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法(DFT)及嵌入相对论效应的赝势研究单重态下分子氧与(LaOxH)4-2x反应能量学.结果表明1O2与(LaOxH)4-2x作用可能形成端式或侧式键合物种.对(LaOH)2+,二者并存,端式(通过H键合构成)易转化为超氧物种,而侧式(通过La键合构成)则倾向于转化为臭氧物种;对LaO2H或(LaO3H)2-,1O2无需活化即可转化为能量上较稳定的侧式键合的超氧物种,而侧式键合物1O2-LaO2H转化为臭氧物种的倾向性较侧式键合物1O2-(LaOH)2+的要小.1O2与(LaOxH)4-2x作用形成的超氧物种稳定性随x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3SCH3与H2O2的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的真实性进行了验证。计算所得的键鞍点电荷密度的变化情况也确认了反应过程,找到了一条可行的反应通道。结果表明,CH3SCH3与H2O2反应主要经历了O对S的进攻、H转移以及O-O键断裂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以钛硅分子筛(TS-1)为催化剂,过氧化氢(H2O2)为氧化剂,考察了TS-1/H2O2对二氧化碳(CO2)气体中甲硫醇的氧化脱除性能。在c(H2O2)=1.243×10-3mol/L,催化剂加入量为0.5g每100mL双氧水,反应温度为30℃时,TS-1/H2O2体系能够将原料气中φ(CH3SH)由1×10-3脱除至φ(CH3SH)<5×10-9。催化剂再生5次后,反应体系的穿透时间基本保持不变。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N2物理吸附等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再生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晶体骨架结构基本不变。质谱分析显示甲硫醇的氧化产物有CH3SOH、CH3SO2H和CH3SO3H。  相似文献   

4.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一步制备了Ni/CeO2-Al2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N2物理吸附、XRD、H2-TPR和SEM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还原条件对该复合氧化物在甲烷催化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的催化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考察了原料气配比(V(CH4)/V(O2))、反应空速和反应温度对Ni/CeO2-Al2O3催化POM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CeO2-Al2O3复合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好,比表面积较大(108m2/g),其中的NiO容易被还原。在700℃、纯H2气氛下还原后的Ni/CeO2-Al2O3在POM反应中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性能。最佳反应条件为V(CH4)/V(O2)=2、GHSV=12000mL/(h·g)、反应温度750℃。在该反应条件下,POM反应的CH4转化率大于85%,CO选择性达到85%,H2选择性大于94%。  相似文献   

5.
杨雅仙  秦大伟  谢辉 《天然气化工》2012,37(6):40-43,62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gO含量改性的γ-Al2O3载体Ni基催化剂,并利用XRD、H2-TP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γ-Al2O3中添加适量的MgO,使得γ-Al2O3表面形成MgAl2O4尖晶石,改善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考察了催化剂MgO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压力对甲烷蒸汽重整以及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影响,以及原料气CO2/CH4比对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汽三重整制得的合成气的H2/CO比的影响。催化剂最佳的MgO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在甲烷-水蒸汽-二氧化碳混合重整反应中,当n(H2O)/n(CH4)为1时,n(CO2)/n(CH4)在0.4~0.5之间能得到n(H2)/n(CO)约为2的合成气。  相似文献   

