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介绍了柴油车尾气排放的特性及主要污染物;从颗粒物的催化再生技术、贫燃条件下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以及氧化催化技术等几个方面对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尤其是催化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未来柴油车用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以良好的性能而得到普及,其在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及耐久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柴油车尾气中含大量污染物,其中,碳烟颗粒物和以及氮氧化物(NOx)是柴油机尾气排放中两种最主要的污染物。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柴油车尾气处理净化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柴油车排放后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四效催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柴油车尾气四效组合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设计双层组合催化剂净化新技术,即碳黑氧化燃烧催化剂床层和NOx还原催化剂床层的组合,该组合催化剂对柴油机尾气四种污染物的消除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采用浸渍法制备了Al2O3负载不同量的La0.8K0.2MnO3和相同负载量、不同K含量的La1-xKxMnO3/Al2O3催化剂作为氧化催化剂处理碳烟、CO和HC;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r/HZSM-5、Mo/HZSM-5、W/HZSM-5三系列催化剂作为还原催化剂处理NOx,并将其进行组合,得到优良的氧化还原组合催化剂,同时处理柴油车尾气中的四种污染物。在模拟柴油车尾气组成条件下,用乙炔代表烃类物质并采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考察了所制备的双层四效组合催化剂净化柴油车尾气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负载质量分数为50%的La0.5K0.5MnO3/Al2O3和负载量为1.42×10-4mol·g-1的W/HZSM-5组合催化剂对于同时消除柴油车尾气NO、碳颗粒、CO和HC有较好的效果。NO还原为N2的转化率在反应温度范围最高可达79%,同时碳颗粒的燃烧峰值温度为448 ℃,碳颗粒燃烧生成CO2 的最大选择性可达98%,乙炔完全转化的温度为364 ℃,从而实现了四种有害物质的同时催化净化。  相似文献   

4.
柴油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现有柴油车尾气NOx净化技术,目前柴油车尾气后处理技术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Ox储存-催化还原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NOx直接分解技术、NOx和PM同时净化技术等,分析比较了不同净化技术的特点;未来需要进一步研发活性高、选择性强的低成本催化剂,以及配套的尾气净化设备。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等离子体净化柴油机尾气技术的机理和研究状况。研究表明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净化柴油机尾气有着能耗过高的缺陷,在应用中不得不结合催化剂同时使用。由于等离子体放电能够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能够使柴油机颗粒物PM在较低的排气温度下得到氧化燃烧。同时等离子体常与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相结合,作为辅助手段以提升系统去除NOX的效率和提高其选择性[1]。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协同催化脱除氮氧化物和PM技术对解决柴油车尾气污染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柴油车尾气的排放问题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使用高活性的催化剂进行净化处理。本文总结了几种常见的柴油车尾气处理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石油和化工装置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的排放标准逐年提高。目前,行业通常采用催化燃烧技术来处理工业尾气,将尾气中的有机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够节约大量电能和燃料。然而,受技术限制,处理工业尾气的催化剂大多采用国外催化剂,售价高昂。以PTA装置为例,目前国内PTA产能约4 300万t/a,而100 t产能需要用到此类催化剂30 m3左右,全国PTA装置的需求量约1 300万m3。  相似文献   

