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液相共沉淀法制Al_2O_3超细粉过程及防团聚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硝酸铝与脲反应,均相沉淀出Al(OH)3凝胶,通过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分析了Al(OH)3胶体的脱水过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Al(OH)3胶体和由乙醇初步脱水的Al(OH)3胶体脱水显微结构的变化,并讨论了乙醇防止超微细粉团聚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γ—Al2O3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二甲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浸渍法制备了H4SiW12O40-Ti(SO4)2-La2O3-γ-Al2O3(HTLA)复合催化剂,以吡啶为化学探针分子,研究了HTLA及γ-Al2O3的表面酸性质,并将HTLCA作为催化剂,用于甲醇缩合制二甲醚的模型反应,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滑石及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制备了水滑石Mg6Al2(OH)16CO3.4H2O和类水滑石Mg4Al2(OH)12(NO3)2.4H2O,Zn6Al2(OH)16CO3.4H2O它们的晶体结构基本相似,热稳定性都不很高,200℃时将失去全部结晶水,200~450℃时将失去全部层间阴离子,以及大部分OH^-。用离子交换法和共沉淀法制轩了1,5-二萘磺酸柱撑水滑石Mg4Al2(OH)12(C10H6(SO3)2).4H2O,其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以Ag2SO4—Al2(SO4)3—MgSO4作催化剂,在H2SO4-H3PO4混酸溶液中快速测定废水COD的新方法.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是:Ag2SO4:Al2(SO4)3:MgSO4=1∶1∶1(质量比),H2O4:H3PO4=5∶1(体积比),回流时间0.5小时,通过对废水COD的测定,取得与标准法相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γ—Al2O3陶瓷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异丙醇铝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γ_AlOOH溶胶的影响因素,探索出了制备稳定、清澈的γ_AlOOH溶胶的最佳条件,并用Knudsen扩散和层流扩散原理描述了γ_Al2O3的气体渗透性能.分析了气体在具有不同微孔结构的氧化铝膜上的渗透性能,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如气体的分子量、粘度以及压力、温度对膜的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改进的凝胶溶胶法在 100 ℃时陈化高浓度的 Fe( O H)3 凝胶制备窄粒度分布的准方形 α Fe2 O3 颗粒, 并探讨成核过程及 α Fe2 O3 的形成机制. 结果表明, 以 Fe Cl3 溶液添加到 Na O H 溶液中的反向添加法, 在碱性条件下制备 Fe( O H)3 凝胶, 可提高 α Fe2 O3 的成核率,使颗粒的平均边长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温度为40±0.1℃,离子强度为0.1mol/dm ̄3(NaClO_4)的水溶液中,铁(Ⅲ)离子与6-氨基青霉烷酸(6-APA)的络合平衡,并测定了配体的质子酸解离常数及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溶液中三价铁离子与6-氨基育霉烷酸主要以1:1型式的配合物存在([(APA)] ̄(2+),[Fe(APA)OH] ̄+).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Sm(ClO4)3-Ala-H2O三元体系在35℃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2折光率,构制了相应的溶解度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溶解度曲线与折光率曲线均由4支组成,分别与Sm(ClO4)3.8H2O,Sm(Ala)4(ClO4).2H2O(A),sm(Ala)3(CO4)3.3H2O(B)和Ala的晶体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以Al(OH)3,H3PO4,MgCl26H2O为原料,以环己胺为模板剂,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MgAPO-44分子筛纯相,研究了反应物配比、酸碱度及铝源等水热晶化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用XRD,IR,SEM/EPMA,TG-DTA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所合成的MgAPO-44分子筛具有小孔结构和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担载量的Pd/Al_2O_3和Pt/Al_2O_3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中测定了它们催化CO氧化为CO_2的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金属含量低于7×10 ̄(-5)时,Pd/Al_2O_3的活性优于Pt/Al_2O_3。催化剂经高温(800℃)水蒸汽预处理活性下降。稀释用的载体和GHSV在750~1500h ̄(-1)范围内对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强化混凝去除腐殖酸的试验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Al2(SO4)3、FeCl3混凝剂对腐殖酸的强化混凝试验表明,强化混凝对腐殖酸有很好的去除效果。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是影响腐殖酸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中调整pH值更有效。Al2(SO4)3混凝的最佳pH值在5左右,FeCl3在4左右。Al2(SO4)3投加量为4mg/L时,DOC、CODMn及UV254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9.7%、84.8%和96.9%。FeCl3投加量为5mg/L时,DOC、CODMn及UV254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8.1%、89.3%和97.8%。  相似文献   

