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对硝基苯胺接枝1,8-萘酰亚胺聚磷腈的合成工艺,根据亲核取代机理将1,8-萘酰亚胺接枝到聚磷腈上,再根据偶合原理将合成的1,8-萘酰亚胺聚磷腈与对硝基苯胺偶合;偶合过程采用微波法合成,通过计算考察产物的产率,根据产率确定合成工艺条件;并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350~360 nm之间出现了硝基苯与偶氮双键共轭的紫外光谱吸收峰;在1 594 cm-1处出现偶氮基团-N=N-的红外吸收峰,在1 349 cm-1出现-NO2的红外吸收峰;在1 143 cm-1出现C-N的红外吸收峰.表征结果说明,对硝基苯胺接枝1,8-萘酰亚胺聚磷腈的成功合成.荧光光谱分别产生三处荧光激发和三处荧光发射光谱,说明所合成的产物可作为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发光高分子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氨基硅氧烷KH-540与硅氧烷KH-570对萘酰亚胺分别进行了改性,以提高其亲水性及其与纸张的结合度,得到了集加固,防光降解和抑制返黄于一体的多功能纸张施胶剂.通过红外、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确定所得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荧光聚合物成膜性增强,抗张强度最大可增加38N;热稳定性良好,分子量分布均一,在纸张表面涂布后,聚合物PFBsⅠ和PFBsⅡ的初始白度比空白纸高9.42ISO%和3.88ISO%,老化36h后,聚合物PFBsⅠ和PFBsⅡ的白度分别比空白纸少下降了4.06ISO%和4.03ISO%.  相似文献   

3.
在电子传输发光单元(1,8-萘酰亚胺)中引入空穴传输单元(苯并噻唑、苯并噁唑、苯并咪唑),采用分子扭曲设计,合成了9个具有分子扭曲构型的萘酰亚胺衍生物,并对其电化学性能、光谱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所合成的衍生物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和很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寿命在10 ns左右,呈黄绿光,可作为发光材料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  相似文献   

4.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在有机光电功能材料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利用常见的ACQ?活性萘酰亚胺染料, 通过典型的铃木偶联反应,在萘酰亚胺荧光团的4位引入一个去平面化苯环,设计并合成两个新的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分子NIRF2和NIRF6. 通过1H、13C NMR和HRMS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动态激光散射测试研究二者结构与聚集诱导发光的构效关系. 最后,NIRF2和NIRF6成功应用于Hela细胞的细胞质成像. 研究表明,提出的优化设计策略可以实现萘酰亚胺基AIE活性分子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酰亚胺化合物在有机光化学反应和合成大环化合物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与邻苯二甲酸酐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卟啉酰亚胺化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分析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了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6.
荧光增白剂是属用途广、附加值高的专用精细化学品,由于其良好的增白效果,已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塑料、涂料、合成洗涤剂和皮革等工业中.文章介绍了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制、结构及分类,重点综述了荧光增白剂的研究新进展,提出今后荧光增白剂的发展重点是:研究耐光、抗氧化及具有紫外防护功能的荧光增白剂,开发新型光稳定剂与返黄抑制剂和环保低毒、抗菌多功能型产品,推广耐强酸强碱及聚合型专用荧光增白剂.  相似文献   

7.
以分子内电荷转移为原理,选用萘酰亚胺为荧光团,与三苯胺通过偶联反应,制备了一种萘酰亚胺衍生物有机光功能小分子材料,其合成路线简单,实验操作条件易控,成品产率较高。对其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在不同溶剂中的光学性能主要表现出两个强吸收带,荧光发射达到到近红外区域,其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固体表现出很强的橘橙色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8.
酰亚胺化合物在有机光化学反应和合成大环化合物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与邻苯二甲酸酐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卟啉酰亚胺化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分析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了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3-硝基邻苯二甲腈、正己醇、正庚醇、十二醇、十八醇为主要原料,二甲亚砜为溶剂,在氢氧化锂的催化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3-己/庚/十二/十八氧基邻苯二甲腈(α-nHexAPn/α-nHepAPn/α-nLAPn/α-nOAPn),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合成条件,采用1H-NMR及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四种化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探讨了烷氧基链长对产物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烷氧基链长的增加,取代邻苯二甲腈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基本不变,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通过正交实验得知,当腈、醇及催化剂的摩尔比为2∶3∶3,反应时间72 h,产率为82.4%.  相似文献   

