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音岩水电站导流底孔出口围堰紧邻永久建筑物,导流底孔施工完成后,围堰爆破拆除可能对周边永久建筑物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周边建筑物在爆破拆除时的安全,分析了爆破拆除的控制难点,设计采用了松动爆破、布置防振孔切割爆破、定向爆破、冲击锤人工风镐凿除、建筑物遮盖防护等措施,降低了建筑物爆破的振动速度,控制了爆破飞石的距离,有效保护了周围永久建筑物的安全。爆破设计及施工经验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丫口水电站厂房尾水围堰上部为混凝土结构,下部岩埂为灰岩,分布溶洞、断层等地质缺陷,对钻爆非常不利,同时围堰坡面距离尾水闸墩最小距离不足1 m,下部岩埂紧连混凝土闸墩,爆破对建筑物安全影响非常大,经过对围堰地质及结构分析,以及周围建筑物距离等不利条件采取分层钻浅孔、小药量爆破,对建筑物安全防护等措施,降低对建筑物安全影响,经过精心设计、施工,严格控制药量,对周围建筑无安全影响,顺利完成围堰爆破拆除施工。  相似文献   

3.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导流洞进口围堰采用预留岩埂及防渗墙作全年挡水围堰,进口围堰与导流隧洞进口建筑物距离最近只有2 m。按照建筑物安全的要求,围堰拆除不能影响其周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参建的四方单位对围堰岩埂及防渗墙爆破拆除施工方案参数选定、爆破安全防护进行了精细策划和讨论,制定了实施方案。经实践检验,实施方案充分可行,爆破技术和措施选择恰当,拆除效果可满足工程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周围环境复杂的钢筋混凝土围堰爆破拆除,应采用"先预切割钢筋,靠近保护体区域设置减震措施并增加保护体爆破"的施工方法。贵州从江航电枢纽工程纵向钢筋混凝土围堰周边环境复杂,靠近民居,上下游围堰与永久建筑物相连,作为一、二期施工导流围堰,导流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拆除,便于泄洪。根据纵向钢筋混凝土围堰的特点,采用与永久建筑物连接处设置减振带减振、增加保护体、采用爆破技术,爆破试验优化爆破参数,对主体需要拆除的钢筋混凝土围堰采用爆破的方式进行安全爆破拆除。  相似文献   

5.
禹门口提水工程一级泵站施工围堰位于龙门峡谷出口处,紧临黄河主槽。此处建筑物密集,围堰与前闸最小距离仅0.2m,技术要求严格,围堰爆破拆除难度极大。采用“揭顶”—“剥皮”—“一次爆破拆除”的施工程序和控制爆破技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次爆破装药量达2.3t,拆除围堰岩坎1640m ̄3,周围建筑物及所有防护对象均未受到损害,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响洪甸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式开工,采用预留挡水岩坎作为新建泄洪隧洞进口施工围堰,围堰工程量为8250m3,并需在2010年4月拆除施工围堰,水库开始蓄水。围堰拆除断面必须满足过流要求,不得存在阻水现象,且爆破必须一次松动到位。围堰周围环境复杂,爆破不得损坏周围已建设施和建筑物,采取非电接力分段爆破技术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导截流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打破工程截流施工从上游截流的常规,在一期施工中从下游截流,同时改变围堰轴线位置,缩短了一期下游围堰长度,创造了嘉陵江航电工程一次截流成功的先例.经方案比较,优化设计一期上游围堰结构形式,节省了高喷防渗墙施工的投入,围堰形成后渗水量相当小,防渗效果理想.优化二期纵向围堰结构设计,改重力式混凝土围堰为钢筋混凝土围堰,且将其与主体建筑物有机结合,在工程完建后可不予拆除,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围堰爆破拆除对主体建筑物造成破坏的施工难题.通过优化设计,工程在节约工期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相信以上成功经验能对同类型工程的建设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围堰作为维护河道中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施工的临时建筑物,其为基坑内的干地施工提供了保障,自身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主体建筑物的施工安全、工期及造价等。根据相关规范,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叶巴滩水电站上游土石围堰进行多种工况的稳定性及渗流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方案满足规范要求,能够保证围堰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辽宁重点输供水工程二段取水口土石围堰水下拆除施工为例,针对深水围堰水下施工,内陆湖库大型设备不能成套进场、爆破点距离既有建筑物近、钻孔精度不易控制、装药难度大、药量不好把握等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制定了深水围堰拆除防渗体及岩坎的爆破设计方案,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丰满三期扩建永庆反调节水库混凝土围堰拆除爆破试验研究内容,包括测试依据、测试仪器、拆除方案、振动和动水压力测点布置、测试成果及分析等;由于坝基地质情况较差,混凝土围堰爆破拆除对坝基和坝体的安全将产生影响,叙述了在围堰拆除时进行爆破的质点振动速度和动水压力监测情况,分析和评价了爆破对坝基和已有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围堰是水工建筑物修建时的挡水安全保护屏障,在水工建筑物修建完成后,围堰就需按时拆除。由于围堰拆除是电站导流洞过流的标志性工序,关系到后期电站的建设。因此,围堰拆除爆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进行二次处理极为困难,后果不堪设想。介绍了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导流洞出水口围堰,论述了围堰及岩埂拆除的施工难点,优化选用拆除方案,对围堰及岩埂实施控制爆破,成功完成了出口围堰及岩埂拆除。  相似文献   

