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中老年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临床确诊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60例(60只患眼)。将患者随机分为康柏西普组和雷珠单抗组,康柏西普组、雷珠单抗组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10.0 mg/ml康柏西普0.05 ml、10.0 mg/ml雷珠单抗0.05 ml,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记录初始治疗至6个月后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眼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康柏西普组总有效率高于雷珠单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康柏西普、雷珠单抗组BCVA、CMT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BCVA、CMT值显著低于治疗3个月后(P0.05),各时间点康柏西普组与雷珠单抗组BCV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康柏西普组治疗6个月后CMT显著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康柏西普组平均注射次数显著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康柏西普组眼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雷珠单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中老年RVO继发黄斑水肿效果相当,但康柏西普对CMT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且能减少患者的注射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期间芜湖市眼科医院收治的40例D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20,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研究组(n=20,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macula fovea thickness,CMT)、平均黄斑容积(average macular volume, AMV)、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 SFCT),并统计两组6个月的重复用药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BCVA值均升高,AMV、CMT值降低,且研究组治疗1、3、6个月的BCVA值均高于对照组,AMV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两组C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6个月的CMT值低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眼科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DME患者50例50眼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方式采取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个月。于术后第4个月复查FFA和OCT,分析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变化。结果 DME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3次后FFA显示黄斑水肿和渗漏明显减轻,BCVA明显提高(P0.05),CMT明显降低(P0.05),SFCT无显著变化(P0.05)。随诊期间未发现全身或局部严重并发症。结论 OCT检查对DME的诊断和治疗观察有重要意义。玻璃体腔内连续3次注射康柏西普,可以降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的视力,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辅助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52眼)需行玻璃体切割的PDR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前7 d是否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分为治疗组25例(25眼)和对照组27例(27眼)。治疗组在术前7 d予以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照组术前不给予康柏西普注射,两组均行相同的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数、术中电凝数、医源性视网膜损伤数、硅油填充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无其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术前7 d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能有效减少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并改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应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4月选取71例在该院接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对照1组(23例)、对照2组(23例)、研究组(25例);对照1组应用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对照两组应用单纯激光治疗,研究组应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结果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CMT、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有效治疗,3组患者CMT以及BCVA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段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患者、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段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段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段3组患者CMT以及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效果更优于单纯应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或者单纯应用激光治疗,临床治疗过程中可结合患者的实况选择适合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A因子水平。方法 选取128例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尼单抗0.05 ml, 1次/月;研究组接受康柏西普0.05 ml, 1次/月,之后每3个月玻璃体腔内给药1次。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VEGF、PDGF-AA水平较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均衡(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均提高,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异物感、结膜出血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取得相似的临床效果,但康柏西普调节VEGF、PDGF-AA水平好于雷珠单抗,两者发生并发症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讨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经数字表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期间内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100只眼),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和曲安奈德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月后观察组患者BCVA检查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73.89±78.13)μm、(333.02±68.29)μm,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BCVA检查结果和视网膜厚度治疗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7,(4)
目的探讨稳定控制血糖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仅稳定控制血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稳定控制血糖的情况下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厚度、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L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显著增高、视网膜厚度及VEGF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视网膜厚度及VEG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3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定控制血糖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8月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所有患者的治疗均使用玻璃体腔一次性注射药物治疗,观察其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BCVA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CVA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并恢复视网膜功能,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对病人视力的改善作用,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MD病人84例89眼,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45眼)和对照组(42例44眼),对照组病人应用雷珠单抗进行治疗;研究组病人应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视力改善、中心视网膜厚度和眼压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病人视力改善显效率和临床显效率分别为70.45%(31/44)和61.36%(27/44),均高于对照组的57.78%(26/45)和46.67%(21/45)(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心视网膜厚度和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AMD临床疗效较好,病人视力显著改善,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接受视光类治疗的8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视力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CVA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厚度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有效修复患者视网膜功能,增厚视网膜,安全性高,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曲安奈德(TA)行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缺血型BRVO患者78例78眼,病程均3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40眼),行玻璃体腔注射TA 2 mg,B组38例(38眼)行玻璃体腔注射TA 4 mg,2组患者均于2周后行视网膜局部光凝及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眼前节、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改变。结果 A组、B组治疗前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A组与B组间治疗后BCVA及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治疗前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周A组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眼压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2周,B组眼压较A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1,3,6月B组眼压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TA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光凝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均可起到持久的疗效,小剂量的TA玻璃体腔注射明显减少TA所引起的并发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用康柏西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8例(116只眼);依照术前是否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设联合组[n=50(59只眼)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射];单一组[n=48(57只眼)单纯玻璃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硅油填充量、术后视力矫正水平及医源性裂孔发生例数。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为(58.71±1.71)min,较单一组的(106.26±23.24)min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电凝止血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较单一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再出血率、硅油填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最佳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联合组较对单一组矫正视力水平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应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辅助手术,可减低术中出血量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于视力矫正水平有显著增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辅助玻璃体注射阿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该院收治的81例DM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阿柏西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明颗粒口服的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及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等)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MT)。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CVA和CM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恢复,且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恢复情况要好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经阿柏西普注射液加上芪明颗粒辅助治疗后,其血黏度在一定程度有显著降低,视力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wAM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后1年内病情复发情况,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病情复发的风险因子.结果 126例wAMD患者中,65例治疗后1年内复发;初步比较两组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前联合一次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5月在扬中明辰眼科医院眼科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50名(5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25名25眼)和对照组(25名25眼),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照组直接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使用OCT进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检查,治疗后6个月使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进行视网膜无灌注区、新生血管范围、荧光渗漏区域面积测算。结果 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视网膜新生血管区面积、视网膜荧光渗漏面积均较术前减小,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前进行一次康柏西普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减轻术后黄斑水肿,改善视网膜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及荧光渗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12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行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结果治疗15d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力水平,降低黄斑中心厚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不同给药方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的疗效差异,探讨影响再治疗时机的因素。方法选择32例(32只眼)wAM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月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 0.5 mg 1次。B组:最初每月1次进行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 0.5 mg,连续3个月,后续再根据再治疗标准决定是否注药。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两组组间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央区平均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央区平均视网膜厚度(CMT)、平均病灶区视网膜厚度(CLT)、眼底荧光造影(FFA)5 min时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注药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治疗影响标准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所占比较视力标准所占比高。结论两种给药方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wAMD均安全有效。评价病灶活动性决定注药时机时,OCT检查结果较视力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给予激光疗法加用雷珠单抗的综合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4月—2016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12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人。研究组先实施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而后给予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VAcc)、CMT、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渗漏面积的变化情况。而后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VAcc、CMT、RNV渗漏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均比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各指标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优(P0.05)。研究组1人结膜下微量出血、1人角膜轻度擦伤,不良反应率3.28%,对照组1人结膜下微量出血,不良反应率1.6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并发症患者未实施干预即自行痊愈。结论糖尿病黄斑水肿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并激光疗法疗效确切,可显著恢复视力、消除黄斑水肿及RNV渗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该研究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诊治的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经随机数表法予以分组,其中参照组(30例)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观察组(30例)行康柏西普与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1、3、6个月时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占比及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占比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1、3、6个月时眼压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1、3、6个月时BCVA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网膜厚度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基础上的康博西普治疗效果确切,利于患者眼压降低、视力提高,且较为安全,可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