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本文将探讨健身运动对老年人RCD和E-CH的影响,为老年人运动健身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提供参考。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60岁以上老年男性,分三组:(1)长跑运动组10人,运动形式主要为长跑及快走。运动年限均为10年以上,运动频率5次/周以上,每次运动约60min。(2)太极组10人,长期练太极拳、剑,运动年限均为6a以上,无特殊情况每天早晨均坚持锻炼,每次平均约60min。(3)对照组10人,不从事任何形式有规律的健身锻炼。所有受试者身体基本健康,经调查和体检均无影响待测指标的疾病。2.研究方法(1)最大摄氧量的测定;(2)血液指标的测定;(3)数据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周太极拳锻炼对运动缺乏的女大学生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80名运动缺乏的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被随机分为太极拳组(TJQ,40人)和对照组(CG,40人),对照组除了正常的日常活动外,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太极拳组在太极拳老师的带领下进行12周的简化24式太极拳锻炼,每天练习30分钟,一周练习5天.两组实验对象在12周锻炼前和锻炼后分别测试血清IgG、IgA、IgM、IL-4、IL-12、IFN-γ、CD3、血睾酮(testosterone,T)、皮质醇(cortisol,C)的含量及全血中CD4+、CD8+.结果:经过12周的太极拳训练,IL-12和IFN-γ含量有升高趋势,但与锻炼前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太极拳组的IgG、IgM、CD4+、T/C和锻炼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 =0.000),血清皮质醇含量和锻炼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 =0.000).结论:长时间太极拳锻炼可以提高缺乏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的身体免疫应答,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为太极拳在运动不足的人群中普及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太原市的80名参加太极拳健身的老年人(60岁以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选择太极拳作为健身途径的老年人做了关于选择太极拳锻炼的动机、锻炼中断情况及中断原因、太极拳锻炼给予的长期和短期心理效益以及太极拳锻炼的坚持性等问题的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序太极拳运动在强身治病,特别治疗某些慢性疾病方面的显着疗效已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上海同济大学从七二年起开办了四十多期太极拳训练班,並对资料较齐全的412人作了调查分析,其中慢性病患者363人经过二个月——二年以上太极拳锻炼后,80%以上的患者健康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参加锻炼的80位病休人员中已有60位恢复正常工作。上海虹口区体委七三年起开办太极拳训练班,並对参加训练的69位慢性病患者在恢复健康方面作了通讯调查。结果从平均病假率这一项指标上就下降82%。上海静安区卫生防疫站从七五年底起,对22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早博,心律不齐,Ⅱ级以上收缩期杂音等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太极拳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分成太极拳组(HTC,n=24)、高血压对照组(HP,n=16),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NP,n=16)。HTC组进行12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60min/day,6days/week)。在0、6、12周检测受试者的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结果:太极拳锻炼前,HTC组和HP组SBP、DBP显著高于NP组,但EDD显著低于NP组(P<0.05),EID无显著差异。6周、12周太极拳锻炼后HTC组SBP、DBP较锻炼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HP组;EDD显著高于锻炼前,并显著高于HP组(P<0.05);但锻炼前后EID无显著变化。结论:太极拳锻炼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但对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习练太极拳人群主要以健康、健身、防病、治病为目的。60岁以上老人占7成,平均拳龄8.1年,每周习练3次以上者为100%;拳式主要以简式、杨式和吴式为多;患有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者习练太极拳后,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转;大部分人已不用药或停止治疗。表明,太极拳练习能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本文力图探究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心理老化方面到底有何影响,是否能减缓其心理老化,使中老年人更加健康长寿,以期减少社会及家庭的压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做出理论上的阐述。1.研究对象(1)海淀区蓟门里小区居民40人,年龄在55—60岁,男女各半,通过调查得知基本不从事体育运动,也从未练过太极拳。(2)海淀区太极拳协会成员40人,年龄在55—60岁,男女各半,这些老人练拳年限都在三年以上,基本上天天练拳,每天练拳1~2次,每天练习大约60min~90min。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访问法。(3)问卷调查法。3.