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检测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CDH1)基因和配对盒基因家族PAX1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的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炎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Ⅰ组织、CIN Ⅱ~Ⅲ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甲基化情况,评估是否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MSP)对HPV感染的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炎组织、CINⅠ组织、CIN Ⅱ~Ⅲ组织以及宫颈癌组织中的CDH1和PAX1基因进行甲基化检测.结果:HPV感染的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炎组织和CINⅠ组织中未检出CDH1基因甲基化;CINⅡ~Ⅲ组织中检出CDH1基因甲基化2例(13.3%),宫颈癌组织中检出CDH1基因甲基化9例(22.5%),与HPV感染的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的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炎组织中未检出PAX1基因甲基化,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组织的PAX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3.3%、46.7%和87.5%,CINⅡ~Ⅲ组织与CINⅠ和宫颈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织、CINⅡ~Ⅲ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CDH1和PAX1基因甲基化总阳性率分别为13.3%、60.0%和97.5%.结论:CDH1和PAX1基因甲基化,尤其是PAX1基因甲基化对于宫颈癌临床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淑艳  张英博  周丽 《中国肿瘤》2003,12(2):110-111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宫颈癌中端粒酶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TRAP法检测30例宫颈糜烂,16例CIN组织,20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宫颈糜烂者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3.0%(1/30),CIN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6%(9/16),20例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805(16/20),正常宫颈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阴性。恶性肿瘤与正常或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的活化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成为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早期诊断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脱落细胞中SOX9基因甲基化水平,为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分子标志。方法收集2010-03-01-2011-06-30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肿瘤科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156例,采用双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定量检测正常宫颈组(48例)、CINⅠ组(30例)、CINⅡ-Ⅲ组(30例)和宫颈癌组(48例)的宫颈脱落细胞中SOX9基因甲基化水平,分析SOX9基因甲基化与各级别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正常宫颈组SOX9基因甲基化水平(甲基化评分)17.93±4.33,CINⅠ组为10.35±4.06,CINⅡ-Ⅲ组为33.17±15.19,宫颈癌组为48.04±24.03。SOX9基因甲基化水平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而升高,且在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显著升高。CINⅠ组和正常宫颈组脱落细胞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SOX9基因甲基化水平在其余任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OX9基因甲基化评分可有效区分宫颈癌/CINⅡ-Ⅲ和CINⅠ/正常宫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为0.961(95%CI:0.933-0.990),P〈0.001。在最佳临界值,SOX9基因甲基化评分检测宫颈癌/CINⅡ-Ⅲ的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9.7%。结论甲基化SOX9基因能够有效诊断宫颈癌/CINⅡ-Ⅲ,可以作为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第二代双基因杂交捕获-高危HPV DNA检测法(HC2-HPV-DNA)在宫颈癌早期病变及癌前病变患者中的筛查效果。方法选择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5000例患者。采用TCT和HC2-HPV-DNA法对患者进行筛查,再与宫颈活检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TCT、HC2-HPV-DNA和TCT+HC2-HPV-DN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TCT和HC2-HPV-DNA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相比有一定的差异,病理组织学结果≥CINⅠ为阳性者414例,占总检测例数的8.28%;TCT检查≥ASCUS为阳性者409例,占总检测例数的8.18%;HC2-HPV-DNA阳性者499例,占总检测例数的9.98%。TCT+HC2-HPV-DNA联合检测的敏感度(99.28%)高于HC2-HPV-DNA(52.42%)、TCT(45.65%)单项检测的敏感度(P﹤0.05)。而TCT+HC2-HPV-DNA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82.36%),高于TCT(46.21%)、HC2-HPV-DNA单项检测的阳性预测值(43.49%)(P﹤0.05)。结论 TCT联合HC2-HPV-DNA筛查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早期及癌前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16INK4A、Brn-3a及C-myc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40例,检测宫颈癌组织中P16INK4A、Brn-3a、C-myc的表达情况及端粒酶活性水平。同时选取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组织中P16INK4A、Brn-3a、原癌基因C-myc及端粒酶活性水平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P16INK4A、Brn-3a和C-my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5.0%和100.0%,均高于正常宫颈和CIN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Ⅱ和CIN Ⅲ组织的P16INK4A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和CINⅠ组织(P<0.05);正常宫颈组织中Brn-3a和C-myc阳性表达率均为7.14%,明显低于其他组织(P<0.05);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为(44.38±3.82)U/g,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n-3a、C-myc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z>0.8,且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80.0%以上,而P16INK4A及端粒酶活性水平的诊断效能相对较低,但4个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获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83.4%,曲线下面积Az为0.879。