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中青年患者接受择期手术实施静脉复合全麻过程中,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泵速控制MAP与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泵速控制MAP全麻维持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择期手术需实施全麻的中青年患者390例,随机分为13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维持麻醉分为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维持MAP(简称RB法)和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维持MAP(简称BR法)2种方法。RB法设6组,瑞芬太尼泵速分别为60μg/(kg·h)(R_(60)组)、55μg/(kg·h)(R_(55)组)、50μg/(kg·h)(R_(50)组)、45μg/(kg·h)(R_(45)组)、40μg/(kg·h)(R_(40)组)、30μg/(kg·h)(R_(30)组),丙泊酚起始泵速3 mg/(kg·h),调节丙泊酚泵速控制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0~10%(含15例降〉0~5%和15例降〉5%~10%)。BR法设7组,丙泊酚泵速分别为10 mg/(kg·h)(B_(10)组)、8 mg/(kg·h)(B_8组)、7 mg/(kg·h)(B_7组)、6 mg/(kg·h)(B_6组)、5 mg/(kg·h)(B_5组)、4 mg/(kg·h)(B_4组)、3 mg/(kg·h)(B_3组),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控制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0~10%(含15例降低〉0~5%和15例降低〉5%~10%)。13组控制性降压均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结果 12种方法均能达到把维持MAP控制并维持在比其基础MAP降低〉0~10%的效果,2种方法中各组的HR随着MAP的降低而被动降低,降低的HR对阿托品的增加心率作用敏感,麻醉中按需静注适量阿托品能把HR维持在55次/min以上。2在达到同一控制范围的维持MAP时,BR法各组(除B_6、B_7、B_8组间瑞芬太尼用量相近外)与RB法各组均表现为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呈现负相关(r=-0.91和r=-0.94,P〈0.05);瑞芬太尼用量与睁眼时间无关;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现正相关(r=0.96和r=0.97,P〈0.05);BR法各组每一组内瑞芬太尼用量都存在个体差异;RB法各组每一组内丙泊酚用量都存在个体差异。当瑞芬太尼用量越大,丙泊酚用量越小时,拔管时呛咳发生率和躁动发生率越小并趋向于零。2种方法 13个组别中存在着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相近的对应关系是:R_(60)组与B_3组相对应,R_(50)组与B_4组相对应,R_(45)组与B_5组相对应,R_(40)组与B_6组相对应,R_(30)组与B_(10)组相对应。每一对应组间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全麻维持效果:B_3组、B_4组、B_5组、R_(60)组、R_(55)组、R_(50)组、R_(45)组均达Ⅰ级,B_6组、R_(40)组均达Ⅱ级,B_7组达Ⅲ级,B_8组、B_(10)组、R_(30)组均达Ⅳ级。结论全麻维持中无论是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还是固定瑞芬太尼用量调节丙泊酚用量均可以达到控制性降压的目的。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呈现负相关,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现正相关,而瑞芬太尼用量与睁眼时间无关,瑞芬太尼用量越大(丙泊酚用量也越小)清醒越快,清醒的质量越高,拔管呛咳、躁动率几乎为零。瑞芬太尼维持用量≥45μg/(kg·h)后,全麻维持效果评级均达Ⅰ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择期手术接受全麻患者180例。诱导:2台注射泵同时泵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时间6min,泵注1 min时静注阿托品0.007 m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泵注结束后气管插管。维持:依丙泊酚全麻维持用量不同分为8组,丙泊酚泵速分别为10 mg/(kg·h)(B10组)、8 mg/(kg·h)(B8组)、7 mg/(kg·h)(B7组)、6 mg/(kg·h)(B6组)、5 mg/(kg·h)(B5组)、4 mg/(kg·h)(B4组)、3 mg/(kg·h)(B3组)、0 mg/(kg·h)(B0组);各组均予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至MAP较其基础值下降5%左右维持至手术结束停药。结果①全麻维持使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均能达到MAP较基础值下降5%左右的效果;单用瑞芬太尼2.5μg/(kg·min)维持,反应熵平均为47.58,MAP比基础值升高8.14%,HR降低3.04%,平均4.57min清醒;瑞芬太尼增强丙泊酚的降压及降心率作用,随丙泊酚用量增加降压作用加强;达到相同降压作用,丙泊酚用量逐组增加时瑞芬太尼用量逐组减少,睁眼时间逐组延长,反应熵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全麻维持效果评级B4和B5组达Ⅰ级,B6、B7、B8组达Ⅱ级,B3组达Ⅲ级,B0、B10组达Ⅳ级。结论丙泊酚4或5 mg/(kg·h)配伍瑞芬太尼平均泵速45μg/(kg·h)是本研究人群最佳的全麻维持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老年、中青年、儿童患者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的瑞芬太尼、丙泊酚最佳配伍量效关系,找出3个年龄段全麻维持效果相同时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用量的差异,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已按照科研计划实施的老年、中青年、儿童全麻患者资料,将3个年龄段各自全麻维持效果最佳的一组分别定为老年组(L组,15例)、中青年组(Z组,30例)、小儿组(X组,20例)。