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观察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并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正常者与异常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低于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转氨酶异常者与转氨酶正常者比较,CD3^+、CD8^+T细胞计数升高,CD4^+/CD8^+比值降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8表达情况及其与HBV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健康人、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抗体标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8^+、CD4^+CD28^+、CD8^+CD28^+T淋巴细胞,同时检测肝功能HBV 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CD4^+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BV DNA≥107组CD8^+CD28^+T细胞百分率低于HBV DNA<107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CD8^+T细胞上CD28的低表达与高病毒载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胃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4.
病毒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ECOPD患者116例,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及特异性IgM抗体,根据结果分为病毒阳性组及病毒阴性组。并对病毒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116例AECOPD患者共检测出病毒阳性41例,阳性率为35.34%。与病毒阴性组比较,病毒阳性组CD4^+T淋巴细胞降低,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AECOPD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感染对T淋巴细胞亚群有抑制作用,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和CD8^+T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例HBV携带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PD-1,并与19例健康人群对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PD-1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和HBV携带者CD4^+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量和荧光强度都高于对照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与血清中乙肝病毒载量无明显关系。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淋巴细胞异常激活现象,CD4+和CD8+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与其病情发展和转归相关。  相似文献   

6.
崔微艳  陆洁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159-159
目的:探讨重度脓毒血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3例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及5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细胞)活性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的流式细胞分析术法测定。结果: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组外周血中,CD3^+,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CD8^+细胞的比例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重度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组外周血CD4^+、CD4^+/CD8^+比值、CD3^+明显低于好转组(P〈0.01),CD8^+明显高于好转组(P〈0.01)。结论: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降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T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比较分析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键康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外周血CD3^ CD4^ 细胞降低,淋巴细胞CD4^ /CD8^ 比值下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存在辅助性T细胞减少及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失衡等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CV感染者在病程各阶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丙型肝炎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并将其分为急性期组,慢性期组检测CD4^+CD25^+、CD4^+CD28^-T淋巴细胞。结果丙型肝炎患者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CD4^+CD2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2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期组CD4^+CD25^+T细胞显著增高,而CD4^+CD28^-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CD4^+/CD8^+明显降低,机体免疫状态紊乱,在各病程阶段CD4^+CD25^+、CD4^+CD28^-T细胞比率明显变化,说明此淋巴细胞亚群与丙型肝炎的发病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参麦注射液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治疗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3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麦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口服营养制剂,参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亚群CD3^+,CD4^+,CD8^+数值及CD4^+/CD8^+比值。[结果]两组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高,CD3^+、CD4^+升高,CD8^+下降,CD4^+/CD8^+比值升高.两组间比较.参麦组的术后免疫情况改善更为明显,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免疫营养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患者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公藤对重症肌无力(MG)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40例MG患者随机分为雷公藤治疗组和非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雷公藤治疗和非治疗的MG组治疗前外周血中CD3^+、CD8^+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D4^+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雷公藤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无明显差别,CD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则显著降低,而非雷公藤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比值无显著变化。结论:雷公藤治疗MG的免疫抑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虚实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复制水平的检测,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虚实辨证分型与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及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抗原特异性CTL及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病毒学指标由ABBOTT I2000检测;HBVDNA由ABI荧光定量PCR仪完成。结果 (:1)虚实两组患者特异性CTL细胞的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实证组患者特异性CTL细胞阳性率较虚证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虚实两组CD3+、CD4+以及CD4+/CD8+值均较正常对照有所下降,其中虚证组患者CD4+、CD4+/CD8+水平下降较正常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实两组之间CD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证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虚实两组患者CD8+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虚证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虚实两组患者病毒复制程度不同,实证组中高病毒载量患者所占比例较大,约为62.2%,虚证组高病毒载量患者所占比例仅为40%,较前者明显减少,虚证组患者病毒复制处于低复制水平,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实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特异性CTL细胞阳性率、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复制水平存在有统计学差异,可以为指导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表达特点。方法采集健康人、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抗体标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8+T细胞、CD8+CD28+T淋巴细胞,同时检测肝功能、HBV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CD4+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CD28+T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病毒载量组(HBVDNA≥107组)CD8+CD28+T细胞低于低病毒载量组(HBVDNA<107组)(P<0.05)。结论所有结果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状态与CD8+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低下有关,而CD8+T细胞上CD28的低表达与高病毒载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健康医护人员10例,乙肝病毒携带11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CD3^+CD4^+、CD3^+CD8^+、CD3^+检测。结果CD3^+CD4^+/CD3^+CD8^+比值、CD3^+CD8^+百分率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CD3^+CD4^+百分率,CD3^+百分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外周血CD3^+CD8^+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无CD3^+CD4^+百分率变化,可能与其功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方法检测了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旨在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的功能,其结果为各患者的CD3^+、CD4^+、CD3^+和CD4^+/CD4^+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与正常人相比较,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明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杀伤性T淋巴细胞(Tc)参与了肝损害。  相似文献   

15.
