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转杯纺成纱强力低于环锭成纱强力的主要原因,并从原料选择,纺前准备及转杯纺工序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转杯纱强力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两种牛仔布的表面形态照片、表面粗糙度曲线和布面光泽。结果表明:与环锭纱牛仔布相比,转杯纱牛仔布布纹路较为不清、不连贯,且织物表面有较多疵点,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分析影响转杯纺成纱强力的因素,探讨提高转杯纱成纱强力的技术措施。通过测试转杯纱的成纱强力,得知细节处的强力比正常纱的强力值低35%,减少成纱细节是提高成纱强力的有效办法。分析了可纺纤维长度与混和、设备各打击点速度、各输纤通道的光洁度等因素对成纱强力和条干的影响。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提高设备完好率及接头合格率,适当降低各打击点速度,适度收紧并条隔距,定期检测转杯纺纱机负压,科学合理地利用电子清纱装置,降低原料的含杂率,合理选择适纺纤维的长度与混和比例,适当增加成纱的捻度。结果表明,改进后减少了成纱细节,改善了成纱强力不匀状况,降低了后道工序的断头几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牛仔布经受一定程度的摩擦后撕破强力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有纱线性能和织物结构参数,研究得出了摩擦后牛仔布撕破强力与纱线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织物经纬密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0引言 众所周知,转杯纺纱是20世纪纺织领域里革命性的变革.转杯纺技术可以用回花更经济地纺出粗号纱已经毫无疑问.可是转杯纱的缺点是强力低于环锭纱约10%~15%,成纱也更为膨松.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氨纶丝预牵伸倍数对弹力织物性能的影响,在一定的工艺设备与条件下,纺制了不同牵伸倍数的环锭弹力纱及转杯弹力纱,利用这些弹力纱作为纬纱,分别织制了环锭弹力纱织物和转杯弹力纱织物.为了进行对比,还织造了相同规格的纯棉织物.经织物性能测试表明:弹力织物除断裂强度比纯棉织物低外,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率、折皱回复率、透气性能均优于纯棉织物;环锭弹力纱织物除折皱回复性比转杯弹力纱织物低之外,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性、透气性能指标均优于后者;弹力织物除透气性外,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折皱回复都随弹力丝预牵伸倍数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服装市场上,牛仔布面料继续风行,历久不衰。在转杯纺未问世前,牛仔布是以环锭纱为原料的。当转杯纺问世以来,环锭纱很快即被气流纱所代替。其原因除由于气流纱的独特的成纱结构以外,而且还由于在纺粗支纱时,环锭纺与转杯纺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1)环锭纺卷装小、结头多,影响布面质量;(2)环锭纺落纱次数多,劳动强度高;(3)环锭纺劳动环境差,棉上飞扬;(4)由于环锭纺落纱次数多,且需关车落纱,机械效率低;(5)环锭纺产量较低,一般纺粗支纱时,锭速仅为1万 r/min左右,而转杯纺至少可在3万 r/min以上。由于以上几点,故近年来环锭纱在牛仔布用纱方面,很快即被气流纱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提高转杯速度对转杯纱强力会产生不良影响,这是由于影响了成纱结构、分流能力和凝聚槽积杂。为了在转杯速度提高的情况下,改善成纱强力,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晓春  向侃 《染整技术》1999,21(4):26-27
自1873年美国生产牛仔布以来,流行至今一直不衰。目前牛仔布正由过去单一粗支靛蓝色发展为黑色,桔红色、灰色、米黄色、紫酱色及纯白色等,重量向重磅和轻磅两极发展,而以坚固呢为面料的石磨蓝牛仔裤,雪花洗牛仔裤,更是深受青年人的欢迎,文章重点介绍以每码13~15盎司的重磅牛仔布的染整加工。1 生产工艺棉纱要求及组织规格:目前国内生产牛仔布绝大多数采用转杯纱即OE纱,因为,转杯纱所用染料比相同支数的环锭纱少10~20%;转杯纱所染颜色比环锭纱鲜艳。织物组织:3/1斜纹或破斜纹和2/1斜纹以及平纹树皮皱等…  相似文献   