全麻诱导:L组泵注依托咪酯0.15 mg/kg、瑞芬太尼15μg/kg,同时静注阿托品0.007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Z组泵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同时静注阿托品0.007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X组泵注丙泊酚1.5 mg/kg、瑞芬太尼15μg/kg,同时静注阿托品0.008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全麻维持:L组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kg·h),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麻醉中MAP(简称维持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0~10%)左右;Z组和X组均是恒速泵注丙泊酚5 mg/(kg·h),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并维持麻醉中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3组均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降压。结果 3组全麻维持效果评级均达到Ⅰ级,3组间维持MAP平稳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维持MAP平稳指数比基础MAP平稳指数均在36.70%~68.30%;3组间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清醒躁动及术中知晓病例出现。X组实际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L组和Z组(P均0.05),L组实际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X组和Z组(P均0.05)。结论 3个年龄段达到同样的全麻维持效果Ⅰ级时,儿童患者瑞芬太尼用量多于老年和中青年患者,老年患者丙泊酚用量少于儿童和中青年患者。儿童、中青年患者应采用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MAP的麻醉用药方法,老年患者应采用固定瑞芬太尼用量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MAP的麻醉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与中青年患者接受择期手术实施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瑞芬太尼用量的差异。方法选择普外、骨科择期手术接受气管插管全麻的小儿(1~10岁)40例和中青年者(18~64岁)60例,依全麻维持中丙泊酚用量随机分为小儿4mg/(kg·h)组(XB4组)20例、小儿5 mg/(kg·h)组(XB5组)20例、中青年4 mg/(kg·h)组(CB4组)30例、中青年5 mg/(kg·h)组(CB5组)30例。全麻诱导:小儿均泵注丙泊酚1.5mg/kg、瑞芬太尼15μg/kg、阿托品0.008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成人均泵注丙泊酚1.0mg/kg、瑞芬太尼15μg/kg、阿托品0.007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全麻维持:XB4组和CB4组均恒速泵注丙泊酚4 mg/(kg·h),XB5组和CB5组均恒速泵注丙泊酚5 mg/(kg·h),4组均调节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用量,控制全麻维持中MAP比其基础MAP下降5%左右(不超过10%)至手术结束停药。结果 4组基础MAP平均值均低于其诱导前MAP平均值15%以上。4组维持MAP平均值均达到比其基础MAP值降低5%左右的效果。XB4组和XB5组维持MAP稳定指数分别低于CB4组和CB5组(P均<0.05),而维持HR稳定指数分别高于CB4组和CB5组(P均<0.05);4组维持MAP稳定指数和维持HR稳定指数均比其基础稳定指数降低。XB4组和XB5组睁眼时间分别长于CB4组和CB5组(P均<0.05),而瑞芬太尼维持平均用量分别多于CB4组和CB5组(P均<0.05),但每一组内的瑞芬太尼用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4组全麻维持效果均为Ⅰ级,均无拔管躁动发生。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应用于小儿与中青年择期手术,全麻维持中恒速泵注丙泊酚[4 mg/(kg·h)或5 mg/(kg·h)],当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将维持MAP控制并稳定在低于其基础MAP值5%左右时,全麻维持效果均能达到Ⅰ级,但小儿瑞芬太尼用量多于中青年人,小儿睁眼时间长于中青年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择期手术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普外、骨科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1~10岁患儿120例。诱导:2台注射泵分别同时泵注丙泊酚0.15 mg/kg、瑞芬太尼15μg/kg,时间6 min,泵注1 min时静注阿托品0.008 m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0.12 mg/kg,泵注结束测量血压、心率后气管插管。维持:依恒速泵注丙泊酚用量的不同分为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4 mg组(B_4组)、5mg组(B_5组)、6 mg组(B_6组)、7 mg组(B_7组)、8 mg组(B_8组)、9 mg组(B_9组)共6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维持全麻中MAP比其基础MAP下降5%左右(不超过10%)至手术结束停药。结果 6组基础MAP平均值均低于其诱导前MAP平均值15%以上。6组维持MAP平均值均达到比其基础MAP值降低5%左右的效果。