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ARM+FPGA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设计了基于ARM+FPGA的实时数据采集的嵌入式平台,采用FPGA完成高速数据采集,通过ARM对FPGA进行管理控制.解决了测量仪器中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以及Linux系统下中断的产生.通过ARM的高级外围总线实现了ARM与FPGA在测量仪器上的接口以及Linux系统下FPGA设备的驱动程序开发.  相似文献   

2.
通过监测传动系统的振动状态,能够有效诊断机组的运行故障。设计了一种以ARM为主控制器、FPGA为从控制器的风电机组振动监测系统。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介绍了振动信号预处理流程,重点阐述了FPGA模块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数字倍频器的设计流程。该系统可接入不同类型传感器,根据传感器类型自动选择预处理电路,实现了8通道信号同步采样。FPGA主要用于实现振动信号滤波、A/D转换、数据存取、片选及逻辑控制等功能。利用FPGA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实现了振动信号的全自动采集;通过转速的变化,实现了滤波中心频率与A/D转换速率的自适应。FPGA与ARM之间采用增强型直接内存存取(EDMA)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底层软件设计平台采用Linux操作系统,主要完成数据采集、与上位机通信等功能。该监控系统信号处理能力强、数据传输速度快,实现了风电机组振动状态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一般在FPGA平台或ARM平台进行研发.对于系统的两大研发重点:时序驱动设计以及传输控制设计,采用单一平台的方案均存在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了 一种灵活的开发思路,联合FPGA与ARM的固有优势,采用ZYNQ作为主控芯片.ZYNQ的PL(FPGA)部分完成A/D驱动开发,ZYNQ的PS(ARM)部分搭载Linux操作系统完成数据的存储转发功能设计.实验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系统的开发复杂度,同时提升工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FPGA的高阶FIR滤波器强抗干扰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在强干扰、关键信号被无用信号淹没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数据采集的系统。系统硬件上采用24位高精度A/D采集模拟信号,采用XILINX公司的FPGA作为主控制器;软件上通过从A/D读取数字化后的信号,再进行高阶FIR滤波,剔除了干扰信号。通过FIR滤波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运用,采集系统可以较传统数据系统有更高的采集精度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在超声导波温度测量中一种对超声回波信号进行高速采集的技术.系统采用了两块高速A/D转换芯片在不同的时钟相位条件下,对单个超声回波信号进行采集.在USB芯片读取FPGA片上FIFO中存储的数据时,对两个FIFO中的数据读出进行乒乓操作,从而实现了两倍于A/D转换芯片速率的高速数据采集.该系统由上位机设置采样频率等不同的参数,并传递给FPGA以控制数据采集时序,这样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该方案尤其适合于高速、高精确度的超声导波测温技术中.  相似文献   

6.
基于FPGA的高速采样缓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争兵 《计算机应用》2012,32(11):3259-3261
为了提高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FPGA+DSP的嵌入式通用硬件结构。在该结构中,利用FPGA设计一种新型的高速采样缓存器作为高速A/D和高性能DSP之间数据通道,实现高速数据流的分流和降速。高速采样缓存器采用QuartusⅡ9.0 软件提供的软核双时钟FIFO构成乒乓操作结构,在DSP的外部存储器接口(EMIFA)接口的控制下,完成高速A/D的数据流的写入和读出。测试结果表明:在读写时钟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高速采样缓存器可以节省读取A/D采样数据时间,为DSP提供充足的信号处理时间,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能。  相似文献   

7.
一种超声信号数据采集的模块,完成高频超声信号的高速采集;简单的介绍了该模块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其硬件模块具体包括通过PROTEL软件设计的A/D采样硬件电路,USB系统的连接电路;软件模块包括利用Verilog语言完成FPGA状态机来控制A/D采样,针对具体功能的USB固件初始化程序,以及上位机对USB系统上传数据进行读取以及将所读取到的数据进行的图形显示;实验结果显示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高速传输至上位机后进行图形显示分析.  相似文献   

