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金海洋矿区太原组沉积环境及煤层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海洋矿区为朔州原有小煤矿资源整合后的矿区,为了解决多个采区煤层编号不统一,煤层对比不严谨的问题,从研究区域沉积环境及矿区含煤地层的岩性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等入手,绘制矿区岩相古地理图,划分矿区沉积旋回,并以此为基准,运用岩性标志、物性参数、测井曲线特征等方法有效划分各煤层,并进行追踪对比.研究认为,该区太原组主要分3个沉积旋回:第1旋回为太原组底部潮坪相,沉积了稳定的11号煤,11号煤呈西厚东薄、北厚南薄的趋势;第2旋回属于泻湖潮坪相,沉积了全区稳定的9号煤,在区内物源方向及海侵海退方向影响下,9号煤层呈西薄东厚的NE向展布;第3旋回为太原组顶部的河控浅水三角洲平原(水下)相,多次沉积薄厚不均的煤层.  相似文献   

2.
新疆尼勒克煤田吉伦台-塘坝矿区主采煤层对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伦台-塘坝矿区为内陆型沉积的煤系地层,煤层结构复杂,地层变相大,采用标志层对比法、岩相-旋回特征对比法、煤层特征对比法(煤厚及结焦性)、地球物理测井对比法及综合分析对比对内陆型含煤地层主采煤层对比进行了探讨,主要侧重矿物岩石学及化学组分分析及岩相分析等方法,并逐条论述其优缺点,对内陆型沉积的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含煤地层的划分及构造推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鱼卡矿区三井田中生代地层发育,含煤建造以发育冲积扇—河流相、三角洲沉积相、深—半深湖沉积相为特征,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复杂。区内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巨大且无明显规律,夹矸层数多,稳定性差,导致地层横向对比多解性强的难题。采用煤层层间距及底板标高逐点追索,标志层,地球物理特征,辅以岩相旋回多种对比方法进行煤层(组)对比,确定含编号煤层7层(组),有编号煤层共21层,对比结果基本可靠。  相似文献   

4.
依据林山、天河、安塘三矿区中生代含煤地层岩性、岩相、含煤性以及古生物化石特征,并从构造运动旋回角度分析,对上述矿区的含煤地层时代归属进行讨论,认为其地质时代属于侏罗纪早期,可与湖南的造上组相当。  相似文献   

5.
大河边煤矿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含煤层数多,但厚度较小且变化大。根据矿区地质资料结合测井解释成果,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物性特征对比、煤质煤层特征对比等方法对煤层进行了对比分析,煤层对比可靠,为煤层资源量估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滴水岩矿区地质、含煤地层岩相组合、煤层及煤质特征等概况,对矿区各可采煤层的硫分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及分析,并结合矿区黄铁矿赋存状态对该区煤矿的沉积环境进行讨论,指出区内可采煤层在成煤时处于与海水有关的三角洲、泻湖等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7.
郑连军  赵明坤 《煤》2010,19(5):53-55
在总结分析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通许找煤区各含煤地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对其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做出了评价,划分了含煤地层的煤组;阐述了各段煤层的分布规律和稳定性,并从标志层、古生物特征、煤质和煤岩特征、物性特征进行了煤层对比。为此区进一步的勘查找煤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金沙县煤系地层以龙潭组为主,是一套海相和陆相交互沉积地层,且龙潭组为长兴煤矿主要含煤地层。为了提高对金沙县煤炭地质工作的认识,通过对金沙县长兴煤矿含煤地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测井曲线)、煤层层间距及煤层自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长兴煤矿可采煤层(C_4、C_8和C_(12))比较可靠,可以作为今后对金沙县煤系地层开展地质工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龙井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系统的物探、钻探、化验测试和分析研究工作,对矿区煤层赋存特征及煤层对比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M8、M13、M15为主要可采煤层,M14为局部可采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5. 27m。龙潭组有10层较稳定薄层石灰岩(泥灰岩),全区稳定、特征明显可作为煤层对比的标志层。  相似文献   

