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HIV感染伴发皮肤性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HIV感染10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中伴发梅毒75例,其中显性梅毒35例,隐性梅毒17例,梅毒复查中发现HIV感染23例;伴发淋病、淋病+衣原体、衣原体+尖锐湿疣、衣原体/支原体各1例;伴发皮肤黏膜疾病20例(27例次),其中带状疱疹8例,带状疱疹+隐性梅毒3例,湿疹4例,荨麻疹、银屑病、隐性梅毒+银屑病和+药物性皮炎各2例,药物性皮炎、皮肤红斑狼疮、须疮和痔疮各1例,其特点是皮肤损害范围广,临床症状重。伴发2或3种皮肤性病15例,5例无伴发皮肤性病。结论梅毒、梅毒复查者及重症皮肤性病进行HIV抗体检测,可发现和控制HIV感染。  相似文献   

2.
《中国性科学》2019,(10):105-107
目的分析某综合医院住院及门诊梅毒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探讨梅毒在综合医院中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梅毒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检测出的3241例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的住院及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41例梅毒血清学异常者中,门诊患者1247例(38.5%),住院患者1994例(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94,P0.01)。不同年份住院患者中,梅毒血清学异常者2015年为518例(16%),2016年为665例(20.5%),2017年为811例(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 P0.01)。男性患者为1682例(52%),女性患者为1559例(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17 P0.01)。梅毒血清学异常者中,以20岁~39岁年龄段为主,共1105例;其次是40岁~59岁,共881例;第三位是≥60岁年龄段,共1056例;≤19岁年龄段最少,共199例。结论从3年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发现,住院患者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梅毒血清学特点不同。这对今后梅毒的筛查工作予以警示,及时发现并确诊梅毒,对患者而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医务工作者而言,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保护,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女性梅毒的发现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60例女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女性梅毒中3例为一期梅毒,55例为二期梅毒,2例为疑似梅毒.55例二期梅毒中23例为潜伏梅毒,误诊为其它皮肤病23例,精神病2例,初诊确诊二期梅毒7例.结论:女性梅毒的发现,是根据女性生理解剖特点,结合社会,心理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梅毒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梅毒病例的临床特点及产前梅毒筛查情况,研究梅毒治疗时间对妊娠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2年4月间妊娠合并梅毒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梅毒病例30例,占住院分娩病例总数的0.49%。潜伏梅毒病25例,占83.3%;Ⅰ期梅毒、Ⅱ期梅毒及妊娠前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的病例各占3.3%、6.7%、6.7%。晚期妊娠发现梅毒病例中,死胎或畸胎6例,先天性梅毒婴儿3例,远多于妊娠早期及中期发现梅毒的病例。结论:妊娠合并梅毒病例的临床表现以潜伏梅毒为主。治疗梅毒的时间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 1990年 10月在门诊发现第一例早期梅毒患者后 ,至 1999年 6月共遇到 33例梅毒患者 ,全部为后天梅毒 ,病期均在 2年以内。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33例患者中 ,男 19例 ,女14例 ,年龄 2 0~ 6 4岁 ,平均 36 .0岁 ,已婚2 7例 ,未婚 6例 (其中怀孕 6个月 1例 ) ;厂矿企业供销人员 14例 ,个体户主 6例 ,汽车司机 5例 ,农民 (包括民工 ) 3例 ,女性服务员 5例 ;非婚性接触 2 4例 ,夫妻传播 6例 ,冶游史不明 3例。临床表现 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患者分别为 18例和 15例。在 18例一期梅毒者中 ,男性 15例、女性 3例 ,男女之比为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梅毒和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性病门诊患者和潜在血源传播患者进行检测时发现的梅毒患者和HIV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出梅毒患者528例,HIV阳性者11例,混合感染4例。11例HIV阳性患者中HIV感染者7例,AIDS4例。RPR滴度的差异在显性梅毒与隐形梅毒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患者的检出率在性病门诊组显著高于潜在血源传播患者组(P<0.05),并且两者在年龄分布与临床分期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92例住院患者分布于骨科、肝胆外科、妇产科等26个科室。结论随着被检测人数的逐渐增多,该院检测出的梅毒患者和HIV感染者不断增多。性病门诊患者与潜在血源传播患者具有不同的梅毒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梅毒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近年来梅毒的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现将我院皮肤性病科1996年至1999年80例梅毒的临床分析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0例梅毒均经临床症状及RPR血清试验确诊。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62例(77.5%)有婚外性生活史,均为一期、二期及早期潜伏梅毒,未发现晚期梅毒患者。一期梅毒28例、二期梅毒44例,在二期梅毒中,玫瑰诊15例、丘疹鳞屑性梅毒疹6例,掌跖脱屑性斑疹20例、扁平湿疣3例、潜伏梅毒8例。患者按年龄分5个年龄组,其中18—20岁2例,21—30  相似文献   

8.
