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桂花 《当代护士》2016,(12):171-173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病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精、准、细、严"的管理模式,比较管理前后每月病房药品管理质量检查结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后病房药品过期、储存不当、药品基数、标识不清、放置不规范、给药查对不规范等发生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模式是提高病房药品管理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病区药品管理中的持续改进及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持续改进方法。方法:针对我院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药物混放、过期失效、标识不清、无专人管理、储存不当等问题,采取组织学习,掌握药品管理知识、建立效期登记本、按照药品储存要求严格存放、专人管理,严格交班、固定基数、及时更新等管理措施,实施1年和2年后分别评价效果。结果:改进管理措施后1年、2年药物混放、过期失效、标识不清、无专人管理、储存不当等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均P0.05)。结论: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可有效提高病区药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病区药品管理质量,防范医疗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收集本科室药品管理存在问题,主要有:药品未按储藏要求储存;未按规范放置;过期失效.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及实施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控制小组;增强护理人员药品管理意识;建立三级监控加强药品管理,学习药品管理制度和各类药品的保管知识;严格按储藏条件低温冷藏药品,药品根据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分类定位放置;严格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全科护士参与,实施6个月后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后6个月,药品未按要求储存、未按规范放置、过期失效的种数明显较实施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遵循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可有效提高病区药品管理质量,防范医疗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提高护士交接班质量的效果。方法:应用RCA对2014年1~6月护士交接班过程中发生交接班缺陷的57例次患者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归纳近端原因,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完善护士交接班流程、规范病房药品管理并贯彻执行。结果:实施RCA后,交接班缺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RCA应用于护士交接班管理,能有效降低交接班缺陷发生率,推进了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规范护理实习生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4月内分泌病房实习的5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胰岛素笔使用的调查分析,针对影响因素,2013年5月成立科室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通过 PDCA 循环,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实习生进行管理效果评估。[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评估50名实习生的胰岛素笔使用情况,规范率达92.4%;实习生对科室总体评价均为满意。[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提高实习生胰岛素笔注射操作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规范病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管理质量,防范临床用药风险,确保用药安全。方法收集本科室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有:药品混放;基数不固定;放置不规范,未进行分区管理;标识不醒目;有过期现象;护士药物知识欠缺。进行一系列规范管理:成立科室药学部;规范存放科室药品,分区分类存放,严格按贮存条件存放,差异化存放,统一药品标签,严格有效期管理;强化护理人员药品知识;建立药品三级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全科护士参与,实施3个月后评价规范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病区药品规范管理后,药品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品规范管理,可有效提高科室药品管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特需病房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解决方法。方法2017年1—2月总结特需病房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中的问题并分析原因,2017年3月起实施改进措施,包括:加强护士培训和质量控制、与医生密切合作、增强对医嘱的审核能力、双人核对医嘱、文字交接班、建立病房口服药品登记等。比较改进前后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护士每日电脑操作耗时减少,护士发现及纠正问题医嘱的数量增加,给药错误防范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需病房护理信息系统实施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预防和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区急救车规范科学管理的方法。方法收集本院病区急救车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账物不符;性能不完好,处于紧急备用状态;过期失效。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及实施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控制专项小组;增强护理人员急救物品管理意识;建立三级监控加强急救物品管理,学习急救物品管理制度和维护知识,急救车定位放置;严格急救车的性能管理。全院护士参与,实施6个月后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6个月后,急救物品账物不符、性能不完好、过期失效明显较实施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可有效提高病区急救车管理质量,防范医疗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方法]对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护理相关条款,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质量。强化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能,建立与实施骨科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实施检查监督,分析讨论护理质量数据,制定整改措施,追踪效果。以 PDCA 循环方法持续改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现场管理,督导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落实,培养责任护士临床思维;抓住重点,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以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改进质量;实施岗位管理,开展护理组长竞聘与绩效考核。[结果]2012年7月—2013年6月,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由90%提高到97%,无非预期压疮、跌倒发生;护士职责审核评分由92分提高到95分;病人满意度由91.82%提高到98.85%;护士满意度由92.50%提高到97.65%。[结论]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能提高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使日常工作更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0.