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何先元 《中国药房》2009,(6):479-480
目的:了解贝母类中药材的资源分布和性状特点,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结合主流贝母类商品药材,对贝母类中药材从基原、分布和性状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不同的贝母类药材资源呈现垂直分布特点,药材性状存在差异;贝母类药材种植应考虑其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李苓  赵军 《中国实用医药》2013,8(4):239-240
目的比较2010版《中国药典》中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土贝母的药材来源、性状等,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和查阅相关文献,对上述药材的来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对比。结果土贝母和其他贝母存在多种不同之处。在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川贝母与伊贝母、平贝母相似,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相似。结论由于川贝母资源匮乏,价格昂贵,市场上代用品、伪品名目繁多,造成了临床使用上的混乱。建议把功效相同,药源充足,基源相近的平贝母、伊贝母,替代使用川贝母,从而保证川贝母的临床用药需要。  相似文献   

3.
贝母类药材源于百合科植物的干燥鳞茎,为中医临床常用药,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功能。由于川贝母资源匮乏,价格较高,而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导致市场上出现了贝母品种繁多、以次充好、易于混淆的现象。本文尝试通过外观形  相似文献   

4.
浅议贝母类药材的生药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别区分五种贝母,保证临床用药质量。方法根据贝母外观性状特征、显微特征,鉴别区分贝母不同品种。结果不同品种的贝母临床功效差异很大,广大医药工作者要仔细鉴别。结论为确保贝母质量,鉴别药材和分类时可从外观形状特征和粉末特征入手,仔细区分。  相似文献   

5.
5种贝母类药材的定性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的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及薄层色谱(TLC)鉴别特征。方法:按《中国药典》方法对5种贝母粉末进行显微鉴别;采用2种展开系统,分别对5种贝母进行TLC鉴别。结果:得到5种贝母粉末的显微特征区别点。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的TLC图谱中均含有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均无西贝母碱;伊贝母的TLC图谱中无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但含有西贝母碱。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5种贝母类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贝母属药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贝母的合理使用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贝母的药用历史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结论各种贝母主要有效成分均为生物碱类成分,各种贝母间代表性生物碱成分相近,且含量差异不大。贝母一直被作为止咳祛痰良药,药理作用相似,可考虑不同贝母的相互替代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曾纪豪  林瑞莲 《北方药学》2013,(8):14-14,57
贝母类药材来源复杂,品种繁多,地区用品各不相同,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混淆品。正确区别川贝与浙贝的真伪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此论文用来源、产地、性状鉴别、性味功效、应用不同分别阐述了各种贝母类药材,强调川贝、浙贝、土贝母三类药材要区别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十几种贝母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及西贝碱等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方法 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法、薄层扫描法、差热分析法、总生物碱测定法.结果与结论 为贝母类药材品质评价,含贝母药材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及《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TLC鉴别方法,以西贝母碱作鉴别依据区别川贝母与其他贝母,川贝母对口药材中均检出西贝母的碱特征斑点,并以此区别川贝母与其他贝母类药材.所用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对照品易得,可为川贝母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沈力  周浓  易东阳  李洁玉 《中国药房》2012,(35):3313-3315
目的:建立不同商品规格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中皂苷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川贝母药材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结果:建立了太白贝母、暗紫贝母中皂苷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出21个共有峰;不同商品规格川贝母类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95以上,但相对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采用HPLC法建立太白贝母、暗紫贝母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的方法简便、可靠,可为全面有效控制川贝母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研究草乌配伍贝母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测定草乌、贝母单煎液及其合煎液对乳鼠心肌细胞的毒性损伤,对乳酸脱氢酶(LDH)、钙离子(Ca2+)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影响。结果草乌、贝母单煎液及其合煎液均可不同程度使细胞递质中LDH和Ca2+含量显著升高,SDH活性显著降低,且草乌、贝母配伍应用后较单用草乌或贝母毒性明显提高。结论草乌配伍贝母后可使其毒性作用明显增大,证实了“草乌反贝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复方川贝母片中贝母素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Agilent-ODS C18(250mm×4.6mm,5μg)枉,流动相为乙腈-水-二乙胺(70:30:0.3) ELSD漂移管温度70℃ 氮气流速2.0L·min-1 柱温35℃.结果:贝母素甲与相邻峰得到很好分离,进样量在0.165~0.990 μg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2%(RSD=2.56%).结论:本法结果准确,便于操作,可作为复方川贝母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川贝母品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复森  武卫红 《齐鲁药事》2012,31(4):228-230,241
川贝母为临床常用中药,其种属来源复杂,各品种外形相似,不易鉴别,而正品资源匮乏,市场上伪品较多,因而对川贝母的品质评价尤为重要。为更好地对川贝母进行质量控制,本文就近年来对川贝母的定性定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川贝母的伪品小东贝母的鉴别方法和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方法分别对松贝母、青贝母、炉贝母及其伪品小东贝母进行研究。结果性状鉴别方面,小东贝母呈卵圆形或长圆形、基部尖、不能平放、味极苦,可与各种规格的川贝母区别;显微鉴别方面,小东贝母表皮细胞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呈念珠状增厚,可与各种规格川贝母相区别。结论本法可以区分小东贝母与松贝母、青贝母、炉贝母,可用于小东贝母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贝母水提物对放射性肺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药组、空白组和模型组,治疗组、阳性药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给予胸部照射(18 Gy),照射后治疗组给予川贝母水提取物(231 mg/kg),阳性药组给予地塞米松(1.5 mg/kg),空白组与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30 d后处死小鼠,取小鼠肺,部分肺组织制备匀浆,检测其中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Px),炎性因子(IL-6、TNF-α、IL-12、hs-CRP)含量。其余肺组织行HE及Masson染色,分别观察其肺泡炎发生情况及胶原沉淀情况。结果 HE与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无肺泡炎及胶原沉积,治疗组小鼠仅出现轻度肺泡炎及胶原沉积,模型组主要为中度及重度肺泡炎及胶原沉积,治疗组小鼠肺泡炎及胶原沉积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治疗组肺组织I L-6、TNF-α、IL-12、hs-CRP及M D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而SOD与GSH-PX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川贝母水提取物治疗放射性肺炎小鼠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术(PCI) 围术期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中发挥的作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依据最新的抗血小板药物诊治指南,结合相关文献分析1例PCI围手术期患者三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用药的合理性及出血后的处理方案进行讨论,提出相关建议,以供临床参考。结果: 为了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对于高出血风险合并高血栓事件的人群应谨慎选择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应优先选用抗缺血疗效好且出血风险低的药物。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给予医师相关建议,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在抗血小板药的合理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祛痤胶囊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提取玄参、桑白皮、夏枯草、当归等12味中药的有效部位,经减压浓缩、真空干燥、粉碎后与浙贝母细粉混合均匀,制备祛痤胶囊;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祛痤胶囊中玄参和夏枯草含量的方法.结果 方法学研究表明,HPLC法测定祛痤胶囊中玄参和夏枯草的含量,专属性强、灵敏度和精密度高,且阴性无干扰,重现性、稳定性和回收率均良好.结论 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可以控制祛痤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分析2021年4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1例由碘克沙醇导致的过敏性休克病例并通过文献回顾碘克沙醇致过敏性休克的高危因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 旨在提醒临床上使用碘克沙醇时应注意用药安全, 尤其对于特异性体质患者应该权衡利弊并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9.
尚秀芝 《中国药事》2011,25(12):1250-1252
目的探讨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应对策略。方法对2200例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用药原则,对照病人临床表现等,查找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并进行汇总、分类。结果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普遍,占被调查病例的21.6%。结论医院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从根本上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