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船用锚链圆钢市场开发、技术开发与研制开发全过程,通过应用适量的“铝”进行微合金化处理,使锚链圆钢的强塑性得到显提高,晶粒得到进一步细化,综合性能全部符合CCS及LR规范要求,产品实物质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重钢的20g锅炉钢用钛微合金化处理开展的试验工作及生产工艺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对用钛微合金化处理后的20g锅炉钢板的各项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作了研究分析,同时对钢板的组织性能与钛含量的关系、钢的焊接性能等问题,也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钛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对510MPa级汽车大梁钢进行了成分优化设计,针对装备特点制定了冶炼、精炼、连铸及轧制工艺方案。试验结果显示,钛微合金化生产510MPa级汽车大梁钢的钢材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珠光体组成。与铌钛复合强化相比,钢材的屈强比降低,断后伸长率显著提高,各项性能稳定,完全满足国标和用户协议要求,且具有显著的低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20CrMnTi钢Ti含量控制和钢包喂Ti线技术,分析了钛在钢中的作用机理、钢包喂钛线的影响因素,设计出首钢精炼钢包喂Ti线合金化工艺,经工业试验证明:该工艺生产的20CrMnTi钢各项力学性能满足国标要求,提高收得率10%,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北满特钢通过90t电弧炉-LF(VD)精炼-250mm×280mm方连铸一连轧工艺生产锚链钢SBC690(0.31%C、0.25%Si、1.70%Mn、0.030%Al)。通过VD处理和全过程无氧化保护浇铸,使N的质量分数≤89×10^-6,钢中夹杂物为0-2级,晶粒度、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V-N微合金化高强度厚板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了V-N微合金化和V微合金化钢的强化效果,确认钢中增加N含量能有效提高V的析出强化与细晶强化能力,对钢的各项性能都不会产生不利影响。采用V-N微合金化和控制轧制工艺试制了60、70mm厚板,产品性能到达了Q390E钢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钢包喂钛铁芯线微合金化,伏的回收率是投入法的1.5倍以上,达到43.0%。Q345钢中熔炼钛0.043%,达到Q345E级钢水平。当熔炼钛大地0.020%,终轧温度低于900℃时,可满足16MnR,16Mng等专用低合金钢要求。  相似文献   

8.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发展历程,详细论述了700 MPa以上级别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研发现状,着重阐述了钛微合金化高强钢中纳米碳化物析出行为(形变诱导析出与相间析出)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钛微合金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旨在进一步完善钛微合金化物理冶金学理论,为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发展和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钢筋是建筑用重要材料之一,其强度水平已高达345、390、490等级别。为获得高强度钢筋,已成功运用了V微合金化工艺,最近对Nb微合金化工艺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但是,有关Nb微合金化钢的热轧和冷却条件对其机械性能的确切影响还未见报道。 本文介绍了再加热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对0.25C-0.5Si-1.2Mn钢和0.25C-0.5Si-1.2Mn—0.05Nb(+0.05V)钢(质量百分数)显微组织与机械性能影响的试验结果。 将0.05%Nb或0.05%Nb+0.05%V添加到0.25C-0.5Si-1.2Mn钢中能有效地提高其强度,尤其在较高的再加热温度下。该强化作用是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的结果。轧后加速冷却至700℃能有效提高钢的强度和屈服延伸。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相、透射电镜(SEM)、能谱仪(EDX)等分析手段研究了TMCP工艺生产的微合金化高强钢Q690钢的组织、第二相析出物,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强化机理.发现钢板表面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少量粒状贝氏体以及针状铁素体,心部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和多边形铁素体构成;第二相析出物主要是铌钛的碳氮化物,尺寸在20 nm左右,弥散分布在基体上,多呈方形或类方形;硼主要以酸溶硼的形式存在,明显提高了钢的淬透性.Q690钢的强化机制主要是贝氏体相变强化、细晶强化和第二相析出强化,而这都与钢中微合金化元素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刘学伟  赵楠 《钢铁》2017,52(1):87-91
 通过热轧厂实际生产试制,研究了钛、铌微合金元素对600 MPa级低成本低温卷取型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与同强度级别中温卷取双相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沿晶界分布的纳米级(Nb,Ti)C第二相显著细化了铁素体/马氏体两相组织,由此解决了不含钛、铌元素的低温卷取双相钢马氏体岛粗大的问题,提高其强度和塑性。此外,试制生产对比发现,中温卷取双相钢存在晶粒尺寸较粗,马氏体体积分数较少,强度相对略低等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热轧工艺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段争涛 《特殊钢》2022,43(5):92-94
研究了热轧后三段冷却工艺和平整工艺对2.3 mm 700 MPa级S600MC高强钢板(/%:0.07C, 0.15Si, 1.50Mn, 0.015P, 0.003S, 0.025Alt, 0.015Nb, 0.08Ti)力学性能的影响。终轧温度870℃,采用三段冷却工艺,中间温度由670℃降至580℃时,屈服强度由557 MPa提高至600 MPa,而抗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774 MPa至786 MPa),伸长率由24%降至21%,屈强比提高0.04。卷取温度由150℃提高至250℃时,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一次平整工艺提高高强钢屈服强度达到22~43 MPa,而抗拉强度变化不大,伸长率下降2~5个百分点。二次平整工艺对屈服强度提升尤为明显,可以达到101 MPa,但伸长率下降达到8个百分点,反而不利于改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钛、铌、硼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Mn钢和7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成分为基础成分,通过调整微合金元素含量,实验室条件下熔炼浇注钢锭,并采用TMCP技术轧制钢板,研究了微合金元素钛、铌、硼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铌含量的增加,贝氏体含量增加,晶粒变细,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韧性均增加;随着钛含量的增加,贝氏体含量增加,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提高,韧性的变化与是否进行回火处理有关;硼有利于形成板条贝氏体组织,硼含量增加能提高强度,但有损韧性。  相似文献   