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P16INK4A、Brn-3a、C-myc表达水平和端粒酶活性异常,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宫颈癌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C2-HPV-DNA)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39例怀疑可能为宫颈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HC2-HPV-DNA、TCT及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计算HC2-HPV-DNA、TCT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TCT检测共诊断鳞状细胞癌(SCC)16例,其中将4例CINⅢ级患者误诊为SCC患者,6例SCC患者分别误诊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例、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1例.慢性宫颈炎患者HC2-HPV-DNA检查阳性率为0%,CINⅠ级患者HC2-HPV-DNA检查阳性率为0%,CINⅡ级患者HC2-HPV-DNA检查阳性率为0%,CINⅢ级患者HC2-HPV-DNA检查阳性率为9.38%,SCC患者HC2-HPV-DNA检查阳性率为77.78%.TCT鉴别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6.69%;HC2-HPV-DNA鉴别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95.87%;HC2-HPV-DNA联合TCT鉴别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9.76%,漏诊率为16.67%,误诊率为10.24%.结论 HC2-HPV-DNA联合TCT诊断宫颈癌能相互弥补检查方法的不足,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HH及神经胶质瘤相关基因同源蛋白1(GL11)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早期宫颈癌患者36例、CINHI级28例、正常宫颈20例,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标本中SHH及GLll的表达。结果SHH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宫颈组织20.0%(4/20)、宫颈CINIII60.7%(17/28)、早期宫颈癌69.4%(25/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1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宫颈组织25.0%(5/20)、宫颈CINⅢ53.6%(15/28)、早期宫颈癌58.3%(21/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HH、GL11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其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巾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取1996年至2004年诊断为宫颈癌的存档组织蜡块78例,CIN40例,正常宫颈组织12例。41例新鲜宫颈组织和液基细胞标本取自2005年至2006年手术切除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和RT-PCR等方法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和液基细胞巾的HIF-1α表达。[结果]宫颈癌、CINⅡ~m、CINI和正常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9%(46/78)、48.0%(12,25)、6.67%(1/15)、0(0/12);宫颈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肿块大小、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宫颈癌组织和CINⅡ~Ⅲ中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及CINI(P〈0.05);液基细胞中宫颈癌和HSIL的mRNA和蛋白水平都高于LSIL及正常细胞(P<0.05)。[结论]HIF-1α可能是宫颈癌形成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其表达增强与宫颈癌的浸润性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新的早期筛查和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HH及神经胶质瘤相关基因同源蛋白1(GU1)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早期宫颈癌患者36例、CIN Ⅲ级28例、正常宫颈20例,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标本中SHH及GLI1的表达.结果 SHH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宫颈组织20.0% (4/20)、宫颈CINⅢ60.7% (17/28)、早期宫颈癌69.4% (25/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宫颈组织25.0% (5/20)、宫颈CINⅢ53.6%( 15/28)、早期宫颈癌58.3%(21/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HH、GLI1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其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DEK蛋白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EK蛋白在35例宫颈癌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DEK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DEK蛋白表达率(74.3%)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23.3%)和正常组织(15.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K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升高,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DEK蛋白可作为宫颈癌病因学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kinase,ILK)、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10—09-01—2012-06-30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CIN)、4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ILK和MMP-9的表达。结果:1)宫颈癌组织中ILK表达率为80.0%(48/6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黏膜上皮的0%(0/40),X2=61.54,P〈0.001;高于CINI~Ⅱ的30.77%(16/52),X2=27.27,P〈O.001;也高于CINlll的45.83%(22/48),X2=13.65,P〈O.001。而CINI~Ⅱ与CINHI之间IL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04,P=0.121。宫颈癌组织中MMP-9表达率为88.33%(53/6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黏膜上皮(0/40),YX2=75.18,P〈0.001;高于CINI~Ⅱ的28.85%(15/52),X2=41.33,P〈O.001;但与CINⅢ的79.17%(38/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9,P=0.194。MMP-9在CINⅢ的表达明显高于CINI~Ⅱ,X2=25.37,P〈0.001。ILK表达与临床分级、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O.05。MMP-9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2。ILK和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429,P〈0.05。结论:ILK、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均呈过表达,且两者的过表达可能在宫颈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hoC和ROCKⅠ基因在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慢性炎症28例、CINⅠ25例、CINⅡ28例、CINⅢ28例、宫颈癌27例中RhoC和ROCKⅠ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RhoC和ROCKⅠ在CINⅡ、CINⅢ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INⅠ和慢性炎症,病变程度越重,表达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oC和ROCKⅠ的表达在CINⅡ及以上病变中成正相关(rs=0.605,P<0.001).结论:RhoC在表达水平较高时可能通过ROCKⅠ促进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和宫颈癌的发生,RhoC/ROCKⅠ可能成为早期治疗的新靶点.