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32岁。主因左下肢肿胀疼痛,行走困难10余天住院。一年前曾因宫颈癌、右侧附件转移行子宫及右侧附件切除术痊愈出院。体格检查:左下肢(膝关节以上)重度水肿,触疼,未见明显淤血。关节活动无受阻,皮肤颜色无改变。超声检查:左侧盆腔可探及一约1.gcmXI.Zcm、2.ZcmXI.scm的弱回声团块,边界欠清晰、外形不规则。彩色多普勒可探及血流信号。骼总静脉血流似进入异常回声区内。由左骼总静脉开始探查直至股深静脉近端,管腔内径无改变,探头加压管腔消失。在距股静脉近端约3~4cm处可探及约1.3cmX0.scm强回声四块,边界欠…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9岁。因脑出血、左侧肢体偏瘫住院治疗16天后,因左下肢明显肿胀2天,急行超声血管多普勒检查:左股静脉管腔内充满条状、团状低回声,用探头加压管腔不易被压扁;彩色多普勒探查没有彩色血流信号及血流频谱(彩图6见Ⅲ页)。超声诊断:左股静脉急性血栓形成。急行外科手术,术中所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3个月。体格检查发现心脏杂音。超声检查显示右心扩大,左房容积减小。左房内未探及肺静脉开口,于右房顶部上方探及管腔样结构(共同肺静脉,CPV),肺静脉均引流入该静脉腔,于主动脉弓上外侧探及管腔样结构围绕(图1),其解剖结构为:CPV→垂直静脉→左无名静脉→右上腔静脉→右房。CPV处探及离心性和向心性两股血流,部分血流流入右心房;部分血流经垂直静脉→左无名静脉→右上腔静脉→右房。房间隔探及回声失落约6mm和右向左分流。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3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20天伴右下肢水肿3天。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0年.房颤病史30年。双下肢血管超声:右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近段、胭静脉、大隐静脉内径明显增宽,管腔内充满实性偏低回声,未探及血流信号及多普勒频谱。提示:右下肢深、浅静脉血栓形成。心脏超声示:右房增大。横径4.7cm,右心房腔内探及一实性回声团块,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7岁,左下肢突然麻木。外院曾以脉管炎治疗,自觉症状有所减轻,近1周来,仍有下肢发凉,麻木、短距离行走疼痛加重等症状。目前左下肢血管超声显示:左侧股动脉分叉处探及实性略强回声充填(图1),致股浅动脉中上2/3段完全闭塞,未探及血流通过;左侧股深动脉起始部血流充盈缺损,峰值流速约6m/s。股浅动脉中下1/3处探及侧支动脉注入,流速较慢,左侧腘动脉、胫前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正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86岁,高血压病史20余年.因"高血压心脏病,脑梗死,心功能衰竭"入住心内科.体格检查:右上肢血压15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肢血压80/60 mm Hg,右侧桡动脉搏动明显较左侧增强.超声检查: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粗糙增厚,显示较模糊,左侧颈总动脉管壁可见多处斑片状强回声,最大范围6.5 mm×1.9 mm,后伴声影.左侧颈总动脉管腔内可见不均质中低回声充填,长约5.0 cm,延续至颈内、颈外动脉起始部管腔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左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起始部均未探及血流信号(图1、2).右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达8.4 mm,搏动增强,测血流频谱流速增快,峰值血流速(Vmax):93 cm/s.双侧椎动脉管径正常,右侧Vmax:58 cm/s,左侧Vmax:32 cm/s.超声诊断:①左侧颈总动脉延续至颈内外动脉起始部管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闭塞;②右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血流代偿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定位法和超声引导法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差异。方法选取需要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68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穿刺组(引导组76例)和超声定位组(定位组92例),分析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和血液透析平均血流速的差异。结果与引导组相比,定位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患者股静脉置管可获得更高的血流速(P<0.05),两组中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透析平均血流速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与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相比,超声定位法置管时间更短;超声定位法股静脉置管可获得更高的透析血流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骨下、颈内及股静脉3部位深静脉置管术主要并发症及置管的难易程度。方法:选取600例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A)、颈内静脉(B)和股静脉(C)组,比较3组的穿刺成功率及主要并发症指标,明确3部位穿刺技术的优缺点。结果:一次性成功率以锁骨下静脉最低,股静脉最高,3者比较P〈0.05;但总体成功率P〉0.05。锁穿发生导管易位率最高,P〈0.05,但与颈内静脉对比在其他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P〉0.05;股静脉置管虽在导管易位及气胸方面有优势,但其他并发症均高于前二者,P〈0.05。结论:三部位置管术各有优缺点,操作者应根据患者情况及自身经验合理选择,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及丰富的置管经验是深静脉置管的必须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依次检查双侧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及其分支,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布情况及各种血栓声像图特征。结果①90例患者中,共显示103条患肢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单侧77例,双侧13例,左侧74条(71.84%),右侧29条(28.16%)。股静脉血栓比率最高,为32.04%;其次为髂静脉及股静脉,为21.36%;髂静脉比率最低,为4.85%。②超声图像显示急性血栓呈均匀低回声,静脉管腔闭塞或部分堵塞,病变处管腔增宽,管壁光滑。超声图像显示慢性血栓呈不规则形强回声,静脉管腔闭塞或部分堵塞,病变处管腔变小,管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内壁毛糙。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6 4岁 ,因左下肢红肿疼痛 5天收入院。查体 :左小腿下段及足背部红肿 ,行走困难 ,右小腿未见明显异常 ,活动正常 ,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股总静脉、股浅静脉、静脉左侧轻度扩张 ,右侧正常 ,管腔内径分别为左侧股总静脉 1.4cm ,股浅静脉1.2cm ,静脉 1.1cm ,右股总静脉内径1.1cm ,股浅静脉 1.0cm ,静脉 0 .9cm ,双下肢小腿比目鱼肌内均可见一扩张的静脉 ,且其内均可见一长约 2 .0cm光团回声 ,左侧回声较右侧稍强 ,且回声不均匀。左侧下段走行纡曲 ,内径 1.0cm ,右侧下段扩张 ,内径 0 .9cm ,…  相似文献   

