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经验为例,以一系列对毕业生、新生和硕士导师的调查问卷为依托,通过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征和目前导师队伍的现状,总结了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下,实行双阶段、双导师制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对双导师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7)
本文根据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针对当前教育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纰漏,提出了课程设置合理、管理制度规范、评价体系完善并结合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的新的培养模式,旨在提升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认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2)
从我国当前发展层面出发,企业与学校对高素质人才培育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与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相关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现阶段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对此笔者根据当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的情况,将其中人才的培养模式分为深层次培育模式与浅层次培养模式,同时进行分类与研究。还将从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教师资源等方面,探究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相关策略,从而提出相对完善的教学培育模式,做到充分利用酒店企业的先进设备进行技能型人才培育,以企业内涵和学校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的教学目标,进行多层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提高这门专业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6)
校企合作是目前将学校、企业和学生联系起来,培养出应用型专业化人才的最有效模式,本文以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为研究基础,对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制药相关人才的模式建设进行了细致的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以及促进方案有效实施和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0)
校企合作是指在职业教育中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企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校企共建、项目驱动、双证培养、定向培养等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了学院教育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杜兴亮 《河南建材》2022,(3):161-163
文章对新工科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合作目标不明确、机制运行不顺畅、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应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权责约束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企业优先选才制度、利益...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9)
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无法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根本在于职业教育供给机制问题,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是克服职业教育供给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供给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构建职业院校、企业、行业三元主体校企合作新模式,创建院校、企业协同办学、行业指导的三方协同培养新机制,有效解决职业教育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3)
该文介绍广州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广美")与广州例外服饰有限公司合作"例外之外"品牌(以下简称"例外")形象研究课题的策划和实施过程。这一合作是企业项目课题与院校课程的结合,合作过程中对校企合作课题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全新的实验,既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又是对企业设计研究方法的创新。该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课题成果获得企业的高度评价,企业将部分内容转化为市场价值。该文是对校企合作课题与传统课程结合案例的回顾和总结,该文作者希望借此与艺术院校的同行共同探讨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面对这种现状,本文依托“软件工厂”提出高职院校在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施、改革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一些思路,并结合我院与oracle公司和美斯坦福公司合作办学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四川建材》2016,(3):297-299
本文针对建筑类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现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校企合作案例——山河鲁班学院。山河鲁班学院是黄冈的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共同组建的一所校企合作专业性学院,自组建以来,极大促进了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内涵发展,促进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建设,为董事会成员单位培养了一批"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