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乙酰环戊苯(又称环戊通、环戊醇胺)系一种强烈抗交感神经散瞳药物,有较强的麻庳睫状肌作用,具有扩瞳迅速,维持时间短的优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曾遇到5例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8—14岁,均为门诊散瞳进行屈光检查患者。既往均无神经系统疾病史。药品为英国HALEWOOD 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乙酰环戊苯粉剂,本院制剂室配制1—2%两种浓度滴眼液。4例患者滴用2%乙酰环戊苯溶液,1例滴用1%该药溶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的差异,探讨青少年屈光不正验光配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方法:选取334例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包括212例近视和122例远视),进行扩瞳后电脑验光并试镜,恢复自然瞳孔后再试镜确定配镜处方。回顾性分析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和配镜处方之间的差异。

结果: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之间,总体数据中球镜和轴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中球镜、柱镜和轴向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中轴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数据和远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的球镜和轴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的球镜均大于配镜处方,且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柱镜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与配镜处方的球镜、柱镜和轴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的柱镜和轴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提示,无论屈光性质,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的球镜、柱镜存在较好一致性,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临床上可以接受,而轴向的一致性则较差。Bland-Altman分析提示,总体数据和远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分别与配镜处方的球镜和轴向的一致性较差,柱镜则存在较好一致性。近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分别与配镜处方的球镜、柱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轴向的一致性则较差。

结论: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结果均不能作为配镜处方。扩瞳后电脑验光与扩瞳后试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的球镜、柱镜存在较好的临床一致性。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的轴向不具有一致性,二者与配镜处方的一致性也较差。所以复光试镜时要加强对轴向的反复验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我院自1982年4月至1988年10月共六年半中420例白内障患者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一、观察对象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由我院普通门诊初诊疑为白内障,尤以老年性内障为主且在长沙市附近能来追踪者,每隔3—6个月来复查一次。 (二)观察方法:40岁以上患者用5%新福林扩瞳,15岁以上者用2%后马托品或0.5%托吡卡胺扩瞳,15岁以下者用1%阿托品扩瞳,扩瞳后用美国制“AO”裂隙灯或国产苏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宜扩瞳患者或无法扩瞳患者能否作ERG测定。方法用蓝、白、红3种刺激光在基本记录条件不变,只改变光刺激强度,对扩瞳和不扩瞳情况的3组患者进行 ERG测定。结果 同一条件下大瞳孔测得的ERG与小瞳孔测得的ERG,其潜时相同,振幅有差别,当闪光能量达到一定强度时,这种差别就不那么明显了。结论一定强度闪光可用于青光眼患者和虹膜粘连患者的ERG测定。  相似文献   