8.
汪涛  陈明功  赵彬彬  李鹏 《山东化工》2024,(3):71-73+76
柴油车尾气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物来源之一,尾气颗粒物的净化是后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技术发展较快。综述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的组成以及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的净化方法,包括微粒过滤捕集技术、折叠滤筒、尾气洗涤净化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净化技术、微型旋转超重力机净化技术等。各种技术都有其优势和不足,需要根据柴油车功率和应用环境选择适宜的净化技术和设备,把尾气预处理与深度净化相结合,把颗粒物净化技术与脱除CO、NOx、碳氢技术协同应用,不影响发动机性能且无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装置尾气及污水处理场逸散的废气均含有VOCs,其排放给区域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针对工艺尾气和污水处理场废气的特点,研究了催化燃烧工艺在处理这两类废气时工艺流程及控制方案。对工艺尾气采用碱洗—催化燃烧组合工艺,对污水处理场废气采用脱硫—均化—催化燃烧组合工艺。研究表明,针对上述两种废气,合理选择催化燃烧组合工艺及控制方案,能够有效处理废气中的VOCs组分,且处理后的气体烃类浓度均可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10.
柴油车排放的碳烟颗粒和NOx严重危害环境和健康,开发和应用柴油车排放后处理技术势在必行。总结了尾气后处理技术中碳烟颗粒在NOx储存催化剂上燃烧的技术发展路线以及研究进展,包括几种不同贵金属型和稀土混合氧化物型催化剂,同时归纳了其催化作用机理,并对NOx物种对碳烟燃烧活性影响进行归纳分析,对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含氰化氢废气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明  宁平  王重华  陈炜  周键  王磊  覃扬颂 《化工进展》2012,31(11):2563-2569
氰化氢(HCN)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剧毒污染物,任何含氮物质和含氮燃料的燃烧、化工生产、冶金、汽车尾气排放等都能释放含HCN的废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脱除HCN方面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各种脱氰方法包括吸收、吸附、燃烧、催化氧化、催化水解等技术的原理、适用对象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吸收和燃烧法具有净化效率高、工艺简单等优点,对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气有较大优势;其它方法的脱氰剂虽起活温度高、再生较为困难,但二次污染小,适用于气体的精细脱氰。今后各种技术的联合应用不仅能实现复杂气分下工业废气中HCN的逐级净化,而且能综合回收利用尾气中高浓度CO作为燃料和化工原料气。虽然各技术的联合应用在投资成本和工艺控制方面还有一定难度,但却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是今后含氰化氢废气脱除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刘洁 《大氮肥》2013,(1):37-37
PM2.5,指每立方米空气含可入肺颗粒含量,是监测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近期以来更成为各大城市环境质量的关键指数。机动车尾气排放,是PM2.5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机动车尾气控制的催化还原剂——车用尿素溶液正担当"环保先锋",成为降低PM2.5的新法宝。2012年来,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化肥部新增车用尿素生产装置,目前首批10t车用尿素顺利完成生产任务。车用尿素,用作于柴油车尾气处理液原料,应用于柴油发动机,可有效降低柴油车尾气中氮氧化物和颗粒物(PM),达到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六排放标准下柴油车尾气处理应对策略,重点阐述了柴油车尾气SCR脱硝技术进展,并对分子筛SCR脱硝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丙烯腈厂第二丙烯腈装置吸收塔尾气处理装置采用的是催化氧化方法,将尾气中的C_3H_6、C_3H_8、非甲烷总烃等污染物转化成CO_2、N_2和H_2O后排入大气。但原设计没有考虑尾气NO_x的排放问题。致使尾气中NO_x排放指标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2013年11月在原有催化氧化装置的基础上,新增了一套脱硝系统,包括脱硝反应器(内装催化还原催化剂)和加氨等配套设施。经脱硝系统处理后的吸收塔尾气各项排放指标均满足国家排放标准。ρ(NOx)由处理前的240~400mg/m~3降低至30~100mg/m~3。  相似文献   

15.
王敬源 《河北化工》2013,(6):129-131
在通风量有限的环境中,降低防爆柴油机的排放指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防爆柴油机改造过程中各个阶段分析和各种防爆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对比,提出从原型机选型、排气系统设计、尾气温度设计、尾气催化装置施加、实际使用维护等方面入手来降低防爆柴油机的排放指标,从而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6.
由中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橡胶废气催化燃烧处理技术获得突破.这项以催化燃烧为核心的橡胶废气治理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可使净化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尾气处理技术的2条主要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我国所采取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路线。介绍了柴油车尾气处理液及其关键质量指标,对国内柴油车尾气处理液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中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橡胶废气催化燃烧处理技术近日获得突破。这项以催化燃烧为核心的橡胶废气治理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可使净化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主要来源于净化尾气和液硫池尾气,因此,控制净化尾气中的H_2S含量和液硫池气中的硫含量,将有效降低硫磺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可以采用更换高效的脱硫溶剂提高尾气吸收效果,选用合适的碱洗工艺净化脱硫尾气,调整液硫池气与液硫脱硫尾气处理流程,减少液硫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20.
青岛石化氧化脱硫醇尾气由直接进硫磺焚烧炉燃烧处理,改造为先采用"柴油低温临界吸收-碱液脱硫"技术处理后再进焚烧炉燃烧。"柴油低温临界吸收-碱液脱硫"技术对尾气中油气的回收率高达98%,对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的去除率达99%以上。净化气进一步在焚烧炉中深度净化,排放烟气中烃的排放浓度可小于50 mg/m3。同时,尾气处理工艺经过改造后,硫磺焚烧炉排放烟气中SO2排放量和排放浓度也大大降低,为进一步降低硫磺焚烧炉排放烟气中SO2排放浓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