6.
研制高效和环境友好的吸附反应型消毒材料在防化领域有着迫切的需求.笔者采用固相微波法,将不同含量的MgO成功地负载到介孑L分子筛SBA-15上.负载型材料MgO/SBA-15在室温条件下可将芥子气模拟剂2-氯乙基乙基硫醚(2-CEES)降解,其中MgO负载量为5%时降解效果最好(经过15 h,2-CEES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此外,MgO/SBA-15对气态2-CEES还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通过in-situ FT-IR和GC-MS分析表明,2-CEES最终被降解为CH3CH2SCH2CH2OH、CH2=CHSCH2CH3、CH3CH2SCH2CH2SCH2CH3等无毒产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激光拉曼和程序升温还原法研究了VOx分散于载有单层MoOx(4.8 Mo/nm2)的Al2O3上丙烷氧化脱氢.比较了这些催化剂和VOx/Al2O3的脱氢速率和选择性.在一定VOx表面密度下,每克VOx/MoOx/Al2O3催化剂的脱氢反应速率比VOx/Al2O3催化剂的高1.5~2倍.中间层MoOx通过抑制丙烷和丙烯燃烧反应速率增加了丙烯选择性.偏钒酸铵作钒源,使用钒的醇盐制备催化剂可使VOx形成高分散的单钒酸根和多聚钒酸根配位结构、减少V2O5晶粒的生成及促使V-O-Mo键的形成.催化剂的C3H6形成速率与其H2消耗速率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一步制备了Ni/CeO2-Al2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N2物理吸附、XRD、H2-TPR和SEM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还原条件对该复合氧化物在甲烷催化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的催化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考察了原料气配比(V(CH4)/V(O2))、反应空速和反应温度对Ni/CeO2-Al2O3催化POM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CeO2-Al2O3复合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好,比表面积较大(108 m2/g),其中的NiO容易被还原。在700℃、纯H2气氛下还原后的Ni/CeO2-Al2O3在POM反应中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性能。最佳反应条件为V(CH4)/V(O2)=2、GHSV=12000 mL/(h?g)、反应温度750℃。在该反应条件下,POM反应的CH4转化率大于85%,CO选择性达到85%,H2选择性大于94%。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 D3方法,在6 3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钛硅分子筛(Ti MWW)/过氧化氢(H2O2)体系T3位点活性中心上二甲基硫醚(DMS)氧化反应的微观机理,并考察了不同溶剂分子对Ti MWW分子筛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分子在活性中心上的吸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CH3COCH3、CH3OH、H2O、CH3CN;钛 氧活性中间体的催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Ti η2 OOH CH3OH、Ti η2 OOH CH3COCH3、Ti η2 OOH H2O、Ti η2 OOH CH3CN、Ti η2 OOH、Ti η1 OOH。Ti MWW分子筛作为催化剂显著降低了二甲基硫醚与过氧化氢氧化反应的能垒,有利于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利用Gaussian 03量子化学计算软件,采用密度泛函法对低浓度煤层气在发烟硫酸溶液中液相部分氧化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硫酸单甲酯在298.15 K时的气相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706.36 kJ/mol和-592.94 kJ/mol;得到硫酸单甲酯的定压摩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式Cp=0.000 1T2+0.247 2T+43.984;推测出硫酸单甲酯主要是按反应途径CH4+SO3+H2SO4→CH3OSO3H+SO2+H2O生成,副产物CO2主要是按反应途径CH4+4SO3→CO2+4SO2+2H2O生成;反应中生成的水与发烟硫酸溶液中的SO3反应生成硫酸,防止了硫酸单甲酯的水解。  相似文献   

11.
制备方法对B2O3/ZrO2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RD和TG—DTA技术对以未晶化的Zr(OH)4和已晶化的ZrOz作载体的B202/ZrO2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载体预焙烧温度、催化剂焙烧温度和B202含量对催化剂体相结构、活性组分存在状态的影响,讨论了活性组分B202对载体发生晶相变化时的作用。结果表明,在Zr(OH)4上的H3BO3使载体在焙烧时晶粒生长受阻,对载体发生的相变有明显的延迟作用;负载B203的样品在活化焙烧过程中脱水变得困难;B203含量的增加使催化剂中的ZrO2单斜晶相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Al2O3复合载体,利用BET,XRD,TEM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对TiO2-Al2O3复合载体的制备条件进行考察。表征结果表明,将钛溶胶滴入氧化铝和乙醇混合物中制成的TiO2-Al2O3复合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复合载体中TiO2和Al2O3分别以锐钛矿和γ-Al2O3晶型存在;TiO2为纳米粒子且均匀分布在Al2O3表面。确定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将钛溶胶滴入氧化铝和乙醇混合物中,模板剂与钛酸丁酯摩尔比为0.5,复合载体模板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焙烧温度为550℃。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连续碳化法制备SiO_2-Al_2O_3催化材料,考察了连续碳化过程中不同反应浆液pH值下硅的加入对SiO_2-Al_2O_3催化材料性质的影响,通过XRD、BET、FT-IR和固体核磁共振等方法对试样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浆液pH值为11.0时加硅制备的SiO_2-Al_2O_3催化材料物化性质最好,其孔容达到1.060cm~3/g,比表面积为345m~2/g,总酸含量为0.495mmol/g。将合成的SiO_2-Al_2O_3催化材料制成催化剂,并在高压反应釜上进行渣油加氢性能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反应浆液pH值为11.0时,加入硅合成的SiO_2-Al_2O_3催化材料制备的催化剂,脱硫率为78.3%,脱残炭率为54.1%,脱(Ni+V)率为96.4%,大于500℃的渣油转化率达到57.1%。  相似文献   

