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CR)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良性疾病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低于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1),p16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肺良性疾病中p16蛋白阳性率高于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7);p16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p16甲基化和p16蛋白表达缺失存在相关性(P=0.004).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CR)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情况。结果:肺良性疾病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14.3%,低于癌组织中的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16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CR)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 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良性疾病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低于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1),p16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 05);肺良性疾病中p16蛋白阳性率高于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7); p16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 05)。p16甲基化和p16蛋白表达缺失存在相关性(P=0.004)。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抑癌基因PTEN、p16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4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及25例癌旁组织中PTEN、p16和nm23-H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TEN、p16和nm23-H1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癌旁组织降低(48.8%vs 92.0%、41.7%vs 88.0%、56.0%vs 84.0%);I期肺癌患者三种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II、III期;PTEN和p16的表达与NSCLC的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但nm23-H1与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三种蛋白同时失表达与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相。结论PTEN、p16和nm23-H1蛋白同时表达缺失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做为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磷酸化蛋白p27和钙网蛋白(CRT)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的p27和CRT蛋白水平,分析其蛋白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27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而CRT水平却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两种蛋白在不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A(TNM分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p27水平较低,而CRT水平较高,且总体上p27和CRT的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663,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中p27水平较低,CRT水平较高,且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p16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病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肺癌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47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47例对应癌旁组织中DNA的p16基因甲基化状况,同时收集吸烟等环境暴露资料。结果肺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率44.7%,高于癌旁组织的17%(P〈0.01),p16基因甲基化好发于鳞癌(P〈0.05),在鳞癌中肺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p16甲基化和吸烟在鳞癌中高度相关(P〈0.01)。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鳞癌的形成,且与吸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肺癌细胞株H719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去甲基化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诱导H719细胞株高甲基化失活的pl6基因重新表达的可能性。方法MSP法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应用不同浓度的5-Aza-CdR处理人肺癌细胞株H719,MSP法检测用药后细胞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用RT-PCR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p16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p16基因在人肺癌细胞株H719中启动子区呈甲基化状态,经过5-Aza-CdR处理后,p16基因启动子区呈去甲基化状态,并且其mRNA及蛋白恢复表达。结论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是人肺癌细胞株p16基因失活的可能原因,5-Aza-CdR能逆转p16基因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李满红  陈铭伍  冼磊 《广西医学》2011,33(4):413-4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民族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76例NSCLC患者(肺癌组)和23例癌旁组织及8例非癌肺组织(非癌组织组)EGFR的表达。结果 EGFR mRNA在肺癌组中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组,癌旁组织组表达量高于非癌组织组(P〈0.05)。EGFR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性别、年龄、民族、吸烟指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Ⅲ期、Ⅳ期表达量高于Ⅰ期、Ⅱ期,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广西NSCLC患者癌组织中EGFR呈高表达,并且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cyclin D1(细胞周期素D1)、p16、R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NSCLC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yclin D1、p16和Rb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研究。结果 40例NSCLS中cyclin D1、p16和R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5%(37/40)、47.5%(19/40)、75.5(30/40)。30例Rb阳性标本中,p16呈阴性表达或低水平表达;10例Rb阴性标本中,p16呈阳性或阴性表达者各占一半。结论 cyclin D1的过表达与p16和Rb的表达缺失或失活是NSCLC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p16和Rb蛋白的表达在NSCLC中呈负相关性;cyclin D1、p16和Rb蛋白表达与NSCLC的具体病理分型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NSCLC组织,12例癌旁肺组织中Survivin和p63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蛋白在癌旁肺组织不表达。76例NSCLC组织中,有45例表达阳性,占59.2%。Survivin蛋白表达与NSCLC细胞分化程度、复发和生存期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病理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P>0.05)。NSCLC中p6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5.3%(42/76),而在癌旁肺组织中无一例表达。p6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病理类型相关(P<0.01);而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复发和生存期均无明显相关(P>0.05)。Survivin蛋白与p6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与p63两种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并可能会成为NSCL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NSCLC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和PTEN在78例NSCLC组织、46例癌旁组织和12例非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urvivin在非癌良性病变组织、癌旁组织、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0、10.9%、67.9%.其蛋白表达逐渐增强(P〈0.05);非小细胞肺癌中的survivin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及非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P〈0.05)。