11.
杨萍  孟燕  湛三成  胡亮 《护理研究》2010,24(8):2006-2007
[目的]评价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在气管切开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将263例气管切开术病人分为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组(A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组(B组),比较两种置管途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穿刺总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B组(82.0%,P〈0.001);A组局部感染发生率为5.2%,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3.7%,均显著低于B组的12.5%和10.2%(P均〈0.05)。[结论]在气管切开病人中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7岁。因“左侧腹股沟逐渐增大性包块伴下肢青筋7年余”就诊。超声检查:平卧时,左侧大隐静脉全程增宽,最宽处内径4.6mm,汇入股静脉处内径3.2mm(图1),小腿部可见蚯蚓状或串珠状改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L)显示股浅动脉,股静脉及大隐静脉近心端彩色血流充填丰富,未见局限性无彩色血流充填区及局限性管腔扩张,频谱及波形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3岁。因发现左侧胭窝部肿物1周,左下肢微痛1d来我院诊治。超声表现:于左侧胭窝探及范围约48mm×36mm×12mm的略低回声(图1),自胭窝处可延伸至膝关节内侧及髌骨下方,肿块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其内可见点状及短线状血流信号,呈动脉频谱,阻力指数0.70(图2)。超声提示:左侧胭窝及髌骨下方实性肿物。术后病理诊断:左膝滑膜骨软骨瘤。  相似文献   

14.
对我科收治乳腺癌股静脉穿刺置管化疗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4岁。2007—11右乳腺肿物穿刺确诊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A期T2N0M0),为行新辅助化疗入院,入院后(2007—12—07)采用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右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后行2周期NP(诺维本联合顺铂)方案化疗。2008—01—07患者出现右下肢不适,当时无明显肿胀,患者未在意,此后右下肢麻木较前加重。2008—01—18洗脚时发现右踝部以上较左侧肿胀,报告医生。血管外科医师会诊,查体:右下肢肿胀明显,右腹股沟可见深静脉留置导管,右下肢皮肤张力高、皮色正常、无浅静脉曲张、胫前指凹性水肿、无触压痛,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未闻及血管杂音;右下肢血管超声:右下肢股静脉血栓。遂转血管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斜刺股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斜刺股动脉后股静脉穿刺置管组(斜刺式组)和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组(传统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成功率。结果:斜刺式组成功率与传统式组比较,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成功率显著高于后者。结论:斜刺股静脉穿刺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方法,穿刺的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3岁,左侧阴囊内包块渐增大3年。质韧,偶有左侧阴囊内疼痛不适,无明显压痛,放射痛;不伴发热,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刺激症状。超声检查:双侧睾丸大小正常,内部引声均匀,边界清;右侧附睾及左侧附睾头、体均未见明显异常回声,与周围组织边界清;左侧附睾尾处见一15mm×13mm×14mm团块状等回声区,内部回声欠均匀,局部可见低回声,边界清,边缘规整(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团块内部及边缘均探及线状血流信号,PW测及动脉流速曲线,RI:0.55(图2)。超声提示:左侧阴囊实性占位,考虑来源于左侧附睾尾的良性病变。手术后病理诊断:左侧附罩尾腺瘤样瘤。  相似文献   

17.
刘月芹  赵钦  侯晓娟  李永咏 《护理研究》2013,(23):2501-2502
股静脉因其管腔大、血流丰富、药物对静脉壁影响较小、位置浅表易固定、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1]。2008年以来,我科为30例糖尿病病人实施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均获得成功。现针对糖尿病病人股静脉穿刺时存在的技术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股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并防止置管后感染等并发症及脱管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7岁,因发现左侧胸壁包块2个月就诊.体格检查:于左侧胸壁可扪及一大小约2 cm的肿块,质中,活动度差,边界清楚,形态规则.超声检查示:左侧胸壁扪及"包块"处皮下脂肪层内探及一大小约2.8 cm×1.2 cm的异常低回声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回声欠均质,加彩后其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测得其中一支动脉血流参数为:收缩期血流速度11 cm/s,舒张期血流速度5 cm/s,阻力指数0.52;超声造影示:于左侧肘静脉团注六氟化硫造影剂(SonoVue)2.4 ml,生理盐水5 ml冲管,左侧胸壁"包块"处异常回声于注射后10 s开始快速均匀性高增强(图2),20 s开始廓清,约70 s后基本廓清(图3).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股静脉置管在老年脑卒中患者行静脉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股静脉置管,对照组使用留置针,观察并记录两组的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或家属对使用该穿刺方法的主观评价。结果:实验组的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行股静脉置管后患者或家属在减轻痛苦及费用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P〈0.01)。结论:股静脉置管为老年脑卒中患者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保护了患者的外周静脉;为护理提供了方便,确保了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值得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置管受限的患者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置入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的78 例患者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置入PICC,在导管留置期间定期随访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3~472)d;原发性异位发生率1.28%,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2.82%,未发生严重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治疗完成后拔管75例,意外拔管1例,因出现并发症导致非计划性拔管2例。结论 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置入PICC的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对患者活动影响小,有效解决了一些上腔静脉置管受限患者的中长期输液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