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哌唑嗪(PZ)与肼苯哒嗪和硝酸盐作用不同,它具有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作用,对静脉和动脉都具强有力的作用,使心前负荷和后负荷均减低。作者对12例严重慢性充血性心衰用地高辛和利尿剂治疗无效的病人,进行PZ口服以观察其远期疗效。患者口服PZ,一日三次,首次于晚上服0.5mg逐渐增量。两周内根据血压下降的情况和临床反应调整至最大剂量(3—20mg/日),地高辛和利尿剂的用量不变。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的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血管扩张剂已广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但仍缺乏适合长期减轻前、后负荷的口服制剂。哌唑嗪(Prazosin)是一种阻滞α受体的口服周围血管扩张剂,能使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前、后负荷降低。然而,使用数日后发生快速耐药性而失去临床效果。本文探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多次给予哌唑嗪后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方法:8例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5例为特发性心肌病,3例为缺血性心肌病。所有患者均有静息或稍活动后持续气急,增加利尿剂剂量后出现乏力和氮质血症。心力衰竭持续时间平均7个月~8年,均接受治疗量的地高辛和速尿。  相似文献   

3.
硝酸甘油及长效有机硝酸盐是最先用于改善充血性心衰(CHF)左室功能的全身血管扩张剂。但临床长期效益受到其作用短暂的限制,因此对24小时经皮硝酸甘油(TDN)制剂甚感兴趣,本研究观察一大组CHF患者对TDN的血液动力学反应,力求解释某些CHF有效而有一些无效的原因。本组22例严重慢性CHF患者,男15,女7,年龄26-77岁。10例缺血性心脏病,11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严重二尖瓣回流。研究开始给患者作右心导管及动脉插管,比较患者舌下、口服及经皮给硝酸甘油的血液动力学效益。结果:19/22例对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3例无反应,即使剂量增加至0.8毫克及口服消心痛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衰(CHF)是常见的临床问题,预后不良。近年来使用血管扩张剂和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改善了心衰病人的后果。心脏移植戏剧性地改变了严重心衰病人的前景,但对移植的最佳时间仍有争议。需要证明处于高危的病人和预示中度到严重心衰病人的预后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因为预后是劝告病人接受移植或使用某些新药的主要考虑。本文对一组心衰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证实影响后果(死亡或心脏移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管扩张剂已广泛使用于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治疗。较早的研究证实此类药物能迅速改善左心室机能及左心衰的症状。如肼苯达嗪已广泛使用于左心哀,而长期治疗其血液动力学作用是持久的,无耐药性发生。Fitchetl等比较了快速静注及长期口服胼苯达嗪治疗左心衰的效果,其中有数名高血压心衰及重度二尖瓣回流伴左心衰病人,静注  相似文献   

6.
静注硝普钠可改善急性或慢性冠心病、心瓣膜病和心肌病所引起的心力衰竭,但在门诊由于缺乏能使动静脉系统都松弛的口服血管扩张剂,因此很难维持其疗效。作者用口服血管扩张剂哌唑嗪(Prazosin)治疗9例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得到满意结果。病人男4,女5,年龄41~72岁,平均61岁;休息时均有呼吸困难和稍为活动即觉很疲倦,其中7例有严重的端坐呼吸。9例都用过地戈辛及利尿剂,其中7例曾加用长效硝酸盐。7例心衰长达2年,另2例至少有8个月。口服哌唑嗪后以心导管、超声心动图、踏板运动试验来估价其心功能,观察2~4个月  相似文献   

7.
血管扩张剂用于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日益增多。口服哌唑嗪有类似硝普钠的作用,可均衡地降低前、后负荷,提高心排出量(Co),降低左室充盈压(LVFP)。近来一些作者报道,连续用哌唑嗪可使其药效减小。为了澄清这个问题,二文均观察了哌唑嗪长程治疗的血液动力学效应。Feldman 对13例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在服用洋地黄和速尿的过程中,加用了哌唑嗪。于服“首次剂量”、“滴定剂量”[从首次剂量2mg 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心排出量不再增加,肺动脉舒张压(PAD)不再下降或平均动脉压(MAP)下降>10毫米汞柱,此时的剂量为滴定剂量,一般为2~5mg,每6~  相似文献   

