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总结美国不同学校对出境留学生入学前预防接种的不同要求,对赴美留学生预防接种过程中的接种内容和注意事项等进行探讨,为如何做好赴美留学生预防接种咨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以后更好的开展赴美移民预防接种工作打下基础。方法对2004年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赴美移民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4年共为10999位赴美移民进行了预防接种,其中以中、青年和女性占较大比例。各年龄段的性别构成有差异。共接种30604针次,不良反应占0.26%,开具的禁忌证明中药物过敏居多数。结论做好移民接种工作咨询与评估,提高预防接种技术,加强赴美移民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是保障移民预防接种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的关键和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保障赴美移民的健康安全和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方法对1999~2006年以来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赴美移民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年来共为96359位赴美移民进行了预防接种,其中以中、青年和女性占较大比例。共接种253497针次,接种一般反应占0.19%,开具的禁忌证明中药物过敏居多数。结论加强管理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以有效确保赴美移民健康。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出境留学生入学前健康状况评估和/或预防接种的不同要求,对出境留学生健康评估和/或预防接种过程中的评估内容、评估重点、注意事项等进行探讨,为如何做好出境留学生医学健康咨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赴美移民预防接种情况,探讨多种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现场随机调查问卷和电话反馈两种不同方法,收集和分析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结果2009年7月—2012年12月共接待赴美移民体检者13510人,完成1针及以上疫苗接种者共12633人,接种各类疫苗共计40704针次。其中2009年9月到2010年12月,采用现场随机调查问卷方法得到总体不良反应率为5.93%,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联合接种针次和接种者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电话反馈方法得到总体不良反应率为0.20%。结论在赴美移民申请者中开展多种疫苗联合接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规范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对出境留学生自带医学表格填写工作,提升检验检疫机构对外服务形象。方法分析宁波口岸2005—2012年出境留学生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情况,总结出境留学生自带医学表格情况,并分析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填写医学表格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为出境留学生填写的医学表格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检验检疫对外服务形象。结论为留学生填写医学表格已成为保健中心重要工作,有必要对此项工作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口岸出境人员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发生的原因,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控制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2009—2013年四川口岸出境人员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四川口岸出境人员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平均发生率为23.63/1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占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96.90%,异常反应占3.10%。不良反应发生率由高到低的疫苗依次是MMR、YF、MPV、VarV、rBS/WC、HepB、HepA。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留学生、公务人员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劳务人员。结论出境人员接受预防接种是安全、有效和必要的,但同时应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操作,准确掌握禁忌证,加强接种前后的护理,选用免疫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疫苗,以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陪读     
小榕是陪读来美国的,她在国内刚大学毕业,先生阿伟大她几岁,工作了几年,考上了一所美国大学的博士生,两人匆匆结婚,小榕就稀里糊涂一起赴美,不知道在异国他乡会有怎样的一段旅程。小榕的留学生配偶F2身份,在美国无法合法工作,靠先生的奖学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厦门口岸印度来华留学生的疾病分布特点,为旅行者提供适当的旅行卫生保健建议,以保护国际旅行者的健康。[方法]对一批印度来华留学生实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肺结核等传染病及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染病感染率未见异常,但血红蛋白及尿酮体异常率高。[结论]对国际旅行者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旅行者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实施预防接种、调整膳食结构等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健康风险,保护国际旅行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河南口岸出境人员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口岸出境人员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5年河南口岸出境人员AEFI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接到AEFI报告52例,AEFI平均发生率22.74/1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占不良反应的96.15%,异常反应占3.85%.白破疫苗发生率最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次之;以留学生为主,女性多于男性;夏秋两季多发;82.69%在24小时内发病,所有病例预后良好.结论 AEFI一般反应多见,多种疫苗均可以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文成 《青春期健康》2014,(12):16-17