1995年1月~2005年7月在我院各临床科室住院病人中经皮肤性病科会诊发现性病35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5例性病患者中,男29例,女6例;年龄19~63岁,平均31.2岁;职业:个体业主9例、干部7例、工人及农民工各5例、农民4例、教师3例、学生2例。梅毒17例(一期梅毒3例、二期梅毒10例、早期潜伏梅毒2例、三期梅毒2例即上腭穿孔1例和心血管梅毒1例)、尖锐湿疣9例、非淋菌性尿道炎4例、淋病及生殖器疱疹各2例、阴虱1例。有非婚性接触史29例、否认性接触传染史6例。28例患者的性病损害发生在住院前。4例发生在入院后。在前者,入院当日由首诊医生为…  相似文献   

9.
1994年,我科共发现梅毒患者25例,现分析如下: 发病概况 1.构成比 1994年我专科共发现按上级规定需上报的8种性传播疾病(STD)共1756例,其中梅毒25例,其构成比为1.42%,较1993年全年STD9359例,梅毒4例,构成比为0.42%有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0.
臧道爱  张景 《中国性科学》2010,19(9):24-26,31
目的:分析射阳县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梅毒疫情发病趋势。方法:利用2009年射阳县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和1988~2009年射阳县历年监测的梅毒报告病例数,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射阳县2009年度全县共报告梅毒71例,较去年同期减少40.34%。射阳县自1988年开展性病疫情监测以来,1992年发现并报告梅毒,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01年达到峰值(172例),随即逐年下降至2003年的73例,2003年后再次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07年达到又一个峰值(160例),再次逐年下降。结论:射阳县实施的以强化梅毒疫情监测为重点的梅毒预防控制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近两年梅毒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同全国及大部分地区梅毒疫情较大幅度上升有别;预计射阳县梅毒发病率将会比较平稳,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各期梅毒感染情况和治疗结果。方法对415例女性梅毒患者通过临床症状和梅毒的抗体血清学检验进行诊断,通过问诊、回访、填写性病报告卡对感染、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15例女性梅毒患者,一期梅毒24例,占5.78%;二期梅毒9例,占2.16%;隐性梅毒382例,占92.05%。梅毒感染中,20岁以下22例,占5.30%;20~29岁159例,占38.31%;30~39岁144例,占34.69%。治愈387例,占93.25%;血清固定28例,占6.75%。无业人员134例,占32.29%;农民工153例,占36.86%;工人56例,占13.49%;干部42例,占10.12%;教师10例,占2.40%;其它行业19例,占4.57%。结论女性梅毒感染有年轻化趋势,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加强女性农民工和无业人员梅毒筛查,做好血清固定患者的治疗和沟通解释,减轻患者压力。加强女性梅毒的预防宣传,提高女性自我防护意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减少梅毒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本院120例梅毒住院患者,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例非神经梅毒和54例神经梅毒患者,性别、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9例有症状神经梅毒者,从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到诊断神经梅毒的时间为(11.53±17.00)个月。神经梅毒患者血清TRUST滴度高于非神经梅毒患者,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TRUST滴度高于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其中18例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血清TRUST滴度、脑脊液TRUST滴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症状神经梅毒比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有核细胞数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有症状神经梅毒比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蛋白、IgG、IgA、IgM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神经梅毒治疗后脑脊液有核细胞数、蛋白、IgG、IgA、IgM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显示,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曲线下面积大于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结论神经梅毒的诊断常延迟。男性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者,需要积极行腰穿脑脊液检查以早日发现神经梅毒。除了脑脊液TRUST、TPPA、有核细胞数、蛋白等检测外,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检测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国胎传梅毒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精准的梅毒母婴传播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2015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胎传梅毒病例数据,使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10.0软件进行胎传梅毒疫情的探索性空间分析。结果2015年全国共报告7251例胎传梅毒,较2010年(12084例)下降了40.00%。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和2015年全国县区级胎传梅毒报告病例数全局MoranI指数分别为0.46和0.37,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2015年胎传梅毒疫情的空间聚集性低于2010年。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输出我国县区级胎传梅毒疫情分布热点地图:2010年呈现3个核心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分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东部和贵州北部;华东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和福建北部;华南和华中部分地区,包括广西、广东和湖南中东部,共发现207个热点县区(病例数〉12);2015年呈现5个核心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的新疆西部;青海中东部;西南与华中部分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和湖南;华东部分地区,包括江苏与安徽;华南与华东部分地区,包括广东与福建,共发现72个热点县区(病例数〉12)。