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江口水电厂左岸溢洪道及进水闸基础地质勘察的工程实例,采取综合勘探测试等手段,复核并查明左岸溢洪道及进水闸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建基面混凝土与岩体接触和胶结情况,为基础防渗处理及加固设计方案优化、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龙滩碾压混凝土大坝建基面开挖轮廓设计〉(周海慧等)《水力发电》2007.№.6龙滩碾压混凝土大坝为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最大坝高216.5m。其坝基工程地质条件优越,坝基岩体较完整,力学强度高,大坝不存在沿坝基础深部的滑动失稳条件。设计中对龙滩碾压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在基坑开挖实施过程中,进一步采取单孔声波、声波CT、钻孔取芯等勘探手段,更为深入了解下部岩石裂隙发育、破碎、断层、薄层状结构岩体等不良地质分布状况,及时开展建基面选择的坝体安全评价分析,建基面整体上得到抬高优化。  相似文献   

4.
刘洪义 《吉林电力》2011,39(3):7-10
针对东北地区部分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地表由1.5~2.5 m厚粘土层覆盖,以下为岩层,且岩体整体性好,风化程度轻的地质情况,指出如采用掏挖基础、岩石锚杆基础等大开挖型式,易造成环境植被大面积破坏并加大基础工程量.通过总结分析掏挖基础和岩石基础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适宜这种地质条件且经济环保的掏挖加岩石锚杆复合环保型原状土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砂卵石地层中进行基坑开挖时,由于坑内外的水位差大、地层的渗透系数高,要将基坑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到建基面以下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在降低地下水的过程中易产生流沙、管涌等渗透破坏现象,甚至导致开挖边坡失稳或基坑建基面破坏.本文以巴基斯坦真纳水电工程为例,探讨在砂卵石地层中进行基坑开挖的降水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6.
赵寿昌 《西北水力发电》2002,18(3):41-43,46
溢洪道工程设计开挖量为277.9万m^3,坝料可利用量为213.5万m^3,溢洪道开挖料是供应大坝填筑料的主要料源。本文从爆破、施工管理等方面阐述对坝料控制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李家峡水电站工程坝肩开挖的现场实测资料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用声波折射剖面法测量预裂爆破对建基面岩体影响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和实测结果,证明该方法比在“七五”期间一些工程用的微地震剖面法有所发展,方法更完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电工程双曲拱坝坝基无盖重固结灌浆施工特点,依托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坝基无盖重固结灌浆施工,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创新施工程序及方法,研究灌浆前对建基面采用裂隙封闭工艺,降低建基面浅层灌浆时外漏情况,提高建基面浅层灌浆质量;研究河床坝基局部缓倾角裂隙区域设置抗抬砂浆锚杆,保证缓倾角裂隙发育区基岩固结灌浆质量,避免灌浆施工发生岩体抬动破坏;研究表层引管补灌施工工艺,有效提高建基面表层固结灌浆效果和岩体质量等技术方法。研究成果能够为今后的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的双曲拱坝坝基无盖重固结灌浆工程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喜河水电站坝址区右岸地形较缓,风化程度较大,风化裂隙对边坡稳定以及坝肩断层对坝基都有影响。文中介绍了喜河水电站基本地质条件、右岸开挖边坡稳定分析和右岸开挖边坡设计和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10.
高压送电线路跨越山区和高山区时的地质一般多为各种风化岩石。以往对这种地质条件下的铁塔基础大都采用大开挖方法,施工和材料运输相当困难而且耗资较大。本文介绍一种采用松动爆破技术先在风化岩石中掏挖成钟形扩底孔洞,然后浇制混凝土形成风化岩石掏挖基础。这种基础利用原地基风化岩石结构的相互作用提高基础的上拔抵抗力,是一种较经济的基础型式。  相似文献   

11.
浅谈掏挖式基础在输电线路上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才 《广东电力》2000,13(4):25-26
提出了一种新的输电线路基础型式-掏挖式基础,讨论了该基础型式的受力特点,并与传统的板式基础和阶梯式基础比较,得出:基于广东省的地质条件,掏挖式基础适于广东省大多数输电线路的塔基,工结构合理,可减少基础土石方开挖工程量,节省钢筋和混凝土的,降低工程造价。广东省500kV蓄增Ⅱ输电线路的部分塔基首次采用了掏挖式基础,线路已投运一年多,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2.
