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水平及其基因的-3230/10bp多态性与回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105例回族冠心病患者和127例正常回族对照者的凝血因子Ⅶ-3230/10bp基因型。结果(1)冠心病组血浆FⅦa水平为3.20±0.34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2.53±0.34μg/L(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血浆FⅦa水平为3.36±0.37μg/L,非ACS组为3.05±0.28μg/L,对照组为2.53±0.34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FⅦa水平在-3230/10bp等位基因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FⅦ-3230/10bp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急性冠脉综合征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族人群中存在凝血因子Ⅶ基因的-3230/10bp多态性,但回族冠心病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2.
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因子Ⅶ是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的靶因子,其在正常人血浆中浓度为0.5~2.0mg/L。前瞻性研究表明,血浆游离因子Ⅶ(Ⅶa)及Ⅶ活性(Ⅶ:C)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FⅦ的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并可导致FⅦa均值增高5倍。本文仅就FⅦ基因的多态性对FⅦ水平影响及其临床意义做一综述。1 FⅦ基因的分子结构 人类凝血因子Ⅶ基因定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13q34),基因长度为12.8kb,由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组成。其5′端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与血浆中凝血因子Ⅶ的相关性,并分析冠心病患者与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比较冠心病患者81例和健康对照组60例间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差别,FⅦa:采用重组可溶组织因子法,FⅦAg:用ELISA法,FⅦc:用一阶段凝固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124名正常人群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R353Q突变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患者凝血因子FⅦa活性2.6±0.8,高于正常对照组2.1±0.6(P<0.005)。凝血因子FⅦc活性103.45±16.23,高于正常对照组86.4±20.0(P<0.005)。冠心病患者FⅦ:Ag,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人群FⅦ基因R353Q的RR,RQ,QQ,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874,0.122,0.004;R,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940,0.060。结论检测FⅦa、FⅦAg与FⅦc 3项凝血因子可以为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事件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正常人群FⅦ基因R353Q突变的基因型分布具有种族或地域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po)AⅠ基因MspⅠ酶切位点变异频率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对成都地区汉族178例正常人和118例冠心病患者apoAⅠ基因启动子(-78bp)及内含子Ⅰ(+83bp), MspⅠ限制性片段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及对照组apoAⅠ基因MspⅠ的多态性以G/G基因型占优势.apoAⅠ基因启动子区MspⅠ酶切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0.331 vs. 0.270,P=0.067),+83bp T等位基因频率冠心病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0.072 vs. 0.034,P<0.05).在所研究对象中具有A/A基因型者血清TG水平较具有G/G基因型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 apoAⅠ基因内含子Ⅰ(+83bp)MspⅠ酶切位点的突变与中国人冠心病有一定关联,apoAⅠ基因A/A基因型对血清甘油三酯的升高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Ⅰ型受体 (ATⅠR)基因A116 6 C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 (PCR RFLP)的方法检测 40例健康人和 2 4例原发性高血压、31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ATⅠR基因型 ;用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合并冠心病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 14 6 %、14 5 % ,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3 7% (P <0 0 5 ) ;带有C等位基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冠心病 ,其血浆LP(a)水平均增高。结论 :提示ATⅠR基因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遗传因素 ,ATⅠR基因可能参与脂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I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PCR-RFLP)的方法检测40例健康人和24例原发性高血压、31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ATIR基因型;用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合并冠心病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14.6%、14.5%,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P<0.05);带有C等位基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冠心病,其血浆LP(a)水平均增高。结论:提示ATIR基因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遗传因素,ATIR基因可能参与脂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R353Q多态性的分布与河南汉族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利用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264例健康对照组和207例河南汉族CHD患者FⅦ基因R353Q多态性.结果:2组FⅦ基因R353Q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CHD患者RR纯合型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Q等位基因频率(RQ QQ)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河南汉族人群中存在FⅦ基因R353Q多态性,其中Q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WF基因19内含子MspⅠ多态性在中国人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109例和中国汉族健康人(正常对照组)104名的资料,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心肌梗死和心绞痛亚组.