12.
三峡二期下游围堰水下岩石爆破区域紧邻纵向围堰等重要的水工建筑物,因此,必须有效控制爆破地震波的影响,确保大坝建筑物的安全。爆破中我们采用控制措施,并对爆破过程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爆破对大坝基岩、帷幕灌浆区及固结灌浆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福建泰宁池潭水电站扩建工程新建厂房尾水出口一期围堰及其压占住的尾水渠结构的拆除爆破,存在紧邻永久建筑物,爆破安全控制要求高,施工干扰大,出渣困难和工期紧张等特点及难点。经比选论证,选定了合理的控爆孔网设计参数,有效的建筑物安全防护方案及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围堰及尾水渠压占部位控制爆破拆除,安全、高效,取得了圆满的结果,为今后同类型工程控制爆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及经验。  相似文献   

14.
郝建强  王亚辉 《人民长江》2015,46(20):32-35
乌江沙沱水电站纵向围堰建于表孔溢流面、消力池底板和消力池尾坎等永久建筑物上,由于距离过近,必须采取预裂爆破技术。从炮孔布置、预裂爆破参数、装药结构、起爆网络等方面介绍了爆破方案,并通过爆破振速公式确定了最佳段装药量。施工实践表明,沙沱水电站纵向混凝土围堰预裂爆破达到了预期效果,确保了爆区周边永久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5.
响洪甸水库运行50余年,经安全鉴定为三类坝,主要存在防洪能力不足、左坝肩F2断层处理不彻底等问题,2009年7月除险加固工程正式开工,采用预留挡水岩坎作为新建泄洪隧洞进口施工围堰,围堰工程量为8250m3,需在2010年4月拆除施工围堰,水库开始蓄水。围堰拆除断面必须满足过流要求,且爆破必须一次松动到位;围堰周围环境复杂,爆破中,不得损坏周围已建设施和建筑物。采取非电接力分段爆破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双洞子水电站位于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老亮子村瀑河干流上,坝址处河道较窄。在电站拦河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根据工程坝址处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拦河坝枢纽建筑物的布置特点,对“分期围堰施工导流方案”和“导流洞输水施工导流方案”进行比选。分析对比土石围堰及浆砌石围堰的应用中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在较窄河道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进行施工导流设计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三期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拆除方案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国 《水力发电》2006,32(9):20-24
三峡工程三期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拆除的规模、总装药量及技术与施工难度均超过国内外已实施的围堰拆除,因爆破紧邻主体建筑物,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选取了以“倾倒为主,炸碎为辅”的拆除方案,由于爆破水深,为确保倾倒缺口的形成,由我国国内企业自主研制并使用了高威力、高抗水型的混装炸药,同时为防止爆破振动叠加,首次从国外引进了数码雷管实施控制爆破。根据安全监测成果和围堰拆除后的水下地形测量成果分析,围堰拆除设计方案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航建筑物布置和施工期通航问题是通航河流河床式枢纽工程布置的考虑重点。利泽航运枢纽坝址洪水流量大、水位变幅大,丘陵区河道宽度有限,枢纽布置、施工导流及施工期通航问题较突出。依据河势和地形地质条件,枢纽采用船闸和电站异岸布置,通航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布置合理,整体布置紧凑;采用分期施工导流方案,充分利用枯水期施工,采用先全年围堰建设船闸,利用河道临时通航,后全年围堰建设电站、船闸通航,从而基本满足了施工期不断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某城区河道治理项目中拦河闸坝类型及数量多、施工边界条件复杂、导流建筑物施工互有影响。对各闸坝的地形地质条件及导流方案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以施工导流方式、导流建筑物布置、导流施工组织调度、围堰结构型式等为设计要点,选定最优方案,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既保障施工进度,又节省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20.
水闸是河道中重要的挡水和放水建筑物,是调节河道水流的控制性工程,水闸施工对闸室基础的要求高,施工条件、施工工序复杂,尤其是施工围堰技术,直接关系着水闸施工的成败。文章以水闸施工的施工条件分析出发,进行施工导流方式、导流流量、围堰施工以及基坑排水等技术问题的分析研究,为该水闸施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为同类型水闸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