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朱熹论气功     
梁浩 《现代养生》2012,(5):10-11
朱熹,一代大儒,是孔孟之后影响最大的儒学家。他早年的老师李侗,热衷于静坐,对他影响很深。朱熹说:"某年十五六时,亦尝留心于禅。""禅"即指佛家静坐。他又说:"熹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据记载,他看过许多佛  相似文献   

2.
静坐与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少不了静止,其实静坐也是一种独特的、非常好的运动方式。我国古代的道家、儒家、佛家都讲究静坐,道家叫练气功,佛教叫禅坐。道家有"致虚极,守静笃",佛家有"禅坐入定,由定发慧",达到悟道境界。静坐是一门祛病保健,修身养心,培养品德,修炼气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吕直 《现代养生》2002,(5):44-45
正确认识和对待静功内炼中的有关问题 一、静功内炼的意义和作用 气功静坐养生是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中最普及最具历史意义的养生手段,中国历来的各家各派的有识之士都是主张并实践静坐养生的,医家的静,道家的虚,儒家的诚,都是在静坐修炼中获得的成就;释家的空也往往是在坐禅中获得,都证明静坐修身养性,对强身保健、防病治病、益寿延年及提高道德修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静坐养生法     
王春华 《现代养生》2005,(10):38-39
静坐养生法,是古代养生家留给后人修身齐性的重要方法。静坐可以使我们散乱的心思,逐步归于平静随和,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的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形成均起源于古代的寺院之中。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从小就在寺庙里长大。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可以令中枢神经兴奋,使肌肉的酸性物质得到中和,消除疲劳,提神益思。在唐朝寺院,僧人念经坐禅一般以茶为饮料清心养神,以茶助禅,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僧家长寿,书家亦长寿。以佛家的禅定之道,将禅意熔铸于书法艺术之中,即为“禅书法”。面对“禅书法”作品为照,做身、心运动,便是“心意六合功”法。此法通过书法的练习而自然用功,是内劲心意功法。 禅宗以坐禅方式修佛,修持戒、定、慧三法。此法门意识在书法艺术中,溶合十分默契,从程序上同步相应:构思——排除杂念,入静思  相似文献   

7.
1、茶禅:清真一味悟玄机 酒气醉诗情,茶香催禅心。茶叶的清淡之性与禅林的疏朗之风有相近之处。《五灯会元》卷九说有一僧人问如宝禅师:“如何是和尚家风?”禅师答曰:“饭后三碗茶。”茶与禅的关系至少可以从生理学上得到解释:佛教僧侣重视坐禅修定,长时间的正襟危坐,可使人昏沉疲倦,四肢麻木。为了调济精神、补充营养,又不致违犯戒条,茶水自然成为僧侣们最合适的饮料。 僧侣饮茶之风可上溯到东晋时期,《晋书·艺术传》载,后赵昭德  相似文献   

8.
静坐、静养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一种健身方法。存《大学》一书中孔子说:“知止而后定,定w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虚,虑而后能得。”这就是说人静在学习创作、开发智力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郭沫若在《静坐的功夫X-一文中指出:“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诸儒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而来,但我觉得,”『5溯源于颜回。盯L于》*有颜回‘坐忘’之说,这怕是我国静坐的起源。”就足说额回的静坐已经忘了自己的肢体,抛开一r自己的感知,外忘其形,内超其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坐忘,它表明静坐呼能达到的高…  相似文献   

9.
康涛 《保健医苑》2014,(7):28-29
<正>"打坐"又称盘坐、静坐,是道教的一种修炼方式,与儒教的"静坐"和佛教中的"禅坐"、"禅定"及"结跏趺坐"有着相同的功能。盘坐又分自然盘、单盘和双盘,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打坐时,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心无杂念。打坐可以养生,其本源是通过"养神"来保养和提升人体的内在生命力,而"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和生死存亡的根本。这种养生健身法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慧增智,故古人极为推崇。  相似文献   

10.
坐禅与冥想     
坐禅又叫“禅定”,是佛教界传统的养生延寿方法,广泛流传于印度、泰国、缅甸、日本及我国。“禅”,为心体寂静而能审虑,“定”乃心定止于一境而不离散。凡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及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诸如企业家、科学家、政治家、律师、医师、教师、作家、记者、编辑以及高龄老人等,最适宜坐禅。其具体作法是: 宽衣松带,呈“跏趺”坐姿(即盘腿而坐,脚背放在对侧大腿上或下,如不习惯,两腿也可自然下垂),全身肌肉放松,不动摇,口目微闭,舌抵上腭。两手仰掌,右掌叠放在左掌上,两拇指相对,置于大腿根部。以鼻  相似文献   

