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9例脾损伤的声像图改变,与手术、CT及MRI作对照.认为超声检查简便、快捷、无创,对脾损伤可作出损伤程度及类型的提示,可作为多部位、多脏器损伤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破裂的超声分型及其临床参考价值。方法超声检查脾脏损伤情况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对比分析,综合评价脾脏的损伤程度;把脾损伤的超声表现同术后大体标本做对照,确定脾损伤的超声分型。结果根据外伤性脾破裂超声表现可分为包膜内脾损伤,包膜破裂性脾损伤两类,根据损伤位置的深浅、程度与损伤的回声情况可分为包膜下积血或包膜下血肿、浅表性裂伤、深部挫裂伤、多发性挫裂伤、脾内血肿、脾蒂损伤六型。结论超声诊断脾破裂是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之一,脾损伤的超声分型及损伤程度评估对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闭合性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CT表现。结果:单脏器损伤113例,包括肝损伤16例,脾损伤51例,肾损伤43例,胰腺损伤3例;多脏器损伤7例,包括肝损伤伴右肾损伤1例,肝损伤伴脾损伤2例,脾损伤伴左肾损伤3例,脾损伤伴胰腺损伤及左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损伤1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CT表现包括挫伤、撕裂伤、实质内血肿及被膜下血肿。首次CT平扫漏诊肝撕裂伤1例,脾损伤3例,肾撕裂伤2例,左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损伤1例。结论:CT检查可早期准确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脾组织异位植入最常见为腹腔内多发结节,但膈肌、脾联合损伤后也可发生于胸腔内。作者回顾性研究了脾、膈肌同时损伤后胸腔内脾组织植入的发生及闪烁检查、X线、CT和MR表现。17例交通事故后手术证实有左膈肌及脾损伤,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创伤时)32岁,创伤与影象检查平均间隔5.1年。全部患者均接受~(99m)TC-RBC闪烁检查,只对胸腔内有放射性核素积聚者作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5.
B超对肝脾闭合性损伤分型的实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基建工程事故或车祸所致的肝脾实质性脏器损伤有所增多,患者因合并全身多脏器损伤常掩盖腹部伤情而给肝、脾损伤的诊断造成困难,故迅速准确地判断损伤程度和性质,对于闭合性肝、脾损伤的临床救治非常重要。笔者总结分析了1987年至1995年间经B超检查的1...  相似文献   

6.
脾损伤在腹部外伤中最常见,占腹部外伤的1/4。CT检查不仅对确定脾定脾损伤的存在、范围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还能发现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为临床适时手术或保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1992年6月~2003年8月98例钝性脾损伤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48例成人闭合性钝性脾破裂的CT、B超表现与外科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8例中完全性脾破裂39例,中心破裂6例,3例包膜下破裂.48例均行CT检查, 46例确诊, 诊断符合率98.5%; 其中19例同时行B超检查, B超确诊17例, 诊断符合率89.4%.其CT表现为脾内血肿、脾撕裂伤、包膜下血肿、脾周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发现25例合并肝、肾、肋骨、脊柱等损伤. 结论 CT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手段,能迅速、准确评估脾损伤程度及出血的部位、大小以及腹腔伴随性损伤.肋骨及运动性伪影是CT诊断脾破裂过程中的主要误、漏诊原因,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减少运动性伪影造成的误漏诊;CT能为临床选择非手术病例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脾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脾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层螺旋CT腹部检查发现的7例脾动脉瘤的MSCTA表现,血管成像方法为容积再现(VR)、表面覆盖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法(CPR)。结果:7例均发现脾动脉瘤,其中单发5例,多发2例。VR、SSD、MIP、MPR、CPR均可明确显示脾动脉瘤,但以VR为最佳。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手段,能准确显示脾动脉瘤,可作为诊断和随访脾动脉瘤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cT对脾损伤的诊断情况,探讨cT诊断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回顾了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40例脾损伤的CT资料。结果根据40例CT诊断的脾损伤的资料,对脾损伤进行分类,完全性破裂23例,包膜下破裂15例,中心破裂2例。其中多发性合并肝、肾、季肋以及小肠等组织的脾脏损伤共12例。共进行25例手术,和15例保守治疗。结论CT扫描检查能够更加准确和快速地诊断脾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有利于对脾损伤的分类,在临床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5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损伤脏器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同时对CT检查技术进行总结。结果:CT扫描发现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41例,其中肝、脾、肾及胰损伤分别为10,23,7,1例。空腔脏器损伤3例,其中十二指肠损伤2例、膀胱破裂1例。多脏器损伤4例,腹后壁损伤2例。扫描结果可清楚地显示脏器损伤及其并发出血的程度和范围,对于后腹膜腔、腹壁及骨骼等的损伤,CT检查具有独到之处。结论:CT能迅速、准确、有效且无创伤地检出腹部脏器的损伤及其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