10.
以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通过4-羟基苯甲醛与2-氨基苯并咪唑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确认.并对产物的溶液荧光性能和固体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于无水乙醇溶液中在λmax=273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发射的λmax为454.5 nm,固体荧光的最大激发λmax=314nm,相应的最大发射λmax=460nm.产物的溶液荧光和固体荧光均处于较强的蓝色荧光波段,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蓝色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低分子量聚丙烯酸(PAA)为高分子模板构建自组装体系,合成核-壳结构的PAA/PbCrO4纳米颗粒.通过TEM、XRD、FT-IR、UV-vis、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形貌与光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AA通过羧基与Pb2+的配位作用包覆在PbCrO4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核-壳结构,内核PbCrO4尺寸为50~100 nm,为单斜晶系;外壳PAA层厚20 nm.与普通PbCrO4体相材料相比,产物在829~854 cm-1红外吸收峰变宽,紫外与荧光光谱产生了"蓝移",表现出纳米粒子所具有的特殊光学现象.  相似文献   

12.
荧光聚氨酯在荧光聚合物研究领域中近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制备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荧光聚氨酯,以1,5–二羟基萘为荧光功能单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固态和酸碱响应荧光发射的多功能聚氨酯(MFU).采用核磁共振(1H NMR)、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用溶液样品和固态薄膜...  相似文献   

13.
在室温条件下,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氢氧化锂为催化剂,将3-硝基邻苯二腈、4-硝基邻苯二腈分别与对苯二酚反应合成了两种对苯二酚二氰基苯基醚化合物,用1H NMR、IR、HPLCM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并对两种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二苯乙烯苯并(口恶)唑荧光增白剂(OB-1)合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对甲基苯甲腈为原料,经氯化、环化、缩合三步反应合成了荧光增白剂双苯并恶唑二苯乙烯(OB—1).通过对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在DMF中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确定了目标分子.经HPLC测定,产品纯度大于99%。  相似文献   

15.
以苯胺、罗丹明为原料,合成出可以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双重变化用来识别铜离子的探针,加入铜离子后,溶液的颜色由浅黄色变为红色,荧光由无色变为橙黄色.通过荧光、紫外等表征表明了该探针对铜离子显现出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以刚性环取代的香豆素为电子给体,噻吩为桥键,丙二酸为电子受体,设计合成了新型"D-π-A"类香豆素荧光染料,对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能进行了测试.与传统荧光染料7-二乙氨基-3-苯并噁唑香豆素荧光染料比较,该新型香豆素荧光染料具有更刚性的香豆素电子给体、吸电子能力更强的丙二酸电子受体和相对较大的共轭体系,其紫外吸收波长以及荧光发射波长均红移,Stokes位移增大.同时采用了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进行了计算,并从分子构型以及分子轨道能级方面对其光谱性能的改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两性荧光增白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荧光增白剂耐酸性差、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凝结沉淀的缺点,采用三聚氯氰分别与对氨基苯甲酸、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和脂肪胺类化合物进行三步缩合反应得到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选择三乙醇胺、三乙胺、N,N-二甲基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作为反应物合成4种新型两性荧光增白剂。对4种新型两性荧光增白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与传统的阴离子型荧光增白剂对比分析了其荧光发射性能和染色性能。结果表明两性荧光增白剂的荧光量子产率较低。荧光发射性能较弱, 但该类荧光增白剂更适合在强酸性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合成了溴化N-正庚基吡啶离子液体,对合成的过程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同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溴化N-正庚基吡啶的结构,由结果的特征峰证明合成了目标产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了溴化N-正庚基吡啶在水、乙醇、乙腈中的定性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极性和酸碱性的溶剂会影响溴化N-正庚基吡啶的紫外光谱,因此在分析离子液体的紫外光谱图时,要明确所用的溶剂.  相似文献   

19.
以天然壳聚糖(CTS)为原料,在壳聚糖结构单元2位-NH2上引入亲水基团-CH2COOH,6位-CH2OH引入疏水基团-CH2CH2N(CH2CH3)2,合成新型季铵化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热失重(TG)法对其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N-羧甲基-O-二乙胺基乙基-壳聚糖(DEAE-CMC).  相似文献   

20.
基于柔性配体H3cpbda与金属离子La~(3+)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例三维MOFs,通过一系列结构表征研究其三维孔结构,通过热重分析和固体荧光测试发现三维骨架结构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及荧光发光性质,通过进一步对十六种阳离子十一种阴离子的紫外荧光观察及液体荧光测试,发现其对Fe3+和Cr6+(CrO72-,CrO42-)具有很强的荧光猝灭效应.进一步的滴定实验证明,该固体三维MOFs对Fe~(3+)和Cr~(6+)(CrO_7~(2-),CrO_4~(2-))的检测灵敏度很高,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