PTEN在非癌良性病变组织、癌旁组织、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0%、91.3%、47.4%,其表达逐渐减弱(P〈0.05):非小细胞肺癌中的PTEN表达低于癌旁肺组织及非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Survivin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PTEN在NSCLC中的异常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过度表达,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降低,并且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可作为NSCLC判断病情和评价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urvivin、p16基因的表达及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抑癌基因p1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意义及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SABC)方法检测64例NSCLC组织及26例癌旁组织、15例肺良性疾病组织Survivin、p16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urvivin蛋白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0.31%,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11.54%(P<0.05),肺良性疾病中不表达.Survivin蛋白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16蛋白在肺良性疾病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16蛋白表达阳性组、阴性组的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表达呈正相关(r=0.396,P<0.005).结论 Survivin基因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其早期诊断、治疗的靶基因之一.Survivin的过度表达与p16抑癌作用的失去可能在NSCLC的发病机制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癌周正常肺组织p16蛋白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肺癌标本及周围正常肺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织p16蛋白表达降低率(65%)与其周围正常肺组织(20%)有明显差异(P<0.01)。非小细胞肺癌各亚型之间p16蛋白表达降低率没有差异(P>0.01)。低分化鳞癌p16蛋白表达降低率(100%)明显高于高中分化鳞癌(63%,P<0.01),低分化腺癌p16蛋白表达降低率(100%)亦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33%,P<0.01)。结论:p1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肺良性疾病中p16蛋白阳性率85.7%,高于肺癌组织的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16蛋白表达阳性率肺癌Ⅰ、Ⅱ期高于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microRNA-204(miR-20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及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miR-204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204 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化学合成的miR-204 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 肺癌细胞,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RT-PCR、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Bcl-2 的mRNA 和蛋白表达。结果 miR-204 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对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癌组织低于癌旁组织;肺癌组织中miR-204 低表达与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miR-204 可抑制A-549 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下调Bcl-2 的mRNA 与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miR-204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肺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miR-204 可能通过调节Bcl-2 的表达从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癌新型侯选抑癌基因Ras相关结构域家族基因1A(RASSF1A)和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甲基化情况,揭示两基因表达失活的机制,为NSCLC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寻找新途径。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对96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的远癌正常肺组织中RASSF1A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1)96例NSCLC组织RASSF1A甲基化率48.96%,p16基因34.38%,96例远癌正常肺组织均未发现此两基因甲基化。(2)RASSF1A甲基化率鳞癌组(64.29%)高于腺癌组(37.04%,P<0.05);p16基因甲基化率50岁以上组(44.93%)高于50岁以下组(7.41%,P<0.05),鳞癌(61.90%)高于腺癌(12.96%,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46.6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3.89%,P<0.05)。(3)RASSF1A与p16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呈正相关(r=0.256,P<0.05)。结论:RASSF1A和p16在NSCLC尤其是鳞癌中频繁甲基化,可能是两基因表达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凋亡相关蛋白 Survivin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种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 NSCLC 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 HIF-1α和 Survivin 的表达。结果 NSCLC 组织中 Survivin、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6/52)和59%(31/52)均高于癌旁组织。HIF-1α、Survivin 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相关(P <0.05)。HIF-1α的表达与 Survivin表达(r =0.406,P <0.05)呈正相关。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 HIF-1α、生存素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HIF-1α和 Survivin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 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癌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各107例,采用改良巢式 MSP(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MSP)检测肺癌患者肿瘤标本以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 p14ARF基因外显子 CpG岛的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p14ARF甲基化在107例肺癌中肿瘤组织中表达率为33.6%;而在配对的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12.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并且两者相关性极差。结论肺癌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p14ARF启动子甲基化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可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CT与p53、p16、DNA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CT征象与p53、p16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及癌细胞核DNA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石蜡包埋标本,检测p53、p16基因蛋白表达;在此基础上,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其中39例细胞核DNA含量并与相应的CT征象对照,分析P53、p16基因蛋白表达及DNA含量(DNA指数,DI)与CT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①正常肺组织、癌旁肺组织和肺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1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1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TNM分期中,I、Ⅱ期NSCLC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Ⅲ期和Ⅳ期;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P<0.05).②NSCLC的DI值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NSCLC的细胞分化程度越差,TNM分期越高,异倍体率(AT%)越高,SPF值也越大.③CT显示NSCLC最大直径>3cm及有淋巴结肿大组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p16基因蛋白阴性表达及DI值、SPF值均高于直径≤3cm组及无淋巴结肿大组;肿块轮廓出现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征,边缘出现短毛刺征组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高,p1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低,同时具有较高的DI.结论CT征象与p53、p16、DNA等分子生物学指标对比观察,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14ARF和mt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肺组织、18例癌旁组织和98例NSCLC组织标本中p14ARF和mtp53的表达。结果(1)在正常肺组织、癌旁组织和NSCLC中p14AR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83.3%、55.1%,mt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4.4%、79.6%;p14ARF蛋白和mtp53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14AR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浸润无关(P>0.05),而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1);mt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分化程度(P<0.01)及有无脉管浸润(P<0.05)有关,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2)在NSCLC中,pl4ARF与mtp53蛋白共表达为36.7%,一致性为38.8%,二者表达呈负相关(r=-0.3553,P<0.001)。结论p14ARF表达下调及mtp53表达上调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p14ARF和mtp53有助于判断NSCLC的分级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