采用PCR技术结合MspⅠ酶切分析等测定vWF基因19内含子Msp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循环vWF水平.结果①正常对照组中M+/M+、M+/M-和M-/M-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20、0.490和0.490;心肌梗死、心绞痛亚组的MspⅠ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M-/M-型频率分别为0.649和0.71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②冠心病心功能Ⅰ~Ⅱ级及Ⅲ~Ⅳ级患者的M-/M-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67和0.706,低射血分数(EF)和正常EF分别为0.744和0.589,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M-/M-基因型频率在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分别为0.778、0.667和0.584;④冠心病组、心肌梗死、心绞痛亚组和正常对照组循环vWF水平分别为(185.07±80.57)%、(211.22±85.85)%、(156.32±63.60)%和(117.01±55.52)%,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M+/M+、M+/M-和M-/M-型的循环vWF水平分别为(232.98±48.91)%、(156.52±75.28)%和(191.28±82.09)%;M-/M-型和M+/M-型、M-/M-型与M+/M+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050和0.184),M+/M+型与M+/M-型相比,差异有显性(P=0.024);对照组M+/M+、M+/M-和M-/M-型的循环vWF水平分别为(10050±59.19)%、(122.61±59.01)%和(112.06±52.24)%;各基因型循环vWF水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WF基因19内含子MspⅠ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M-/M-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遗传标志;此多态性可能通过升高循环vWF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AT1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CAD)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DLP法,检测12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48例合并冠心病)和148例健康对照的AT1R基因型.结果高血压患者中无论是否合并冠心病,其AT1RA1166C基因型分布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与无冠心病组之间的AT1R基因型分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中国人高血压病发生及高血压患者是否易患冠心病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Ⅶ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原测定用ELISA法;凝血因子Ⅶ(FⅦ)促凝活性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Ⅶa水平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TFPI活性与TFPI抗原均显著增加(P均〈0.051,而血浆中FⅦ:C无显著变化(P≥0.051,但FⅦa显著增加(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均升高(P均〈0.05),TFPI活性、TFPI抗原均降低(P均〈0.05),而血浆中FⅦ:C、FⅦa显著增加(P均〈0.05)。两病例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TF活性、抗原升高更为显著俨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FPI活性、抗原增加,而急性脑梗死组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FⅦ:C在急性脑梗死组显著升高(P〈0.05),而FⅦa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测定上述指标对了解疾病发展趋势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唱  贺欣 《当代医学》2021,27(1):66-69
目的内皮一氧化氮合酶(NOS3)的基因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冠心病(CHD)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3例(CHD组),同时选取149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毛细管凝胶电泳检测NOS3 VNTR基因多态性,应用酶循环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比较两组Hcy水平,4a等位基因在CHD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3),CHD组中血浆Hcy水平在4a4a基因型中最高(P=0.002)。CHD组的4a等位基因频率及4a4a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P=0.017)。结论NOS3多态性与Hcy水平、冠心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各种类型缺血性心脏痫(IHD)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与血浆脂质的关系。活化凝血因子Ⅶ(F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一期法,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测定采用凝血一期法,凝血因子Ⅶ总抗原(FⅦag)采用ELISA法。结果: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OMI)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的FⅦa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进京  居军  徐向红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13-1616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multi-ARMS)技术,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hsCRP,同时结合血脂水平的测定,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组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载脂蛋白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组病例组别中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hs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组、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不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的hs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sCRP及血脂水平对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I型受体(ATI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PCR-RFLP)的方法检测40例健康人和24例原发性高血压、31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ATI R基因型;用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合并冠心病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14.6%、14.5%,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P<0.05);带有C等位基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冠心病,其血浆LP(a)水平均增高.