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002年5月,我在加拿大阿尔佰达大学开展国际合作教育研究课题时,曾考察了加拿大阿尔佰达省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通过考察省会埃得蒙顿市的一所高级中学(Harry Ainlay School)和初级中学(Luduc Junior High School)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观摩课堂教学,并与ICT(信息与通讯技术)教师座谈,亲身体验了该国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值得我国借鉴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1)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求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和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2)提高教育质量,要求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等,进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的六年,也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的六年。在过去六年中,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焦点和热点问题,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状况如何,是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的。已有不少专家、一线教师从不同的视角回顾了这一问题,以下,本文将从一个较新的视角——文献分析的视角来回顾与反思六年来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信息技术充分、广泛、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下简称“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主要方面。因此,“整合“在教育信息化中具有重大意义,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与当前的课程改革密切相关.近几年来全国各级学校都致力于“整合”并取得了不小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因为教材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或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教材的市场现状,然后按编排形式将教材分成三类(知识为本、应用为本和能力为本)并逐类进行分析;接下来指出教材编写中的几个常见问题(“零起点”问题等);最后,对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提出自己的想法(“遵照”原则与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职业教育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关键,是发展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目标的教育,其实质是由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使我们高职类的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更能够补充新鲜的血液,接收新思维、新动向。此外,它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这个信息时代,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美国教育考试机构1998年作了“教育技术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从美国的教育实践出发.研究了技术.教师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分析了各州的教育技术政策。其研究结论对我国当前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促进信息技术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5年,信息技术教育研究领域发生了不少事件。例如,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并成功举办了颇具影响的第一届学术年会。根据近年来的经验,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研究状况来看,2006年信息技术课程理论建设应着力在关注基础与研究关键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是“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同时也是“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承担着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改革和课程内容信息化等多项实验任务。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大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在起步阶段就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均衡状况。下面是起步阶段对大连市城区与北部农村三个县级市(简称北三市)有关内容的调查比较情况(表1表2表3):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提出的重大命题——"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顺应《规划》"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教育服务的有效供给,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高质量教育"成为各级学校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学校在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的成功案例有效途径谈几点做法,供相关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究出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来,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大体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学习(CAL)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三个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教育界非常关注、非常重观的一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现实的问题接踵而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文教育。本文从问题入手,提出了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具体阐述了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乡差距很大,在一些城市的发展程度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近的同时,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地区处于落后状态。我们必须对占我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做出清楚认识,才能采取相应策略真正推进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全国的六个区域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这六大区域为: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华北(河北).华中(湖北),西北(陕西).西南(云南、贵州).民族区域(内蒙古)。每个区域的样本数目为:3个县、9所初中(每个县为3所)、20~40名信息技术教师、180~200名一般学科教师(每所样本学校抽取约20名)、450~500名学生(每所样本学校抽取1个教学班,约50名学生)。样本县的样本学校包括县、乡两级的初级中学.内蒙古地区的样本学校数中民族学校不少于1/3。发放问卷4212份:信息技术教师240份;其他学科教师1200份:学生2700份;校长54份;教育局长18份。因为是课题组人员实地进行调查.问卷基本全部收回。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市地处黄海之滨,江苏省最北端,是我国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从2000年起,连云港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进入快速增长期,仅2003年教育信息技术设备投入资金就达1亿多元,中小学校增加计算机14000多台,总数达3万余台,平均23人拥有一台,并全部建成网络机房;多功能教室近千个;各级各类学校的软件资源投入达400多万元。面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在失去教育改革的行为上,多致力于建构优质学校教育的相关指针,并选拔办学成绩优秀的学校,作为其他学校观摩学习的标杆。以英、美为例,美国联邦教育部1982年提出蓝带学校计划(Blue Ribbon School Program),以选拔出全国办学最成功的学校;英国1997年提出“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教育白皮书,以加强国家竞争和个人发燕尾服的基础,鼓励创造的革新,1998年又有灯塔学校(Beacon School)计划,旨在发挥教育体系的整体力量,有效提升中小学校施教品质。  相似文献   

16.
王春杰先生在《信息技术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本刊2003年11月——编者注)一文中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小学中高年级才开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启蒙教育,“提高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门槛,阻碍了信息技术在孩子中普及”,提出了“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延伸到低幼阶段”的观点。对于王老师的这些观点我很赞同。而且,我所任教的沿河小学在低年级(1~2年级)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已持续近一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不错的效果。我想把我校在低年级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及研究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大家,请读者批评指…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祖龙 《软件世界》2004,(11):60-61
王珏简介北京育英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K12)执行总经理。曾任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室主任,主持承担国家九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研究”,是国内较有影响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教育》2005,(10):104-104
为了及时总结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案例,展示教师与新课程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体验与反思、感悟与提高,反映信息技术新课程推进的现状和成果,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拟举办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评比活动,以“和新课程在一起成长”为主题,面向实施新课程省份的一线教师以及全国热心于信息技术的相关人员征集案例。  相似文献   

20.
《微型计算机》2003,(20):84-84
自《微型计算机》杂志2003年第12期出现了两个“佰钰”主板广告(分别在第80页之后和第97页旁)之后,有不少读者来电来信询问,在两个“佰钰”主板广告中都提醒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要注意识别正品,到底哪一个是正品,为何会出现两个“佰钰”品牌,他们的来历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作了如下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