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要素的越级流动导致大都市地区镇村关系出现明显的疏离、弱化与解构,镇村关系的结构性特征出现明显的分异。作为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发展中重要的结构性要素,对镇村关系结构性特征的精准认知与合理引导,不仅关系到镇村体系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潜力,也关系到大都市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的基层发展问题。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以武汉市为例,将"适应度"作为识别大都市地区镇村关系类型的测度指标,运用NK模型将武汉市镇村关系分为横向联动型、固核强边型和网级延伸型3类,并提出武汉市镇村关系重构的引导策略。为促进大都市地区各类镇村关系结构的健康转型、实现镇村空间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基层稳定与社会保障职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陶小兰 《规划师》2012,28(5):25-29
城乡统筹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扶绥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作为广西境内单独编制的第一个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暂行)》为指导,从规划深度、规划内容、发展战略及镇村职能体系、村庄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对广西境内的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与内涵,介绍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镇村体系规划发展的思路,并结合北流市镇村体系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提出了镇村体系的发展策略,有助于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边缘区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切入点,在相关经济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边缘区的镇村发展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文章以四川省遂宁市吉祥桂回组团研究范围内镇村为例,通过对目前区域内镇村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对镇村发展模式、土地利用与边缘区发展的关系等进行相关探讨,旨在更好的促进城市边缘区镇村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战略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全域城镇化背景下,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对小城镇社会、经济、空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整体协调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制约.目前,城镇总体规划以及各部门的专业规划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涉及城乡关系,但由于体制原因,各类规划缺乏较好的衔接,造成在操作层面无法有效指导城乡统筹发展.本文结合湖北省武汉市滠口街城乡统筹建设规划的实例,立足实施角度,从城乡统筹发展模式、镇村空间一体化布局、城乡资源配备等方面,对全域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规划编制思路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我国镇村体系规划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灵聪 《规划师》2012,28(5):5-9
镇村体系规划是城镇体系规划向农村地区的延伸。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为城镇服务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需要以镇村体系为纽带向农村地区延伸,从而实现设施的集约、节约布局,达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的。从总体上看,我国镇村体系规划的理论研究与编制实践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我国镇村体系规划还需进一步弱化镇村空间关系,细化村庄建设目标,突出产业类型和规模分布,关注农村居民的民生工程,进一步引导村庄的整合运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统筹的发展,城镇的许多基础设备和公共设施逐渐向农村地区蔓延,进而达到集中设施、节约资金、城乡公共服务均匀化的最终目的。总的来看,我国镇村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我国镇村体系的未来规划要不断缓和镇村空间关系,明确村庄建设目标,重点关注民生工程,最终实现村庄的整体运行。  相似文献   

8.
当前,村镇公共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通过探讨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镇公共安全体系的现状问题,对村镇公共安全体系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与讨论,并整理了城乡统筹的一般模式,提出了村镇公共安全体系建立的四种模式及应用范围,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及建立村中镇公共安全体系提出新的思路,并且能够对新形势下村镇的建设及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一些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之一,缩小城乡差距是当前重要的工作内容。小城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纽带,小城镇总体规划是协调城乡关系的最基层衔接点。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小城镇规划的新思路,并就产业发展模式、镇村空间布局、村庄整治以及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城乡统筹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0.
这里就合理规划小城镇的镇区,完善镇村体系,优化村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及空间布局等展开分析,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落实,令城乡统筹发展更加深入人心,尤其是在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之后,我国的城乡规划体系必定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我国尚处在转型期,城乡问题明显,社会的发展观也产生了变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也持续提高。在新形势下,应当通过重新审视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对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近年来的城镇化发展为分析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局面提供了一个实证。在四川省的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在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产生了若干结构性问题:城乡用地结构性缺乏、农户收入结构失衡和镇村空间结构混乱。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四川省部分地区通过人地对应、权能对应和供需对应这三项规划举措,有效地化解了城乡用地、农户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结构性问题。事实证明,消除城乡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体系,通过城乡统筹规划保证农户具体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城乡等值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统筹城乡发展重要途径,本文以环洞庭湖经济圈为例进行了镇村"等值化"规划的研究,利用SWOT分析法对镇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取相关结症,结合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现状构建镇村"等值化"模型,提出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镇村"等值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燚 《城乡建设》2013,(5):34-35
城乡统筹是新时期城镇发展规划的要求,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根据本身面临的发展背景与问题,以村庄规划为突破,协调统筹镇村发展目标和控制要求。通过全镇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与全覆盖工作,协调衔接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沟通落实各专项规划,紧抓总规强条内容的管理与实施控制,实现镇、村两级规划控制与发展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江苏金湖县建设局最近规定,在新的镇村布局规划未完成之前,农村零散建房一律停批,今后农村建新房必须进入新的规划集聚点。进行镇村布局规划编制是江苏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金湖县从5月开始全面推开这项工作。该县镇村布局规划将遵循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方便农民生活,适度集聚,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乡统筹的法国乡村开发建设及其规划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作为高度城市化国家,其乡村发展亦可谓独具特色,在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法国,乡村开发和城市开发一样,被视为国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纳入统一的国土开发政策和空间规划体系,基于灵活有效的协约机制,由各级地方和各个部门共同参与落实。这种建立在城乡统筹思想基础上的乡村开发建设政策框架、实施机制和规划管理,对于当前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嘉兴为例,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地区统筹城乡规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指出.加快建立“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的规划法规体系和技术规范体系,建立公平的区域合作成本补偿和利益分配机制,建议编制省、市、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以协调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立勋  李郇 《城市规划》2007,31(3):81-84
省域城乡总体规划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覆盖全面为特点的区域规划。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的基础上,通过对城乡发展空间的布局与协调,确定全省的城乡发展空间结构、发展分区与重点区域,建立省域城乡发展的支撑体系和政府对发展资源进行管理的管制体系,在空间上落实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思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邵莉  周东 《规划师》2012,28(4):46-51
在我国多级政府管理体制下,一级规划主管部门对应一级规划事权。城乡统筹规划如何面向规划事权是充分发挥规划职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济南市立足实际,面向管理需求,对应规划事权,划定市区为规划区,构建由宏观层面的城市总体规划、市区镇村体系规划,中观层面的中心城控制性规划、重点地区次区域规划,微观层面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组成的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尤其是加强了承上启下的市区镇村体系规划、重点区域的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覆盖乡村全域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实现市区暨规划区城乡规划的多层次统筹。  相似文献   

20.
珠海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峥屏  但秋君 《规划师》2006,22(5):27-29
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已成为制约珠海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新时期珠海西部地区村镇规划应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以集约利用土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原则,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建立合理的镇村体系,改善中心村居住环境和村庄建设面貌,建设农村新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