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某高砷、高碳、贫硫、微细粒难浸型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仅为42%左右。采用"生物预氧化—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达到96.3%,采用"中温中压预氧化—三段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达到99.66%。并对生物氧化、热压氧化、焙烧氧化3种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热压氧化、焙烧氧化相比较,细菌氧化工艺投资少、成本低,且金、银回收指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
简永军  陈玉明  彭晓 《黄金》2016,(10):67-70
针对陕西某含碳高砷微细粒难处理金矿矿石性质,进行了提金工艺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化学预处理—氰化浸出、氧化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次氯酸钠浸金工艺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回收指标;采用次氯酸钠二段浸出,金总浸出率可达到77.04%。  相似文献   

3.
含砷碳金精矿焙烧预氧化—氰化提金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含砷、含碳金精矿进行常规氰化浸出,金浸出率仅为40.82%。采用焙烧预氧化—氰化提金工艺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砷、硫、碳脱除率分别为71.23%、96.60%、87.63%,金氰化浸出率达到91.40%。这为有效利用含砷、含碳双重难处理金矿资源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采用生物预氧化—氰化炭浸工艺从广西某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精矿中提取金,考察了矿浆浓度、体系pH、氧化时间、溶氧量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预氧化—氰化炭浸工艺,金浸出率由直接氰化浸出时的16.35%提高到77.78%,浸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某低Au/S比难处理金精矿连续生物氧化—提金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低Au/S比难处理金精矿,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连续生物氧化—氰化提金工艺开展中试试验研究,考察工艺技术参数对后续氰化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时间7 d、矿浆浓度15%、溶解氧浓度2 mg/L、温度45℃、搅拌速度50 r/min条件下,硫化物的氧化率达81.44%,氧化渣氰化提金浸出率为93%。  相似文献   

6.
难浸含砷金精矿两段生物氧化—氰化提金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艳平  祁玉海  赵禧民 《黄金》2013,34(3):50-53
某难浸含砷金精矿中金矿物嵌布粒度极细,有92.00%呈次显微金(不可见)的形式存在,且金矿物嵌存状态以包裹金为主,占94.58%。对金精矿进行常规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仅为3.41%。通过采用两段生物氧化预处理—氰化提金工艺,金的浸出率提高到95.02%,比常规氰化提高了91.61%。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南岔金矿石中金的粒度微细且多被硫化矿物包裹,与砷关系极为密切,浮选回收率较高,含砷金精矿氰化金浸出率仅为30%,难以回收利用。采用细菌氧化—氰化提金工艺小型和连续扩大试验研究,金浸出率达到97.00%,指标较为理想,较好的解决了该含砷金精矿难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夏青  邱廷省 《黄金》2008,29(5):36-38
某硫化物包裹型难处理金矿石Au品位为3.18g/t,44.18%的金被硫化物包裹,常规氰化浸出率低,仅为24.25%;通过采用浮选—细菌氧化—磁场强化氰化浸出工艺处理,金浸出率显著提高,金浮选、氰化综合回收率达82.55%。  相似文献   

9.
采用连续生物预氧化—氰化提金工艺对某难处理金精矿进行中试试验,考察工艺技术参数对金氰化浸出的影响,并利用电化学技术开展载金黄铁矿生物氧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单槽氧化试验中,硫、铁、砷的脱除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且基本呈直线关系,9d后氧化效果不再明显,采用氧化渣中SiO_2含量推算氧化渣率、硫脱除率、金浸出率,并计算氧化效果比较合理。连续氧化试验中,在氧化时间7d、矿浆浓度15%、温度42℃、搅拌速度60r/min的条件下,硫化物的氧化率达79.13%,氧化渣氰化提金浸出率为92.94%。电化学试验表明,浸矿微生物的加入并未改变载金黄铁矿的阳极氧化机制,但促进其阳极氧化反应,降低了腐蚀电位和反应电阻。  相似文献   

10.
石吉友  张静茹  王艳荣 《黄金》2012,(11):53-55
针对某含砷、含硫微细包裹类型难处理金矿石提金工艺进行了研究。该矿石常规氰化金浸出率仅为12.54%。通过对其浮选金精矿进行生物氧化预处理,并对生物氧化渣提金工艺的氰化法、氯化法、硫脲法进行了浸金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氯化法浸金效果最好,金浸出率可达94.73%,指标优于其他两种工艺。  相似文献   