要达到相同范围内的维持MAP值,随着丙泊酚维持用量逐组增加,瑞芬太尼维持平均用量逐组降低,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呈负相关(r=-0.92,P0.05),瑞芬太尼维持用量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每组内的瑞芬太尼用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6组维持MAP稳定指数均比其基础MAP稳定指数降低,维持MAP稳定指数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组维持HR平均值均比其HR基础值降低≤10%,6组维持HR稳定指数均比其基础HR稳定指数降低,B_4组、B_5组、B_6组维持HR稳定指数均显著小于B_7组、B_8组、B_9组(P均0.05)。睁眼时间逐组延长,B_4组、B_5组睁眼时间显著短于B_6组、B_7组、B_8组、B_9组(P均0.05),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正相关(r=0.97,P0.05);全麻维持效果评级:B_4组、B_5组为Ⅰ级,B_6组、B_7组、B_8组为Ⅱ级,B_9组为Ⅲ级。B_4组、B_5组未发生拔管躁动,B_6组的拔管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_7组、B_8组、B_9组(P均﹤0.05)。抑制拔管反应评级:B_4组、B_5组、B_6组为Ⅱ级,B_7组为Ⅲ级,B_8组、B_9组为Ⅳ级。结论小儿择期手术,在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达到控制全麻维持中MAP低于其MAP基础值5%左右的效果时,随着丙泊酚用量增加,瑞芬太尼用量逐渐减少,睁眼时间逐渐延长,拔管后躁动发生率逐渐增加。考虑到全麻维持效果评级和抑制拔管反应效果评级,丙泊酚全麻维持用量4 mg/(kg·h)、5 mg/(kg·h)临床全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中青年择期手术患者全麻中固定瑞芬太尼靶控血浆浓度20ng/mL调节丙泊酚靶控血浆浓度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方法和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kg·h)调节丙泊酚泵速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方法的全麻维持效果是否相同。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中青年患者65例,依瑞芬太尼全麻维持用药方式不同分为靶控给药组35例和恒速给药组30例,靶控给药组固定瑞芬太尼靶控血浆浓度20 ng/mL调节丙泊酚靶控血浆浓度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0~10%)。恒速给药组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kg·h)调节丙泊酚泵速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0~10%)。2组均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用丙泊酚,手术结束时停用瑞芬太尼。结果靶控给药组瑞芬太尼靶控血浆浓度20 ng/mL全麻维持实际恒速泵注剂量为(48.48±6.28)μg/(kg·h),接近恒速给药组的50μg/(kg·h),2组维持MAP均达到预设的降压范围;2组间维持MAP平稳指数、维持MAP平稳指数比基础MAP平稳指数降低百分率、瑞芬太尼维持用量、丙泊酚维持用量、睁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全麻维持中不用肌肉松弛药均无体动发生,清醒拔管过程中均无躁动发生,且均无术中知晓,全麻维持效果均为Ⅰ级。结论全麻维持使用固定瑞芬太尼靶控血浆浓度20 ng/mL调节丙泊酚靶控血浆浓度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的方法与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kg·h)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相同MAP范围方法的全麻维持效果相同,均达到全麻维持效果评级Ⅰ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青年择期手术患者实施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3种控制性降压幅度与瑞芬太尼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中青年患者61例,随机分为A、B、C 3组,全麻维持中A组20例维持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10%组,B组21例降低10%~15%组,C组20例降低15%~20%。全麻维持中泵注丙泊酚6mg/(kg·h)恒速不变,调节瑞芬太尼用量[起始泵速60μg/(kg·h)],在手术开始后15 min内把维持MAP降低到各组的要求范围并持续到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用药。结果 3组全麻诱导前MAP均比其基础MAP升高15%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固定丙泊酚6 mg/(kg·h)时,3组全麻维持中维持MAP比其基础MAP降低幅度均在预计范围内,均达到各自的降压要求范围。降压达标维持瑞芬太尼平均用量A组最少,C组最多,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降压达标维持MAP平稳指数均小于其基础MAP平稳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全麻后睁眼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超过其基础MAP 10%以上后部分患者出现降压封顶效应,再增加瑞芬太尼用量维持MAP不再继续降低,B组出现降压封顶效应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MAP均高于其基础MAP。全麻维持中与一个恒定丙泊酚用量配伍,瑞芬太尼用量越大血压降低幅度越大,降压幅度越大,部分患者会出现降压封顶效应,这时再增加瑞芬太尼用量维持MAP不再继续降低反而降低幅度开始减小。瑞芬太尼用量与控制性降压的幅度个体差异较大,出现降压封顶效应时瑞芬太尼用量个体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青年患者接受择期手术在固定2种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复合气管插管全麻控制并维持2种降压幅度时2种降压幅度与降压中血糖数值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用量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中青年患者210例,患者诱导用药均相同。