8.
应用口服血管扩张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已得到一些成功,其中首选哌唑嗪(prazosin),因为它能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本文回顾了长期应用哌唑嗪疗法的34例心力衰竭病人的经验。旨在弄清楚哌唑嗪是否可作为血管扩张剂而长期使用,并且更好地确定见于某些患者的衰减作用。作者对34例(男31,女3)左心衰竭病人给予哌唑嗪治疗。患者年龄平均63.8±2.1岁。冠心病24例,充血性心脏病10例。心功能Ⅲ级6例,Ⅳ级28例。在实验前至少12小时,撤除所有血管扩张剂。先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12例严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心功能为Ⅲ和Ⅳ级),经用洋地黄及利尿药治疗无效,后改用口服哌唑嗪(prazosin,PZ)3~20mg/d治疗的效果。其中6例为冠心病,3例为充血性心肌病,2例为心脏瓣膜病,1例为冠心病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果 PZ 口服治疗严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缓解呼吸困难、改善疲劳及增加运动耐置有显著效果,其中4例心功能由Ⅳ级恢复至Ⅱ级,另4例由Ⅳ级恢复至Ⅲ级,1例由Ⅲ级恢复至Ⅱ级,2例无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86例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成两组 ,比索洛尔组每日口服比索洛尔 1.2 5~ 10mg ,对照组口服安慰剂 ,疗程 12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比索洛尔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 ,心率变异性参数显著改善。结论 :长期使用比索洛尔可降低CHF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改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1.
哌唑嗪为一新型口服血管扩张剂,系喹唑啉之衍生物,由于其产生突触后α受体阻滞而具有强力周围血管松弛作用。本文报告哌唑嗪用于治疗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对地高辛、利尿剂和硝酸盐类治疗无效者,从其对心脏循环系统的作用和血液动力学效应的结果评定哌唑嗪之临床效应。 1、立即血液动力学和循环作用:用Sw an—Ganz热稀释导管测量心功能,经T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加口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3次/d;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两组均治疗4 w,观察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NO、LVEF均上升,ET、BNP下降(P<0.01);治疗组抗心衰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对CHF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规抗心衰治疗未能满意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加用依那普利(5mg bid口服),经2~4个月观察,结果示单剂依那普利5mg 6小时后,A Ⅱ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2~4个月后,A Ⅱ降低与血流动力学改持续存在,心功能平均改善1.1级,绝大多数病人耐受性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性肌力药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治疗心衰主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剂。然而许多严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单用血管扩张剂对改善心功能和需氧能力是不适宜的,因为收缩(?)血管扩张后病人将受到泵衰竭的危害,故需要直接支持衰竭心肌的正性肌力药物, 本文复习这类药物治疗心衰的近况和存在问题。一、洋地黄糖甙洋地黄是治疗心衰的老药,对其可能作用机制仅近年方被阐明。目前认为洋地黄可抑制膜上Na~+—K~+—ATP酶(钠泵),致细胞内Na~+增加,促使肌浆网贮存的Ca~(++)释放和细胞外Ca~(++)内流,使更多的Ca~(++)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来有报导应用哌唑嗪(Prazosin)治疗的患者停药后出现病情与血液动力学迅速恶化。作者观察了10例患严重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在51~73岁,8例冠心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功为2—3级。全部患者应用了血管扩张剂哌唑嗪(Prazosin)合并利尿剂治疗。并以踏车运动试验估计疗效。踏车运动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临床研究不断证实 QT离散度 (QT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充血性心衰 (CHF)患者 QTd增加与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有明显的相关性 〔1〕。心先安是一种新型的正性肌力药物 ,同时可降低外周阻力。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 ,心先安对改善 CHF患者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先安对 CHF患者心功能及 QTd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与分组  12 6例 CHF患者均为住院或具有完整资料的门诊病人 ,其中男 82例 ,女 4 4例 ,年龄 4 6~ 78岁 ,平均年龄 6 2± 5 .2岁。随机单盲分为心先安治疗组 6 2例 ,其中男 4 0例 ,女…  相似文献   

17.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观念认为慢性心力衰竭(CHF)主要表现为血流动力学变化,治疗以改善血流动力学药物为多。近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心衰)的研究逐渐深入,学者们认识到神经内分泌的长期过度激活在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拮抗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亦成为治疗心衰的关键。已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18.
Dobutaminc(Do)为β受体兴奋剂(显著β_1受体刺激作用,轻度β_2受体作用)系经静脉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我们间断用其治疗严重慢性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因洋地黄中毒、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同禁忌证而不能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及其它药物不能控制的慢性CHF取得满意效果.有人报告β受体拟似剂使血清钾下降而增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R)的危险,尚没见有对血清镁影响的报告。本研究旨在观察Do对CHF者血清镁的影响及与VR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应用哌唑嗪于18例嗜铬细胞瘤(PHEO)患者的术前准备,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未见明显副作用。对16例PHEO及一组非PHEO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口服单剂量哌唑嗪降压效应的观察,发现PHEO高血压患者对首剂小剂量哌唑嗪有高度的敏感性,提示其可作为PHEO的诊断性试验之一。  相似文献   

20.
郑立文  刘晨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739-3740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已成为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几年来心衰(HF)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物学治疗模式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的联合应用及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等措施使其死亡率明显降低[1],但仍存在HF反复加重及长期治疗的问题.本文针对老年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观察其临床疗效及NT-proBNP、心功能等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