结论提示ATIR基因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遗传因素,ATI R基因可能参与脂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对血浆中凝血因子Ⅶ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60例分为两组:①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正常组30例;②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增高组30例,分别比较其血浆中FⅦa、FⅦ:C、FⅦ:Ag与FⅦa/FⅦ:Ag、FⅧ:C/FⅧ:Ag的水平。结果:血清胆固醇增高66%与三酰甘油增高108%时,FⅦa增加16%,FⅦ:C增加14%。结论:高脂血症中,当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增高时可使FⅦa与FⅧ:C增高,故降脂治疗可下调FⅦ水平,从而减缓冠心病的危险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vWF基因 19内含子MspⅠ多态性在中国人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 10 9例和中国汉族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 10 4名的资料 ,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心肌梗死和心绞痛亚组。采用PCR技术结合MspⅠ酶切分析等测定vWF基因 19内含子Msp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循环vWF水平。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中M+/M+、M+/M-和M-/M-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 .0 2 0、0 .490和 0 .490 ;心肌梗死、心绞痛亚组的MspⅠ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其M-/M-型频率分别为 0 .64 9和 0 .712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值均 <0 .0 5 ) ;②冠心病心功能Ⅰ~Ⅱ级及Ⅲ~Ⅳ级患者的M-/M-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667和 0 .70 6,低射血分数 (EF)和正常EF分别为 0 .744和 0 .5 89,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M-/M-基因型频率在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分别为 0 .778、0 .667和 0 .5 84;④冠心病组、心肌梗死、心绞痛亚组和正常对照组循环vWF水平分别为 ( 185 .0 7± 80 .5 7) %、( 2 11.2 2± 85 .85 ) %、( 15 6.3 2± 63 .60 ) %和 ( 117.0 1± 5 5 .5 2 ) % ,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冠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 (apo) A 基因 Msp 酶切位点变异频率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对成都地区汉族 178例正常人和 118例冠心病患者 apo A 基因启动子 (- 78bp)及内含子 (+83bp) ,Msp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及对照组 apo A 基因 Msp 的多态性以G/ G基因型占优势。apo A 基因启动子区 Msp 酶切位点 A等位基因频率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0 .331vs. 0 .2 70 ,P=0 .0 6 7) ,+83bp T等位基因频率冠心病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0 .0 72 vs.0 .0 34 ,P<0 .0 5 )。在所研究对象中具有 A/ A基因型者血清 TG水平较具有 G/ G基因型者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apo A 基因内含子 (+83bp) Msp 酶切位点的突变与中国人冠心病有一定关联 ,apo A 基因 A / A基因型对血清甘油三酯的升高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载脂蛋白(Apo)AⅠ基因第3个内含子中包括MspⅠ多态位点在内的总长307bp DNA片段,观察中国汉族健康人、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Apo AⅠ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中国汉族人种Apo AⅠ基因Msp Ⅰ多态性与白种人不同,M_2等位基因属常见等位基因,而白种人为罕见等位基因。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M_2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人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血浆中FⅦa、FⅦAg与FⅦC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F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FⅦAg测定采用ELISA法,FⅦC采用一阶段凝固法.结果冠心病中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糖尿病组FⅦa测定结果各为2.6±0.8(ng/ml)、2.8±0.9、2.9±0.9与2.8±1.0.均较正常对照组(2.2±0.7)为高,差异呈显著性(P<0.05).4组中FⅦa/FⅦAg各为3.20、3.88、3.81与3.73,均较正常对照组(2.61)为高,差异呈显著性(P<0.05).4组中的FⅦC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糖尿病组增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降低(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正常,而FⅦAg仅稳定型心绞痛组降低(P<0,05),而其它3组无明显改变.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FⅦa、FⅦC与FⅧa/FⅦAg均增高,各为2.61±1.0ng/ml、101±27%与3.33(P<0.05),FⅦAg无明显改变.结论以往认为FⅦC增高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高危因子,本检测认为FⅦC增高并不恒定,而FⅦa增高和FⅦa/FⅦAg比值增高较为恒定.从而认为用检测FⅦ来评估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事件的发生时,应包括FⅦa、FⅦAg与FⅦC三项,并从中计算FⅦa/FⅦAg比值,可能较单一指标为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钠素(ANF) T2238C基因多态性与血浆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限制型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研究人群ANF T2238C基因多态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中TNF-α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A2A2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血浆TNF-α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TNF-α浓度、A2A2 ANF T2238C基因型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NF T2238C多态性及血浆TNF-α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