11.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生于公元623年,享年82岁,是帝王中仅次于乾隆(88岁)和梁武帝萧衍(86岁)的长寿皇帝。武则天何以能活到耄耋之年呢?据史书记载,其养生之道主要有4个方面。 静坐练功 武则天在入宫前,就经常跟着信奉佛教的母亲“坐禅”;27岁后她又到寺院当了3年尼姑,每天盘膝静坐,修身养性,这对强身健体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生活方式在骨健康及体重管理中的有效性,为实施肥胖(OB)和骨质疏松症(OP)的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期间到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医疗保健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上海保税区企业员工中分阶段整群抽取411名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多量运动组130人,少量运动组136人,静坐生活组145人。多量运动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体脂含量均低于静坐生活方式组(P〈0.01),骨质密度指数、T值均高于静坐生活组(P〈0.01);少量运动组的BMI低于静坐生活组(P〈0.01),其他4项指标与静坐生活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量运动组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骨质少孔症、骨质多孔症的患病率均明显低于静坐生活组(P〈0.01);少量运动组的上述5项指标与静坐生活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肥胖和骨质疏松症的罹患率。  相似文献   

13.
禅在白鹭间     
赵朴初先生有日:禅是一面镜.它洞彻人的心境:禅是一盏灯.它照亮人的心路。能够参透“生存华屋外.零落归丘山“的人.有了任何烦恼,也是能看得开的。即便身处艰难.也不觉苦.所谓“日日是好日.处处沐清风“。当你拥有一颗禅心.便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  相似文献   

14.
热环境军事劳动对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热环境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对热区部队炎热季节的能量消耗率进行了测定。方法:用气体代谢法。结果:气温30.3℃,室内静坐能量消耗率3.279kJ/(m^2·min),气温32.4℃,烈日下静坐能量消耗率3.569kJ/(m^2·min),烈日下静坐高于室内静坐,但无统计意义(P〉0.05)。气温32.4℃,烈日下全装公路行军,能量消耗率为18.181kJ/(m^2·min),显著高于室内和  相似文献   

15.
坐禅延寿     
坐禅又叫“禅定”,是佛教传统的养生延寿方法。所谓“禅”,为心体寂静而能审虚;“定”乃心定止于一境而不离散。其具体做法: 宽衣松带,呈“咖趺”坐姿(即盘腿而坐,脚背放在对侧大腿上),全身肌肉放松,口目微闭,舌抵上腭。两手仰掌,右掌叠放在左掌上,两拇指相对,置于两大腿根部。以鼻呼吸,呼气时默念“一”(念  相似文献   

16.
正人人都可以静坐吗?有人以为静坐很神秘,于是顾虑重重不敢修习。其实静坐并非神秘莫测,每个真正修习从心养生的人,自然都会与静坐结下不解之缘。有人以为静坐很平常,于是心血来潮就开始盲修瞎练。其实静坐又确实不同寻常,盲修瞎练的结果往往是养生不成反倒"养"出许多麻烦来。那么,怎样以修习静坐来"养"生呢?先要说明的是,这里介绍的静坐,没有任何我个人的"独创",都是谨遵古德先贤所述,如法修习的实践和体悟。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节静坐与养生静坐,从根本上说是养生的心地法门。通过修习静坐来养生,离不开认知的调节,离不开情绪的管理,离不开意志的磨炼,离不开性格的涵养,离不开潜能的开发,一句话,离不开多方面的心灵修养。可以说,从修习静坐来养生是从心养生多种方法融会贯通的综合修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保税区企业职员运动生活方式与慢性病患病的关系,探讨运动生活方式对控制慢性病的有效性,为开展慢性病的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医疗保健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保税区企业职员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活方式和身体活动问卷,将其分为多量运动组、少量运动组及静坐生活组,比较3组调查对象的体检指标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不同运动生活组患慢性病的相对风险。结果共调查企业职员526人,其中多量运动组170人,少量运动组177人,静坐生活组179人。与静坐生活组比较,多量运动组和少量运动组的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量运动组、少量运动组和静坐生活组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58.8%、80.2%和87.7%。与静坐生活组比较,多量运动组和少量运动组慢性病患病率均较低(P〈0.01),多种慢性病共患的比例较低(P〈0.05)。与静坐生活组比较,多量运动组发生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OR值分别为0.209(0.134~0.325),0.261(0.160—0.370),0.229(0.071—0.744),0.248(0.160—0.384),少量运动组则分别为0.572(0.373~0.876),0.566(0.366—0.875),0.371(0.134—0.975),0.583(0.380~0.895)。结论运动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一项显著的保护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科学运动生活方式的形成.预防和柠制慢件病。  相似文献   

19.
焚香静趣     
王瑞生 《家庭医学》2005,(23):53-53
中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现随手捻来几段与朋友们共事。  相似文献   

20.
静坐养生     
“静坐”是祖国医学养生学的宝贵遗产。它能使人却病延年,健康长寿。通过“静坐”,能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且无任何不良副作用。“静坐”可以使人做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此法简单易行,男女老少均可行之。 静坐的主要功法是:排除杂念,全身放松,自然入静。其作用是使精神和肌肉得以松弛,血液畅流。由于心神凝静,对大嘀皮层和交感神经能起到保护性抑制作用,并对机体的调整和修复都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