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从微炎症发病机制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从微炎症发病机制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以CRF"毒损肾络"病机理论与微炎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为切人点,结合cRF微炎症状态的发生机制及其在CR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通过理解巾医学"毒邪"与微炎症的关系及在cRF中作用的病机,探讨中医治疗cRF从毒邪立论的思路与方法.结果 毒损肾络是CRF微炎症状态的病理基础,并贯穿cRF微炎症状态的始终.炎症因子的作用与中医学的"毒随邪生、变由毒起、毒损肾络"观点相一致.结论 解毒通络、健脾补肾法重在保肾,清除毒素,可抑制炎症因子在CRF中的致病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从微炎症状态的病理物质是炎症因子来看,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的病理机制可归属于中医学毒邪、络病等范畴,属于慢性肾衰的标证。且络病蕴毒、毒邪损肾络是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的病理基础,贯穿于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毒损肾络"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慢性肾功能衰竭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是毒损肾络,并探讨其现代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是肾内微炎症.提示解毒通络益肾法可通过抑制肾内微炎症,而成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琳  曹式丽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1928-1930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增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因此,CKD的早期综合防治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毒损肾络”与多种慢性肾脏病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从毒论治难治性肾脏病,通过祛除毒邪,进而提高脏腑自身化解毒邪的能力,对于减轻CKD病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寻找有效的诊疗方案已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毒损肾络"学说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药防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科学研究价值。对近年来"毒损肾络"防治的CKD诊疗临床与基础研究进行综述,为序贯开展的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毒损肾络探讨糖尿病肾病炎症发病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朴春丽  姜喆  南征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0):582-583
毒损肾络是糖尿病肾病主要病理机制 ,探讨毒损肾络病机理论与糖尿病肾病炎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比较二者之间的联系 ,无论是对学术上拓宽思路 ,还是对临床上筛选合理的理法方药 ,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糖尿病肾病炎症发病机制与中医学毒损肾络病机理论的相关性,阐明解毒通络保肾法可作为抑制糖尿病肾病炎症发病机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远方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CKD)以脾肾亏虚为本,CKD进展至3~4期时,患者脏腑功能进一步减退,导致瘀血浊毒内生,因此CKD 3~4期为治疗的关键时期。远方教授主张运用“健脾益肾,活络泄浊”法治疗CKD 3~4期,通过补益脾肾、活通肾络、通腑泄浊、芳香祛浊、解毒泄浊、降脂化浊等方法以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南征教授治疗糖尿病特色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五脏亏虚,以肾为根本,标实多为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等,病机核心是毒损肾络。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应注重气阴两虚、肾失封藏、毒损肾络的病机,以此病机为依据,确立补肾解毒通络法。  相似文献   

10.
毒损肾络与糖尿病肾病机理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消渴日久不愈,血瘀、痰凝、湿浊等病理产物蕴结成毒,日久毒损肾络,渐至糖尿病肾病,毒损肾络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1.
微炎症状态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与CKD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密切相关,严重影响CKD患者的预后,改善微炎症状态是延缓慢性肾脏病发展,提高其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西医对CKD微炎症状态尚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改善CKD患者微炎症状态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文章主要探讨微炎症状态对CKD患者的临床影响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迁延不愈,燥热化毒,毒损肾络而成。其发生和发展是由于持续高血糖引起体内多种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及由此形成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间接或直接损伤肾脏微血管,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依据毒损肾络理论,治疗以益肾通络解毒为法,解毒通络,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13.
毒损络脉病机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澎涛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11,52(23):1981-1984
针对“毒损络脉”病机概念的模糊问题,对损络之“毒”与中医学传统“内毒”的理论内涵进行界定,提出“毒损络脉”病机之形成乃各种原因引起络脉拘急或阻滞,导致络脉气血出入失常,使营气与卫气失于交汇协调,卫气壅滞而化生火毒灼伤络脉,其现代病理学基础是炎症级联过程.卫气壅滞化生之火毒,与外感温热、寒郁或气郁化火之病机显著不同,不循经脉漫及全身,故无全身火毒壅盛之症状与脉象.“毒损络脉”是络脉本体受损,表现为神气游弋及气化之障碍,与痰瘀阻络之络脉气血出入盈虚交替状态的异常,血络与气络功能受损不同.中风病、严重肺损伤、门脉高压症、尿毒症均表现了“毒损络脉”的微观病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毒损肾络的中医理论,从瘀毒损伤肾络角度出发,认为糖尿病日久,产生瘀毒这一病理产物,瘀毒又损伤肾络,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旨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肾虚毒损"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损肾络与肾虚纠结不解是蛋白尿、血尿长期不消的罪魁祸首,提出了从“肾虚毒损”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的论点。在治疗上除了补肾益肾外,还要注意涤除火热、瘀血和湿浊所化之毒邪。在清除毒邪上,则创新性地提出了使用解毒药、攻毒药、排毒药的治疗思路,为临床辨治慢性肾炎又辟蹊径。  相似文献   

16.
南征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雪威  南红梅 《新中医》2005,37(5):14-15
南征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疾病迁延,气阴两伤,阴损及阳,渐致血脉瘀阻,积聚日久,毒随邪生,毒损肾络而成,毒损肾络为本病核心。以益肾解毒通络为治法,用药主张根据疾病的特点及不同阶段,灵活选方用药,为治疗糖尿病肾病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芳 《中医杂志》2012,53(17):1462-1464
探讨以“毒损肾络”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炎的中医病机的理论基础及“毒损肾络”病机理论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从"毒损肾络"辨治理论体系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消渴病)迂延不愈,燥热化毒,毒损肾络而成。其发生和发展是由于肾组织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生长因子与化学趋化因子、反应氧中间产物和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与糖尿病肾病密初相关,是许多肾小球病变发生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共同病理特征。治疗上据其“毒损肾络”的病机特点,宜解毒通络,补肾固本,并结合病期而辨治,尽早应用,防徽杜渐,真正做到“已病防变”和“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毒邪致病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临床有毒损脑络、毒损肾络、瘀毒致变等学术思想。从毒邪的形成及其致病特点方面,探讨临床常见疾病毒邪致病的中医临床症状,以期有助于临床毒邪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蛋白尿从络病论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明杰  黄淑芬  张琼 《四川中医》2004,22(11):10-11
运用中医“络病学说”指导肾性蛋白尿的治疗。认为其病位在肾络,基本病机为元气内虚,毒损肾络,清浊相混,精微漏泄,提出舒络固肾的治疗大法及其常用药物,并介绍在此基础上研制的肾舒胶囊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