结论2015年浙江、上海、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等地的胎传梅毒疫情热点县区数量明显少于2010年,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初见成效。现阶段我国胎传梅毒疫情热点县区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青海中东部、四川I、重庆、贵州等地,今后应重点加强这些地区的梅毒母婴传播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潜伏梅毒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梅毒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潜伏梅毒患者也不断增多,为探讨潜伏梅毒患者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我们于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性病门诊206例梅毒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共发现潜伏梅毒82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梅毒患者脑脊液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梅毒患者无症状神经梅毒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26例HIV阴性梅毒患者的脑脊液进行常规、梅毒暗视野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126例患者脑脊液中,常规检测发现82例(65.08%)蛋白升高,41例(32.54%)葡萄糖升高,未发现红细胞和白细胞;TP—PCR及梅毒暗视野检查均阴性;有42例(33.33%)梅毒患者脑脊液至少存在一种至一种以上梅毒抗体。结论:梅毒患者脑脊液存在异常,未经治疗梅毒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出率,高于经数疗程驱梅治疗但RPR持续阳性一年以上梅毒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出率。表明部分患者存在无症状神经梅毒,并可能与RPR持续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科自1986年3月以来,共发现二期显发梅毒8例,患者情况见附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对住院的患者常规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查,发现一些梅毒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但也发现 5例老年男性内科病患者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呈假阳性反应,现分析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63~ 80岁,分别以白血病 (1例 )、冠心病 (1例 )、糖尿病 (2例 )、脑供血不足 (1例 )入院,其共同特点是:①老年男性,长期患有难以治愈的内科慢性疾病,病程 10~ 20年;②反复询问患者及其配偶均无非婚性接触史,亦无梅毒临床表现,近 3年内无输血史;③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滴度均在 1∶ 4以下,其中 …  相似文献   

18.
376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376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之比为1.29:1;年龄以21~40岁最多,老年病例有所上升;以非婚性接触传染为主;以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为主,分别占42.0%和45.5%,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少见,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临床和血清学治愈率100%。作者认为,对各种STD患者行血清学检查RPR、TPPA是发现梅毒的重要途径;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应引起高度重视;青霉素治疗开始前第1~3日给予泼尼松15 mg/d,是预防吉赫氏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佛山市2004-2013年梅毒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及SPSS15.0对2004-2013年佛山市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年佛山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47 632例,其中后天梅毒45 4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4.94/10万,年报告发病率缓慢上升,2012年达到高峰;Ⅰ+Ⅱ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曲线平缓;隐性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与后天梅毒报告发病率变化基本一致;近十年胎传梅毒共报告2 17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7.4/10万活产数,2004至2007年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后呈波动下降趋势;年龄组别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30-3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职业分别是工人、家务及待业、农民;顺德区和南海区病例数最多。结论:青壮年是梅毒重点防治人群,但老年人群也不容忽视;要加强孕期妇女的梅毒筛查,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同时应加强梅毒监测,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我市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梅毒感染检出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梅毒在住院患者中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中梅毒检测阳性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共收治126 472例住院患者,检出梅毒阳性者1 927例,其中显性梅毒502例,隐性梅毒1 299例,先天性梅毒102例,神经梅毒24例;梅毒检出率2006年为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