宫颈组织中RhoC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完善宫颈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案和评估宫颈病变的癌变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eIF-4A在正常及不同级别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2011-01-0l-2012-06-01行手术治疗或活检确诊的120例患者,其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CINI级)3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CINⅡ和Ⅲ级)30例及宫颈癌组织60例(51例鳞癌,9例非鳞癌)。另选取同期手术切除的3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不同宫颈组织中eIF-4A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IF_4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组织(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46.7%)、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76.7%)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78.4%)中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21,P〈0.001;且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x2=47.111,P〈0.001;但是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lF-4A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4,P=0.854。eIF-4A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类型无关,x2=0.592,P=0.442;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关,x2=6.161,P=0.046;与临床分期有关,x2=7.515,P-0.006。结论:eIF-4A可能参与了宫颈病变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可能在宫颈病变的初始过程即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探讨Ki67和P53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慢性炎症中的表达特点、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检测11例宫颈癌、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其中CINⅠ10例,CINⅡ6例,CINⅢ11例)及7例子宫颈慢性炎症(CC—itis)的石蜡标本中Ki67和P53表达的阳性单位。结果Ki67和P53在SCC、CIN及CC—itis组织中表达的阳性单位(PU)差异具有显著性(F=26.447,F=9.564,P均〈0.001),SCC、CIN病变中Ki67和P53表达的阳性单位明显高于CC.itis,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01)。CIN病变中Ki67的阳性单位具有随CIN分级增高而增大的趋势(单侧检验P〈0.05)。CINⅢ组中Ki67表达的阳性单位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P53的阳性单位在CIN不同级别的比较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INⅡ组中P53的阳性单位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宫颈病变需手术组的Ki67和P53的阳性单位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Ki67和P53的表达强度与宫颈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有关,两者在组织中表达的阳性单位对于区分宫颈炎性病变和上皮内瘤变,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CINI和CINⅡ的区分,以及对于治疗方案的拟定均具有重要价值;此外Ki67表达的阳性单位有助于CIN分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GAL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宫颈鳞癌、45例CIN、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NGAL的表达。结果NGAL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2%,明显高于其在CIN(26.7%)及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20.0%)中的表达(P〈0.05);宫颈癌组织中NGAL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NGAL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增高,且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转移有关,可能参与宫颈癌的进展与转移,可作为判断宫颈鳞癌进展的一种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AuroraA、B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2010—09—012012—06—30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204例宫颈病变组织,其中慢性宫颈炎40例,CINI52例,CINⅡ~Ⅲ级48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6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组织中AuroraA、B的表达,分析AuroraA、B在不同宫颈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AuroraA在慢性宫颈炎组、CINI组、CINⅡ~Ⅲ组及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1/40)、11.54%(6/52)、62.50%(30/48)和78.69%(51/64),AuroraB分别为2.50%(1/40)、9.62%(5/52)、58.33%(28/48)和68.75%(44/64)。AuroraA、B的阳性表达率在cINⅡ~Ⅲ组及宫颈鳞癌组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和CINI组,P〈0.001;但在宫颈鳞癌与CINⅡ~Ⅲ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70和0.255。AuroraA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P=0.030)、淋巴转移(P一0.040)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0.009)有关,AuroraB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07。AuroraA、B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AuroraA和AuroraB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秦杰  陈瑾  黄守国 《齐鲁肿瘤杂志》2012,(16):1255-1257
目的:检测肿瘤转移基因G3BP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IP30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对子宫颈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1年我院妇检及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正常子宫颈组织(30例)、子宫颈浸润癌(均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未转移组及转移组组织(各30例)中G3BP、TIP30基因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G3BP基因在子宫颈癌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0.088±0.081)显著高于未转移组(0.006±0.003)及正常子宫颈组织(0.000±0.000),P值均〈0.001;子宫颈癌未转移组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TIP30基因在子宫颈癌转移组中的表达水平(0.000±0.000)显著低于未转移组(0.001±0.000)及正常子宫颈组织(0.012±0.001),P值均〈0.001,子宫颈癌未转移组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子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G3BP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子宫颈癌未转移组及转移组中呈升序表达,而TIP30基因则呈降序表达,G3BP和TIP30基因在子宫颈癌细胞的转移中发挥一定作用,从而影响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