5.
王晓刚  王帅  杜珊珊  吴强 《眼科研究》2013,(11):1055-1059
背景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可进行活体组织的测量。目前SD—OCT对人眼活体组织测量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实验动物眼的活体测量结果少有研究。目的应用SD—OCT活体观察正常C57BL/6小鼠的眼前节结构及色素兔的角膜、视盘及视网膜形态结构。方法利用轴向分辨率为5μm、扫描速度为26000次/s的SD—OCT对4只健康SPF级C57BL/6小鼠8只眼扩瞳前后进行眼前节形态学检查;利用SD—OCT对6只健康SPF级色素兔12只眼进行角膜及视盘、视网膜形态学检查。结果SD—OCT进行眼前节扫描,清晰可见C57BL/6小鼠角膜、虹膜及瞳孔区对应的晶状体结构,而且扩瞳前后晶状体结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角膜SD—OCT扫描断层图与相应的切片图结构相对应,扩瞳前平均中央角膜厚度(CCT)为(96±9)μm,平均前房深度(ACD)为(460-e8)汕m,平均角膜水平直径(wTw)为(2.86±0.41)mm;扩瞳后CCT为(96±8)μm,ACD为(356±20)μm,wTW为(2.87±0.62)mm,C57BL/6小鼠扩瞳前后CCT、wTw测量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78,P=0.647;t=0.737,P=0.485);扩瞳后ACD较扩瞳前明显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2,P〈0.001)。色素兔的SD—OCT眼前节检查均可见明显的角膜及视网膜分层,结构分别与相应的组织学切片相对应,扩瞳后角膜最薄点均值为(370±10)μm,视网膜厚度均值为(175:e4)Ixm,水平扫描后手动测量数据视盘深度均值为(1.35±0.51)mm,宽度均值为(4.52±0.82)mm。结论SD—OCT作为一种非接触、非侵人性检查,可清晰呈现C57BL/6小鼠眼前节结构及色素兔相应的角膜和视网膜结构,测量指标可用于实验研究过程中相应组织结构的活体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屈光不正儿童使用1%环戊通眼液与1%阿托品眼膏后检影验光结果的差异情况.方法 对226例(452只眼)屈光不正儿童使用环戊通眼液扩瞳后检影验光,48h后用1%阿托品眼膏对相同的患者再行扩瞳检影验光,比较两次验光结果.结果 远视组中两种药扩瞳验光结果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72.2%,球镜差值>0.5D的眼数为27.8%;阿托品眼膏扩瞳后验光的远视球镜值均高于环戊通眼液扩瞳后验光的结果.随着年龄增加,两种药验光的远视球镜差异值下降,2~5岁组与5~7岁组和7~12岁组比较,球镜差异值均有统计学意义.2~8岁组中近视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9%,8~12岁组中近视球镜差值>0.5D的占2.7%.混合性散光组中两种药扩瞳验光结果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32%.使用两种药扩瞳后验光,近视和混合性散光组的前、后柱镜差值无统计学意义,而远视组的前、后柱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0.5D的仅为1.8%.结论 1%环戊通眼液扩瞳验光结果与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结果比较,主要表现为球镜值的误差,柱镜值误差极小.8岁以上近视儿童首诊验光可使用环戊通作为睫状肌麻痹剂.12岁以下的远视和混合性散光儿童验光应尽量使用1%阿托品眼膏扩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屈光不正儿童使用1%环戊通眼液与1%阿托品眼膏后检影验光结果的差异情况.方法 对226例(452只眼)屈光不正儿童使用环戊通眼液扩瞳后检影验光,48h后用1%阿托品眼膏对相同的患者再行扩瞳检影验光,比较两次验光结果.结果 远视组中两种药扩瞳验光结果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72.2%,球镜差值>0.5D的眼数为27.8%;阿托品眼膏扩瞳后验光的远视球镜值均高于环戊通眼液扩瞳后验光的结果.随着年龄增加,两种药验光的远视球镜差异值下降,2~5岁组与5~7岁组和7~12岁组比较,球镜差异值均有统计学意义.2~8岁组中近视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9%,8~12岁组中近视球镜差值>0.5D的占2.7%.混合性散光组中两种药扩瞳验光结果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32%.使用两种药扩瞳后验光,近视和混合性散光组的前、后柱镜差值无统计学意义,而远视组的前、后柱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0.5D的仅为1.8%.结论 1%环戊通眼液扩瞳验光结果与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结果比较,主要表现为球镜值的误差,柱镜值误差极小.8岁以上近视儿童首诊验光可使用环戊通作为睫状肌麻痹剂.12岁以下的远视和混合性散光儿童验光应尽量使用1%阿托品眼膏扩瞳.  相似文献   

8.
徐岩  武丽 《眼科研究》1999,17(5):403-405
异波帕明是一种暨可兴奋α1-肾上腺素受体又可兴奋多巴胺受体的多巴胺类似剂。α1上腺素受体兴奋可引起明显的非睫状肌麻痹性短斯扩瞳,多巴胺受体兴奋引起房水分泌增多。异波帕明的这两种作用机制使其可用于诊断和治疗数种眼科疾病,尤其是异波帕明的升眼压特性使该药成为有效的青光眼诊断用药。  相似文献   

