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RA发病与肝脏有密切关系,"肝生筋"及"肝主身之筋膜"是肝主筋的原始理论依据。肝藏血而主筋,肝血亏虚,筋脉失于濡养是RA发病的内因之一,临床治疗RA可以从"调肝"入手选方用药,补肝血应贯穿RA治疗之始末。  相似文献   

2.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RA发病率约为0.3%~0.6%,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RA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而历代医家对RA有"历节病""尪痹""骨痹""肾痹"等名称。肾虚与痹证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痹证发病的重要内因,在RA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肾虚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肝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及从肝论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振亮 《中医研究》2008,21(11):49-51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从发病部位来看,RA与肝关系密切,肝血不足为RA重要内因,肝失疏泄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而RA所表现的情绪不稳、抑郁等肝失疏泄症状,也有现代医学的研究基础。揭示了肝与RA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崔家康  孟庆良 《中医正骨》2023,(10):53-56+5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尪痹”范畴。传统观点认为,风、寒、湿是引起痹证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湿、热、瘀是活动期RA的核心病机。清热活血法是针对RA的湿、热、瘀特点进行治疗的中医疗法,近年来有关该疗法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对清热活血法治疗RA的理论依据、在RA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简称类风关,是以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在中医属“痹证”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因正虚感邪,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搏结于肌肉、筋骨,阻闭经络气血,留着关节筋骨,从而致关节肌肉酸楚疼痛、皮下结节、关节肿痛变形而成痹证。从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RA的临床治疗入手,发现目前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最好;从传统医学的辨证分型入手,希望找到与现代医学的切合点。研究证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联合用药对治疗RA很关键;传统医学在辨证分型方面仍需要做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立霞  刘刚 《陕西中医》2007,28(5):639-63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根据其临床表现,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RA是以虚实夹杂为主要表现的虚损性疾病,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症状、治疗方法、预后等均有阐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将以痹证理论为指导,结合本人的临床体会,初步探讨了RA的中医学病因病机。1正虚为本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RA的内在因素。当人体正气不足时,特别是先天禀赋薄弱,元气不充;或后天营养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或劳逸不当;或病后失养。外来风…  相似文献   

7.
贫血是类风湿关节炎(RA)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除关节功能障碍外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西医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难以兼顾用药,中医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RA发病过程的深入探索和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思路的不断完善,RA的中医病机内涵逐渐突破传统“痹证”的理论框架,毒邪在RA及其合并症的中医病因学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毒邪致痹”理论进行溯源和梳理,结合现代医学病理机制的研究成果,阐述毒邪在RA中医致病因素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毒热致虚”是RA伴贫血的核心病机。正气不足、外感六淫、七情饮食失调可导致毒热蕴生,攻冲关节、腐筋蚀骨的同时内侵脏腑、耗伤气血,导致正虚血亏,治疗以解毒通络为首要原则,进行分期辨治,并基于前期研究探讨自拟方二四汤对RA伴贫血的作用机制,以期充实RA从毒热论治的理论依据,为RA伴贫血及其他合并症的中医辨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中医治疗痹证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临床上RA患者就诊时用药的情况不一,一部分患者发病后即要求使用中药治疗,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经过西医治疗,或使用西药治疗后出现了不良反应,或经西医治疗后疗效不理想转向中医治疗,或使用西医治疗的同时要求配合中医治疗等;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为基本病理改变,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未经正确治疗的RA可迁延不愈,甚至导致关节畸形。中医属于历节病、痹证、顽痹范畴,是以虚实夹杂为主要表现的虚损性疾病。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在30~50岁,但女性多发,男女之比为1:3。目前对RA的具体病因虽然仍不清楚,但对其发病机制已经有了科学的阐述和新的认识。在诊断及治疗方面也都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中医“痹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无特效疗法。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RA,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RA病情发展,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就近10年来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是临床常见病,病程长、治疗难、易反复,最后导致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是由于风、寒、湿邪入侵,导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引起的肢体关节病变。往往寒热错杂、虚实同见、痰瘀互结,病程缠绵难愈。近年来滑膜细胞成为中药治疗RA的主要靶向,许多中药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分泌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滑膜细胞达到治疗RA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安阿玥教授认为先天禀赋异常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生的重要前提,忧、思、郁、怒等不良情志刺激为其诱因,嗜食生冷、肥甘厚味、饮食不洁致湿热疫毒之邪内侵肠道为发病最直接原因,三者常相兼为患。安阿玥教授诊断用药强调中西医并重,二者互补短长,治疗用药方面,UC初起或急性期辨证为湿热交阻、气血壅滞证,主张以清热化湿,行气和血为主;病程日久辨证为寒热错杂、脾虚湿困证,以调补脾胃为主,辅以清热化湿,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寒温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起病迅速病情危重的患者局部应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13.
杨燕艺  周涛 《河南中医》2020,40(5):663-66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以乏力、发热、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瘟病理论对新冠肺炎疾病分期的依据,疾病初期为上焦病证,在肺卫;疾病中期为中焦病证,在脾胃;疾病后期为下焦病证,在肝肾,同时应考虑疾病是顺传还是逆传。新冠肺炎疾病初期病理因素多为“寒、湿、热、毒”,病位多在肺卫,病机为寒湿郁肺、湿热壅肺、毒热闭肺等;疾病中期湿聚成痰,病位多在肺和脾胃,病机为痰热壅肺、湿困脾胃;疾病后期,邪去正虚,加之前期常用清热燥湿之药,导致阴液损伤,致气阴两虚。虽然各医家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及药物不同,但治疗方向差异不大。疾病初期,病在上焦肺卫,以解表清肺化痰为主,为防止疾病传变,应提前使用顾护脾胃的药物;疾病中期,病在中焦脾胃,用药以调畅中焦气机为主,为防止伤津化燥、损伤阴液,需少用苦寒之品或适当加用补阴益气之品,但不可过量,以防加重中焦病情;疾病后期,病在下焦肝肾,多见气阴两虚证,用药以滋阴补气、恢复正气为主。此外,应根据地域、气候、个人体质等情况,随证治之。在预后防护中也应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4.
张志远老师认为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是慢性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升降失常、气运不达为主要病机,气滞、湿热是关键病理因素,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是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张志远认为胃病患者久病伤阳、伤阴、易致瘀,治疗上遵调理升降、健脾和胃之大法,同时针对兼夹病机提出疏泄郁气,和中养胃、寒热并用,疏补同开的治疗方法。张老师认为,慢性胃病反复发作,发作期与恢复期往往交替出现,故论治胃病谨遵治脾必知其欲升,治胃必知其欲降。张老师临证用药特点:寒热兼苦辛、缓肝兼益胃、清补不壅塞、甘润益胃阴、慎用攻下药。  相似文献   

