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提取板栗刺壳中的栲胶对山羊酸皮进行主鞣。研究栲胶用量、初始p H、结束p H、鞣制时间对植鞣后的酸皮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对酸皮鞣制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山羊酸皮用作内底革和汽车装饰用皮革的最佳工艺条件。将改性后的板栗刺壳栲胶对山羊酸皮进行鞣制,并与市场上已有的栗木栲胶、坚木栲胶鞣制的皮革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山羊酸皮用作内底革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栲胶用量14%,初始p H 4.0,结束p H4.5,植鞣时间4 h。山羊酸皮用作汽车装饰用皮革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栲胶用量11%,初始p H 4.0,结束p H 4.0,植鞣时间6 h。用板栗刺壳栲胶鞣制的山羊酸皮与用坚木栲胶、栗木栲胶鞣制的山羊酸皮相比,其抗张强度、收缩温度较高,伸长率大致相同,但用板栗刺壳栲胶鞣制的山羊酸皮粒面情况和柔软度较差,故当山羊酸皮用作某种对粒面情况、柔软度要求较低的皮革时,板栗刺壳栲胶可以代替市场上已有的栲胶。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改性淀粉与杨梅栲胶配伍复鞣绵羊蓝湿皮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复鞣后坯革的收缩温度、增厚率及其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改性淀粉用量为1.0%,杨梅栲胶鞣制起始pH为4.5,杨梅栲胶鞣制结束pH为4.0,杨梅栲胶用量为5%,鞣制时间为8h.复鞣后坯革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改性淀粉与杨梅栲胶配伍复鞣对坯革的柔软性没有明显贡献,坯革的强度和韧性与其他复鞣剂复鞣坯革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板栗苞为原料,研究板栗苞提取栲胶的最佳工艺。方法在粉碎粒度、丙酮溶液浓度、料液比和超声功率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栲胶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的均匀实验,通过均匀设计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分析,得出最优指标时各个因素组合参数,并采用铬皮粉法对最优条件下提取的栲胶进行分析。结果板栗苞中栲胶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粉碎粒度100目,50%丙酮溶液,料液比1:18,超声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栲胶提取率为31.28%,单宁含量为63.68%,p H值为3.81,总色值为22。结论以板栗苞为原料提取的栲胶达到了橡椀栲胶冷溶合格品的指标,说明板栗苞提取栲胶的工艺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石碧 《中国皮革》2006,35(17):1-3
介绍了植物鞣剂与改性戊二醛结合鞣法,包括预处理方案的优化和改性戊二醛复鞣方案的优化.在试验基础上确定较优化的结合鞣条件为4%合成鞣剂DDS预鞣,10%的荆树皮栲胶鞣制,再用2%的改性戊二醛复鞣.复鞣的最佳条件为常温复鞣1h,再在40℃复鞣4h.在考虑整体工艺平衡的基础上,给出了较合理的荆树皮栲胶-改性戊二醛结合鞣生产山羊服装革参考工艺.  相似文献   

5.
亭江皮化生产的 PA复鞣剂 ,就是这类鞣制原理与作用最佳体现的产物。 PA为浅棕色粘稠液体 ,阴离子性 ,有良好的填充性 ,能赋予革身良好的柔软性和丰满性 ,并使革身的粒面紧实。但是由于该产品的 p H值较低 ,在使用时 ,会在铬革表面结合 ,引起抓面。这是因为在较低的p H值下 ,革收敛性增强的缘故 ,若在用 PA复鞣时希望较为深入内层 ,最好在复鞣前用碱液将 PA的 p H值提到 6 .5 - 7.0。PA也适合作栲胶鞣制重革的固定剂及漂洗助剂使用。亭江皮化生产的 TC中和剂 ,也属此种合成鞣剂 ,它具有较强的缓冲性能 ,并可作染料和油剂的分散剂。但…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丹东地区的板栗品种和产量。以六种主栽品种的板栗刺壳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萃取法提取栲胶,其得率大于30%,栲胶中单宁含量大于65%。结果表明,丹东地区以板栗刺壳为原料生产栲胶是可行的,极具工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牛皮鞋面革酶法脱毛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秦川黄牛皮用酶法脱毛新工艺试制鞋面革做了试验研究。通过方案对比、正交试验及扫描电镜分析等科学方法,分别对浸水预处理、脱毛方案、脱毛工艺参数、鞣制方法及复鞣方案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确定了浸水酶助浸水、1398蛋白酶脱毛、灰碱处理、多金属结合鞣制及栲胶与树脂类复鞣剂复鞣填充的配套工艺。  相似文献   

8.
以新型绿色无铬鞣剂锆-铝-钛鞣制后的黄牛白湿革为原材料,采用ATO(坚木栲胶),FS(荆树皮栲胶),ME(改性荆树皮栲胶)和KPS(改性栗木栲胶)等四种植物鞣剂设计两步法正交复鞣试验,并以复鞣后坯革的收缩温度、增厚率、物理机械性能和感官性能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先用ATO 10%和FS 3%,再用ME 7%和KPS 5%,最后用锆-铝-钛鞣剂2%,复鞣后所得坯革的增厚率为50.5%,收缩温度为(92.8±0.3)℃,力学性能和感官性能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棉织物用板栗壳植物染料进行染色。探讨了棉织物改性过程中工艺条件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染色过程中板栗壳植物染料浓度、染色温度、p H值、染色时间和媒染剂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改性后棉织物白度和顶破强力以及染色后色牢度、防紫外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是壳聚糖用量为3%,p H值为5,温度为80℃,时间为40 min;最佳染色工艺为板栗壳染料用量为5%,p H值为5,浴比为1∶30,温度为80℃,时间为60 min;染色棉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经硫酸亚铁后媒染之后,其色牢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锆-铝-钛配合鞣剂鞣山羊服装革的工艺板块进行设计与组装,并运用功能性、生态性、经济性等指标,对其工艺板块的运行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采用1%改性戊二醛进行预处理,采用20%锆-铝-钛配合鞣剂进行鞣制,并采用2%丙烯酸树脂+3%醛类鞣剂+4%乙烯基共聚物树脂类鞣剂这一复鞣方案进行复鞣,所得的成革收缩温度大于90℃,鞣制废液的BOD5/COD为0.256,其它物理-机械性符合行业标准,感官性能与铬鞣革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