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简称“新雕本”)为参照,对北宋校正医书局所校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宋校本”)中的对校法校勘记(记述校勘情况的文字)进行探析,发现宋校本的校勘记漏注、误注之处较多,其对异文学术价值的判断及对异文注存取舍的标准有待研究;宋校本部分校勘记与新雕本内容相合,推测宋臣校书时参考了该版本;宋臣整理该书时未确定具体的底本与校本,而是汇集多种唐写本,参考唐及唐以前多部医籍重编而成。结合校正医书局以文士儒臣主导校书工作的特殊性,认为宋校本成书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其文本内容的不确定性值得重视;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宋校本版本源流、基本构成、引用文献及引用方式等基本问题,以期为正确认识其版本特点、有效利用其文献资料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亿校勘《伤寒论》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考证了林亿校勘《伤寒论》所用底本及参校本,阐述了校勘《伤寒论》的方法。指出林亿校勘《伤寒论》所用底本非高继冲进献本,而为宋时新发现的一种传本,且参考多种不同传本进行了校勘。其校勘方法运用了四校法。林亿校勘《伤寒论》对《伤寒论》的定型、流传和保存贡献极大,其校勘方法对中医文献学的发展亦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素问释义》校文对后世影响较大 ,其校勘的特色有 :大胆对经文提出怀疑 ,校勘方法以理校法为主 ;重视新校正校文 ;据文字气象校 ;指出异说 ,并提出《素问》为“众手杂合之文”;标记原文出校 ,校记简要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丹波元坚《金匮玉函要略述义》一书的校勘特色,以期为后世研究《金匮要略》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分类整理《金匮玉函要略述义》书中校文,并结合中医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丹波元坚是日本江户时期汉方医学考证派的泰斗。《金匮玉函要略述义》是其父《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以下简称《辑义》)的补注本,汇集三十年学术积累。《金匮玉函要略述义》书中广备精良校本,校勘态度严谨,运用“不径改原文”的校勘方式,结合医理,四校合参,对所校内容审慎从事,不随意否定,精详校勘经文,补订《辑义》未尽之处。[结论]《金匮玉函要略述义》是《金匮要略》的优秀注本,探析其校勘特色对当今中医古籍整理与《金匮要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素问》所用底本是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但是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发现诸多疑点。其实在王冰之后、林亿等之前,宋政府曾两次组织对《素问》进行校勘,另外也有私人校勘者。经过对林亿等注文的深入考察,可知新校正并非采用王冰次注本原本,而是加注的次注本改易本。此加注的次注本改易本,理应为景事祐二年(1035)丁度等在天圣四年(1026)校勘基础上的《素问》再校本。  相似文献   

6.
前秦王嘉所撰十卷本《拾遗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齐治平先生凭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根据明世德堂翻宋本、明吴《古今逸史》本等版本对此书进行了认真的校注,为读者提供了方便,然而仍存有讹误和值得商榷之处。现主要依据此书流传的版本、唐宋类书、史书,结合上下文义和语词,对齐治平本的误校、漏校之处进行校勘,以期纠正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更准确地理解语词和文义。  相似文献   

7.
于鬯,字醴尊,自号香草,江苏南汇人。生于1854年,卒于1910年。著有《香草校书》六十卷、《香草续校书》二十二卷、《战国策注》三十三卷、《周易读异》三卷等著作。《香草续校书》是校勘子、史部的著作,包括老子、管子至水经注、淮南子十五家。《内经素问》两卷是其中的一部分。 于鬯在《内经素问》中主要采取了理校、韵校、训诂、对校等方法,共校订《素问》103条。其写作体例基本是每一条先列明校文所在《素问》的篇名及欲校对的原文,然后另行在“鬯案”二字之后,用一句话阐明自己的论点,其后再详述论理论据。综观全书…  相似文献   