10.
杨瑞华  薛元  王善元 《纺织学报》2007,28(12):30-33
纺纱方式的不同使得纱线的结构和性能也不同。通过将转杯轴中心开孔,借助转杯负压的作用引入长丝的方法纺制转杯纺复合纱;通过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加装1个长丝喂入装置的方法纺制sirofil复合纱。测试分析这2种复合纱在相同规格和纺纱条件下其纵向形态、起毛性、毛羽、纱线表面纤维抽拔力和强力等相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转杯纺复合纱表面光洁,毛羽少,不易起毛起球,耐磨性能好,其强力稍低于sirofil复合纱。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从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条干不匀、毛羽、耐磨等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其他纱线尤其是环锭纱进行对比,得出除了纱线强力稍低于环锭纺以外,其它性能皆优于环锭纱的结论,显示出了涡流纱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陶肖明  郭滢  冯杰  徐宾刚  华涛 《纺织学报》2013,34(6):120-125
本文主要回顾了低扭矩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通过讨论其纺纱三角区的特点,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纺纱区捻度和张力分布的观察分析,系统地介绍了低扭矩纱的成纱原理。此外,结合示踪纤维技术,利用纱线结构连续测量分析系统对低扭矩环锭单纱和传统环锭单纱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低扭矩纱独特的结构特点,如非同轴异形螺旋线结构,纤维片段局部反转现象等。这些特点解释了低扭矩纱及其织物具有优良物理性能的原因。同时,通过多个生产厂家提供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了几代低扭矩环锭纱与传统环锭纱及其织物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低扭矩环锭纱具有低捻高强、低残余扭矩和毛羽少等特点,其针织物经多次水洗后歪斜变形小和手感好,机织物具有较好的撕裂强力,断裂强力和耐磨擦性。最新一代低扭矩环锭纺纱技术显著地改善了高支纯棉纱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Tencel纤维的特性,分析了Tencel纤维适合纺制牛仔布用转杯纱的原因,并介绍了利用FA106A型转杯纺纱机加工Tencel纤维牛仔布用纱的工艺措施和主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付江  于伟东 《纺织学报》2011,32(5):38-42
为提高棉纺环锭细纱的成纱质量,提出并介绍了假捻集聚纺纱方法.通过纺纱实验研究采用这种纺纱方法时假捻器转速比、转向以及牵伸形式对纱线条干CV值、毛羽指数、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皮圈牵伸系统所纺纱线质量要好于简单罗拉牵伸系统;假捻器的转向要根据粗纱的捻向而定,如果粗纱为Z捻,则假捻器应为逆时针转动;假捻器转...  相似文献   

15.
27.8 tex转杯色纺针织纱的纺纱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原棉选配与染色、混色方法、前纺工艺和转杯纺纱工艺等方面,探讨了27.8 tex转杯色纺针织纱的纺纱工艺。  相似文献   

16.
针对自捻纱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对同种原料自捻纺纱线和环锭纺纱线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对比,讨论了适合自捻纺纱的纤维和必须经过复合才能进行自捻纺纱的纤维以及对纤维配比的要求。与环锭纺纱线相比,羊毛、腈纶、涤纶自捻纱的断裂强力依次降低81.25%、49.33%、31.39%。涤纶、腈纶等纤维能直接采用自捻纺加工方式,而羊毛和苎麻不能直接采用自捻纺纱,必须和其他原料复合自捻。分别对毛/涤纶、麻/涤纶、腈纶/涤纶双组分复合自捻纱进行拉伸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要使纱线拉伸性能符合要求,2种原料的组分中涤纶纤维含量需满足:毛/涤纶纱中占60%以上,麻/涤纶纱中占71%以上,但腈纶/涤纶纱的纤维配比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7.
旋流器纱道截面形状对环锭纺纱线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英姿  邱华  吴敏  葛明桥 《纺织学报》2011,32(7):137-141
 为了进一步优化旋流器的内部结构,更好的提高成纱的质量,本文设计并使用了两种不同截面形状纱道的旋流器来减少环锭细纱毛羽,测试了样品的毛羽、断裂强力以及条干不匀率等主要指标,分析了纱道截面形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并与普通环锭纺细纱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截面形状的旋流器均对环锭细纱的性能有较大影响。由于两种截面形状纱道内气流状态不同,二者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相同纺纱工艺参数条件下,圆形纱道旋流器所纺纱线>3mm毛羽指标、断裂强力和条干不匀率等指标均优于椭圆形纱道旋流器。因此,旋流器的纱道截面形状选择圆形较合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棉/单芯涤纶长丝包芯纱织物的力学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与比较,其断裂强度和撕裂强度均高于同规格纯棉环锭纱织物,经向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比纬向的要大,而顶破性能则比纯棉环锭纱织物差。  相似文献   

19.
圆盘式旋流纺纱方法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新型纺纱方法 ,即圆盘式旋流纺纱。介绍其工艺流程、机构设计 ,包括梳辊牵伸机构、斗式纤维传送机构、圆盘式纤维集聚机构及旋流加捻机构 ,并对该纺纱方法所纺纱线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与分析。对比扫描电镜的照片 ,发现圆盘式旋流纱的外观形状与转杯纱线接近 ,内部成纱结构却与喷气纺纱相似 ,纱线呈包缠真捻。与环锭纱相比 ,圆盘式旋流纱断裂强力略小、断裂伸长不匀率较大 ,其余指标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