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儿童肺动脉瓣狭窄(PS)的即刻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2013年采用PBPV治疗的30例年龄2~89个月、体重4~27 kg的P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比较PBPV术前后肺动脉和右心室跨瓣压差的变化,球囊选择情况,PBPV术后心脏彩超下即刻、1 d、1个月、6个月、1年后肺动脉瓣开放、射流及肺动脉瓣、三尖瓣返流情况。结果30例PS患儿中,1例术中造影过程中反复出现房扑而未行PBPV术,余29例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右心室造影测定瓣环直径为(13.01±2.83) mm,所选球囊大小为(15.78±3.22) mm,球瓣比控制在1.1~1.3;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由术前(55.76±19.40) mmHg降至术后(19.76±7.46) mmHg(P<0.05);PBPV术即刻、术后1 d、1个月、6个月、1经胸测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和肺动脉瓣口流速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PBPV治疗PS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单纯PS的首选方法。准确测量瓣环的直径,选择适应的球囊导管,是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胸实时超声监测肺动脉跨瓣压差(TPG)在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中的价值.方法 对80例肺动脉瓣不同狭窄程度的患者进行PBPV手术,在手术的不同时段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及肺动脉跨瓣压差(TPG).结果 超声测量及造影测量肺动脉瓣环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3,P>0.05).扩张前后超声测压与术中导管测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8,P>0.05).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狭窄患者TPG在球囊导管扩张术后明显降低(P<0.01).轻度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两次即可达到手术评优指标;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需要球囊扩张三次.结论 超声实时测量TPG对PBPV手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观察复杂紫绀先心病行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UCG观察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在术后7天、1年的变化,对18例患者行右心室(RV)与主肺动脉(MPA)连接状况,测定重建后右心室流出道(RVOT)各截面的直径,右室、肺动脉吻合口的宽度、压差、速度;评价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生物材料有无变性、退行性变及通畅情况;以及自身RVOT、MPA闭合情况。结果术后7天,18例UCG检查肺动脉瓣开放、关闭良好;重建术后1年,18例患者均存活,BJVC瓣膜仍无病理性返流,跨瓣压差小,管道通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复杂紫绀先心病行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先心病患者(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8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条件符合而行介入封堵术治疗,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6个月进行诊断、监测、评价疗效和随访。结果:32例封堵成功,1例房间隔缺损封堵失败。封堵术成功患者术后即刻观察分流消失。术后复查封堵术疗效良好(其中1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均有所改善;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者,肺动脉瓣口跨瓣压差明显下降;术后1个月、6个月所有伴心室腔增大的患者,心室腔大小有所恢复;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一直存在主动脉瓣轻度返流)。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引导、术后疗效评价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单管双球囊对小儿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治疗价值。方法:常规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与右心室之跨瓣压差,作右室造影,测定肺动脉瓣瓣环直径,选择合适球一人民囊,进行扩张后,重复测定动脉瓣跨瓣压差,作右室造影,以了解即刻疗效。结果:2例扩张均获得成功,右室压力下降,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减轻,经1年随访,患者心功能良好,活动耐受力明显增加。结论:单管双球囊方法肺动脉瓣狭窄疗效好,安全,操作简单,术中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大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球/瓣比与术后压差下降和容量变化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本文随机选择1989年6月—1994年3月间在我院行超大球囊法肺动脉成形术的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患儿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3.5~11岁)。检测术后导管实测跨瓣压差下降率,及术后3个月、2年后超声法估测压差下降率及用超声长度法检测术后2年后右室舒张末收缩期容量。结果:本组术前右室与肺动脉压力峰值差为6.84±1.83kPa,术后即刻导管法测值为2.39±2.27kPa,两者间有非常显著差异。术后3月超声随访压差(2.52±0.86kPa)与术后>2年超声随访压差(2.14±0.79kPa)间无显著差异。11例中均有轻~重度的肺动脉瓣返流。术后2年后右室收缩末、右室舒张末容量(RVESV、RVEDV)均明显高于正常、但右室功能正常。RVEDV较未手术组的扩大率与球/瓣比间有非常显著相关(P<0.01),RVESD扩大率与球/瓣比间有相关趋势,但球/瓣比与术后即时、3月、>2年的ΔP↓率间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表明在超大球囊法肺动脉成形术时,盲目提高球/瓣比无助于提高手术即刻及中、长期效果,反而易致右室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8例ASD合并PS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同期行PBPV治疗PS和AmpI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记录比较每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G)和最大流速(Vmax),患者于术后立刻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房间隔有无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复查TTE,观察疗效。结果 38例患者同期行PBPV术及ASD介入封堵治疗均获得成功。与PBPV术前比较,术后导管测量PG、右心室舒张末压、超声测量PG、Vmax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于术后即刻TTE显示ASD封堵完全,封堵器位置良好,未对毗邻组织产生影响,未见房间隔有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复查TTE,未见封堵器移位,未见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18例继发右室肥厚患者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术前检查对患者ASD的直径大小、位置、其他合并症状及缺损边缘的情况有详细了解的前提下,PBPV联合ASD封堵器闭合缺损治疗ASD合并PS是有效而且安全的,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后残余肺动脉瓣狭窄进行经皮球囊成形术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6例患者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年龄1~23岁,平均(7.8±6.3)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瓣跨瓣峰值收缩压差为(81.83±23.17)mmHg(55~130mmHg)。