8.
在《素问》的校勘史上,孙诒让的《札迻·素问王冰注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将其校勘特点总结为"博采众长、撷其精英,引征广博、详审细辨,严谨求实、信守存疑,探幽索隐、析微阐奥,循流溯源、综合考辨"。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金匮要略校注语译>的学术特点.1)校勘全面精审,据校资料丰富,运用四校方法对<金匮要略>原文和<金匮方论衍义>进行了校勘,分别出校语1 331条和42条.2)注释旁征博引,采撷了89部著作的论述对原文详加诠解,并抒发己见,阐发原文本义.3)训诂言必有据,参考书则采<说文解字>、<尔雅>、<方言>、<广雅>等及一些古籍汉唐归注,力求"一义必析其微".4)重视首家注本.5)匡正古注错误,对于古注欠妥之处.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清代丁锦《古本难经阐注》一书中所称"古本"的真实性。[方法]寻找《古本难经阐注》与《难经阐注》经文顺序所蕴含的规律,与传世文献中相关记载进行对比研究,确定《古本难经阐注》所称"古本"的真实性。[结果]《古本难经阐注》所称"古本",实为宋元时期经学大家吴澄所校定本《难经》,丁锦在吴澄的基础上删去序文及篇名,并篡改吴氏所分六篇为四卷,才形成了《古本难经阐注》一书。[结论]吴澄作为经学大家,以经学之力校定《难经》,其校定文字等内容不仅资为《难经》校勘的参考,更是作为《难经》的古传本,为《难经》研究提供了版本依据,故其价值不仅高于明清注本之上,更可直追吕广、杨玄操二氏,对《难经》的辑复、校勘等工作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金匮要略校注语译>目的学术特点.1)校勘全面精审,据校资料丰富,运用四校方法对<金匮要略>原文和<金匮方论衍义>进行了校勘,分别出校语1331条和42条.2)注释旁征博引,采撷了89部著作目的论述对原文详加诠解,并抒发己见,阐发原文本义.3)训诂言必有据,参考书则采<说文解字>、<尔稚>、<方言>、<广雅>等及一些古籍汉唐归注,力求"一义必析其微".4)重视首家注本.5)匡正古注错误,对于古注欠妥之处,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12.
孙诒让运用考据学方法撰写的《札迻·素问王冰注校》共13条,在《素问》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依据"就古音求古义、求证于本书、审词法句法、正字形讹误、探寻其对文、广征经史传"的校勘方法,并举具体实例对《素问》原文及王冰注释进行辨讹释疑,对今后整理与研究中医古籍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素问释义》由张琦著于道光九年,是清代一部较为重要的《素问》校注本。该书共有校文570余条,其中理校之文占到其所出校文的半数以上。据理推断为《素问释义》校勘的一大特色,这与清代朴学兴盛、重视考据的学术背景有关。张琦在运用理校法时,不仅校《素问》原来的经文,而且对王冰注文也出校。他具体使用的理校方法主要有据文理校、据医理校及据文理与医理两方面相结合校等。张琦这些理校之文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对国内外的《内经》研究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敬修堂医源经旨》为孤本医籍,明末余世用撰集,八卷,列入“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整理书目.因其为孤本,无对校依据,校勘主要采用他校方法.他校为校勘四法之一,校勘中无论有无对校本皆可应用,用于《敬修堂医源经旨》校勘,大致有误文、脱文、衍文、颠倒及异文五个方面.运用他校进行校勘,对纠正原书的讹、夺、衍、倒有重要意义,对显示其与征引文献的异文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对《素问》王冰注的研究,即:1)校勘全部王冰注文,出校语1128条;2)探析王冰注的特点——究医理、明训诂、重校勘;3)评述王冰整理《素问》的不足之处,重点指出不当的删繁之例;4)匡正王冰某些注释的错误,在《新医林改错》中对47条王冰注释阐明了自己的见解,文中选取14条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对《素问》王冰注的研究,即:1)校勘全部王冰注文,出校语1128条;2)探析王冰注的特点——究医理、明训诂、重校勘;3)评述王冰整理《素问》的不足之处,熏点指出不当的删繁之例;4)匡正王冰某些注释的错误,在《新医林改错》中对47条王冰注释阐明了自己的见解,文中选取14条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17.
山田业广是江户中末期日本著名的汉方医学考据学专家、文献学家,《千金要方读书记》是其代表著作之一。山田业广以江户医学馆模刻宋版《千金要方》作为底本,取元刊本、正德本、万历本、嘉靖本、手抄真本等为校本,对《千金要方》进行研究并完成《千金要方读书记》的撰写。以上几种版本是当时乃至现在所存《千金要方》之最善者,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山田业广在《千金要方读书记》中运用熟稔的考据学知识,对《千金要方》进行精良的考证,纠正讹误、阐发文义、判断俗字等方面为其所得;但新颖见解较少,并存在误校误训之处。  相似文献   

18.
《素问》版本流传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证《素问》版本流传,认为真沿革大致经历如下阶段:汉代起在民间流传;南朝梁有《素问》未注本与全元起注本;公元762年经唐代王冰改编,有《素问》未注本、全远起注本与王冰注本;出现王冰注本的改易本,并有加现象;公元1066年经林亿等校正王冰注本。有《素问》未注本、全元起注本、王主注本、王冰注本改易本与新校正本,北宋与南之交,全元起本亡佚,出现林亿等校正体的改易本。  相似文献   

19.
《灵枢·本神》是我国古代医家研究情志致病问题的重要篇章。认真领会文中所阐明的思想,不仅有助于开展精神病学的研究,在医学上有实践意义,而且对于了解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在医学领域的运用和发展,也是颇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为了更好地领会原文的精神,参考《太素》、《甲乙经》、《脉经》、《千金方》及有关旧注的引文,作了一些校勘。通过〔校注〕、〔试析〕两样,谈了一些个人学习的体会,以供讨论和研究。篇名叫《本神》(即“凡刺之法,必本于神”),其实文中讲为什么针刺要“本于神”,如何“本于神”的地方,并不很多;反不如其他篇章详尽。领会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不可囿于篇名,因为篇名和主题是有区别的,不能等同。粗浅体会,全文的主要思想是  相似文献   

20.
南宋医家陈自明《外科精要》一书,于外科之创设,有发凡起例之功,是中医外科学史上的重要著作。系统梳理该书传世诸版本的源流承递,并实地考察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所藏的3种版本,经研读比较,认为以日本津轻氏校刻之《真本外科精要》为最佳。此本较好地保存了陈氏原著旧貌,且校勘精审,洵为研究陈自明及宋代中医外科学术思想之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