目部分位配...  相似文献   

4.
五脏与中医眼针疗法理论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眼针疗法是著名的针灸专家彭静山教授独创的一种优秀的微针疗法。通过观察白睛脉络颜色,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根据变化及辨证在眼眶周围针刺以防病治病。与中医眼针疗法相关的理论众多,五脏与其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联系,无论何种学说都离不开五脏这个核心。而且五脏使各种学说之间相互协调,为中医眼针疗法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医眼科八廓学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轮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之一,中医眼科学说是用它来解释眼的生理与病理的变化的。所谓五轮学说,是根据五行观点,将眼由外向内分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和水轮五个部分,并配属一定的脏腑,借以说明眼的生理、病理机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等。关于八廓学说,历代医家对其部位、含义及作用等见解颇不一致,鉴于有关八廓学说这方面报道较少,为此提出肤浅看法,请批评指正。1 八廓学说的基本内容八廓则如城廓之谓,各有门路往来,即匡廓卫御之意。根据八卦原理,将眼分为八个区域,即水廓、风廓、天廓、火廓、雷廓、山廓、泽廓…  相似文献   

6.
眼针疗法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针疗法”是以经络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在华佗“看眼察病”方法的启示下,彭静山教授提出的针刺治病方法,是祖国医学在实践中发展的一部分。“眼针”因取穴在眼球周围,眼眶边缘,施治时察看眼球结膜上血管形、色的微妙变化,辨证辨病配穴,故称这种方法为“眼针疗法”。临床用治全身多种疾病,具有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90例失眠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辨证后取眼针穴区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西药治疗,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RSS、PSQI量表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彭氏眼针疗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五输八轮学说是中医眼科的解剖学,也是生理学和病理学。它是在吸取了印度眼科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发展而形成的。正如日本医学家廖温仁所说的:“中国固有的眼科和印度传入的眼科必定经过混合无疑,即五行论是中国固有的,而五轮八廓说是印度的”。但是不能把这一学说的形成看作是一种简单的混合,而且也不能如此机械地划分中国固有的和印度传入的。五轮八廓学说乃是完整的系统的理论,是祖国医学的创造过程,无疑地受着印度医学的极大影响。因之,我们应该用历史观点去探究此一学说的形成过程,特别应追寻影响此学说形成的各种因素,包括印度的医学思想在内。作者不嫌冒昧,  相似文献   

9.
汪剑  江南 《中医学报》2016,(12):1922-1924
彭子益医学圆运动学说是对历代中医气机升降学说的高度发挥,核心思想是"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其来源于《黄帝内经》,取法仲景,旁参易水东垣,承袭黄元御之论,是对中医升降学说的发展。厘清彭子益圆运动学说的学术思想源流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彭氏医学思想,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梅芳教授运用五轮学说论治眼疾的经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典型病例的整理,介绍了张梅芳教授对五轮学说理论的诠释以及运用五轮学说理论治疗眼睑疾病、角膜病、眼底病、白内障等方面的临证经验.张教授认为五轮学说所论的"轮标脏本"、"轮脏相应"符合中医学整体观的原则.五轮辨证时既要详察五轮,又不可拘泥于五轮,应从整体出发,四诊合参,将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结合.五轮辨证应与其他辨证方法综合起来考虑,相互补充,既要注意五轮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又要考虑到脏腑经络之间复杂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情况,研究眼针疗法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模型,采用眼针治疗。再灌注24 h后处死取材,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ERK1/2及p-ERK1/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眼针疗法能够显著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中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疗法能够显著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ERK1/2及p-ERK1/2的表达;眼针疗法的脑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转导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影响,探讨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眼针治疗,于再灌注后3、24、72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BDNF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  相似文献   

13.
眼针疗法是我国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首创的。目前该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证明,其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显著,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眼针疗法治疗,取患侧的上、下焦区,眶外刺法,轻刮针柄,得气后留针30 min.对照组取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八邪;下肢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八风;面瘫取阳白、下关、颊车、地仓,平补平泻,留针30 min,15次为1个疗程,共治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中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组和中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给予眼针疗法和中医辨证施护。结果:眼针疗法和中医辨证施护组有效率95%;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组有效率72.5%,两组护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中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组和人工泪液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西医临床总疗效、视力、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染色。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安全性较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电针眼外肌穴对动眼神经全麻痹的康复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针对动眼神经全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 将46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动眼神经全麻痹患者,采用眼针治疗.观测记录治疗前后眼裂、眼球运动范围和复视角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总有效率93.48%,治愈率60.87%,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 眼针对动眼神经全麻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显著改善患者容貌,对眼肌麻痹患者的康复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针刺治疗爆裂性眶壁骨折伴眼球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70只眼)爆裂性眶壁骨折致眼球运动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5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除了接受常规治疗外,依据眶壁骨折部位的不同选取相应临近眼外肌穴进行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15天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两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膜缘移动范围、眼球运动障碍级别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角膜缘移动范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与常规组患者相比,针刺组患者改善得更显著(P <0.05);经过治疗后,针刺组0级、I 级、II 级、III 级的眼数分别为14、15、3、3只眼,其中0级的眼数明显多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刺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4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眼外肌穴有助于改善爆裂性眶壁骨折伴眼球运动障碍患者的角膜缘移动范围,促进患者眼外肌功能的恢复而降低眼球运动障碍级别,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