依全麻维持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性降压幅度的不同分为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0~5%组(D_(0-5)组)和降低>5%~10%组(D5-10组)。依瑞芬太尼用量不同[60,55,50,45,40,30μg/(kg·h)],D_(0-5)组再分为R_(60)D_(0-5)组、R55D_(0-5)组、R50D_(0-5)组、R45D_(0-5)组、R40D_(0-5)组、R30D_(0-5)组,D5-10组再分为R_(60)D5-10组、R55D5-10组、R50D5-10组、R45D5-10组、R40D5-10组、R30D5-10组。R50D_(0-5)组和R45D5-10组每组各30例,其他组每组各15例。每例患者均在被告知手术日期的前1 d早晨检测空腹血糖作为基础血糖值,在全麻维持中降压达标后30min和60 min各检测血糖1次,2次的平均值作为维持血糖值。控制性降压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结果 12组全麻维持中MAP均达到控制性降压的预设范围,患者均无术中知晓。R45D5-10组、R50D5-10组、R55D5-10组、R_(60)D5-10组、R50D_(0-5)组、R55D_(0-5)组、R_(60)D_(0-5)组中维持血糖比基础血糖降低发生率均为100%,而其他组血糖降低发生率均低于100%;上述7组及R45D_(0-5)组全麻维持中不用肌肉松弛药体动发生率为0,而其他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动发生。2种降压幅度的瑞芬太尼用量与维持血糖比基础血糖降低发生率呈正相关(r=0.93和r=0.86,P均<0.05)。R45D5-10组、R50D5-10组、R55D5-10组、R_(60)D5-10组、R50D_(0-5)组、R55D_(0-5)组、R_(60)D_(0-5)组全麻维持效果均达Ⅰ级,R40D5-10组达Ⅱ级,R40D_(0-5)组达Ⅲ级,R30D_(0-5)组、R30D5-10组均达Ⅳ级。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能达到理想全麻维持效果,与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用量有关,也与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降低MAP的幅度有关。瑞芬太尼45μg/(kg·h)配伍丙泊酚5.26 mg/(kg·h)左右,将维持MAP降低>5%~10%,和瑞芬太尼≥50μg/(kg·h)配伍丙泊酚4.04 mg/(kg·h)左右及更少的用量,将维持MAP只降低>0~5%,可能就是在同一人群中都能达到理想全麻维持效果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青年择期手术患者实施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麻维持中控制MAP比其基础值升高、降低与血糖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实施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的中青年患者60例,麻醉维持中单盲随机分为MAP比其基础值升高≤10%组(R组)30例和降低≤10%组(D组)30例。诱导气管插管中2组均泵注丙泊酚5 m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控制全麻维持中MAP(达标MAP),R组比其基础值升高≤10%,D组比其基础值降低≤10%。手术前1 d早晨测空腹血糖(基础血糖),术日麻醉前(麻前血糖)和麻醉维持中控制MAP达标后30 min和60min各测血糖1次(达标血糖),比较2组患者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 2组麻醉前MAP、血糖均比基础MAP、血糖升高。全麻维持中MAP控制均达标,R组达标MAP其基础值7.44%,达标血糖基础血糖10.57%;D组达标MAP其基础值6.38%,达标血糖基础血糖7.20%。2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全麻维持中D组瑞芬太尼维持用量R组(P0.05)、D组RE值R组(P0.05)、D组MAP稳定指数R组(P0.01)。D组全麻维持评级特级、R组Ⅱ级。停麻药后D组睁眼时间R组(P0.01)。结论在中青年择期手术实施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MAP比其基础值升高或降低5%~10%,监测血糖和MAP的变化可以判断调节瑞芬太尼抑制手术刺激伤害引起的内分泌反应情况,评价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中青年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静脉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因需择期手术治疗,接受气管插管全麻的中青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6组(n均=20)。诱导用药:A组瑞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 mg/kg;B组瑞芬太尼10μg/kg、丙泊酚1.0 mg/kg、阿托品0.007 mg/kg;C组瑞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1.0 mg/kg、阿托品0.007 mg/kg;D组瑞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1.0 mg/kg、阿托品0.008 mg/kg;E组瑞芬太尼20μg/kg、丙泊酚1.0 mg/kg、阿托品0.008 mg/kg;F组瑞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1.5 mg/kg、阿托品0.01 mg/kg。6组维库溴胺均为0.12 mg/kg,诱导泵注时间均为6 min,泵注1 min时快速静注阿托品,意识消失时静注维库溴铵,诱导泵注结束后气管插管。观察各组插管前后MAP、HR变化并评价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结果诱导意识消失时间A组和B组均在3 min左右,C、D、E 3组均在2.5 min左右,F组2 min左右。C、D、E 3组:插管前的MAP降低幅度均小于A、B 2组(P均0.01),插管后的MAP升高幅度均小于A、B 2组(P均0.01);插管前的HR升降幅度均在抑制插管反应效果Ⅰ级范畴,插管后的HR升高幅度均在抑制插管反应效果特级范畴。