术后24小时、6个月及1年行超声心动图、X线平片及心电图进行随访。结果 14例使用聚乙烯球囊导管进行扩张,2例使用Inoue球囊导管,球囊平均直径(19.58±4.03)mm;扩张后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由(80.50±27.49)mmHg降至(46.25±29.19)mm(P0.01),4例(25.0%)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仍大于50mmHg。随访中肺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与术后早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乐四联症术后75.0%残余肺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有效降低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从而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S)合并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9例患者,年龄2 ~ 34(11.5±10.6)岁,其中7例<20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右心导管诊断为重度PS合并ASD,TTE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为6~ 32(16.6±9.6)mm,其中4例房水平双向分流,无完全右向左分流.5例有轻度三尖瓣反流,1例有中度三尖瓣反流.先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均采用巴特球囊;而后置入国产先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缺损,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8.0 ~ 36.0(21.1±10.2)mm.结果:本组9例行PBPV术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PBP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术前(118.0±10.5)mmHg降至(48.7±12.2) mmHg,肺动脉右心室跨瓣压差(PTG)由术前(100.0±11.3) mmHg降至(20.0±7.8)mmHg(均P=0.00),PBPV术后即刻PTG下降达优良为8/9(88.9%).同期行ASD介入封堵治疗,8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8.9%.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于1、3、6个月,疗效满意,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同期介入治疗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6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右室游离壁厚度、舒张末期面积,双平面Simpson法,测右室射血分数(RVEF),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前叶瓣环、后叶瓣环、隔瓣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率(Sa)。脱机分析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应变率(SR)。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收缩功能减低,且右室收缩期峰值S及SR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组,其中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期峰值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心肌收缩期峰值S、SR及瓣环Sa可作为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有效指标之一,结合右室几何学指标及RVEF等可更准确的评估右室收缩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胎儿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产前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尸解证实的5例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观察胎儿心脏四腔观(4CH)、左心室流出道观(LVOT)、右心室流出道观(RVOT)、三血管气管观(3VT)各个常规切面观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脉冲多普勒血流流速曲线特征。结果5例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胎儿中3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典型的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征象:(1)肺动脉主干呈瘤样扩张且瓣环处狭窄。(2)在心脏搏动周期内,肺动脉内见红蓝交替的往返血流信号。(3)频谱多普勒示肺动脉内呈双期双向血流流速曲线,收缩期前向血流与舒张期反向血流速度、流速曲线宽度等均相似,血流速度无明显增加。5例胎儿中2例无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肺动脉主干瘤样扩张特征性征象,其中1例胎儿肺动脉瓣缺如伴三尖瓣闭锁,右心发育不良,肺动脉主干无瘤样扩张,反而狭窄。1例胎儿肺动脉瓣缺如伴三尖瓣下移畸形,肺动脉主干虽扩张,但无瘤样扩张。结论胎儿肺动脉瓣缺如产前超声多有特征性表现,易于诊断,对无特征性肺动脉主干瘤样扩张征象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胎儿,重视对肺动脉瓣口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及血流流速曲线的观察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超声心动图评估法洛四联症术后中远期疗效109例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法洛四联症手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从1994年1月至2000年2月共109例法洛四联症手术病例,男性81例,女性28例,年龄5-158月,体重6-43kg。一期根治105例,二期根治4例(首期采用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79例行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2例采用人造血管连接右心室与肺动脉,其余病例行右室流出道不跨瓣补片。术后超声心动图随1-72月。结果:术后残余分流20例(18.3%),70%的残余室间隔缺损直径为0.1-0.2cm,不引起左半心内径增大,但有1例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术后残余右室流出道梗阻2例(1.8%)。肺动脉瓣返流85例(77.9%),返流组右心室扩大率显著高于无返流组(92.9%vs20.8%,P<0.001).4例二期根治患者中有3例首期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结论:法洛四联症结术后总体中远期疗效满意。较高的肺动脉瓣返流率值得引起重视。对残余分流和姑息术后的病例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先天性肺动脉瓣四叶式畸形(CQPV)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其分型情况、瓣膜功能及合并心血管畸形,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CQPV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CQPV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影像资料,重点观察CQPV瓣叶的形态、大小、数目、厚度、回声强度、附着点、启闭形态、肺动脉与右心大小以及血流动力学等。结果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CQPV的患者7例,根据Hurwitz和Roberts对四叶瓣的A~G七种分型,A型1例,B型4例,E型2例。7例CQPV均存在狭窄或反流,其中肺动脉瓣狭窄有5例,肺动脉瓣反流有5例,肺动脉瓣反流合并狭窄有3例。7例CQPV有2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7例CQPV患者肺动脉瓣跨瓣血流束均为偏心,冲击主肺动脉外侧壁,在主肺动脉内形成漩流,并均有主肺动脉增宽。4例出现右心增大、右室壁增厚等形态学改变。结论二维结合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显示CQPV患者瓣叶数目、形态及合并畸形,准确评价瓣膜功能与并发肺动脉及右心大小情况,对CQPV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M-2D)脉冲多普勒(PW)彩色多普勒(CDFI)对11例二尖瓣位单叶斜蝶瓣置换术后一个月内及半年的随诊观察,发现超声对斜蝶形机械瓣功能的评价有极其独到的作用,尤其是多普勒检测手段,对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口舒张期最大流速(VP),压差半降时间(HT),二尖辩舒张期最大跨瓣压差(MPG),平均跨辩压差的观察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是监测机械辩功能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杜平  韩明安 《现代护理》1998,4(7):67-68