Tian Y  Qiu ZF  Li T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7):3354-3358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差异,探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9例、HBV携带者25例及健康献血员35例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分析其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V携带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分别为565±192、672±148和816±259;CD8+T细胞计数分别为491±225、445±157和609±17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患者和HBV携带者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计数均减少,慢性乙肝患者NK细胞计数减少;与正常对照和HBV携带者相比,慢性乙肝患者CD8+CD38+T细胞和CD4+CD45RA-记忆/效应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D4+CD45RA+62L+初始T细胞比例及计数均显著减少。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和HBV携带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后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和IL-12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和IL-12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与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法,对68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和IL-12进行平行测定。 结果: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患者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IL-10、IL-12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HBeAg阳性肝炎患者CD4+、CD4+/CD8+及IL-12明显低于HBeAg阴性患者,CD8+及IL-10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 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调节紊乱,IL-10、IL-12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患者HBV携带状态即HBV的复制活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 对我院2013年6-11月门诊及住院的200例乙肝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45+)、T淋巴细胞(CD45+CD3+、CD45+CD3+CD4+、CD45+CD3+CD8+)、B淋巴细胞(CD45+CD3-CD19+)、NK淋巴细胞(CD45+CD3-CD16+56+)百分比和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组T淋巴细胞总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T淋巴细胞总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其中肝衰竭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肝硬化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显著降低(P<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肝衰竭组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肝硬化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持续降低,与疾病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HBV病毒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术及放射免疫法(RIA)方法检测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指标,同期选取健康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NA阴性组淋巴细胞分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肝纤指标则明显增加(PCⅢ:118.43±17.83 vs 79.43±6.08;Ⅳ-C:98.26±10.23vs48.66±6.26;LN:112.48±13.63vs87.04±6.73;HA:98.28±15.68vs33.00±6.66;P均0.05);低病毒载量组与DNA阴性组相比,CD8+T细胞增多(36.18±6.88vs28.13±5.11,P0.05),高病毒载量组与DNA阴性组相比,CD4+T细胞显著减少(33.54±4.99vs38.38±5.81,P0.05)、CD8+T细胞明显增多(38.15±7.92vs28.13±5.11,P0.05)、CD4+/CD8+下降(1.06±0.41vs1.42±0.39,P0.05),但肝纤四项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在疾病进展中选择合适的时机联合检测,将为早期干预和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对乙肝患者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方面的免疫耐受作用,从而为重建人体主动免疫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采集50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静脉血作为乙肝组,检测其乙肝病毒复制水平,T细胞亚群功能.以及IDOmRNA,蛋白定量以及表达活性.统计分析乙肝病毒(HBY)复制水平、T细胞亚群功能以及IDO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采集50例健康体检人群外周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同样方法处理之.结果 乙肝患者IDOmRNA、IDO蛋白定量、IDO表达活性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mRNA:(2.110±0.615)×103 vs(0.143±0.026)×103;蛋白定量:0.22±0.06 vs 0.02±0.0017;表达活性:26.07±8.12 vs 4.98±1.65;P<0.05],IDO mRNA与HBV(r=0.502,P<0.001)和ALT(r=0.65,P<0.01)均呈正相关.另外,IDOmRNA、蛋白定量和表达活性均与CD4(+)T细胞(r=-0.622,-0.682,-0.549,P<0.05)、CD8(+)T细胞(r=-0.487,-367,-294,P<0.05)以及CD4/CD8比值(r=0.426,-0.533,-0.397,P<0.05)呈负相关.结论 IDO与HBV密切相关,并且参与HBV的免疫耐受,抑制IDO的功能可以为打破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提供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