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将术后24h存活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单纯心肌梗死组(AMI组)、奥美沙坦酯1mg·kg^-1·d^-1组(OML组)和奥美沙坦酯3mg·kg^-1·d^-1组(OMH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8只作为对照。术后24h始灌胃给药共2周。ELISA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以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做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心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OML组和OMH组血清VEG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AMI组比较,OML组和OMH组血清VEGF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肌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与AMI组相比,OML组和OMH组的心肌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能促进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此效应与VEGF途径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酯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效应.方法 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共33只,将术后24 h存活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纯AMI组、奥美沙坦酯1 mg·kg-1·d-1组(奥美沙坦酯Ⅰ组)和奥美沙坦酯3 mg·kg-1·d-1组(奥美沙坦酯Ⅱ组),每组8只,另设假手术组7只为对照组.术后20~24 h内起灌胃给药,AMI组和假手术组灌以等体积助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喂养2周,离体做胸主动脉条片对去氧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对乙酰胆碱和硝普钠的舒张反应.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胸主动脉条片对乙酰胆碱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显著降低,分别为(6.15±0.03)×10-8mol/L和(4.45±0.21)×10-7 mol/L(P<0.05).奥美沙坦酯干预后,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改善,其奥美沙坦酯Ⅰ、奥美沙坦酯Ⅱ组分别为(2.65±0.12)×10-7 mol/L和(1.66±1.0)×10-7mol/L,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对去氧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和对硝普钠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大鼠AMI后2周即出现显著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早期应用奥美沙坦酯干预能显著改善该紊乱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水平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9只、奥美沙坦组9只。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灌胃法给药8周。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前后大鼠心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ADM水平。结果用药前,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LVEF、ET-1、AD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奥美沙坦组大鼠LV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ET 1、ADM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沙坦组大鼠LVEF明显改善,ET-1、ADM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奥美沙坦治疗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时升高的血浆ET-1、ADM水平,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外周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和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人选35例心肌梗死患者(实验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在AMI患者入院时以及治疗两周后采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MNCs),用CD34、VEGF和ACl33标定EPCs,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中EPCs细胞数目,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AMI患者人院时EPC数目以及血清中VEGF以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两周后患者外周血中EPCs和VEGF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但是CRP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入院时患者EPCs数目和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898,p=0.002);治疗两周后EPCs数目和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相关性(r=0.5915,p=0.0002)。结论AM]患者早期循环中EPCs数量增加可能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而两周后EPC的数目增加可能VEGF对EPCs的动员有关,均有利于心梗部位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gA肾病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在IgA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IgA肾病组(IgAN组)和对照组各10只.参照文献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的改良方法制备大鼠IgA肾病模型并鉴定.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为EPCs,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CD34、CD133、FLK-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血素1(FITC-UEA-1)和Dil标记的乙酰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免疫荧光双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Transwell小室和CCK-8检测EPCs的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结果 IgAN组骨髓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迁移和增殖能力均明显下降(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gAN大鼠骨髓EPCs数量与血清BUN、Scr、IgA、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0.65、-0.81、-0.95,P均<0.05).结论 IgA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骨髓EPCs数量减少、迁移、增殖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引发的中枢性升压反应的影响以及与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VLM)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的关系.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SHR对照组(n=20,正常饮水)、奥美沙坦组(n=20,给予奥美沙坦30 mg·kg-1·d-1)和WKY组(n=20,WKY大鼠,正常饮水).4 w后,三组大鼠腹腔麻醉,开颅定位RVLM后,股动静脉插管,观察注射AngⅡ前后血压和心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RVLM内AT1受体mRNA和蛋白的水平,并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 饲养中奥美沙坦组鼠尾血压能够达标.RVLM微量注射AngⅡ后三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不同程度升高,奥美沙坦组MAP升高幅度明显低于SHR组[(26.3±0.75)vs(47.2±1.41)mmHg,P<0.01],但仍高于WKY组[(21.5±0.72)mmHg,P<0.05].三组大鼠心率(HR)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奥美沙坦组RVLM内AT1受体mRNA平均光密度明显低于SHR组[(0.94±0.41) vs (2.41±0.37),P<0.01],但高于WKY组(0.81±0.22,P<0.05).奥美沙坦组RVLM内AT1受体蛋白平均光密度明显低于SHR组[(0.51±0.09) vs (0.93±0.07),P<0.01)],但高于WKY组(0.43±0.03,P<0.05).结论 长期口服奥美沙坦能够通过降低RVLM组织中AT1受体水平,显著减弱SHR RVLM区微量注射AngⅡ引起的升压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动脉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中的改变。方法:将70只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20只,采用假手术+普通饲料喂养;实验对照组20只,采用假手术+高脂饲料喂养;AS组30只,采用球囊损伤主动脉内皮、维生素D33×105 U·kg-1·d-1分6次肌内注射和饲以高脂饲料喂养。90d后分别采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并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腹主动脉中eNOS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相比,AS组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减少(P<0.01),eNOS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1);EPCs数量及eNOS表达在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时EPCs数量减少,eNOS基因表达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方含药血清预处理内皮祖细胞(EP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兔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从35只雄性SPF级兔中随机选取25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兔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EPCs心肌注射组、中药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EPCs心肌注射组、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每组5只,另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5只,通过移植干预后14 d取梗死心肌区及缺血心肌区组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bFGF、VEGF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FGF、VEGF蛋白表达。结果在梗死心肌区及缺血心肌区,中药EPCs心肌注射组和中药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bFGF、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EPCs心肌注射组、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EPCs心肌注射组bFGF、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中药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Cs心肌注射组bFGF、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EPCs耳缘静脉注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通脉方含药血清预处理EPCs,能够明显增加损伤心肌bFGF、VEGF表达,但耳缘静脉注射与心肌注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奥美沙坦对心肌肥厚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只Wistar大鼠,分为甲组(对照组)、乙组(模型组)、丙组(干预组)各10只.分别对乙组和丙组用异丙肾上腺素按3mg·kg-1·d-1进行诱导10 d,同时丙组用奥美沙坦10 mg· kg-1 ·d-1进行灌胃处理.最后通过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大鼠心脏MMP-1及MMP-3的表达.结果 乙组和丙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均高于甲组,与心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乙组和丙组MMP-1及MMP-3的表达均高于甲组(P<0.05),而乙组MMP-1和MMP-3的表达又高于丙组.结论 MMP-1及MMP-3可能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与发展.奥美沙坦抑制心肌肥厚,可能与其调节MMP-1、MMP-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丹酚酸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P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分化早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EPCs与BMSCs;免疫细胞化学法(CD34/CD133/CD44)分别鉴定两种细胞.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大鼠AMI模型,4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EPCs+BMSCs组,其中治疗组用丹酚酸B最佳药物浓度处理的EPCs与BMSCs混合,在大鼠AMI区周边分五点注射.RT-PCR检测心肌分化早期基因Nkx2.5、GATA-4表达.结果 细胞移植4 w后,EPCs+BMSCs组心肌Nkx2.5、GATA-4表达量分别为2.256±0.524和1.567±0.28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丹酚酸B预处理的EPCs联合BMSCs的移植上调了BMSCs向心肌分化过程中Nkx2.5、GATA-4基因的表达,对心肌细胞的数量增加有重要影响,从而有可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