14.
Ultra pure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is a kind of new stainless steel grade with high quality developed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it is characterized by ultra low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and micro-alloying with Ti, Nb,V,Cu etc.,so it overcomes a lot of use shortcomings of the ordinary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such as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sensitivity,low ductility and toughness under atmosphere temperature,crack inclining at the weld zone etc.,namely,it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ordinary fe...  相似文献   

15.
戴晓天  周和敏  李卫  齐渊洪 《钢铁》2016,51(2):84-89
 根据某企业以红土镍矿为高炉配矿,因此铁水、钢水中含镍铬元素的特点,提出充分利用镍、铬元素的强化作用开发HRB400E级高强抗震钢筋的研究思路。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在20MnSi的基体上镍、铬元素的作用规律,优化了钢筋中的镍、铬质量分数。开发的HRB400E级含镍、铬钢筋,镍、铬元素质量分数均为0.2%,力学性能完全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并且无需添加铌(钒)等其他微合金元素。  相似文献   

16.
冯勇  蔡薇 《山东冶金》2007,29(4):7-9
利用低硫铁水,钢包内充分脱氧,以铌钒复合微合金化、钢包底吹氬LF精炼处理、钢包喂线和严格的控温轧制技术,以较低的成本批量生产出6~40 mm厚规格合格的590 MPa级高强钢,技术性能指标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济钢探索开发出高强钢新的生产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强度非调质冷镦钢研究和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杰  刘雅政  阎军  章静 《特殊钢》2010,31(5):26-28
根据国内外高强度非调质冷镦钢的研究和开发现状,分析和讨论了800~1 200 MPa高强度非调质冷镦钢的化学成分、工艺特点、组织和力学性能。高强度非调质冷镦钢应具有高的强度和有良好的冷成形性,其热轧材的强度和硬度应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采用低碳高锰及微合金化的成分系列,通过热机轧制工艺,该钢种能获得良好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首钢迁钢公司通过应用微量钒钛复合微合金化和控轧控冷技术研制与生产高强度HP345焊接气瓶用热轧带钢的过程。分析了批量生产的高强焊瓶钢HP345的化学成分、冶金质量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对0.17%C-0.25%Si-1.40%Mn成分体系的低碳锰钢进行钒钛复合微合金化(wv≤0.025%、wTi≤0.025%),可以开发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和用户需求的低屈强比高强HP345钢。轧制时可以采用较高的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复合添加的微量V、Ti元素对HP345钢的显微组织影响很小,没有明显的细晶强化作用,但有足够数量的析出相颗粒,从而产生明显的沉淀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振官 《宽厚板》2014,(4):28-31
根据汽车桥壳用钢使用特点进行了成分和工艺设计,采用复合微合金化技术在中厚板生产线上生产出60 kg级冲压桥壳专用钢600QK,其力学性能、焊接和冲压性能均满足冲压桥壳的使用要求。疲劳台架试验表明,疲劳寿命均在100万次以上,满足了冲压桥壳轻量化和高疲劳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吴刚 《鞍钢技术》2020,(1):26-30
介绍了汽车结构用热连轧钢板QStE550TM的试制情况,包括化学成分、冶炼工艺及热连轧工艺设计思路,同时针对产品组织、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等进行了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碳、复合添加钛铌微合金化和控轧控冷技术,能够成功开发出厚度为3.0~16.0 mm的低成本高强度汽车结构钢。该钢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和宽冷弯性能等,可以广泛地用于重载汽车的横、纵梁和底盘零件的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