9.
托吡卡胺与阿托品扩瞳验光结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5g/L托吡卡胺滴眼液与10g/L阿托品眼膏扩瞳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验光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12例疑屈光不正儿童先用5g/L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验光;待瞳孔恢复,再用10g/L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比较两种扩瞳方法的结果。结果:远视组:球镜:相同5.6%,差异≥0.25DS者94.4%,柱镜:相同32.2%,差异≥0.25DC者67.8%,球、柱镜均以10g/L阿托品眼膏扩瞳高于5g/L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验光结果;各年龄组之间两两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1);近视组:球镜:相同者为10.7%,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占89.3%;柱镜:相同者为26.7%,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占73.3%,球、柱镜均以5g/L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高于10g/L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结果;混合散光组:球镜:33眼中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占100.0%,以差异最大值为1.25DS,柱镜:33眼中两种扩瞳方法结果相同者40.0%,差异0.25~0.5DC者60.0%。结论:为确保验光结果的准确性,远视和混合散光12岁以内的儿童必须用10g/L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0.5%消旋山莨菪碱对人眼调节及瞳孔大小的影响。方法将44例7~17岁屈光不正患者分为复方托吡卡胺组及消旋山莨菪碱组,采用开放视野自动验光仪测量右眼注视不同距离(6.0、0.5、0.25、0.17m)视标干预前后的调节刺激反应。采用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测量消旋山莨菪碱组在0、-2、-4、-6D调节状态下干预前后右眼眼前节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复方托吡卡胺组干预前后调节刺激反应曲线斜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15.281,P=0.000),消旋山莨菪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5,P=0.692)。消旋山莨菪碱组干预前后前房深度均呈递减变化(F值分别为20.17及28.10,P〈0.05);晶状体厚度均呈递增变化(F=35.86及26.70,P〈0.05);干预前随调节增强瞳孔大小呈递减变化(F=5.60,P〈0.05),干预后瞳孔未随调节变化发生改变(F=1.22,P=0.321)。结论0.5%消旋山莨菪碱有扩瞳作用,调节麻痹作用极弱。(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15-217)  相似文献   

11.
溴甲托品滴眼液是89年国家卫生部批准新药,为一速效、短效扩瞳与睫状肌麻痹剂。主药溴甲阿托品(Atropini Methobromidum)属抗胆碱神经药。经药理研究有很强的扩瞳与睫状肌麻痹作用。药效学说明溴甲阿托品对离体猫睫状肌的麻痹强度与阿托品、后马托品、妥品酰胺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小瞳孔白内障的形成原因并定义,探讨小瞳孔条件下的白内障手术扩瞳技巧和术式选择。方法 依据小瞳孔白内障的病因,运用“粘连松解牵拉扩张法”和“瞳孔缘剪开法”。视晶体核硬度选择ECCE或PHYCO术式,对17例瞳孔白内障进行扩瞳手术操作。观察其手术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7例小瞳孔白内障,12例用“粘连松解牵拉扩张法”和7例机化膜施“瞳孔缘剪开扩张法”,扩瞳效果良好,15例术后保持圆瞳,无术中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3例,虹睫炎复发2例,经治好转,术后裸眼视力≥0.5者6眼,矫正视力≥0.5者12眼,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变。结论 两种扩瞳法对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术后圆瞳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提高手术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儿童托品酰胺扩瞳验光适应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有人提出以托品酰胺代替阿托品作为睫状肌麻痹剂用于扩瞳验光,以避免传统验光法操作繁琐、药物作用时间过长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学习的弊端。但该药在儿童的临床应用范围尚未见报道。我科于1989年12月至1990年4月采用托品酰胺和阿托品对97例194眼屈光不正患儿进行对比验光,对托品酰胺扩瞳验光在儿童的适应范围作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对象及方法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患儿97例194眼,其中男50例100眼。女47例94眼。年龄最大15岁,最小2.5岁。每个患儿先用托品酰胺(重庆医药工业研究所制)间隔5分钟滴眼一次,连续  相似文献   