14.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多种硫化物对镍催化剂上苯乙烯和环己烯加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 oC和1.0 MPa时,二硫化碳、二甲基二硫醚、噻吩、正丁基硫醇、二甲基硫醚都会使镍催化剂上的环己烯和苯乙烯中苯环的加氢活性降低。在硫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以上几种硫化物对苯乙烯中苯环加氢的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噻吩>二硫化碳>正丁基硫醇。对于环己烯加氢的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二甲基二硫醚>正丁基硫醇>二硫化碳>二甲基硫醚>噻吩。二硫化碳是苯乙烯中共轭烯烃加氢快速失活的主要硫化物。随着二硫化碳含量的增加,苯乙烯中共轭烯烃加氢活性下降程度增大;随温度升高,其加氢活性下降程度减小。  相似文献   

15.
5-氯-2-甲基异噻唑酮-3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剂,丙烯酸甲酯经硫化、酰胺化、氯化闭环、中和等反应,制得了目的产物,总收率28.1%.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混捏法制备纳米介孔TiO2-Al2O3复合载体,考察载体焙烧温度对负载型Co-Mo双金属加氢脱硫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和吸附吡啶红外光谱技术对复合载体及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焙烧的复合载体都具有介孔结构;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催化剂中TiO2的平均晶粒尺寸属纳米级且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复合载体中Al2O3的存在提高了TiO2的晶型转变温度;不同温度焙烧的复合载体表面均主要为L酸中心而几乎没有B酸中心。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制备的Co-Mo/ TiO2-Al2O3催化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载体经适宜温度焙烧后所得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制备方法对B2O3/ZrO2催化剂织构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N2吸附-脱附技术研究了载体预焙烧温度、催化剂活化焙烧温度和B2O3含量对B2O3/ZrO2催化剂织构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的催化剂在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载体预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滞后回线逐渐由E型向A型转变,比表面积急剧下降,且小于相应的预焙烧温度下载体的比表面积;采用未晶化的Zr(OH)4直接作催化剂载体比采用已晶化的ZrO2作载体制备的B2O3/Zr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将高出1~4倍,若在负载B2O3之前,载体预先在大于350℃温度下焙烧,载体的结构基本形成,催化剂活化焙烧温度对其织构影响将较小;B2O3含量对催化剂的比表面也有一定影响,载体的预焙烧温度、催化剂活化焙烧温度和B2O3含量对催化剂在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共沉淀法、柠檬酸络合法、水热合成法及浸渍-沉淀法分别制备NiO-ZrO_2-Al_2O_3催化剂,并以XRD,BET,TPR,TPD等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表面积、表面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水热法制备的催化剂其比表面积较大,NiO的分散度大于其他方法所制备的催化剂。各种催化剂在CO_2重整CH_4反应中均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以浸渍沉-淀法所制备的催化剂稳定性较好,于800℃反应150 h后,CH_4和CO_2的转化率保持在88%和90%。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Al2O3复合载体,研究了该复合载体对负载MoNiP制成的MoNiP/TiO2-Al2O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两种不同模板剂对复合载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模板剂含量对其晶型、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板剂的不同对介孔复合载体孔径的影响较大,未加模板剂直接由溶胶-凝胶法获得的介孔复合载体孔径分布较窄,孔径偏小。十二烷基胺相对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具有更好的拓孔效果。当十二烷基胺与Al(NO3)3的摩尔比为0.5时,复合载体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及其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0.
Al2O3对Zn/HZSM-5芳构化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l2O3的加入对Zn改性HZSM-5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应用分析电镜(TEM-EDS)对催化剂进行了微区元素组成分析,比较了Al2O3、Zn/Al2O3、HZM-5以及Zn/Al2O3+HZSM-5机混催化剂的芳构化性能和Zn分布,并初步探讨了影响Zn组元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加入Al2O3的Zn改性HZSM-5催化剂在经过高温焙烧或水热处理后,原来处于分子筛上的Zn组元部分迁移至Al2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