F组插管前MAP降低幅度在抑制插管反应效果Ⅱ级范畴。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C组、D组、E组达Ⅰ级,B组、F组达Ⅱ级,A组达Ⅳ级,没有达特级组,E组也未超过C组和D组。结论对ASAⅠ级或Ⅱ级实施腹腔器官、四肢、脊柱及颈部择期手术术前无高血压的中青年患者,泵注丙泊酚1.0 mg/kg、瑞芬太尼15μg/kg、阿托品0.008 mg/kg或0.007 mg/kg、维库溴胺0.12 mg/kg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达到Ⅰ级,是本研究人群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实施全麻诱导的首选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太子参药材主根与参尾的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部位及产地的太子参多糖含量差异。方法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和不同部位的太子参多糖含量。结果太子参药材主根和参尾多糖含量有一定差异;福建产太子参多糖含量最高,江苏和贵州次之,安徽最低。结论太子参药材主根和参尾多糖含量有1.96%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酸类成分、多糖类成分及在中药复方纯化过程中的应用进展状况进行综述,并分析总结大孔树脂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树脂型号与质量、树脂安全性、树脂吸附及洗脱工艺、树脂的稳定性与再生等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建伟 《四川中医》2010,(10):32-33
本文认为运用腹诊辨治脾胃病,《内经》、《伤寒论》虽有论述,然唐宋以后方书中绝少记载,腹诊辨治脾胃病仅存问而知腹证,这种做法势必影响和降低脾胃病的诊疗水平。因此,运用腹诊法所取得的腹证,藉以判断脾胃病病因、病症、病性与病势,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可以决定脾胃病的治则、制方和遣药的依据,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医热度在世界范围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涌入中国学习中国传统医学,参与中医临床实践,甚至报名我国一年一度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但是在考试过程中也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提示了从事中医教育的高校在教育、管理留学生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值得我们针对考试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通过对该校留学生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教育管理中的经验与不足,改善留学生实习培训和管理的方法,使留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合格的中医药临床实践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6.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7.
1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在基层非常活跃,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对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中西医结合学术的繁荣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笔者近期查阅了中西医结合核心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2000年的全部期刊,对其中反映基层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基层园地”专栏收载的857篇文章进行了粗略统计,结合个人在基层工作的体会,对当前基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现状作一些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中药对抗传染病有数千年的历史,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中医中药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2月19日公布的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对中医药诊疗部分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在中医诊断方面,将第五版中的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改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在中医证候表现方面,修改了寒湿郁肺证与疫毒闭肺证的一些中医证候表现。在中医药治疗方面,除内闭外脱证推荐药物无改动外,其余证型所推荐药物均有改动,且新增了清肺排毒汤的使用。此外,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还补充了重型和危重型中药注射剂推荐用法。本研究对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诊断、中医证候表现、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的改动部分进行了探讨,以期待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月经病因其包含疾病多样,发病原因复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治性.本文基于《伤寒论》"有是证,用是方"及六经与脏腑相关联的理论基础,从六经辨证出发,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探讨月经病从六经论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月经病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