从庚子赔款送出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到现在,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远赴大洋彼岸接受教育。即便如此,我们看美国大学似乎总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其中,关于钱的问题——美国大学学费,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美国大学学费高昂,普通的美国家庭难以承受,也有人认为,美国大学学费只是兑换成人民币后很贵、中国人难以承受罢了,对美国人来说,这种压力是并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从庚子赔款送出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到现在,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远赴大洋彼岸接受教育。即便如此,我们看美国大学似乎总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其中,关于钱的问题--美国大学学费,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美国大学学费高昂,普通的美国家庭难以承受,也有人认为,美国大学学费只是兑换成人民币后很贵、中国人难以承受罢了,对美国人来说,这种压力是并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与疫苗的联系,评价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对上海市2006~2008年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的6例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中,1例为预防接种后变态反应致呼吸循环衰竭,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其余5例均为偶合症,其死因与预防接种无关。结论偶合症是预防接种后死亡常见的类型,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是正确处理预防接种后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用多种疫苗不同部位同时接种的安全性,为其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年1月-2006年9月到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赴美移民登记资料及2004年1月-2006年9月报告不良反应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999年1月-2006年9月,共有129903名赴美移民到中心接种各类疫苗436367针次,期间未出现1例严重异常反应。2004年1月-2006年9月,通过24h专线电话或现场报告共有80人发生不良反应,报告率为1.29%0,按接种针次计算为0.38%o。报告的不良反应以一般反应为主,占83.75%;0-6岁儿童不良反应报告率最高,为5.48%o。[结论]在中国各年龄段人群中同时进行多种疫苗(包括国产和进口)接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信任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1 229名家长进行调查,以家长预防接种信任度得分为因变量,人口学特征、预防接种知识、知识需求、知识获得途径和预防接种服务等为自变量,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得出与家长预防接种信任度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在1 229份问卷中,家长预防接种信任度为84.38%(平均分/满分)。影响家长预防接种安全信任度的因素为:调查地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高者、有获知预防接种知识需要者、经健康讲座途径获知相关知识者、预防接种服务获得度高者。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转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能够提升家长预防接种信任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来沪外籍留学生各类疾病,特别是艾滋病、梅毒的发生、发展及流行特征,确定这一人群的好发疾病,以便更有效地为来华留学生进行健康指导。〔方法〕对2005年来沪所有留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转移酶(ALT)、梅毒、HIV抗体。对所得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对4928名留学生进行疾病监测和体检,共检出疾病及指标异常者497例,总检出率10.09%。发现梅毒感染者3例;HBsAg阳性90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21例;肝功能异常122例。非传染性疾病检出病例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肝、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收缩期Ⅲ杂音等。本年度我们未在来沪留学生中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体检组疾病检出率均高于申请验证组。男性组疾病检出率高于女性组。港、澳、台地区留学生HBsAg阳性、ALT增高以及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比较发达国家组和比较不发达国家组,丙型肝炎在3组中检出率较接近;3名梅毒感染者来自比较发达国家和比较不发达国家组。〔结论〕来沪留学生是健康管理重点监测人群,预防与控制AIDS、性传播疾病(STD)的工作形势依旧严峻,必须各方面联合行动。乙肝病毒感染者在留学人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应积极开展甲型、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以阻断该类传染病的传播。及早发现留学人员中存在的健康问题,有利于提供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防治指导。  相似文献   

17.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心因性反应、偶合症、预防接种事故、不明原因反应。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对于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儿童预防接种针次增多,虽然传染病发病率下降,但是预防接种相关事件时有发生,使得预防接种反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预防和降低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减少基层预防接种工作者因预防接种相关事件引起的烦恼,笔者认为应认真落实好日常预防接种管理工作、规范疫苗进货渠道、保持接种环境舒适干净、过细地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把预防接种相关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预防接种安全管理的应用降低预防接种的各种风险,分析预防接种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0月预防接种儿童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采用常规预防接种安全管理方法,2012年在以前预防接种出现的各种风险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工作,统计预防接种的结果并于以往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12年在预防接种中应用安全管理工作以后较之以前大大的降低了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家属满意度明显上升,对预防接种认可程度上升,儿童预防接种出现的不良反应降低,与2011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降低预防接种的风险,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规范接种流程,以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不同预防接种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满足不同区域居民对预防接种服务的要求,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选择3个县的9个接种单位,分析城市预防接种门诊、乡(镇,下同)预防接种门诊、村入户接种3种服务模式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疫苗、注射器使用情况。结果3种预防接种服务模式报告接种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城市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质量优于乡预防接种门诊和村入户接种;城市和乡预防接种门诊调查的五种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入户接种,预防接种门诊的疫苗、注射器损耗率低于入户接种。结论要结合不同区域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选择预防接种服务模式;应创造条件,积极倡导、推广预防接种门诊,不断完善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