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在医院管理年活动期间,我院通过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护士在职培训,努力发展专科护士;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改变护士服务理念,塑造医院护理文化等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前后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提高。结论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和确定质量改进的问题,采取了完善管理制度、制订化疗护理路径,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改变工作模式,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加强质量管理等整改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化疗中静脉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减少(P0.01),健康教育知识得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规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管理,有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在肺癌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对肺癌患者急救护理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加强基础护理操作的培训、组织深入的理论知识学习、开展回顾性情景演练和进行阶段性讲评等改进措施,并以护理质量、护士急救考核成绩和护士认可度等指标评价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后,急救护理质量、护士急救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全体护士认为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急救技能和协作水平,同时还增强了人文意识和风险意识。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增强了护士的职业技能,促进了肺癌急救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维和医疗分队护理组织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和医疗分队的护理组织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为维和医疗分队的护理工作建立护理安全制度和质量标准,进行“全科护士”培训,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和医疗物资管理等。结果任务期间接受的各级检查和评价均达到标准作业程序要求;医疗护理满意度达99.81%。结论维和医疗分队的护理组织管理研究为有效提高战时护理快速反应能力、培养作战条件下护理人员的敏捷应变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为野战护理组织管理提供了积极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理论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血标本采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11年3-12月送往中心实验室的1896份临床试验血标本中94份不合格血样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血标本采集存在的问题,于2012年2月开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采血者、患者依从性及采血流程从管理上进行改进,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CQI后,血标本不合格率由4.92%下降至1.42%,患者对护士采血技术满意度由85.6%上升至97.2%,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5%上升至99.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93,15.57,14.97;P <0.01).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临床试验血标本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罗群 《华西医学》2009,(7):1878-1880
目的:调查手术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医生、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成立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全科护理人员均为责任人。根据手术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改进目标,实施CQI。质控小组定期监测及发放问卷调查并比较实施CQI前后手术室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CQI后,手术室的术前用药准备、术前平面清洁、术后整理、药品按序摆放、物品定位放置、仪器完好、器械清洗合格各项指标均较实施CQI前改善;手术等待时间缩短,手术总台次增加;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实施CI,规范了护士的行为,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加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室管理方法 与效果.方法 ①加强治疗室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物品管理;缩短药品在治疗室贮存时间;避免温、湿度对药品的影响.②加强人员管理,强化责任意识.治疗室护士相对固定;减少治疗室内人员流动.结果 ①对治疗室空气、工作人员手、器械、消毒液、物体表面菌落数等多次进行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0%;②对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MDRO感染控制中开展CQI,内容包括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存在问题、严格实施各种隔离措施。比较CQI前后ICU医务人员治疗护理MDRO感染患者时,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和MDRO感染率。结果 CQI后,ICU医务人员治疗护理MDRO感染患者时,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优于CQI前;MDRO感染率低于CQI前,CQI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QI在MDRO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能使MDRO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提高ICU医务人员治疗护理MDRO感染患者时各项感染控制措施执行率。  相似文献   

18.
李岩  汪涛 《中国血液净化》2004,3(5):279-284,287
本文在介绍持续性医疗质量改进(CQI)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成功运用CQI的现代管理理念和各种有效工具使中心管理工作、患者治疗及教育与培训等工作健康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验,为CQI的实际推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归纳了国内外患者隐私权保护的进展,讨论了侵犯患者隐私权的表现,即:将患者作为“活教具”、就医环境不合理布局、公开场合讨论病情、泄露患者隐私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医学教学管理制度、改善医院就医环境、提高护士职业道德素质、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等保护患者隐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创伤骨科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真实体验及诉求,为疼痛管理的深化和提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5名参与疼痛管理工作的创伤骨科护士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并对访谈结果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创伤骨科护士认为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工作需要团队的通力配合,在参与疼痛管理的过程中护士自我价值感和专业知识均得以提升,但面临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提高疼痛管理质量、如何与跨专业人员更好地合作的困惑,期望获得更加系统的培训。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疼痛管理团队的配合度,同时不断为护士提供系统化的培训机会,提高其疼痛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