15.
总结风水的病因病机;风水因外感风邪,使肺失通调水道,肾失气化,风水相搏散于肌肤所致。根据临床表现,将风水分为热证、寒证、虚证三种证型。对不同证型提出了疏风解表发汗、清热利水养阴,发汗行水、温阳化气,益气固表、祛风利水的治疗原则;以及应用方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病情的寒热用寒凉以清热、用温热以散寒。寒热并用之法为证候之复杂多变而设,但因病情复杂,单用寒热往往难附合病情而需寒热并用,以达"欲寒先热、欲热先寒"之功。在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静中有动,"欲补先泻",对于外感六淫及内伤饮食等造成的脏腑实证,应祛邪扶正,但不可滥用攻伐耗气之品,应泻中有补,"欲泻先补"。"欲散先收、欲收先散",制其标而复其本,去其邪而不伤其正。在药物配伍中,扬己所长,避己所短,于阴阳矛盾中达到实质上的有机结合。治疗热病,用寒凉的方药,在药汤尚温热时服用;治疗寒性病证,应用热性方药,必待药汤凉后再服用。中医学之"欲阳先阴、欲阴先阳"即组方配伍能正确把握药势,在具体应用中能达到气机升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散收相使之功,在服药中可以防止药证格拒。  相似文献   

17.
归纳剖析《妇人规·安胎》中补气药的配伍,认为张景岳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擅用温补。气虚者补益五脏精气,配伍养血药气充血足、阴平阳秘,配伍温里药温中祛寒、命门健固,配伍行气药补中有行、气机调畅,配伍滋阴药清热凉血、养阴填精,诸药相配,使得血海充盈、五脏调和、胎元牢固。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根本在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不调,而致风、寒、湿邪闭阻络脉,治疗上以局部痛处为着眼点,并以之为治疗重点。以总督全身阳经经气的督脉和主人体一身之表的膀胱经为主,用以固本培元,调和阴阳,局部活血化瘀止痛为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苏励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苏励教授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苏教授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注重内因,强调扶正,补肾活血为常法;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调阴阳与寒热并举;用药讲究引经,善施药对,喜用大剂;借鉴他法,并勿忘时时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从五运、六气、客主加临等方面分析2019年运气特点,发现初之气、二之气春行冬令,注意疏利少阳、温阳不忘宣表畅里,三之气风气偏胜则平肝疏风,四之气湿热交争注意清热利湿健脾,五之气燥湿交替则或温阳或利湿,终之气冬行春令应注意预防温病。在防治疾病的同时应"以辛调上,以咸调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