本文应用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M-2D)脉冲多普勒(PW)彩色多普勒(CDFI)对11例二尖瓣位单叶斜蝶瓣置换术后一个月内及半年的随诊观察,发现超声对斜蝶形机械瓣功能的评价有极其独到的作用,尤其是多普勒检测手段,对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口舒张期最大流速(VP),压差半降时间(HT),二尖瓣舒张期最大跨瓣压差(MPG),平均跨瓣压差的观察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是监测机械瓣功能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行TAVR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主动脉狭窄患者13例(Ⅰ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6例(Ⅱ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反流患者13例(Ⅲ组)。分析各组术前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主动脉根部结构测值、术前及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以及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中均经股动脉植入瓣膜,并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其中2例于TEE引导下行房间隔穿刺逆行跨主动脉瓣,4例采用瓣中瓣手术。术前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与MSCT测得的主动脉瓣环最大径、最小径、面积、周长,以及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TEE评估:少至中量瓣周漏4例,少量瓣周漏9例,微量瓣周漏5例,无瓣周漏14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Ⅰ组术后1个月主动脉瓣峰值流速(AV Vmax)、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AVPGmean)、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访、评价经皮球囊肺动脉辩成形术(PBPV)后疗效不明显的患儿口服倍它乐克后的效果.方法:对2000-2010年经皮球囊扩张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下降不明显32例患儿长期服用倍它乐克并进行疗效分析、随访观察.结果:32例患儿术后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即刻压力阶差(△P)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服用倍它乐克3个月与术后3d比较,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有28例显著下降(P<0.01):术后3个月与术服用倍它乐克6个月比较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术后短期服用倍它乐克可以促进部分PBPV术后疗效不明显患儿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P)进一步下降,应作为PBPV术后疗效不明显患儿的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其发病率占 1 0 %。由于瓣口狭窄 ,右室射血阻力增加 ,致右室与肺动脉之间出现收缩期压力阶差 ,狭窄越重 ,其压力阶差越大。随着病变进展 ,右室和室间隔变厚 ,右室腔变小 ,重者可发生右心衰竭。作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简称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2 0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患儿均经临床体检、心电图、X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诊断为肺动脉瓣狭窄 ,男 1 6例 ,女 4例 ,年龄 2 5~ 1 3岁。在全麻下穿刺左、右股静脉 ,经一侧股静脉送入右室造影导管 ,于右室中部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3.0TPC—MRI定量测量法乐四联症(TOF)术后随访患者肺动脉返流的准确性,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肺动脉返流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共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10~51岁,半均年龄18.7岁)TOF根治术患者在1个月内先后进行了肺动脉血流的超声心动图及3.0T心脏MRI检查,计算PC-MRI测量得到的肺动脉返流分数(PRF)、肺动脉平均反向血流量(ANF)。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C-MRI与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返流严重程度的关联程度。采用Mann-Whtiney U检验分析右室流山道补片组与跨瓣环补片组PRF及ANF的差异。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轻度肺动脉返流10例(23.8%),中度32例(76.2%):MRI垃示轻度、中度、重度肺动脉返流分别为10例(23.8%),8例(19.0%)及24例(57.1%),PC—MRI与超声心动图结果具有明显正关性(rs=0.606,P〈0.01)。右室流出道补片组及跨瓣环补片组PRF中位数分别为7.96%、48.60%,ANF中位数分别为5.45ml/每个心动剧期(beat)、45.70ml/beat,与右室流出道补片组相比,跨瓣环补片组的PRF更高(U=52.000,P=0.001),ANF更多(U=55.000,P=0.002)。结论3.0TPC-MRI测量肺动脉返流严重程度与超声心动图有很好相关性,同时可提供定量测量信息。3.0TPC—MRI能准确反映右室流出道补片及跨瓣环补片手术所致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与有创的导管法对照,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测定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的可靠性.方法 临床诊断肺动脉高压患者47例,术中对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导管法实时监测右房、右室及肺动脉压,术前24 h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计算右房室压差,并与心导管法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注意分析超声心动图法测定中出现的结果并讨论解决办法.结果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测定的与导管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5)mm Hg vs(48±5)mm Hg,P>0.05],两种方法测定的△p呈显著正相关r=0.85,P<0.01.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压法可提供可靠的最大三尖瓣跨瓣压,与心导管法所测者相关显著,可为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及病情分析提供宝贵的血流动力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