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村落的社会构建和结构形态作为村落历史文化的内涵价值体现和地域传统风俗的外在形态表征,是更新改造和空间活化的关键。本文以空间句法为量化依据,围绕传统村落"空间活化"尚未形成体系的问题,结合郭麻日村空间形态,运用自然运动、运动经济体、空间组构等理论,从人流运动、聚落功能和空间组构等方面,探寻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西北多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活化路径,以期为西北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和分析方法,从黑龙江省村落的街巷空间方面进行量化分析与综合评价。以理论数据为依据,归纳总结出黑龙江省村落街巷空间的形态特征,构建黑龙江省村落街巷空间形态模型,探寻村落街巷空间形态的演变规律,实现村落新区域的发展与原有格局的良好衔接和恰当融合。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是历史与时代的产物,其保护与更新规划通常涉及到对空间形态的研究。本文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池江镇杨梅村为研究对象,以村落的人文历史与物质空间为背景,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提取杨梅村的空间形态要素,并且基于空间句法与分形理论,运用ArcGIS和DepthMap软件对杨梅村的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获取村落整体的空间形态特征,并将村落现状的空间形态与规划中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在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上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以期为新时代同类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可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4.
作为传统村落格局保护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形态分类可以对村落的风土环境、民俗习惯、营造理念等方面进行归纳。以皖南地区15个传统村落为例,首先对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进行梳理,进而通过指标量化,从村落宏观整体形态到微观建筑分布等5个方面进行描述,并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村落空间平面形态进行分类。总结出"团状集中型""带状密集型""有辐射倾向的密集型"和"辐射分散型"4种空间类型,在此基础上归纳空间形态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提出村落格局的保护及发展应具有与类型特征相符的建设策略。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科学分类与统筹规划,有助于发掘空间结构演化的地域性因素,从而为村落空间格局、风土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在研究传统聚落空间结构组成及其满族文化活动关联性方面,相比其他理论方法存在一定优势,借鉴比尔·希利尔等学者提出的空间形态结构的量化分析方法,对吉林省满族传统村落进行空间组成划分,建立空间结构分析的轴线模型,深入剖析满族传统村落的空间构成与空间使用状况。本研究采用空间句法及Arcgis开发工具,以鹿圈子村为例,对满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布局进行模型化研究,通过集成度、选择度及可理解度等相关变量的分析数值和表格,结合现场调研观测,得出村落的空间主要特征,以更明确解释村落空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以邯郸市涉县冶陶村为例,用Depthmap软件对村落空间进行数字化模拟,计算空间句法整合度、深度、选择度等指标,并结合调研对传统村落空间的形成与演变进行分析。分析得出传统空间的形成与现代空间的演变与人的行为活动存在某种关联。根据数据分析进一步从步行空间构形、街道空间功能、村落整体活力多个方面研究村落空间形态的规律与成因。  相似文献   

7.