14.
非接触法观察两种散瞳剂对近视眼眼前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梦钧  瞿小妹 《眼科研究》2008,26(3):222-224
目的 应用非接触法观察两种散瞳剂扩瞳前后对近视患者前房深度(ACD)﹑角膜厚度(CT)﹑前房容积(CV)的影响.方法 选取18~46岁的患者44例44眼,随机分为新福林组及美多丽组,分别测量眼压,行电脑验光、综合验光.并在受试者使用滴眼液扩瞳前后,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检查.结果 角膜厚度新福林组及美多丽组扩瞳后均较扩瞳前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新福林组扩瞳后仅中周部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美多丽组扩瞳后中央点﹑中周部﹑外周部区域深度加深,前房容积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新福林对眼前节影响较小.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眼前房深度,能提供从中央点到周边部各点的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5.
强力扩瞳剂是一种能同时麻痹喷孔括约肌、兴奋瞳孔开大肌的混合散瞳剂。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中,先后有5例应用未加肾上腺素的强力扩瞳剂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一、配方与用法:硫酸阿托品1g可卡因1g、氯化钠1.2g、蒸馏水加至100ml。临用时加人等量子的0.1%肾上腺素。结膜囊滴1%地卡因麻醉后,结膜下注射0.2~0.4ml强力扩遗剂。例1黄××,女54岁,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因炎症反应扩阳困难。给予强力扩履剂04ml球结膜下注射,致四千、心悸、排尿困难。经输液后几小时症状缓解。例2企XX,女74岁,有光眼术后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以视网膜进行变性伴有夜盲、视野缺损、视力下降为特征的一种遗传性疾病。本病现仍无特效疗法,我们根据活血化瘀中药及654-2有改善微循环作用的原理,采取中西药联合应用,即可突出西药作用强,见效快的优势,又可发挥中药调理全身状况,长期口服巩固疗效的特长。现将我们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交感酚(neosynephrine)为拟交感神经药物,主要作用于α-受体,眼科广用于扩瞳,通常用浓度为10%的溶液。但平时使用比较随便,甚或滥用。有者一次数滴,而致吸收引起全身毒性副作用。近年报告中毒病例已逾30。另有介绍电子显微镜检查,见使用新交感酚的角膜内皮细胞呈现局部毒性反应。故Frauenfelder等(1978)首先提出几项使用原则,如规定一小时内仅滴一次,不用于老年人(改用2.5%溶液)。本文研究2.5%及10%新交感酚(用量均为一滴)的诊断性扩瞳作用。其观察11~76岁30人(均试验一眼),无特殊眼病,泪道正常。每例共试验2次,间隔2天。每次约滴溶液量为40  相似文献   

18.
阿托品扩瞳法与遮盖法治疗弱视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国义  王超廷 《眼科研究》1997,15(2):126-127
目的比较阿托品扩瞳法与遮盖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应用阿托品扩瞳法治疗儿童弱视45例52眼,遮盖法治疗38例45眼。结果阿托品法治愈率为82.69%,遮盖法治愈率82.22%。两种方法在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注视性质转变和立体视建立及疗程方面比较均无差异。结论阿托品扩瞳法对学龄儿童及合并调节性内斜、DVD的弱视儿童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9.
将1980年至1984年间门诊验光者中,年龄为6至25岁者共1474例2891眼的屈光不正情况报告如下。方法与一般资料1.方法:青少年屈光不正者,先进行远、近裸眼视力及检眼镜检查,若角膜和晶体有病变者,用裂隙灯角膜显微镜进一步检查,之后进行检影验光。为充分麻痹调节功能,凡12岁以下者,用1%阿托品眼液连续扩瞳3天;14岁以上者,于检影验光之前2小时,用2%后马托品点眼4~6次;13岁者,于检影验光之前1~2小时,据情用前述药物之一扩瞳。经过检影验光之后,待其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囊外手术时,手术操作常引起瞳孔缩小,使去除晶体皮质和置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发生困难。为保持术中扩瞳,某些医生将肾上腺素放在冲洗和灌注瓶内,有些医生喜用肾上腺素注入前房。眼内用肾上腺素的最初试验是眼内注入1:1000肾上腺素,少数病例发生严重角膜失代偿,认为这是由肾上腺素制剂内重亚硫酸钠防腐剂的毒性引起。临床上采用1:10000或更稀的浓度,术后角膜情况良好,但尚未证实更稀浓度的有效或无效的剂量反应资料。本文用随机双盲试验获得术中肾上腺素扩瞳的剂量反应资料,并分析与其有关的虹膜色泽、用药前瞳孔直径、病人年龄、性别及术前扩瞳等因素。本组包括Jules Stein眼科医院1981年9月~1982年2月55例白内障囊外手术时眼内用肾上腺素维持扩瞳的病例,平均年龄72岁(55~93岁),男23例,女22例。37例术前局部用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