结果与分析(1)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以38名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12周太极拳锻炼,并测定比较其锻炼前后的体重、体脂、脉搏、肺活量、坐位体前屈、1000 m(男)及800 m(女)跑成绩等6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除体重指标外,男女大学生进行太极拳锻炼后以上各指标均出现积极的变化,说明太极拳锻炼可以减少大学生的体脂,降低脉搏,增大肺活量,提高有氧耐力运动素质和柔韧素质。提示太极拳锻炼可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身体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传统体育对老年知识分子身体机能及素质的影响。方法:将基本情况相当的64名60岁以上、70岁以下的大学退休教师,男32人,女32人,随机分为1个非运动组和木兰拳、太极拳及气功3个运动组。实验12个月。结果:非运动组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呈不同幅度的下降;3个运动组的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都具有显著性变化(P<0.05)或(P<0.01),且太极拳组所测多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1),木兰拳对女性的影响明显大于男性。结论:传统体育太极拳、木兰拳、气功对老年知识分子身体机能及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是老年知识分子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运动,且太极拳运动的锻炼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囊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肩关节周围炎。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因此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病人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增强体质,还可促进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减少粘连,避免关节发僵,减轻疼痛。除打太极拳、练易筋经、八段锦外,还可做以下肩关节运动:【甩手锻炼】两脚分开站立,先用手揉擦肩部,使局部肌肉松弛,然后甩动手臂,先前后,后左右,甩动幅度由小到大(与身体呈30~90度),速度由慢到快(每分钟30~60次),每次1~5分钟。【划圆圈运动】两臂分别由前向后,由后向前,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划圆圈,划…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生理学的角度 ,从健身目的、健身方法、组织形式及生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了解兰州市 30~ 40岁妇女健身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进行科学健身活动提供参考依据。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健身组 :兰州市 5区各行业参加健身运动 1年以上 (每周训练 3次以上 )的 30~ 40岁妇女 2 6 0人 ,平均年龄 36 .3岁。参加健身操运动的 5 3人、太极拳剑 6 2人、长跑 81人、球类 2 6人、混合类 38人。普通组 :以 1∶ 1比例随机抽取与参加健身锻炼者同区、同职业、同年龄的兰州市妇女 2 6 0人为对照组。1.2 研究方法数理统计、归类比较和…  相似文献   

12.
王二平(1968~)武英级运动员。河南平顶山人。1977年进平顶山市业余体校武术队习武。1981年入选河南省武术队。1987年在全国太极拳、剑比赛中获陈式太极拳第一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规律性太极拳锻炼对退休女性血脂、瘦素水平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筛选退休知识女性122人,分为规律性太极拳锻炼组(42人),规律性健身走锻炼组(40人)和无锻炼组(40人),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瘦素水平,DEXA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结果:规律性太极拳锻炼组的BMI、甘油三酯(TG)及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均低于规律性健身走锻炼组(P0.05)及无锻炼组(P0.01);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规律性健身走锻炼组及无锻炼组(P0.05);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规律性健身走锻炼组及无锻炼组(P0.05);骨密度四项指标L2~L4(AP),Neck,Ward’s,Torch均高于规律性健身走锻炼组(P0.05)及无锻炼组(P0.05)。结论:规律性太极拳锻炼能有效地改善退休知识女性的血脂、血清瘦素水平及增大骨密度,提示这对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危险及预防骨质疏松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太极拳时老年人健康身体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38个年龄在58~70岁的老年人。太极拳组共有9男、儿女;对照组有9男、9女。太极拳组练习11.2&;#177;1.4个月的太极拳,每周练习4.6&;#177;1.3次。每次练习包括20分钟的准备活动、24分钟的太极拳练习和10分钟的放松活动。练习强度为最大心率的52~63%。在练习前后测试心肺功能、力量、柔韧性和体脂百分比。研究结果为: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组男子的最大摄氧量增加了16.1%(P&;lt;0.01),胸/腰的柔韧性增加了11度(P&;lt;0.05),膝部的伸展力量增加了18.1%(P&;lt;0.01);膝部屈肌力量增加了15.4%(P&;lt;0.05);太极拳组女子的最大摄氧量增加了21.3%(P&;lt;0.05);柔韧性增加了8.8度(P&;lt;0.05)。