10.
王希林 《现代矿业》2020,36(5):8-10
箍脚底矿区位于涟邵煤田南段的邵阳盆地中部,邵阳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祁阳弧形构造中部与新宁南北向构造的复合部位,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分析箍脚底矿区龙潭组煤层特征,通过沉积旋回法、标志层法和测井曲线对比法,对该区龙潭煤系煤层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能准确区分各个煤层及其顶底板特征,对指导矿区开展煤炭资源找矿工作及煤炭资源开采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曹大文  蒲丽君 《煤》2014,(12):60-63
宁县中部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缘。基于李思田、李宝芳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和中部层序地层的分析成果,在该区运用层序地层理论进行含煤地层划分,通过研究成煤期岩相古地理掌握煤层平面分布规律,并结合煤层对比方法中标志层、测井曲线、煤层煤质特征等综合研究,顺利找到了矿区岩煤层对比的理论依据和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伟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6):159-160,162
通过对塔什店矿区地质特征及含煤建造的分析,得出矿区侏罗系含煤地层主要为一套含碎屑岩沉积,属河流、河漫、湖泊及泥炭沼泽相,侏罗系中统塔什店组(J2ts)含煤性较好。建议在本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时,应对矿区内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加强对矿区沉积环境的研究。建议采用多种勘查手段,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玉龙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11):167-169
沙井子煤矿区含煤地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系一套河湖交替相含煤沉积,按其岩性、岩相组合、旋回结构划分,可以归纳为4个岩段,本区共含28个独立煤层,其中煤5-1层属大部分可采的较稳定型煤层。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煤层特征,开展了含煤地层特征、含煤岩系各段富煤区在平面上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环境和煤层发育的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延安组第5段顶部遭受冲刷剥蚀,含煤性相对较差;第4段和第1段含煤性最好,第3段和第2段含煤性较好;该区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至较简单,个别煤层厚度虽然变化较大,但规律性明显; 2号和3号煤组为单一煤组,其余煤组均为多煤层组;规划区含煤系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变小,规律性明显,变化趋势与煤层总厚度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煤层厚度变化主要取决于沉积因素、后期遭受剥蚀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结合黔山煤矿地质工作成果,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讨论了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研究表明:(1)矿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煤层平均总厚11.41 m,各煤层多以亮煤、暗煤为主,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半暗型;(2)矿区内的可采煤层大部分为低灰、中高硫、特低磷分、二级含砷、低氟(LF)、特低氯煤;(3)累计查明煤层总资源储量达2 634万t,通过对比研究,认为生产能力为45万t/a的开发方案较适合于该矿山,经估算,矿井建成达产后2 a左右即可收回建设投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可达36%。  相似文献   

16.
宁正矿区罗川井田舍煤地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该组系一套河湖交替相含煤沉积,按其岩性、岩相组合、旋回结构划分,可以归纳为二个岩段,本井田共含三个独立煤层,其中煤8层为大部分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相似文献   

17.
吴孟秋 《西部探矿工程》2024,(2):142-144+148
煤矿位于国保背斜两翼,总体构造形态为走向南西—北东向,倾向为北西向和南东向,倾角一般为10°,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平均厚度为226.33m。含煤10~23层,含可采煤层6层(17、18、19、24、25、26煤层),其中17、19、26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18、24、25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6层可采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井田内煤类单一,为无烟煤三号(WY3)。通过地表踏勘、钻探验证、样品化验、测井等工作手段查明矿区煤层特征,了解含煤地层特性。通过煤质特征及岩相特征进行分析,可为同类地区煤层勘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许娴贤 《中州煤炭》2020,(4):101-104
通过收集、整理罗川东部详查区钻孔资料数据和测井成果并进行资料分析,在地层单元框架下以岩相旋回对比、标志层、煤质特征、煤层间距、测井曲线等多种方法进行了煤层对比分析研究,对煤5-1、煤5-2、煤8层进行了对比判定。为将来宁正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贵州安家寨煤矿龙潭组煤层特征及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分析安家寨煤矿龙潭组煤层特征,通过采用标志层、测井曲线、沉积旋回进行综合对比,揭示出该区龙潭组含煤地层受沉积环境的控制较为明显,表现为不同期次的退积层序,导致多层煤产出。通过对比,各煤层的总体特征清楚,连接性好。在标志层方面,选择厚度较稳定的泥质灰岩、铝质泥岩作为标志层;在无岩性标志层的层段,则根据岩性组合及粒度变化选择标志层。测井曲线方面,主要根据测井曲线的幅度异常、形态异常及特殊形态组合关系等划分煤层。综合岩性与测井曲线的对比,划分出4个沉积主旋回,分析各主沉积旋回特征,推测出该区成煤环境。  相似文献   

20.
崔进  金毅 《煤》2019,(5)
通过钻孔采样选取岩芯进行实验测试,结合煤层构造、地层特征等诸多条件,对区域煤质特征、孔隙结构、含气性、渗透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煤层多呈黑色,金刚光泽;煤层中有机组含镜质组和惰质组;煤的内生裂隙较发育,煤层平均储层压力偏低;沁水南部寺河矿区,含煤地层的煤层气资源丰富。研究结果对今后煤层气产能的提高,跨区域技术移植及煤矿瓦斯的治理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