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治疗的指南中,将心室电风暴或称交感风暴定义为24h内患者自发1〉2次的心室颤动(室颤)或快速室速需要电复律紧急处理的症候群。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拘心室电风暴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室速与室速风暴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0例高血压伴室速患者(室速组73例、室速风暴组47例)与60例正常对照者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计算HRT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以及心率变异指数(HRV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室速组、室速风暴组与正常组比较,HRT和HRV均异常,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室速组和室速风暴组之间HRT无显著性差异,而HRV有显著性差异(p〈0.05)。室速阵次与TO负相关(r=-0.099,p〉0.05),与TS正相关(r=0.068,P〉0.05),与HRVI正相关(r=0.317,p〈0.05)。结论室速组和室速风暴组患者都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两组之间比较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和室速的阵次受外源性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和治疗决策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方卫华,王丽丽室性心动过速(宣速)的定义和分类定义室速是指频率≥100次/分,自发的至少连续三个或心电程序刺激至少连续6个室性提前搏动发生。分类目前关于室速尚缺乏一致公认的分类标准,包括室速一些病因、...  相似文献   

4.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中首次将交感电风暴定义为: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纤颤(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又名室速风暴或ICD风暴[1].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急性心肌缺血[2]、心力衰竭加重、电解质紊乱、精神与躯体的应激等常是交感风暴的基础病因.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一旦出现交感电风暴,具有极高的致死率.  相似文献   

5.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由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引起,最常见于植入ICD的早期,是植入ICD后所特有的现象,即发生了需要多次转复的快速、成簇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交感风暴是指24h内自发≥2次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需紧急治疗的临床症侯群^[1],其发生与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有关。本研究对采用不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后交感风暴的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利多卡因敏感性短QT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男性,23岁,因1个月内反复发作性心悸伴晕厥6次入院。否认有家族性心脏猝死史。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检查心脏大小及功能正常,血清电解质(血钾、钠、氯和钙)均正常。窦性心电图示短QT间期综合征如图1所示。心悸发作时心电图为快速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如图2所示;发作时的心室率235~245次/min,伴有低血压和头晕。室速发作频繁,1~5次/d不等。2004年11月4日第一次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行电生理检查(EPS),未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EPS后约3h再发室速。11月10日在持续室速情况下行第二次EPS,利多卡因麻醉后室速自行终止,并发现QT间期由260ms延长到330ms(图3),右室心尖部和流出道S1S2S3S4(S1S1分别为600、400、330ms)仍不能诱发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心室不应期为200ms;  相似文献   

8.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所致的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可提供快速而准确的标测并指导消融。方法32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37.2±13.8)岁,其中14例有晕厥/黑矇史,2例已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所有患者均经左锁骨下静脉送入EnSite多电极矩阵导管进行非接触式标测。结果全部患者共诱发出67阵室速,其心电图形态不同,但均为左束支阻滞形室速。频率130~310(210.0±32.2)次/min,其中42阵室速的频率t〉200次/min。24例(75%)患者有〉t2种形态的室速。在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对室速的起源进行了片状消融。消融的即时成功率为84,4%(27/32),15.6%(5/32)的患者经消融后室速频率明显减慢。随访9~72(28.6±16.0)个月,无一例患者发生晕厥/黑矇。术中无并发症。随访期间81.3%的患者不服药亦无室速发生,其余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ARVC所致的室速可在非接触式标测的指引下经片状射频消融而消除或获得明显改善。本组无一例发生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某些患者消融后可能出现迟发效应。  相似文献   

9.
自动体外除颤器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临床应用中对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的诊断能力、治疗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Power Heart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入选的21例室速、室颤患者进行监测。结果全组发生需电击的心律失常108次,实施自动电除颤99次,发放的电除颤转复成功率96.97%(96次),无效率3.03%(3次,含1次心房扑动误治疗),误治疗率2.02%(2次)。AED电除颤成功治疗后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7.71%(17次)。4例患者AED治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和室速、室颤发作频度增加,发作间期缩短的现象。结论AED能够有效地自动诊断和治疗室速、室颤,但临床应用仍有较多问题需注意。  相似文献   

10.
从1650例动态心电图中检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33例,检出率为2%,24h室速发作频度≤10次者29例,多于10次者4例,最多1例为1566次。33例室速患者中患冠心病、心肌炎和心肌病等26例(78.8%)。室速由R落P诱发14例(42.4%),R落T1例(3.0%)。活动时发生室速13例(39.4%),其中12例(92.3%)有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时频率为74~230次/min,平均129.3次/min。早搏指数小于1。提示动态心电图对检出室速、尤其对患器质性心脏病者有重要临床意义,应重视R落P诱发室速现象。  相似文献   