伸膝肌的力量增加了20.3%(P&;lt;0.05),屈膝肌的肌肉力量增加了15.9%(P&;lt;0.05)。而对照组的这些指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2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对提高老年人健康身体适应能力具有很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习太极拳学生,共计150人。其中男生80人,女生70人,年龄介于18~20岁之间。(2)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将研究对象分组。即练太极拳1年以内者取1,练太极拳1年以上2年以内者取2;练太极拳2年以上者取3。共分3组。再使用SCL一90精神卫生自评表进行评量,将评量结果进行统计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中老年血脂异常人群的适宜健身锻炼强度,促进血脂异常人群心肺功能的改善和提高,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以50~70岁的患有血脂异常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锻炼组和对照组,以走跑运动作为主要方式,以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强度(60%~70%F.C.,50%~60%F.C.)组合成不同的健身锻炼方案,观察了不同的健身锻炼方案实施2个月后心肺功能的变化.研究发现,不同强度的走跑锻炼对中老年血脂异常人群的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不同,60%~70%F.C.强度的走跑锻炼有利于提高血脂异常人群的心脏功能;50%~60%F.C.强度的走跑锻炼能够降低血脂异常人群的安静心率、定量负荷后心率和收缩压,有利于血脂异常人群心脏功能的保持.60%~70%F.C.和50%~60%F.C.强度的走跑锻炼都可以增加血脂异常人群的肺活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三亚学院教工太极拳健身俱乐部会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三亚学院教工太极拳锻炼会员锻炼坚持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对影响教工太极拳会员锻炼坚持性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将近1/3的教工能坚持锻炼,56岁以上的教工是坚持锻炼的主体;约有1/2的教工在太极拳锻炼初始阶段会选择退出,其中35岁及以下教工占很大比例。影响教工太极拳锻炼坚持性的因子分别是:认知与参与因子、组织团体因子、身体状况因子、外部支持因子、兴趣与效果因子、锻炼氛围因子。其中参与习练因子是影响教工太极拳锻炼坚持性最直接、最主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太极拳练习缓解大学生考期应激状态,为学生备考应激状态的调护提供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采用 SCL-90症状量表、中医体质量表、焦虑量表(TAS)对受试者80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每天太极拳运动30min进行调节,在考试周其间使用,持续5天.并进行判定测试.研究结果与结论:在太极拳锻炼后实验组 SCL-90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和 TAS 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太极拳运动实验组比对照组更能有效的改善参与者的心境状态,明显缓解了气郁体质大学生考期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青少年身体锻炼与自尊、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对北京市中、小学青少年的身体锻炼与自尊、人格的关系进行研究.共测量北京市中、小学生403人(男186,女217),小学生共138人(男62,女76,年龄12.23±0.982岁).初中生共157人(男64,女93,年龄14.58±0.663岁),高中生共108人(男60,女48,年龄17.78±0.828岁).结果发现:1)小学生的整体自尊水平,锻炼组显著高于非锻炼组,而初中、高中阶段受试者的自尊水平在锻炼组与非锻炼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2)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锻炼组与非锻炼组之间,在人格维度上存在一致与差异,锻炼组青少年的人格特征更积极.结论:1)身体锻炼可能是影响小学生的自尊发展的重要因素;2)身体锻炼可能对青少年的人格因素有积极效应;3)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影响身体锻炼对自尊、人格效益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太极拳锻炼干预个体疲劳的效果进行量化和概括,系统评价太极拳锻炼干预个体疲劳的有效性。方法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科学期刊、万方、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时间跨度均从建库至2020年4月30日。采用RveMen5.3与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方法质量评估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工具。结果来源于20项研究共涉及1 417名参与者满足了Meta分析的标准。与对照组相比,太极拳锻炼降低个体疲劳效果显著(SMD=-0.43,95%CI[-0.59,-0.27];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太极拳锻炼具有降低癌因性(SMD=-0.38,95%CI[-0.63,-0.14];p<0.01)和关节炎所引起的相关性疲劳(SMD=-0.35,95%CI[-0.57,-0.12];p<0.01),其中,疲劳的下降与每周锻炼的频率及锻炼计划持续的时间呈正相关(p<0.01),太极拳锻炼每周大于5次,每次锻炼时间40~60min,持续周期大于3个月对降低疲劳效果最佳。结论太极拳锻炼可以作为降低个体疲劳的补充性疗法,效果有小到中等程度的影响,但还需要有更高研究质量的论文来中和研究设计、样本偏倚、盲法等方法学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