12.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Al2(WO4)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微乳液法制备纳米Al2(WO4)3进行了研究.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在表面活性剂-正辛烷-盐水体系的W/O微乳液区成功地合成了纳米Al2(WO4)3.实验结果表明,以AOT为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体系制备的纳米Al2(WO4)3颗粒小,粒度分布均匀,其颗粒大小在40 nm左右且为球形.同时还在CTAB/正丁醇-正辛烷-盐水体系的W/O微乳液区、O/W微乳液区和液晶区合成了Al2(WO4)3,并将产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W/O微乳液区能够合成出粒度分布较均匀且粒径在100 nm以内的纳米Al2(WO4)3.  相似文献   

13.
采用异丁醇为原料 ,以Ti (SO4) 2 /Al2 O3为催化剂 ,合成了 2 ,4,4-三甲基 - 1 -戊烯 .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光谱对结构进行了表征 .标题化合物的收率为 80 %以上 .  相似文献   

14.
相容剂改性Al(OH)3/PP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4种大分子相容剂与PP共混物及其改性A l(OH)3/PP复合材料。用DSC结晶曲线研究了共混物、A l(OH)3/PP和改性A l(OH)3/PP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相容剂/PP共混物的结晶温度与相容剂有关。相容剂对PP异相成核能力从高到低为PP-g-MA>PP-g-AA>POE-g-MA>EVA-g-MA。A l(OH)3异相成核能力比相容剂的高,PP-g-AA、PP-g-MA与A l(OH)3存在协同诱导结晶作用,使PP结晶温度和结晶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中低品位氧化锌矿的硫酸铵焙烧熟料溶出液为原料,其中主要含有Zn SO4,Fe2(SO4)3及Al2(SO4)3,以碳酸氢铵为除杂剂,采用黄铵铁矾法和水解法去除溶液中的杂质Fe和Al以得到较为纯净的Zn SO4溶液,实验考察了溶液p 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除铁率的影响,得到了黄铵铁矾渣,继续调节硫酸锌溶液的p H值以水解去除溶液中的Al,得到铝渣.采用XRD,SEM,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对黄铵铁矾渣、铝渣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黄铵铁矾发育良好,颗粒规则,氢氧化铝粒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Fe3Al/TiC复合材料在高浓度SO2和SiO2细颗粒气流中的耐高温冲蚀磨损性能,并与Fe3Al基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在同等实验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e3Al/Ti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冲蚀性优于2种对比材料。SEM分析显示:Fe3Al/TiC复合材料的冲蚀表面形貌以薄片屑形成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7.
NO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生成酸雨和破坏大气臭氧层的前驱气体之一,消除NO巳成为近几年国内外催化界的研究热点,Cu0-ZSM-5是国内外研究最成熟的催化剂,但实用性差,本研究以HAuCl4为前驱体,沉积-沉淀法制备Au/CeO2/Al2O3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考察了加入CeO2对Au/CeO2/Al2O3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CeO2/Al2O3表面的Au晶粒小,分散度高,Au/Al2O3的deNOx活性较低,而含金复合催化剂Au/CeO2/Al2O3的活性高于Au/Al2O3及Cu-ZSM-5。  相似文献   

18.
在硅酸钠-氢氧化钠电解液中以Na5P3O10作为稳定剂,通过改变Ce(NO3)3/Ce2(SO4)3的含量对Ti6Al4V合金进行微弧氧化,用XRD、SEM、EDS对试样表面所获得的氧化膜进行表征,并研究电解液中不同Ce(NO3)3/Ce2(SO4)3含量对氧化膜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液中Ce3+的加入量增加到0.3 g/L,氧化膜表面的致密性减小,在此基础上加入0.5 g/L的Na5P3O10时,氧化膜致密性增加.EDS分析结果显示,膜层含有Ti、Na、Al、Si、P、O及Ce等元素;XRD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膜的相组成为Ti、锐钛矿以及金红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稀土硫酸钠复盐的碳酸钠转化过程,转化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碳酸钠加入量与复盐的质量比为1.5:1;转化温度为70℃,搅拌时间为1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