11.
刘西分  常红 《黄金》2016,(1):52-55
甘肃某金矿矿石中金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属于典型的高砷高碳难处理类卡林型金矿。对该矿石采用单一浮选工艺进行处理时,金回收率仅为21.37%;直接全泥氰化时,金浸出率仅为34.62%。根据矿石的性质及探索试验结果分析,确定采用浮选碳金精矿—碱浸预处理—氰化炭浸工艺进行处理。通过优先浮选可浮性较好的碳,消除碳对氰化浸出"劫金"的影响;利用高浓度氢氧化钠对砷黄铁矿及硫化矿进行化学分解,打开包裹金;再利用氰化炭浸工艺浸出回收金。该工艺在1 000 t/d炭浸厂应用时,可以获得金品位130.21 g/t、回收率12.18%的碳金精矿,尾矿氰化炭浸金作业浸出率72.16%,原矿金综合回收率达到74.34%;这对中国西部类卡林型金矿的生产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塔式磨浸机为核心,对金矿石进行边磨边浸,然后进入炭吸附,使金矿石的全泥氰化浸出率达到96.6%,金的总回收率达到93.4%。一台塔式磨浸机取代传统磨矿流程中的一磨、二磨、螺旋分级、水力旋流器及部分浸出槽,大大缩短工艺流程,节省能耗50%。  相似文献   

13.
王硕 《黄金科学技术》2017,25(4):122-127
采用环保型非氰浸金剂,结合全泥炭浆法浸出工艺,对甘肃某金矿的浸金工艺进行了研究。具体考察了溶氧量、矿浆浓度、pH值、矿物粒度、浸金剂用量、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原矿和尾矿中的金含量,通过计算金浸出率来确定适宜的浸金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经济和浸出率等因素,在矿浆浓度为40%、pH=11~12、浸金剂用量为300 g/t矿样、浸出温度为20~40 ℃及浸金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用自来水作溶剂在敞开环境下浸金,浸出效率最佳,金的浸出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4.
邵志国  马熙伟 《黄金》1995,16(3):27-29
本文论述了利用活性炭竞争吸附作用,消除含炭金精矿中炭在浸出过程中的影响,使金精矿的浸出率可由直接氰化的10%提高到88%。合理的底炭密度设置才能充分发挥活性炭的竞争吸附作用,使金精矿的浸出达到最佳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5.
贫细微含金褐铁矿石硫脲—炭浆法提金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钦发  田忠诚 《黄金》1999,20(4):27-29
介绍了浏阳七宝山贫细微含金褐铁矿石硫脲-碳浆地提金新工艺研究及工艺流程。着重研究了椰壳炭对金的吸附及其对吸附和浸出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其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对贫细微含金褐铁矿石采用硫脲-炭浆法提金新工艺,浸吸时间短(共6h),其金浸出率86%,炭吸附率98%,解吸率98%,使金的总回收率达82%,硫脲单耗为800g/t。  相似文献   

16.
含碳高砷型难浸金精矿细菌氧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杨凤  徐祥彬  赵俊蔚  梁泽来 《黄金》2003,24(4):37-39
广东省某含碳高砷型难浸金精矿,常规氰化金浸出率仅为15.02%,通过采用细菌氧化技术,使硫化物包裹金暴露或解离,吸附金的有机碳被钝化,金浸出率达到94.41%,获得了较理想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难处理金精矿半工业化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贵州丹寨难处理金矿,提出了焙烧预处理—密闭氰化浸出—活性炭吸附提金新工艺,进行了处理量为10 t的半工业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u浸出率87.74%,Au解析率98%,Au总实收率72.38%。  相似文献   

18.
氰化提金及氧化剂强化浸金过程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黄铁矿氰化剂提金过程,以及氰化钠浓度、浸出温度和氧化剂等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研究了氧化剂强化浸金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常温时,在双氧水做氧化剂的前提下,氰化钠浓度0.05%,浸出时间12 h,金的浸出率可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