8.
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ARM与FPGA高速图像采集存储系统.该系统采用视频编码芯片SAA7113和FPGA实现高速视频采集,采集数据经由ARM处理器读取并存储到大容量硬盘存储器,为数字图像的后续处理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既需要采用高速的A/D转换器、存储器等,又需要采用能够宵现对采集数据进行高速传送和存储的控制方式.通过对现有的一些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对ADSP2106X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其外部口DMA通道的工作方式和应用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使用外部口DMA通道的外部握手方式构成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方法,实验表明,用该方法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高速采集数据的能力,设计的电路工作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基于S3C2440和AD9248的高速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个利用高速A/D、FIFO以及ARM9实现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通过ARM9控制高速A/D转换和FIFO的读写,并采用大容量的板载数据存储器,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采集.设计了网络接口和USB接口实现数据的保存和传输,并设计了GPS授时模块接口以实现多个站点的同时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1.
短语识别是进行短语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针对搜索引擎日志中“N+V+N”、“V+N+N”型短语特点,采用最大熵方法,按词信息、词性信息、音节数及前位标记信息提取特征构建训练集,得到最大熵方法进行短语识别的机器学习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利用最大熵方法对两种短语进行开放性测试,两种短语的识别F值分别达到85.78%和76.47%,取得了较好的自动识别效果,在半开放性测试中,其识别结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尽管对集成GPU和下一代互连的研究投入日益增加,但由PCI Express连接的独立GPU仍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CPU和GPU之间的数据通信管理仍在不断发展。最初,程序员显式控制CPU和GPU之间的数据传输。为了简化编程,GPU供应商开发了一种编程模型,为“CPU+GPU”异构系统提供单个虚拟地址空间。此模型中的页迁移机制会自动根据需要在CPU和GPU之间迁移页面。为了满足高性能工作负载的需求,页面大小有增大趋势。受低带宽和高延迟互连的限制,较大的页面迁移延迟时间较长,这可能会影响计算和传输的重叠并导致严重的性能下降。提出了部分页迁移机制,它只迁移页面的所需部分,以缩短迁移延迟并避免页面变大时整页迁移的性能下降。实验表明,当页面大小为2 MB且PCI Express带宽为16 GB/s时,部分页迁移可以显著隐藏整页迁移的性能开销,相比于程序员控制数据传输,整页迁移有平均98.62%倍的减速,而部分页迁移可以实现平均1.29倍的加速。此外,我们测试了页面大小对快表缺失率的影响以及迁移单元大小对性能的影响,使设计人员能够基于这些信息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13.
郝玉龙  梁霞 《计算机应用》2002,22(5):109-110
介绍了利用VC++实现数据文件到BMP图像文件的格式转换技术,以及利用注册表编程实现程序自启动和可持续性的方法。该程序最终实现了卫星数据文件到图像文件的自动转换。  相似文献   

14.
15.
Windows编程中图形刷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邦强 《计算机应用》2002,22(4):103-104
介绍了Windows编程经常遇到的图形刷新问题。用VC++的编程环境,给出解决此问题的具体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使监控系统中所有计算机达到时间同步,文中介绍了运用UDP协议实现时间服务的设计思想,给出了在C+ + Builder开发环境下的具体实现.实践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并可推广到其他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7.
罗祥远 《福建电脑》2002,(11):31-32
本文通过实例对比,详细介绍了C语言中的指针用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Visual C+ +6.0实现有限元分析系统的前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辉  何为  杨浩 《计算机应用》2003,23(Z2):433-434
在利用ActiveX通信控件实现数字化仪和计算机的串口通信的基础上 ,建立有限元分析系统的物理边界模型 .本文综合TheAdvancingFront与DelaunayTriangulation两种算法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 2D网格的自动生成算法。由此建立一个完整的基于VisualC + +的有限元分析系统前置处理模块。  相似文献   

19.
遍历超链接--Visual j++在Internet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个实例,介绍Visual j 在Internet中的应用,包括取得超链接页面内容,识别超文本页面中的超链接、遍历超链接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VC++应用程序中多视图的实现与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用VC++6.0开发的单文档应用程序中实现多视图的技术,以及多视图间通信的技巧,并提供了具体的编程步骤,用这些方法开发的应用程序界面更加友好、可视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