11.
第四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例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应用了第四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置工作参数,采用阶梯治疗方案。术后随访发现2例均发生了术后心律失常“风暴”,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均有效终止了2例患者自发的室速。第一套ATP程序成功率分别为95%与98%,其余被第二套ATP程序所终止,总成功率100%。2例术后都发生了对窦性心动过速误放电,在室速发现程序中加入突发性标准后得以纠正。1例因室速周长大于所程控的室速周长发现标准而导致室速时ICD不放电,增加室速发现周长后未再发生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在室性早搏(室早)触发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速/室颤)中的作用。方法总结3例由室早触发室速/室颤的治疗经验,1例对室早进行射频消融(RF—CA)并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另1例经射频消融未完全消除室早而选择植入ICD,第3例经射频消融成功消除室早,未再发室颤。结果随访2年,3例患者均存活,ICD未再记录到室速/室颤。结论在室早触发室速/室颤病例中,应分析室早与室速/室颤的相关性,给予个体化治疗,射频消融室早可以消除/减少晕厥和室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0岁,因煮食附片2h后感心慌,心悸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00/70mm Hg (1mm Hg=0.133 kPa),神志清,心界不大,心律齐,170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图1)。静脉推注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治疗无效后,间断静脉推注阿托品,3h后转为窦性心律(图2)。 讨论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目前争议较大,基本认为(1)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交替从左、右束支下传;(2)原有右束支阻滞而室上速从左前或左后分支下传;(3)室上速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效果、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58例患者中室速10例,室早48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43例,左室流出道(LVOT)15例,其中起源于主动脉瓣上Valsalva左冠窦(LSV)12例。5例RVOT室速是在非接触标测系统Ensite3000指导下进行消融的。结果 (1)58例患者中55例成功,3例失败,9例复发。(2)其中1例患者术中出现急性心包压塞。(3)起源心室流出道的室速和室早具有典型的心电图特征,其中Ⅱ、Ⅲ、aVF导联单向R波是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共同特点。(4)V1或V2导联的R波时限指数与R/S波幅指数可作为区别LSV与RVOT室速和室早的有效指标。结论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非接触标测系统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孤立性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确诊的34例孤立性左心室致密化不全患者分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组和非室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大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患者临床事件.结果 入选时室速组和非室速组在左心室大小及LVEF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2.92年,室速组死亡5例,非室速组死亡2例,死亡患者的平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3mm,LVEF0.31.室速组有6例患者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随访期间4例发生持续性室速,其中3例患者ICD正确识别并电除颤治疗分别为2次、2次和8次;1例患者ICD正确识别并电除颤治疗1次,误识别2次.结论 孤立性左心室致密化不全患者预后与LVEDD、LVEF及室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RHR水平分为2组:RHR1组,RHR〈85次/min;RHR2组,RHR≥85次/min。根据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总数与形态。结果RHR2组的室性心律失常总数高于RHR1组(P〈0.05),其中成对室早、短阵室速及RonT性室性心律失常数量也明显高于RHR1组(P〈0.05)。结论RHR增加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处理策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临床上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通常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室性早搏(室早),其他室性心律失常(室性融合波、室性逸搏、室性自身节律和心室停顿等)多数是心电图上的诊断或是继发于某些心律失常。本文重点讨论室速及室早的临床诊断和处理策略,而心室颤动(室颤)则是另一个诊断和治疗的大问题,本文只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18.
电风暴是指24小时内反复2次或2次以上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室颤动和(或)室性心动过速,通常需电转复和电除颤。电风暴发病凶险,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我科从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电风暴病人7例,1例因大面积心肌梗死、冠脉左主干病变于入院2小时后死亡;其余6例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而转危为安,病情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19.
维拉帕米终止特殊类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使用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终止特殊类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临床使用特点。方法:总结20例分支型室速和短联律间距室性早搏引发的多形性室速,静脉应用维拉帕米终止室速发作的经验。结果:维拉帕米静脉注射可终止此两种特殊类型室速发作,维持静脉滴注能预防急性复发,终止室速发作的有效剂量平均总量0.3mg/kg(平均21mg,范围5~55mg)。结论:维拉帕米在特殊类型室速中的应用剂量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20.
提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水平降低心脏性猝死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水平降低心脏性猝死率蒋文平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系指致命性心律失常,它包括:①心室率>230bpm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②心室率逐渐加速的室速,有发展成心室扑动(简称室扑)或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趋势。③室速伴有严重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