堰塞湖一旦溃决,将对下游人民造成严重威胁,开挖泄流槽成为应急处置最常用、最关键的工程措施。如何快速、定量确定其断面形状,减少开挖量,以降低溃决洪水风险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土水耦合机制,提出DBIWHR 2.0泄流槽自动优化设计模型。该模型基于水力学参数和双曲线冲蚀模型,可模拟溃口纵、横向快速扩展,实现溃决全过程快速分析(1小时内),进而在分析溃决特征值基础上快速获取泄流槽最优设计方案。将此模型应用于白格“11·03”堰塞湖发现:白格堰塞湖泄流槽最优设计时,溃决洪峰流量为31041.18 m^(3)/s,与实际溃决流量31000 m^(3)/s基本保持一致。但开挖量可由135000 m^(3)减少到71029.16 m^(3),仅为实际开挖量的53%,泄流槽最大深度由15 m减少到4.04 m,仅为实际槽深的27%。优化后的泄流槽在避免过度开挖导致堰塞湖坝体失稳的同时,也节约了施工时间、减少了抢险工作量,为堰塞湖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快速、详实、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王黎辉 《青海电力》2011,30(2):43-44,59
岩石地区开挖铁塔基础比较困难,有时利用人工开挖难以实施,在实际施工中抛掷爆破施工方法难以控制.文章通过介绍"松动爆破结合人工开挖"方法,阐述此方法在岩石地区掏挖式基础成型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舟山与大陆联网工程螺头水道大跨越2基370m高塔均位于海岛,基础坑底四侧采用掏挖嵌固形式,基础具有基坑深度大、掏挖净深大、开挖方量大等特点。为避免坑底掏挖对上部坑壁岩体产生破坏造成塌方,确保基坑成型质量及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结合基坑地质条件及成形特点,采用静态爆破掏挖施工工艺对这2基370m高塔基础坑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5.
结合以往工程数据,阐述青海山区杆塔基础选型原则及其特点。对以玉树、果洛为代表的岩石地基,按岩石风化程度选型计算,以西宁、海东为代表的厚覆土层地基,按地形坡度选型计算,分别进行基础混凝土、钢材、土石方和造价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通过理论计算优化基础型式,可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且减小塔位对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锦屏一级水电站安全生产的施工组织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陈晞  伏喜军 《电力建设》2009,30(9):88-90
锦屏一级水电站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坝肩开挖、拱肩槽边坡基础处理、混凝土垫座等部位的施工,它们的安全生产是整个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为此对坝肩高边坡稳定、大坝基础开挖及支护、施工期水流控制、各项交叉施工的协调及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系统地制定了工程安全生产的施工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17.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由于一期基坑面积广阔积水量大,地质情况复杂渗水严重渗透流量大,以及在细粉砂和砂砾石覆盖层上渗水分散汇集困难等因素,造成基坑排水施工难度很大。如处理不当,不仅在电耗和排水费用等经济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而且延误工期。 采用明沟式排水、并动态规划设备利用情况,成功确保了主体工程在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浇筑时期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8.
弯曲倾倒常发生在反倾层状岩质边坡中,岩体表现出类似于“叠合悬臂梁”的破坏特征,呈此类破坏模式的边坡有可能会演化成为大型滑坡。以厄瓜多尔德尔西水电站左岸边坡为例,详细介绍了其地质、地貌特征,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监测数据。典型的反向陡倾岩体结构和特殊的岩性组成(薄层片麻岩)是该边坡发生弯曲倾倒的先决条件,而工程开挖、强降雨等外界因素触发并加剧了岩层的变形。基于离散元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边坡1493 m高程以下的岩体开挖会导致整个边坡发生深层的弯曲倾倒失稳。岩层变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柔性特征,倾倒体内部会发育出反向屈曲的二次折断面。边坡内塑性区的演化能够反映岩体破损区域的发展过程,最大剪应变和拉应力分布均显示倾倒破坏面呈倾角为21°的近似直线型。最后,控制边坡底部高程的开挖高度和角度能够有效降低倾倒变形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由于目前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在岩溶发育地区要避开岩溶强发育场地非常困难。本文对某电厂在岩溶强发育地段建设超大型冷却塔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研究。综合冷却塔结构基础荷载和工程地质特点,提出了桩基和大开挖换填等四种可行的地基处理措施。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择优确定了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