《华中建筑》2021,39(4)
传统村落形态研究一直是古村落保护规划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空间句法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村落形态量化研究方面。以赣闽浙三省交界边贸型古村官溪传统村落为例,梳理其历史文化脉络及价值;在此基础上,采用轴线分析、视域分析、凸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官溪古村的全局形态、传统街巷、院落空间内部等三个尺度进行量化分析,对其功能特征、形态特征、社会特征作进一步剖析与验证,有利于揭示官溪古村的形成机制,为构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量化体系研究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沟壑区作为我国地形、地貌独特的区域,保存着大量传统村落,村落空间格局与地貌都颇具特色.本文采用空间句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的10个传统村落空间格局进行研究,试图从10个传统村落中找寻黄土高原沟壑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特色基因,进而提出保护策略,为黄土高原沟壑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是历史沿革、地方特色与社会交往的关键场所。在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街巷风貌形态被破坏,空间环境与服务配置亟须改善。文章以大悟县传统村落熊畈村街巷空间为例,引用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科学量化地解析熊畈村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探索居民行为活动与街巷空间的关系,并探究活力重塑策略,尝试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活力重塑提供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以雷州半岛地区的苏二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建筑风貌、空间格局形态、未来发展策略等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在对苏二村传统村落的空间特色分析基础上,阐述苏二村传统建筑及村落空间格局形态及特征,探究苏二村传统村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浙江兰江流域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形态角度出发,探讨水塘空间与周边巷道的形态特征。通过实地调查和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与视域分析,发现水塘空间具有中心性,是致密村落中重要的公共空间节点,呈封闭的袋状空间。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形态背后的社会逻辑,为今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哲  程世丹 《华中建筑》2020,38(8):62-65
传统村落的外在表现是由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同时人文与自然因素的长期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传统古村落的村落空间形态。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与Depthmap软件模拟结合的方法,对传统古村落公共空间形态进行解析。以江西省金溪县竹桥村为例,从理性的角度对传统古村落公共空间进行观察与解读,同时探寻村民活动与村落公共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鉴"城市双修"理念,探讨邯郸市传统村落偏城村的空间形态,分析现状问题;然后基于定性的双修理念,从村域、街巷和院落三个层面为偏城村的空间形态修补更新提出策略,并应用空间句法定量研究数据解读定性策略,以期为此后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郝孟奇  张云 《重庆建筑》2021,20(8):10-13
我国各民族村落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受不同因素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村落空间形态,这些形态又反作用于村落的发展.该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以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的怒族村落老姆登村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句法模型,并通过分析深度、整合度、可理解度等参数,得出村落物质空间形态特点.针对村内物质空间存在的问题,该文结合非物质要素提出三点优化策略,为今后老姆登村与相似类型村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CiteSpace对1998年—2018年传统村落空间研究进行分析,得到我国传统村落研究科学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梳理"空间形态"研究热点与演进规律,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空缺,探索空间形态研究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①近20年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主要集中在"形态特征—形态演变规律—形态保护"这三个方面,且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②研究方法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的探索,基于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村落空间使用和保护的实践研究仍然较少;③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按照空间类型由大到小划可分为3级,目前空间研究还处于第一层级的"整体空间"研究阶段;④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可概括为包含"空间要素+空间演变+空间保护+适应性发展"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知网检索功能,检索近十年我国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研究论文共640篇,分析其研究主要学科与研究地域类型;而后以其中62篇论文作为样本,从研究方法、研究具体内容、学科研究侧重点三个方面,对村落空间格局研究作综述。结果发现: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研究目前以地理学侧重的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和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侧重的村落空间平面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为主流研究方向,并在此方面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方法与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而对村落的价值评估与保护发展等方面仍需要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作为承接城镇化进程与历史遗存保护的双重载体,如何在保护古村原真性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刺激村落经济增长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问题。该文以山西省阳泉市小河村为例,意图通过空间句法(space syntax)对村落现状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利用切实的数据为村落的发展规划提供指导意见,并从可达性、穿行度、协同度等多方面对原有村落空间与规划后村落空间进行多尺度对比,评价空间句法在规划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北部山区的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山水环境格局,其村落公共空间体现了村落的生命力与核心力。本文以闽北传统村落下梅村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村落滨水公共空间形态的基础上,研究村落滨水公共空间形态与功能的发展矛盾,进而对将来传统村落滨水公共空间的良性发展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以促进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张立恒  康美 《小城镇建设》2016,(4):88-92,104
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轴线分析方法,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中心镇区及周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探寻村落空间形态形成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变量,并通过整合度、选择度和可理解度等参数值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居民对不同街区、不同街道的认知度和归属感,为呼和浩特市"十个全覆盖"背景下的乡村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方法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是地域特色文化和乡土建筑风貌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形态是人与地域环境长期互动交融的结果。湘西地区自然资源丰厚、民族文化多元,选取湘西地区传统村落为样本,基于ArcGIS空间分析、空间类型分析等,提炼分析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和普适性特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空间层次,解析村落山、水、林、田、宅空间格局,空间结构,空间组织和建筑群体组团的空间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在地性表达模式,构建空间形态特征图谱,深化对传统村落的认识,为传统村落在地性保护与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